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振华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3):74-74,90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致病原因以及心理护理对策。方法对2007年2月~2009年4月我院消化内科确诊的34例F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前FD患者SAS和SDS评分较国内常模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表明FD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心理。护理干预后FD患者SAS和SDS较护理干预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表明护理干预后FD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明显改善。结论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FD患者的一般症状,抑郁、焦虑情绪明显减轻或缓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人群睡眠质量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病率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日照市石臼街道常住人群进行面访式问卷调查。采用罗马Ⅲ标准诊断FD,阿森斯睡眠障碍量表进行自我评估,分析睡眠障碍与FD之间的关系。结果睡眠障碍在社区总人群、FD患者及非FD患者中发生率分别为21.66%、33.23%、18.55%,FD组高于非FD组(P=0.000,OR=2.36,95%Cl:1.94~2.43),既存在睡眠障碍的人群患FD的危险性是无睡眠障碍人群的2.36倍。在FD组,女性患者存在睡眠障碍的比例为37.91%,显著高于男性患者的28.47%(P=0.000,OR=1.48,95%Cl:1.21~1.85),提示存在睡眠障碍的女性更易患FD。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障碍是FD的危险因素之一(OR=2.13,9s%Cl:1.87~2.40)。结论FD患者常存在睡眠障碍,尤其是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3.
观察我科2006年9月~2007年10月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吞咽困难的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6年9月~2007年10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46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5例,年龄45~76岁,入选标准:(1)脑卒中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2)主要症状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  相似文献   

4.
龚锦文  孙辉  秦荣  李美霞  戴虹 《九江医学》2002,17(4):199-200
目的:检测幽门螺杆菌(HP)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中感染情况,探讨检测和根治HP对FD患者的诊疗意义。方法: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572例FD患者的HP感染情况,对HP性阳患者进行三联根除治疗,并与HP阴性患者行PPI标准剂量治疗进行症状改善情况对比。结果:572FD患者中,HP阳性337例,阳性率58.92%,阴性235例;HP阳性患者中253例完成三联根除治疗且停药一个月后复本HP达阴性者214人,根除率84.58%(214/235),消化不良症状改善率26.17%,阴性患者235例中的187例症状改善率5.88%(11/187)。结论:检测和根治HP能改善部分FD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董凤瑛 《中外医疗》2009,28(17):103-103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系指上腹部不适、疼痛、饱胀、早饱、嗳气、恶心、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候群,同时必须除外器质性病变,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约占消化系统疾病的20%~40%。该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医疗保健问题之一。自2007年以来,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笔者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辨证论治FD患者12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个性和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唐雪艳 《当代医学》2009,15(28):86-87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个性和行为特征,寻求进行干预的可能性。方法对连续就诊的84例符合罗马Ⅱ标准的FD患者,按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吸烟指数与健康人(对照组)1:1配对,两组对象均接受了A型行为问卷、C型行为特征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调查。结果共配对成84对。A型行为问卷调查中,FD和对照组的TH为(11.27±3.920)和(12.8±5.08),CH为(13.65±4.75)和(13.89±4.74),TH+CH为(24.76±7.79)和(25.89±7.79)。分量表评分接近(t=0.924~1.346,P均〉0.05)。C型行为量表评测中,FD组的焦虑、抑制、愤怒、愤怒向内、愤怒向外、理智和自我克制等项目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乐观和社会支持等项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1.996~2.356,P均〈0.05)。两组艾森克个性问卷测评中,FD组的精神病性(P),神经质或情绪(N)和人格稳定性(L)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内外向性(E)得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2.136~2.241,P均〈0.05)。结论FD患者具有浓厚的C型行为特征,而不具有A型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1999年罗马委员会制定了胃肠功能紊乱的国际诊断标准,即罗马Ⅱ标型,2006年5月美国洛杉矶消化疾病学术会议对罗马Ⅱ标准作了修改,正式发布了罗马Ⅲ标准圈,使世界各国有一个共识,有助于FD诊断的规范和国际交流。欧美国家FD发病率为19%~41%,国内为18%~45%,占消化门诊的20%~40%。FD的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倾向于认为其不是明确的单一疾病,而是包括多种不同机制和多因素所致的综合征,现将近年来关于FD发病机制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115例FD患者分为:A组(中西医结合)41例,B组(中药治疗)36例,C组(西药治疗)38例。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2.68%,中药组为72.22%,西药组68.42%。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FD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2):45-48
目的 观察胃复春片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胃容受和内脏高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3 月于我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24 例FD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2 例。在常规干预措施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胃复春片联合莫沙必利干预措施。治疗4 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胃肠道症状分级量表(GSRS)评分、胃容受及内脏高敏感性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4 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5% vs.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GSRS 评分降低,胃容受增加,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复春片联合莫沙必利在FD 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胃容受性功能,而且能够降低内脏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FD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并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护理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分别为(39.2±6.4)分、(38.2±5.4)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的FD生存质量评分为(80.2±5.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在FD患者中的应用可明显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规定为超过1个月: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据统计FD可占消化科门诊患者的30%~40%,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构成相当高的医疗费用,已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我们对2003年6月~2005年12月在我院诊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进行了筛选,对其中153例反复对症治疗1年效果欠佳的FD病人做了观察,旨在进一步探讨难治性FD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根除幽门螺杆菌(HP)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消化不良症状的改善情况,分析FD与船之间的关系。方法:船阳性的FD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30例,两组病例根据个体化原则都适当给予促动力药及一些心理支持疗法,乙组同时加用根除船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的三联疗法1周,停药后4周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船,对所有患者的症状进行评分与治疗前和随防1年后再对比。结果:乙组30例船根除者26例(86.67%),乙组船根除者与船未根除者治疗后1年消化不良症状评分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两组治疗后1年消化不良症状评分均有显著好转,但乙组较甲组的症状改善更为明显。结论:根除船对改善FD症状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消化小良(FD)屉一组以上腹胀痛不适、餐后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应用西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80例,获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心理因素与难治性FD的关系和抗抑郁药对难治FD的疗效。方法:分别对75例经常规治疗无效的FD患者和66名健康成人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测评,使用国人普适量表(QOL-35)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并对难治性FD患者的主要症状进行分级。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FD患者抗抑郁药文拉法新缓释片,疗程均为6周,疗程结束后再进行上述量表评分和主要症状分级。结果:FD患者的HAMD、HAMA、(SCL)-90评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接受抗抑郁药文拉法新缓释片治疗6周后,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结论:心理因素在F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难治性FD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应用抗抑郁药治疗能显著改善难治性FD患者的症状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张娜  鹿博 《现代医学》2013,(10):748-750
目的:探索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卯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临床意义,为FD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80例确诊为FD且Ⅳ尸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改善FD症状+胛根除的综合治疗和改善FD症状的单一治疗。治疗4周后,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上腹痛综合征(EPS)、餐后不适综合征(PDS)的积分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卯根除成功患者与失败患者相比,EPS、PDS积分值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其FD症状均有显著改善。结论:胛是否根除对FD症状的改善不具有直接的临床意义,在改善FD症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药物本身,而非根除HP。  相似文献   

