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廊固凹陷深潜山具有独特的地质构造背景,其空间展布可构成3个明显的构造带,即大兴断裂潜山构造带、河西务断裂潜山构造带和凤河营—侯尚村构造带.各深潜山带油气成藏静态要素空间配置存在明显差异,大兴断裂潜山构造带顶面储层可能为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烃源岩及上覆盖层为优质的沙三段-沙四段泥岩,断面与不整合面为其重要的运载体系;河西务断裂潜山构造带和凤河营-侯尚村构造带顶面为石炭系-二叠系砂岩或奥陶系石灰岩储层,并发育内幕碳酸盐岩储层,前者烃源层以孔店组为主,同时可能兼有石炭系-二叠系和沙四段烃源层的部分贡献,油气输导以不整合面和断面为主;后者烃源层以优质的沙三段、沙四段烃源岩为主,桐柏镇断面是其主要的油气垂向和侧向输导通道,潜山内部不整合面对潜山内幕油气成藏十分重要.根据成藏模拟结果,各潜山构造带勘探前景存在明显差异,大兴潜山构造带为首选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油藏主要以岩性油藏为主,原油性质多样,有轻质油、中质油和稠油。通过对油源、古地貌、输导体系及沉积特征研究,轻质油主要来自侏罗系烃源岩,稠油来自二叠系烃源岩,中质油为混源所致;古地貌影响着油气运移方向;烃源岩供烃影响着成藏时间;厚砂及多期不整合面、断裂系统构成了输导体系;曲流河侧积砂坝是形成岩性油藏的关键因素。不同凹陷供烃的成藏模式不同:昌吉凹陷二叠系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先形成白垩系油藏,后期在断层调整下进入沙湾组成藏,侏罗系烃源岩通过断裂体系和厚砂体运移至沙二段成藏;四棵树凹陷侏罗系烃源岩的油气输导至西南沙一段成藏。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勘探长期以来一直未取得大的突破。在对研究区石炭系构造特征、沉积特征、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油气源对比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油气勘探前景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类型主要包括泥岩、炭质泥岩、煤和灰岩;北缘烃源岩最具勘探潜力,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Ⅱ型和Ⅲ型为主,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具备良好的生烃潜力;多期构造运动控制了油气形成期次及其后期分布范围;露头区油气显示及油源对比结果进一步证实,石炭系烃源岩经历了生、排烃过程,油气成藏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北缘石炭系具有早期生烃、断裂输导、调整成藏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大港油田探区内歧北潜山、乌马营潜山多口井石炭系-二叠系、奥陶系获得油气重大发现,潜山勘探重大突破揭示渤海湾深层古生界为新的含油气系统,通过重新评价黄骅坳陷古生界烃源岩、储盖组合及圈闭,发现油气源以来自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为主。研究表明,黄骅坳陷中南部古生界保留较完整,发育上古生界碎屑岩及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两类储集体,与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形成有利的源储组合。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丰度高,干酪根以Ⅱ2—Ⅲ型为主,局部发育Ⅱ1型;多期构造运动造成煤系烃源岩具有两期生烃过程,其中孔店组沉积期至今为二次生烃期,该期大规模的油气充注、有利储盖组合与稳定构造的匹配关系决定油气富集程度。按照古生界含油气系统新一轮综合评价,渤海湾盆地古生界原生油气资源规模超万亿立方米,黄骅坳陷古生界含油气系统尤其是石炭系-二叠系含油气系统的勘探突破对渤海湾盆地相似领域的油气勘探具有启示意义。图12表4参29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的油气成藏组合后认为,该带烃源岩和储层发育,盖层封盖性能较好,并且具备形成异常压力封存箱的条件。根据成藏组合要素和发育匹配关系,将该带的成藏组合分为以侏罗系和二叠系烃源岩生、三叠系和侏罗系储的下部自生自储型,以及以侏罗系和第三系烃源岩生、白垩系和第三系储的上部下生上储型两大类,进而细分为二叠系—侏罗系深部组合、侏罗系中部组合和第三系上部组合3个亚类。通过对生储盖层演化历史分析,认为成藏组合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是烃源岩的发育程度、断裂构造、盖层和异常压力封闭,明确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上部下生上储成藏组合是最为有利的勘探组合。   相似文献   

6.
