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绝经期女性会出现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1],导致精神、心理、神经、内分泌和代谢失衡[2],因此她们受到综合征症状的严重困扰,出现情绪障碍,甚或抑郁,使其痛苦不堪[3]。因此,对围绝经期女性综合征与抑郁的相关研究,未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围绝经期妇女的护理干预,以减轻围绝经期症状,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方法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用药指导、饮食指导、预防等护理干预。结果 55例围绝经期患者均能认识到绝经是女性正常生理过程,接受了医生的指导,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参与社会活动。结论应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事患者更年期症状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北京市海淀山后地区部分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症状及对激素治疗的认知度,指导建立适合该地区老年女性的健康管理模式。方法选择在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围绝经期女性400名,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56份,未绝经者出现月经改变的比例80.73%(176/218),出现围绝经期症状的比例60.55%(132/218),已绝经者出现围绝经期症状比例78.26%(108/138),但是仅有31.46%(112/356)的被调查者因为月经改变或围绝经期症状就诊于妇科门诊或更年期门诊。该部分女性群体对绝经激素治疗(MHT)相关知识认知程度低。结论提高围绝经期女性对相关症状的识别和对MHT相关知识的了解,探索围绝经女性分级诊疗健康管理模式,适时开始以MHT为主的综合治疗,有利于减少老年女性慢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女性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因下丘脑、垂体功能的退化,进而以烦燥、潮热汗出(阵发性)、胸闷心悸、乏力、抑郁、关节痛、失眠等为主症的综合征候群。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人口渐趋老龄化的改变,与此同时,来自家庭、工作、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也日益加重,围绝经期综合征已经越来越严重地危害中老年女性的身心健康,其发病率也正在逐年上升,高达85%左右[1]。因此,为了围绝经期女性的身心健康,防治女性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拟中药复方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放免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含量及IL-2的变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建英 《北方药学》2013,(6):100-100
目的:探析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及保健需求。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于我所进行健康体检的40~55周岁女性510例,对其进行围绝经期问卷知识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对围绝经期的认知、围绝经期的症状表现、保健意识等。结果:调查后有效回收问卷508份,其中至少有356例呈现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症状表现,其发生率为70.08%,主要表现为烦躁、失眠、性欲降低、乏力疲倦、头晕、骨关节肌肉疼痛等。356例女性出现围绝经期症状后,选择就医诊治者125例,占35.11%,未就医者占64.89%,未就医者中约有2/3女性认为没有采取治疗措施的必要。结论:应加强对广大女性的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女性的自我保健意识,以此保障围绝经期女性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围绝经期女性生殖道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围绝经期是指围绕绝经的一段时期,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围绝经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减退,性激素分泌减少,易发生潮热出汗、月经紊乱、生殖道感染等症状,给广大女性带来痛苦。我院于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对保定地区1998名已婚女性(包括998名围绝经期女性和1000名非围绝经期女性)进行女性病体检,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基层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认知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分析了基层社会、家庭及个人对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认知状况,结果表明:基层社会、家庭及个人对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的认知状况很差,集中表现在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和围绝经期抑郁症状二者的理解混乱上,即:把围绝经期抑郁症状理解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一部分,同时把围绝经期综合征理解为围绝经期妇女的正常生理现象;基层对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认知状况很差还表现在对出现围绝经期抑郁症状妇女不理解、不关心、不重视,基层对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伴抑郁症状的妇女常冠以"围绝经期"、"老更"等带嘲讽意味的字眼。基层社会对围绝期妇女出现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和围绝经期抑郁症状的认知度低、重视度不够,态度差是导致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病率高、自杀率高、就诊治疗率极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增加膳食中的大豆及其大豆制品含量对改善围绝经期症状的效果。方法对2008年1至2月来本院进行健康查体的30~45岁女性,由医疗确诊已存在围绝经期症状的156例妇女,随机分为膳食干预组、结合雌激素组和对照组,对膳食干预组给予量化进食大豆或大豆制品,结合雌激素组给予结合雌激素口服,对照组保持原饮食习惯不变。经一年干预,采用Kuppennun评分观察各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干预后Kuppermun评分为(20.54±7.94)分,膳食干预组为(15.10±6.20)分,雌激素组为(15.31±6.62)分;对照组与膳食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雌激素组与膳食干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经增加膳食中的大豆或大豆制品的含量可以替代激素作用,能有效地改善围绝经期症状。  相似文献   

