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能否通过局部应用c-myc shRNA抑制慢性增生性胆管炎(CPC)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而抑制CPC的过度增殖行为和成石潜力。方法经十二指肠乳头向胆总管逆行插入5-0尼龙缝合线建立CPC动物模型(CPC组)。c-myc shRNA治疗组在CPC组基础上向胆总管内分别注入3种c-myc shRNA即分别为c-myc shRNA-1、c-myc shRNA-2及c-myc shRNA-3,另设阴性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应用HE、Massion和PAS/AB染色观察胆管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c-myc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5-溴脱氧尿核苷(BrdU)蛋白表达,实时(RT)-PCR检测c-myc、Mucin 3和ProcollagenⅠ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Ki-67蛋白的表达,改良Fisherman法检测β-葡萄糖醛酸酶(β-G)的活性。结果①与CPC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c-myc shRNA治疗组的胆管黏膜上皮(HE染色)、黏膜下酸性黏液腺体(PAS/AB染色中蓝色)和胆管壁胶原纤维(Massion染色蓝染)的过度增生程度明显减弱,BrdU蛋白表达也明显减弱。②c-myc、Mucin 3和ProcollagenⅠmRNA,c-myc蛋白,Ki-67蛋白,以及β-G活性在c-myc shRNA治疗组均明显低于CPC组及阴性对照组(P0.05),但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 c-myc shRNA治疗能够有效地抑制CPC的过度增殖行为和成石潜力,可能会有助于预防胆管再狭窄和肝内胆管结石的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 胆结石的术后高复发率和胆道再狭窄率均与术后遗留的慢性增生性胆管炎(proliferative cholangitis,PC)密切相关,故探讨CDC2 kinase shRNA对PC的抗增殖疗效和抑制成石潜力的可行性意义重大.方法 向大鼠PC模型的胆总管内注入0.5 ml的CDC2 kinase shRNA.数据采用方差分析、q检验.结果 CDC2 kinase shRNA可通过抑制CDC2 kinase,PCNA和Procollagen Ⅰ的表达,有效遏制胆道黏膜上皮、黏膜下腺体和胆管壁胶原纤维的过度增殖,并使内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的分泌减少50%,从而降低PC的成石潜力.结论 CDC2 kinase shRNA对PC的抗增殖疗效可能有助于预防肝内胆管结石的术后复发和胆道再狭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拮抗剂能否抑制慢性增生性胆管炎(CPC)的过度增殖行为和成石潜力,以期为肝内胆管结石的防治探索新的治疗途径。方法将4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5组:CPC模型组(10只),仅行造模处理;3种剂量EGFR拮抗剂AG-1478治疗组(分为3mg/kg、6mg/kg和12mg/kg组,各10只),在行造模术的同时经胆总管内注入相应剂量的AG-1478,术后7d内腹腔内注射AG-1478 1.5mg/(kg.d);假手术组(SO组,6只),仅行开腹术后即关腹。于术后7d剖腹取胆管标本组织分别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比较各组EGFR、5-溴脱氧尿核苷(BrdU)、Ki-67、黏蛋白5AC和Ⅰ型胶原蛋白的mRNA或蛋白表达情况,以评估AG-1478对病变胆管黏膜过度增殖行为(EGFR、Ki-67、BrdU、Ⅰ型胶原蛋白)和成石潜力(黏蛋白5AC)的影响。结果 与CPC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的EGFR、Ki-67及BrdU表达明显降低,组织学观察所见的胆管黏膜上皮和胶原纤维的过度增殖行为也得到了有效的抑制;此外,治疗组的黏蛋白5AC mRNA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也较CPC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EGFR拮抗剂可有效抑制CPC病变胆管黏膜的过度增殖和成石潜力,有望成为CPC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在胆道结石的病例中有一部分伴胆总管明显扩张、但胆总管下端通畅、既往无黄疽史的病例,经术中胆汁淀粉酶测定证实为胰酶性胆管炎,无特有的临床表现,无急性胆管炎发作病史,多数以慢性胆囊炎、胆道结石就诊,若按常规方法处理,术后短期内便复发胆道结石。本文报告近10年中我们经治的38例慢性胰酶性胆管炎的体会。116床资料本组患者共38例,男性16例,女性22例,年龄在36~55岁之间,中位年龄44岁,术前检查发现胆囊肿大并慢性炎症28例,胆囊结石11例,胆总管扩张38例,胆总管结石30例,肝内胆管结石9例,5例曾经过胆总管切开取石,10例…  相似文献   

5.
