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Cadna/A软件,结合实例建立三维仿真模型,针对道路不同,车速不同,预测点距离道路中心线距离不同,预测点高度不同等情况,预测交通道路噪声对预测点噪声贡献值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对不同高度和延伸长度的声屏障降噪效果进行预测分析,并采取合适的声屏障,使得第一排建筑地面声环境达标,为建筑布置规划及环保管理部门行政审批提供重要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通过分析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为有效地控制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是公路建设与使用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准确预测交通噪声对道路两旁敏感点的噪声贡献和影响能为噪声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该研究从移动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声能推导出交通噪声计算数学模型。通过实验室测试和实地测试进行验证,得出预测点位测量值与预测值的差值在3 dB(A)以内,说明使用该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噪声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再通过该模型的应用研究,计算某一敏感点噪声主要受多长范围内道路的影响,以此作为依据为后期治理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路网区域交通噪声预测,克服传统预测模型中路段间交通特性相互独立以及路段内流量与速度相互独立的缺陷,借助Van Aerde交通流模型,在不同道路等级、设计速度约束下,结合道路线声源噪声排放,构建基于速度的单变量交通噪声预测模型。分别对比4种常见城市道路的交通噪声实测值,模型预测值平均偏差为1.63 dB,满足精度需求。应用该模型对典型路网进行噪声模拟,结果显示:设计速度由40 km/h连续变化到80 km/h时,不同位置路段产生的路网交通噪声变化量大小依次为内侧路段、偏外侧路段和外侧路段,且路网内侧区域交通噪声变化量明显大于路网外侧区域,两者平均差值为5.2 dB。研究可为路网交通噪声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等级公路声屏障位置与材料选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兆驹  杨涛  孙明霞 《声学技术》2005,24(Z1):139-140
1引言 声屏障是降低高等级公路交通噪声的最有效、最简便的措施之一,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目前国内高等级公路上使用的声屏障大多搬用的是城市道路声屏障,不论是设置位置还是使用的材料都和城市道路相同.实际上通过乡村的高等级公路与城市道路有很大不同,例如:车辆行驶速度比城市道路快、公路周围地形地貌比城市道路复杂,道路排水系统采用明沟,声屏障遭到人为损害的儿率比城市道路大、美观要求比城市道路低等.因此,高等级公路机械搬用城市道路声屏障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6.
山区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噪声是城市的主要噪声,山区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自有其许多特点。本文以海滨山城青岛市区为对象,研究道路交通噪声的规律及其对环境污染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成都市二环高架复合道路临街建筑噪声垂向分布测试结果以及实验条件下的工程降噪措施降噪效果,采用Cadna/A软件模拟预测综合降噪措施对高架复合道路临街建筑的降噪效果。结果表明:纯电动公交对高架复合道路临街建筑的降噪效果仅为0~0.1 dB(A);OGFC路面主要降噪频段为交通噪声频段,对临街建筑的降噪效果不超过4.1 dB(A);等效高度3.5 m顶部弧形声屏障和等效高度1.5 m高透明折臂声屏障预测降噪效果分别为0~5.2dB(A)和0~2.5 dB(A),仅对声屏障声影区内的楼层有一定降噪效果,对低层和高层楼层降噪效果不明显;对声源和传播途径采用综合降噪措施后噪声水平依然较高时,可使用隔声窗保证临街建筑室内声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8.