9.
<正>在围绝经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的逐渐衰退,体内雌激素的下降,可以出现一系列近期及远期症状如潮热、盗汗、抑郁、失眠、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及老年性痴呆等,这严重影响着更、老年期女性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1]。但并不是所有女性都出现围绝经期症状,且有症状女性的严重程度又不尽相同。因此推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这种多样性表现可能与某些基因多态性有关联。CYP 17作为编码雌激素合成代谢关键酶的基因,已有研究证实CYP17基因多态性与人体内源性雌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绝经期妇女的社区保健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我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咨询门诊患者共100例,以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对所选患者实施以下保健和护理干预:加强围绝经期宣传教育、心理护理干预、饮食指导、性生活指导、必要的药物干预、预防妇科疾病等.结果 本组100例患者经过相关药物和护理措施干预,潮热出汗、情绪急躁不稳定、胸闷心悸、头痛失眠、性欲减退、阴道干涩等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加强和开展围绝经期妇女社区保健和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此类患者症状,帮助患者度过围绝经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在绝经期前后或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而丧失卵巢功能后出现的内分泌、心血管和自主神经等多系统症状的一组综合征。围绝经期女性心电图多有改变,常被疑诊为“冠心病”。2007年1月-2011年3月,在来我院做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病例中选取200例临床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观察分析,探讨围绝经期女性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改变的类型及有无病理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女性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妇科门诊及住院围绝经期女性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评定患者情绪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分值较干预前均显著下降(P<0.01,P<0.05),而观察组干预后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抑郁和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女性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妇科门诊及住院围绝经期女性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评定患者情绪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分值较干预前均显著下降(P<0.01,P<0.05),而观察组干预后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抑郁和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14.
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在绝经期前后或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而丧失卵巢功能后出现的内分泌、心血管和自主神经等多系统症状的一组综合征.围绝经期女性心电图多有改变,常被疑诊为"冠心病"[1].2007年1月-2011年3月,在来我院做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病例中选取200例临床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观察分析,探讨围绝经期女性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改变的类型及有无病理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围绝经期女性焦虑抑郁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抑郁和焦虑是围绝经期妇女较常见的2种情绪障碍。国内外有关围绝经期抑郁症状的研究中,其发生率差异较大。为了解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焦虑症状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刘峰  刘军 《安徽医药》2020,24(11):2199-2202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糖代谢异常升高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新城区分院 2018年 1—12月收治的围绝经期女性病人 100例,其中围绝经期糖代谢异常升高 50例为血糖异常组,围绝经期糖代谢正常 50例为血糖正常组。比较两组血糖水平、骨形成指标[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骨吸收指标[Ⅰ型胶原联蛋白羧基末端肽(CTX1)、 I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tPINP)]、骨钙调节素(PTH)指标,并采用 pearson相关法分析血糖异常组血糖水平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血糖异常组的 BALP低于血糖正常组[(73.59±8.00)U/L比(96.33±12.55)U/L,t=4.997,P= 0.000],血糖异常组的 BGP[(21.06±2.19)ng/mL比(12.23±1.44)ng/mL]、 CTX1[(56.63±3.79)ng/L比(41.67±2.13)ng/L]、 tPINP[(55.76±3.78)ng/mL比(40.37±2.50)ng/mL]、 PTH[(71.60±6.34)ng/L比(44.56±3.84)ng/L]均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空腹血糖对比,血糖异常组高于血糖正常组[(9.39±1.99)mmol/L比(4.21±1.01)mmol/L,t=24.164,P=0.000]。血糖异常升高妇女的血糖水平与 BALP呈负相关(r=-0.850,P=0.000),与 BGP呈正相关(r=0.867,P=0.000)、与 CTX1呈正相关(r=0.882,P=0.000),与 tPINP呈正相关(r=0.881,P=0.000)、与 PTH呈正相关(r=0.923,P=0.000)。结论围绝经期糖代谢异常升高妇女的骨代谢指标存在一定的异常,且血糖水平异常升高可能是围绝经期妇女骨代谢异常引起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正>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减退身体会出现一系列变化,国内外不同地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的围绝经期各种症状发生比率不同。那么,深圳市福田区是经济较发达城区,她们的围绝经期症状表现如何呢?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来自深圳市福田区10个街道40~60岁女性常住(户籍人口和在福田区居住时间≥6个月的暂住人口)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妇女有关更年期症状和更年期保健行为。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6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围绝经期妇女,将其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到我院行体检的健康女性60例,将其设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更年期症状和更年期保健行为。结果对照组症候群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同时观察组中高学历围绝经期知识了解程度和保健行为好于低学历患者,数据之间经对比后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均会出现更年期症状,同时学历较高的患者具有良好的保健行为。  相似文献   

19.
围绝经期健康管理科普教育科学普及女性围绝经期的健康知识,让进入围绝经期的女性及其丈夫、子女了解此期的生理、心理变化特点和常见症状,树立信心,掌握规律,  相似文献   

20.
魏玲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7):2685-2686
围绝经期是指围绕绝经的一段时期,包括从接近绝经期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即绝经过渡期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1].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指的是妇女在围绝经期间出现的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症候群,是女性特定阶段的常见病和多发病[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