柴北缘深层天然气勘探程度低,资源潜力大,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尚不明确,制约了天然气勘探进程。基于地震、地质、地化及钻井等资料的研究,从烃源岩、储层、构造及输导体系等方面,综合分析了柴北缘深层天然气藏的成藏条件,结合已有勘探成果和地质条件,指出了深层天然气有利勘探方向。结果表明,深层侏罗系分布广,阿尔金山前西段存在侏罗系生烃凹陷,深层高-过成熟度烃源岩生气潜力大;基岩风化壳和次生孔隙发育的碎屑岩可作为深层有效储层,基岩储层物性不受深度控制,深层发育碎屑岩优质储层;广泛分布的以断裂为主的输导体系有利于超深层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纵向和横向运移;多期构造活动使得柴北缘深层形成多种类型的圈闭,烃源岩持续生烃有利于这些深层圈闭早期、多期成藏。在以上研究成果基础上,指出深大断裂发育的生烃凹陷周围圈闭是深层天然气聚集有利区,盆缘古隆起以及晚期构造带上大型背斜圈闭层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其中阿尔金山前深层是最现实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轻质油母源及充注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轻质油藏的发现是该区油气勘探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通过稳定碳同位素及生物标志物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分析,认为该原油并非侏罗系与其它层系烃源岩的混源,而是侏罗系烃源岩生成的单源原油.通过侏罗系烃源岩生排烃史、车排子凸起构造发育史以及与独山子原油地化特征的分析与对比,认为该轻质油来自车排子凸起南部的四棵树凹陷东南端及北天山山前断褶带,该区侏罗系烃源岩生成的原油经深部断裂垂向运移至新近系沙湾组地层后,再沿车排子凸起的南倾斜面经沙湾组厚砂层向北或北偏西方向侧向运移至车排子地区,并在合适的圈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渤海湾盆地探明数个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供烃的凝析油气藏,展现出可观的勘探潜力。针对研究区烃源岩生烃特征认识不清、勘探方向不明的问题,亟需重新认识煤系烃源岩的供烃能力。为此,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测井、录井、试油等多元数据统计,基于盆地内构造单元沉积充填特征差异分析,运用盆地数值模拟技术建立沉积单元评价模型,开展黄骅凹陷煤系烃源岩不同岩层的空间展布、生烃潜力与生烃特征综合分析,明确了渤海湾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生烃模式,并预测了研究区潜山油气有利聚集带。结果表明:黄骅坳陷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以煤岩为标志层,发育泥岩、炭质泥岩与煤岩3种生烃岩性,其中,泥岩厚度大,连续性强,生烃潜力大;生烃模拟表明,一次生烃以泥岩生油为主,二次生烃以多种烃源岩混合生油生气为主;发育早期沉降型、晚期沉降型与持续沉降型3类生烃模式,持续沉降型与晚期沉降型生烃区对潜山原地油气聚集最为有利。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煤系烃源岩供烃的油气成藏理论研究与勘探部署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是西部大型叠合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但油气发现程度差别较大。从已发现的天然气藏分布入手,分析成藏条件,总结成藏模式,预测有利的天然气勘探领域与区带,指导盆地天然气勘探。分析认为,盆地主要发育石炭系、二叠系(佳木河组)、侏罗系3套气源岩,从石炭系至古近系发育5套天然气储盖组合。气藏具有独立、近源成藏特点,盆地天然气成藏主要有2种模式:源内—自生自储—不整合面—断裂原生成藏模式,以陆东—五彩湾石炭系为代表,是盆地主要成藏模式;近源—下生上储—挤压背斜带—断裂次生成藏模式,以南缘山前古近系为代表。有利勘探领域主要有:陆东—五彩湾(以石炭系为主)、南缘山前冲断带(侏罗系—古近系)、中拐凸起带(以二叠系为主)以及盆地深层(以石炭系、二叠系为主)。