靶向血管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靶向血管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可行性和方法。方法 通过建立增生性瘢痕的裸鼠移植模型,使用不同剂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瘢痕内注射治疗,观察瘢痕Ⅰ型、Ⅲ型胶原和血管的量以及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靶向血管治疗3周后,增生性瘢痕的体积明显减小,瘢痕胶原、血管明显减少,瘢痕内大量成纤维细胞坏死、凋亡,代之成熟的纤维细胞,失去了典型增生性瘢痕的特征。结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能对增生性瘢痕中的大量血管新生起支持作用,大量血管对增生性瘢痕的胶原合成可能起着促进作用,针对VEGF的靶向血管治疗可能是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的一种有意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茵陈胆道汤治疗急性胆管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茵陈胆道汤治疗急性胆管炎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胆道插管注入大肠杆菌,将兔制成急性胆管炎模型,观察服用茵陈胆道汤后兔血浆纤维结合蛋白(PFn)、胆总管肥大细胞计数的变化和胆管炎时胆汁血栓素和前列环素的改变。结果:服药组兔PFn和胆管肥大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胆管炎对兔胆汁血栓素和前列环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茵陈胆道汤升高PFn,增加胆管肥大细胞数量和降低胆汁中血栓素及前列环素水平是其治疗急性胆管炎的重要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报道36例结石性ACSTT管(A组)和PTCD(B组)疗效,探讨ACST最佳引流方式。结果发现:引流后48~72hA组BTP、TB、GPT、WBC显著低于B组,胆汁引流量高于B组。A组中毒症状改善、体温和白细胞降低、黄疸减退明显优于B组。两组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作者认为PTCD仅仅在ACST早期可起到减压作用,对肝内胆管结石ACST和ACST超过48h者应选择T管引流。  相似文献   

8.
重症急性胆管炎的急诊腹腔镜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运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急诊治疗重症急性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 ofsevere type,ACST)的治疗经验。方法1993年9月至2006年12月间,运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的手术方式(包括胆总管切开,胆管镜取石,T管引流等)有选择地对45例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治疗。结果重症急性胆管炎45例中,急诊完成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45例,无中转开腹。术后胆漏2例,应激性溃疡出血1例;术后死亡1例。术后其他多种并发症均经非手术综合疗法治愈。结论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急诊治疗重症急性胆管炎,对于有较高胆管镜和腹腔镜技术者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肝外胆管炎性闭塞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外胆管炎性闭塞预防及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5例肝外胆管炎性闭塞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一期肝管成形,胆肠吻合3例;分期手术2例,先行胆管空肠架桥内引流术,二期行胆肠吻合术,5例均随访,随访时间1-7年,无症状复发,结论 严格把握肝外胆管探查指征,选用合适的T管,精细手术操作,避免损伤胆管粘膜及保护胆管营养动脉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根据个体化原则采用合理手术方式解除胆道梗阻,通畅能上能引流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VEGF抗体靶向血管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VEGF抗体靶向血管治疗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治疗作用.方法将人的增生性瘢痕植入裸鼠肩胛部皮下,建立裸鼠增生性瘢痕移植模型.3周后,用不同剂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进行瘢痕内注射治疗.治疗3周后解剖取材,通过测量瘢痕的大小观察瘢痕的体积变化,用Masson 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移植瘢痕胶原和微血管数量的变化.结果与PBS对照组相比,靶向血管治疗3周后, 增生性瘢痕的体积明显减小, 瘢痕胶原和微血管明显减少.结论 VEGF抗体靶向血管治疗具有抑制增生性瘢痕微血管生成、胶原合成及抑制瘢痕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增殖细胞核抗原(pm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cleotide,ASO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防治效果.方法 28只中国长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I)组,PCNA ASON(II)组,VEGF(Ⅲ)组,PCNAASON+VEGF(Ⅳ)组,每组7只.分别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动物模型进行治疗后,测定各组血管内膜及中膜厚度和面积,对血管狭窄程度进行比较.同时对PCNA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所有实验组均呈不同程度的内膜及血管平滑肌增生,以I组最重,II、Ⅲ组增生情况较I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Ⅳ组II、Ⅲ组间进行秩和检验显示,Ⅳ组增生情况较Ⅱ、Ⅲ组更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II、Ⅲ组间不具有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各组间灰度明显不同.结论 PCNA ASON与VEGF联合应用显著减轻实验动物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但两者之间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胆囊腺癌和腺瘤细胞核形态学计量和PCNA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胆囊腺瘤和腺瘤恶变与胆囊腺癌的关系。方法用TJTY-300全自动图像分析仪测定了笛例胆囊腺癌,20例胆囊腺瘤和3例正常的胆囊上皮DNA含量,并用ABC免疫组化法对PCNA进行了测定。结果(1)细胞核DNA含量、异型性和PCNA指数在正常胆囊上皮.异型增生.