16.
我院2000~2007年收住院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指发病1周内)84例,经颅脑CT检查证实,均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8:21(1):50]。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用西药治疗,观察组44例用熄风汤治疗。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与进食有关的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具有慢性、反复发作特点,可伴有精神、心理或应激因素的一组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目前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为了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于2003年7月-2007年9月用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1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进行焦虑、抑郁评估,探讨FD和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为临床治疗FD提供新的依据。 方法 选取符合RomeⅢ诊断标准的FD患者80例,其中餐后不适综合征(PDS)45例,上腹痛综合征(EPS)35例,另选取健康对照组45例作为比较对象,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及消化不良症状积分量表评估FD患者的焦虑、抑郁及消化不良状况。 结果 FD组、PDS组、EPS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5);而PDS组与EPS组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D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积分与SAS、SD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 结论 精神心理因素对FD的发病起促进作用;焦虑、抑郁评分越高,FD患者消化不良主观症状越严重。  相似文献   

19.
尽管罗马Ⅲ标准中已明确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诊断标准,但在消化内镜开展比较广泛的我国,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FD患者,在经胃镜检查后,尤其是经病理组织学检查后,几乎所有的受检者都会被发现胃黏膜具有炎症改变,使FD与慢性胃炎的鉴别更为困难。因此,目前有必要从胃肠神经病学的角度对FD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20.
骨纤维结构不良(fibreartilagincusdysplasia,FD).是一种以纤维组织、骨组织类肿瘤样增生为特点的非遗传性疾患.有单发和多发性两种,后者常合并皮肤色素沉着和内分泌障碍,称为MeCune—Albfight综合症;本病多发于10~30岁青少年,好发于长管状骨:股骨、胫骨、脊椎等.我科2006—06—08收治1例双侧胫骨上段骨纤维结构不良(FD)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