加大这些领域天然气勘探是实现该盆地油气并举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勘探程度低,近年来在中秋构造下盘部署的中秋1井获高产油气流,实现了秋里塔格构造带的战略突破。然而,中秋构造带油气来源和油气成藏尚不明确,开展中秋1井油气来源和中秋1圈闭成藏研究有望为秋里塔格构造带下步油气勘探部署提供重要依据。针对中秋1井开展了系统的油气源对比研究,认为中秋1井原油主要来源于三叠系湖相泥岩,天然气为煤型气,主要来源于侏罗系煤系。油气成藏研究显示,中秋1井原油充注主要发生在新近纪吉迪克组—康村组沉积时期,以三叠系生烃贡献为主;天然气大规模充注发生在新近纪库车组沉积时期,晚期侏罗系生成的煤型气对早期形成的三叠系原油构成大规模气侵;中秋1圈闭形成时期早于或等于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生排烃期,活动断裂为油气运移提供输导条件,烃源岩-断裂-圏闭时空有效匹配,中秋构造断层下盘一系列圈闭与中秋1圈闭成藏条件相似,有望成为下步有利勘探方向。图12表1参26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成藏系统分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为一多成藏系统盆地,同一含油气系统往往存在多个成藏系统。在克拉通区,轮南成藏系统实际上包括了3个成藏子系统,即奥陶系常压开放型原生—次生油气藏成藏系统、石炭系超压半封闭型成藏系统以及三叠—侏罗系常压开放型次生油藏成藏系统。塔中成藏系统可分为中央断垒带原生—次生油气藏成藏系统和塔中北斜坡原生油气藏成藏系统,后者又包括奥陶系垂向运移成藏系统与石炭系侧向运移成藏系统。库车前陆油气系统可划分为北单斜带近源常压开放型成藏系统、中部前陆逆冲带近源—自源超压—常压封闭—开放型成藏系统以及轮台凸起近源—远源常压开放型成藏系统3个成藏系统。   相似文献   

12.
思茅盆地是处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特提斯构造域东段的面积为47000×104km2的海相盆地,地理位置处于云南西南部。盆地内地层发育齐全,侏罗系以下为海相沉积,侏罗系为海陆交互相沉积,之上为陆相沉积;烃源岩、储层及盖层发育并且具有多套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盆地内含油气系统发育、成藏条件优越、保存条件较好、油气显示丰富,油气资源量较大且勘探程度低,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3.
库车坳陷构造变形层序划分及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塔里木盆地北部的库车坳陷经过燕山和喜山运动的强烈挤压,并受第三系盐岩蠕变和侏罗系煤层滑脱的控制,形成深、中、浅层截然不同的变形样式和组合,平面展布也有不同特点.本文依变形机制和特点划分出三层构造变形层序:即浅层构造变形层序,以第三系盐岩底界为界面,变形受盐岩蠕变与挤压的联合作用,构造高点的迁移变化较大;中层以第三系盐岩-侏罗系煤层为主体,主要受挤压滑脱控制,构造成带性较好;深层属弱变形层序.中层盐下构造有断层自深部输导油气,且本身构造的完整性与成带性较好,又有盐岩封盖,成藏条件最好,是勘探找油的重点层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运动学分类、模型与勘探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冲断系统内断层位移传递和消减的方式,将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划分为4类:①Ⅰ型前陆冲断带,断层位移沿滑脱面全部传递至盆地内部,根据冲断构造规模和结构,又可分为库车型、川西南型和酒泉型3个亚类;②Ⅱ型前陆冲断带,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为代表,冲断带内既存在向盆地方向传递的位移,也存在向造山带方向消减的位移;③Ⅲ型前陆冲断带,以塔西南甫沙冲断带为代表,断层位移全部沿着深部构造楔顶部的反冲断面向造山带方向消减;④复杂边界制约下的前陆冲断带,主要发育在柴西南和柴北缘,冲断系统内断层位移的传递受柴达木盆地形态和周缘边界限制,以至没有形成稳定的前陆区和前陆盆地特有的楔形沉积结构。通过中西部前陆冲断带运动学分类和复杂构造建模,提出并论证了准噶尔盆地南缘深层叠加构造楔形体、川西北寒武系倒转推覆体下的晚古生代被动陆缘层序、库车中段—东段的煤下构造以及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下盘掩伏构造4个勘探新领域。  相似文献   

15.