腺瘤恶变-胆囊腺癌中逐渐增加。(2)胆囊腺瘤中异倍体比例与胆囊腺瘤的大小、合并胆囊结石有明显的关系(P<0.05),而与腺瘤数目、组织学类型无关。PCNA指数与腺瘤的大小有关,与腺瘤数目及组织学分类无关。结论胆囊腺瘤具有明显的癌变潜能,腺瘤的直径≥1cm和伴有胆囊结石时癌变机率更大,应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靶向中期因子反义寡核苷酸的体内抗肿瘤效应.方法 构建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48只,随机分6组,生理盐水对照组,MK-AS(每日25、50、100mg/kg)组,MK-Sen(每日50mg/kg)组和5-Fu(每日10 mg/kg)组,放免法检测血清AFP浓度,Western blot检测组织MK、p53、bax、bcl-2和Caspase-3蛋白水平.结果 (1)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MK-AS治疗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减小,[(807.75±195.19)mm3比(552.75±84.38)、(532.00±121.57)、(294.50±70.66)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MK.AS治疗组的肿瘤瘤重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1.29±0.13)g比(0.70±0.14)、(0.64±0.18)和(0.44±0.18)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MK-AS明显下调肿瘤组织MK和bcl-2蛋白的表达,而p53、bax、Caspase-3表达上调.结论 MK-AS具有明显的体内抗肿瘤效应;MK-AS的抗肿瘤效应可能与凋亡相关蛋白p53、bax、Caspase-3表达水平的上调和bcl-2的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PCNA在增生性瘢痕和慢性溃疡中的表达特征,探讨其与增生性瘢痕和慢性溃疡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组织中的PCNA表达量及其定位.结果在所测定的8例增生性瘢痕和8例慢性溃疡标本中均有PCNA阳性表达,PCNA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慢性溃疡组织(P<0.01).两种组织中PCNA表达定位于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核内.结论PCNA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量较高,而在慢性溃疡中的表达量较低,PCNA的不同表达量可能与增生性瘢痕和慢性溃疡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肝素钙治疗增生性肾炎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肝素钙在治疗增生性肾炎中的作用。方法:将70例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并以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其肾小球P27^kipl,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MMP-2,MMP-3的表达,同时随机分为常规疗法(A组)和常规疗法+肝素钙(B组)两组,结果:A组和B组系膜增生程度,球性硬化,节段性硬化,MMP-2,MMP-3,P27/PCNA比值>1无显性差异,B组10例血肌酐增高治疗前后血肌酐和内生肌酐清除率有显性差异,B组的疗效优于A组,结论:加用肝素钙治疗慢性肾炎有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广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前列腺疾病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包括轻度和中度不典型增生)和前列腺癌中PCNA的表达,结果良性前列腺增生PC-AA增殖指数为6.0%±2.2%,了典型增生为11.4%±3.7%,前列腺癌为30.1%±7.9%,前列腺癌PCNA增殖指数明显局于良性前列腺增生,且随肿瘤分级的上升而增高,与肿瘤分期也有关系。认为PCNA可作为前列腺良、恶性病变判断、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评估的一个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以免疫组化方法,对30例前列腺增生和32例前列腺癌进行PCNA测定,结果前列增生组与前列腺癌组及组间相互比较均存在着显著差异(P<0.01),提示此方法对前列腺良恶性肿瘤的签别及分级有重要意义,可作为前列腺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Survivin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增殖活性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survivin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增殖活性的相关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技术检测31例肝细胞癌组织,8例肝硬化组织和4例正常肝组织中survivin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肝组织和肝硬化组织中均无survivin表达,31例肝细胞癌组织中19例(61.3%)survivin表达阳性.与正常肝组织和肝硬化组织相比,survivin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率显著升高(P<0.001).低分化肝癌其survivin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高分化肝癌.此外,survivin表达与肝癌增殖活性显著相关,survivin阳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增殖活性,其PCNA指数30.5%明显高于survivin表达阴性肿瘤15.8%(P<0.05).结论 survivin在肝癌中呈现高表达,这种特异性表达与肝癌的低分化性和高增殖有关,可能涉及到肝癌的发生和进展.survivin基因有望成为肝癌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9.
ras基因和PCNA与胆囊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ras基因和PCNA作为胆囊癌复发和预后的相关指标 ,探讨其与胆囊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PCNA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染色法测定 ;ras基因突变用PCR RFLP (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 )方法分析。结果 胆囊癌的预后和组织学分型、Nevin分期和手术治疗的效果有关 ;NevinIV ,V期的胆囊癌预后差 ,根治性手术能显著提高生存率。合并ras基因突变的病例比没有合并ras基因突变者其死亡危险度高 1.62倍。PCNA强阳性者死亡危险度比低表达者高 2 .2倍 (P <0 .0 5 )。结论 胆囊癌的组织学分型、Nevin分期、ras基因及PCNA可以作为胆囊癌预后的相关指标 ,有助于临床为胆囊癌患者制定手术方案和评估手术后的生存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