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石首麋鹿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生活型、原产地、入侵途径等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和分析,初步确认有外来入侵植物27种,隶属于13科25属,其中以菊科的种类最多,有7种;所有入侵植物均为草本植物,一年生草本占40.7%;除南极洲以外的其他六大洲都有植物入侵该区,而以美洲大陆最多;入侵途径多样,以无意传播途径为主。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分析了麋鹿对部分入侵植物种的采食利用,从植物入侵特点和对石首麋鹿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两方面对该区植物入侵现状进行分析,针对上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提出对保护区内入侵植物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天津大黄堡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样线法对外来入侵植物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生活型、原产地、区系、入侵途径等.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外来入侵植物共27种,隶属于13科21属,其中以苋科的种类最多,有6种;入侵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占入侵植物总种数的88.89%;入侵植物主要来自美洲,占总种...  相似文献   

3.
阴山山脉中段九峰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九峰山自然保护区的专项调查,共获得大型真菌标本289号,根据Hawksworth和G.C.Alnsworth等(1983年)的分类系统,真菌中文名主要引用科学出版社出版《真菌名词及名称》和《中国真菌总汇》中使用的中文名,初步鉴定出95种,隶属于2个亚门4纲11目34科68属,其中食用菌49种,药用菌21种,毒菌12种,木腐菌32种,菌根菌5种;尚有部分标本因文献资料缺乏未能确定分类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补充。  相似文献   

4.
新疆菊科3种新的外来植物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通过对新疆北部地区杂草的野外调查研究,在准确鉴定的基础上,发现菊科(Asteraceae) 新的外来植物3种及新记录属1属,分别为一年蓬[WTBX]Erigeron annuus[WTBZ] (L.) Pers.、大狼把草[WTBX]Bidens frondosa[WTBZ] L.和粗毛牛膝菊[WTBX]Galinsoga quadriradiata[WTBZ] Ruiz et Pav.。其中,牛膝菊属[WTBX]Galinsoga[WTBZ] Ruiz et Pav.为新疆菊科新记录属。在此基础上,详细描述了它们的形态特征,并初步分析了它们在我国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外来入侵草本植物在不同生境中分布差异及关键影响因素,于2015年对云南省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天然林、天然林林缘、橡胶林、橡胶林林缘和农田5种生境共164个1 m2样方的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对比不同生境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差异,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5种生境中主要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群落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5种生境中共发现外来入侵草本植物32种,其中橡胶林林缘和农田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种类最多,达20余种,天然林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最少,仅为6种。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多重比较检验结果表明,天然林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指数、香农-威纳指数、辛普森指数和皮洛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50、0.15、0.09和0.16,均显著低于其它生境;橡胶林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除均匀度指数外,其余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天然林且显著低于其余3种生境;农田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为5.50,显著高于其它生境。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不同;本地乔灌木物种数量和海拔是影响外来入侵草本植物在不同生境分布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不同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草本植物及其与本地植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以我国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云南省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对云南省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82个1 m2小样方(78个100 m2大样方)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和本地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密度进行调查,并分析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与本地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外来入侵草本植物密度与本地草本植物密度的关系及对不同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共调查发现22种外来入侵草本植物,其中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类最多,达14种,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仅有2种;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地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与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之间、本地草本植物密度与外来入侵草本植物密度之间均呈现正、负2种相关关系,其中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地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与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呈显著负相关,其它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简单回归分析表明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与本地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本地草本植物盖度、本地乔灌木物种丰富度呈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乔灌木物种丰富度和经纬度是造成不同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调查了野老鹳草在安徽夏熟作物田间的发生情况,并与历史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目的是揭示其在田间发生、演替的规律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过去20年间,野老鹳草的发生频度由23.08%上升到91.84%,在样地中的平均优势度由0.024极显著上升到0.559(P <0.01),这种演替主要发生在年降水量增加的皖南地区和人口密度上升较快的淮北地区.水旱连作田的发生频度显著高于旱连作田,农田作物连作模式成为影响野老鹳草发生频度的关键因子.而影响野老鹳草发生优势度的主要环境因子则是最热月均温,低于28.7℃的水旱连作田中野老鹳草发生的优势度最高,而最热月均温高于28.7 ℃的旱连作田中该种发生的优势度最低.  相似文献   

8.
初步确认灵山县现有外来入侵植物76种,隶属于29科60属。主要集中在菊科、豆科、禾本科和苋科,各有18种、8种、7种和7种,分别占总种数的23.68%、10.53%、9.21%和9.21%;造成高度危害程度有18种、中等危害16种、轻度危害42种,分别占总种数的23.68%、21.05%和55.26%;原产于美洲的种类占主导地位,共有58种,占总种数的76.32%;草本植物有61种,占80.26%。通过对危害现状分析,提出了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的方法对上海市崇明东滩和九段沙湿地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发现,2个保护区内外来人侵植物总数达22种,入侵途径主要为无意传播进入,大多数外来入侵植物均已在保护区内建立了稳定的繁殖种群,互花米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等恶性外来入侵植物已经对保护区内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威胁。针对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分析了2个保护区内外来人侵植物的特点和生态影响,提出了防治外来入侵种的具体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全面系统的调查,掌握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蛾类资源状况。【方法】2019—2021年在保护区内设置调查样线和样点,采用样线法和灯诱法开展8次蛾类资源调查,记录蛾类的种类和个体数量。【结果】共记录到蛾类20科150属182种,尺蛾科种数最多,其次是夜蛾科;天蛾科个体数量最多,其次为尺蛾科、夜蛾科和草螟科。【结论】该保护区的蛾类资源丰富,是生物多样性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