通过50多年勘探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主要存在第三系、侏罗系两套烃源岩,第三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总体偏低,烃转化率较高,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低,主要分布在柴西地区。侏罗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为Ⅱ—Ⅲ2型,主要分布在柴北缘地区。盆地内具有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两类储层,碎屑岩储层是主要储油层,在纵向上分布于侏罗系、古新统、始新统、下干柴沟组下段、油砂山组,在区域上分布广泛,以河流三角洲、滩坝以及水下扇等不同沉积成因的砂岩类储层为主。盆地石油总资源量为21.5×108t,石油的探明率为15.3%,具有较大的资源发现潜力,综合分析提出了下步勘探的重点预探区带有3个,即柴西南构造岩性区、狮子沟—油砂山深层构造带、柴北缘的潜伏构造带。  相似文献   

16.
胜利油区孤北洼陷孔店组生烃潜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胜利油区孤北洼陷是一个富生烃洼陷,在其周围已经发现多个大油田,已证实其主要生烃层系为沙三段烃源岩。但在前期勘探过程中有许多探井发现的含油层其埋藏深度都超过了洼陷中沙三段的最大埋深,这些超深油藏是属于沙三段生成油气的“倒灌”,还是来自可能埋藏更深的烃源层系?文中对孔店组的生烃条件及潜力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孔店组是该区含油层系中一个可能的烃源层系,并对其生烃潜力进行了预测,不仅解释了超深油气藏的形成问题,而且为该区下一步勘探打下了基础,并为长堤古游山的勘探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结合钻井和地震资料研究纯化潜山的构造特征,精细描述了纯化潜山的构造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纯化潜山的烃源岩、储集层、盖层以及圈闭等油气成藏条件,研究表明,纯化潜山属于典型的块断山,其形成演化与石村断层的发育及潜山北部利津洼陷的强烈下陷有着密切关系。纯化潜山储、盖条件以及圈闭条件都较好,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是烃源岩以及油气运移通道,纯化潜山南部沿石村断层上盘一线为较有利的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近年来,塔里木盆地的生油研究取得很大进展,根据塔里木盆地烃源岩分布和成熟度研究的结果,作者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①塔里木盆地总资源量可能略低于以前的估算,并且减少的可能只是原油资源量;②塔里木是一个富含天然气的盆地,富气的根本原因是三套烃源岩中两套源岩在晚近期以生气为主;③烃源岩的分布和成熟度决定了台盆区的勘探重点是中、西部地区;④侏罗系源岩是塔里木盆地成为大气区的重要物质基础,应加强在北、西、南方向环绕塔里木盆地以侏罗系为源岩的勘探  相似文献   

19.
黄骅坳陷孔西潜山特殊油气藏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系统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表明,孔西潜山奥陶系及中生界下白垩统的油气均来自古生界烃源岩。目的证明孔西潜山的原油性质与第三系原油性质完全不同。结果 孔西潜山属印支--燕山早期形成并进一步为第三系深埋的挤压-逆冲性断块背斜构造;上、下古生界烃源岩成烃条件是其油气形成的基础,古高今低的挤压逆冲背斜带和反转构造是寻找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有利地区。结论 孔西潜山原生油气藏的发现,是华北地区几十年来古生界油  相似文献   

20.
冀中坳陷隐蔽深潜山及潜山内幕油气藏的勘探发现与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具有潜山油气藏形成与富集的良好地质条件,已发现了以任丘潜山为代表的一系列大中型潜山油气田(藏)。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积极预探隐蔽的深潜山及潜山内幕油气藏,又发现了牛东1超高温深潜山油气藏、长3古储古堵潜山内幕油气藏等多个隐蔽的富集高产潜山油气藏,展现出该领域的良好勘探前景。碳酸盐岩深潜山储层物性受埋深影响小、储集物性好,且具有油气早期充注、长期充注和高压充注特点,成藏条件优越;潜山内幕存在多套储盖组合,可以形成多种源山接触方式,输导体系的输导能力与潜山内幕储层物性的耦合关系控制油气成藏。隐蔽的深潜山和潜山内幕油气藏的发现,主要得益于解放思想、精细研究、模式创新和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