汽车噪声是道路交通噪声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和居民日常生活,持续降低有关汽车噪声法规中汽车噪声限值有利于提高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对某汽车噪声法规及其限值进行分析,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汽车加速行驶时车外噪声限值的线性回归、二次回归预测模型,得到噪声限值预测值。从预测模型分析结果可知:二次回归预测模型计算结果接近现行法规限定值,误差率小,其准确度优于线性回归模型。最后,将该预测模型用于GB 1495《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噪声限值的预测,其结果可为我国有关法规中汽车噪声限值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深圳市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道等三类较高等级城市道路交通噪声为研究对象,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2009)中推荐的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式分别采用预测车速、实际车速、设计车速等三种不同车速取值方法,进行模式预测与实测结果的对比研究,验证分析不同车速取值方法下模式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可为HJ 2.4-2009导则中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式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由于城市地面道路面积的限制,轨道交通系统多为高架结构,使交通噪声问题更加突出,其结果使轨道沿线两侧的医院、学校及居住的居民等深受其害.本文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源研究和声屏障的降噪机理和结构分析,提出了声屏障是降低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运用模糊聚类方法对秀洲区环境噪声质量进行分析,判断该区域的总体噪声污染水平。根据道路交通现状与规划情况,通过分析,简化运用FHWA模型,对秀洲区2011、2015和2020年的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情况进行定量预测,为秀洲区声环境质量保护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可供其它城镇预测交通噪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道路交通噪声源强的预测是道路交通噪声预测的关键。由于车辆状况、道路状况等在我国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在采用国外道路交通噪声源强模型时将导致准确性降低。建立源强模型通常采用的实验方法对场地要求严格,样本数量需求巨大,不易获得本地模型。基于标准实验情况建立的模型不一定适用于复杂的城市交通流。为此,提出一种简单快速建立符合本地城市交通特点模型的方法,该方法以实测交通流数据计算观测点噪声,通过优化算法求解最优参数,确定本地化源强模型。该方法利用多辆车共同作用得到的等效声级,反演得到单车模型,既包含了丰富的样本,又节省测量时间。以北京选取道路的实践为例,建立模型并验证,结果表明本方法快速易行,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民用飞机在巡航状态下发动机噪声的辐射声场特性,利用相似转换法则将易于测量的发动机地面工作状态参数转换到飞行状态下发动机工作状态参数,通过分析两个已知飞机发动机型号,变换其转速以及辐射角度,研究发动机在地面试验状态与空中巡航对应状态下噪声声压级的变化,由此探索和了解两种状态下的噪声辐射声场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生态型校园的噪声污染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提高声环境质量是营造生态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校园区域噪声污染现状监测及分析,找出影响校园区域的主要噪声源,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为创建健康、安静、舒适的生态型校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公路建设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噪声对沿线居民、学校的影响也日益明显。针对目前我国的标准规范中未明确给出公路噪声源强预测模型的问题,对国外公路环境噪声源强模型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并对我国公路噪声源强预测模型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北京6栋快速路临街建筑物窗外噪声级进行现场实测,道路交通噪声垂向上先增后减的传播规律。通过实测数据分析、理论计算和Cadna/A噪声预测方法相结合对产生该传播规律的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道路交通噪声垂向传播规律与其自身特性相关。在一定高度以下,建筑物上噪声传播规律是递增的;达到一定高度后,道路交通噪声符合线声源特性,按照线声源理论衰减。  相似文献   

17.
采用优化速度交通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以捕获每辆车的信息,并根据声学推导出简化的噪声预测公式,进而应用此噪声预测公式计算点噪声声压级。将车流分布特征与噪声声压级变化进行比较,发现在探测路段,车流量-时间曲线与探测点声压级-时间曲线变化特征相吻合,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可应用声测法来辨别车流状态。  相似文献   

18.
赵雯  陆美慧  纪良 《声学技术》2023,42(3):346-350
为了获得准确性更好、适用范围更广的航空发动机噪声地面反射效应计算方法,文章对不同地面声阻抗模型以及噪声干涉效应模型下的地面反射效应进行频率响应特征分析。与公开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地面声阻抗模型是影响噪声地面反射效应的关键因素。当地面有效声阻抗的不确定性较大时,选择变量个数较少的地面声阻抗特征方程,可以获得准确性更高的噪声地面反射效应的预测结果。根据对比结果,文章提出了一种航空发动机噪声地面反射效应计算方法,为发动机噪声适航性预测程序的升级提供了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