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政治文化是社会成员在政治体系中持有的政治心理、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观,包括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等。政治文化所包涵的丰富内容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文化手段、文化氛围和文化支撑。军事文化作为政治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军队政治文化的高度凝练和集中体现,在  相似文献   

2.
民本位与官本位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认为 :民本不是要民自己起来当主人 ,而是要求君与官要以民为本 ,这实际上不是提高民的地位 ,而是在抬高君与官的地位 ;民本中的民并不是与官一样具有相同理性、德性的人 ,而是有待君与官去教化的“愚”者。这种“以吏为师”的传统 ,实际上是使官占有了话语霸权 ,使官成为道德的楷模 ;民本中的“民”只是一个抽象的整体 ,而不具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 ,抽象的民贵官贱改变不了具体的官贵民贱。在中国的古代社会中 ,民本位是虚的 ,官本位才是实的。民本位冲破不了官本位藩篱 ,甚至强化了官本位。要消除官本位 ,不能重弹民本的老调 ,而应该在制度和舆论上保障和倡导公民权 ,反对任何特权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政治文化是近代以来提出的概念,它的提出不过是20世纪50年代的事情,但是对政治文化的研究却历史久远。政治文化是政治系统中存在的政治主观因素,包括一个社会的政治传统、政治意识、民族精神和气质、政治心理、个人价值观、公众舆论等,其作用在于赋政治系统以价值取向,规范个人政治行为,使其与政治系统保持一致。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政治文化一直被视为维系统治阶级执政地位的主流思想,而世  相似文献   

4.
用网络时代或者网络社会来指称今天的社会现状是否合适还有待考证,但网络已经渗透社会的各个方面却是不争的事实。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了解社会、表达意愿的主要途径。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5.64  相似文献   

5.
官本位思想与执政为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中国历史上官本位思想与民本位思想的发展历程 ,提出发展五阶段说 ,指出官本位思想长期居于统治地位 ,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众心理的消极影响根深蒂固 ,铲除官本位 ,树立执政为民思想是当前中国体制改革的一项极其重要且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从“官本位”向“民本位”的转变是依法行政的关键所在。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面。所谓依法行政 ,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必须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 ,既不失职 ,又不越权 ,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  相似文献   

7.
阿历克斯·德·托克维尔是法国杰出的政治思想家和社会学家,他出身贵族家庭,热爱自由,在动荡的时局下敏锐地觉察出法国的贵族特权社会正在走向没落,民主时代即将到来,民主制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法国大革命虽然以自由和民主为信条,但是结果却离自由和民主越来越远,在人民革命与专制复辟中走向政局的动荡和社会的无序。反观大洋彼岸的美国,却成为比其他国家都更接近自由民主的理想。因此,他基于对美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观念中"民本位"与体制运行中的"官本位"共存,既然是"双本位"又共存于一体—即中央集权的专制政体,必然会形成悖论。通过对"民本位"实质的分析,可以发现"民本位"与"官本位"均统一于封建专制政体中的"君本位"。如何打破"官本位",走出历史共存中的悖论,结论是让权力真正回归—人民当家作主,同时,对官僚制的权力进行严格的限制与规范,建立真正的服务型政府,彻底实行观念与体制的双重超越。  相似文献   

9.
卢向国 《理论界》2006,(8):182-183
“官本位”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产生与存在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是官僚制的存在与发达。与做官相伴随的是财富、荣耀和特权。这三点是“官本位”政治文化持续存在的主要原因。历代王朝的重农抑商政策和知识阶层报国报民的价值观是形成“官本位”政治文化的两个次要原因。在今天的中国政治中,我们可以通过铲除产生“官本位”的充分条件来根除它,至少是限制它。本文认为,建设廉价政府、废除官员特权、鼓励人生的多元发展等可以作为基本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刘畅 《浙江社会科学》2015,(2):113-121,136,159
在有关官本位的社会危害及其成因的学术讨论中,思想文化也是一种切入的视角,比如"述而不作"。述而不作,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态度和思维方式,还体现着官本位文化中上下尊卑的意识,包含着官本位文化基因。在古人对"作"的敬畏心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臣民原错"、官师一体、圣作贤述、著述等级论的表现。在传统文化中,官本位不仅在支配着物质、财产、权力等社会资源,还支配着语言、著述等文化资源,甚至在创新和沿袭的关系上也有表现。由此,或可开辟出一条从著述思想考察中国官本位文化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汉代民本思想的价值核心 ,就在于对民生的关注。为实现这一目标 ,汉代思想家力图通过在理论上建构一个最高原则 ,在实践中确立“大一统”与“礼”的绝对地位 ,来对君权加以限制。但是 ,由于汉代民本思想本身在理论上与实践中的两重性 ,使得“制君安民”的理想在政治实践中走向自身的反面 ,成为“尊君制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政治宣誓制度,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在就任职务时,誓言遵守宪法和法律,致力于为民服务的一种承诺方式。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宣誓仪式,更体现了人类对民主制度的确认。在当代中国,建立政治宣誓制度,既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1.政治宣誓制度的起源、形成及完善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生产关系就要发生变革;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一旦发生变革,上层建筑的变革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故作为上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的政治宣誓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是应该符合并顺应先进生产…  相似文献   

13.
张分田 《人文杂志》2007,(6):162-167
如果从政治文化符号的视角综合考察民字的形象词义、读音词义、描述词义、指称词义、评价词义和引申词义,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民字有与生俱来的贬义,其核心词义是派生者、从属者、卑贱者、愚昧者、无德者。就中国古代主流政治文化而言,在数千年的词义变迁中,民字的核心词义始终保持稳定。其中作为政治范畴的"民"最为典型。因此,在解读儒家经典及各种重要的古代文献时,特别是在解读"民为本"、"民为重"、"民为贵"之类的话语时,必须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否则就很容易导致误读。  相似文献   

14.
“官本位”意识: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可  李万业 《理论界》2007,2(10):14-15
“官本位”意识是传统行政文化之中的糟粕。“官本位”意识与官僚主义、集权、人治、宗法观念紧密相连,对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具有极大的危害。必须充分认识“官本位”意识产生的根源及其原因,采取措施,逐步去除残存在人们特别是行政官员头脑之中的此种意识,这是推进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之中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5.
儒学在中国文化重构中表现出超越时代、开放吸纳、不断走向未来的潜能及斩不断的强大生命力。文化重构实质是人格或人的价值观念重构 ,文化变革的关键在于调整和改变人格 ,即塑造“新民”或“新人”。儒家“新民”思想表明 ,儒学将随中国文化的变革而发生转化 ;近代梁启超“新民说”对儒家“新民”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毛泽东“新人”观中的儒家思想成分 ;邓小平“四有新人”观与儒家文化的自然联系 ,都表明儒学在中国文化重构中具有重要地位 ,也表明儒学具有与现代文化相融合并发生转换和走向现代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辉煌灿烂的诗歌文化和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官本位”有着一种内在联系。官本位严重地控制了中国古代诗人的思想、人生,深刻地影响到了他们的创作,也影响了整个中国古代诗歌理论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晚清以来的中体西用说将"体"视为不可分的一元物,在民初以来历次中西文化争论中,见解对立的双方也大都仍共享着这一思考模式。本文通过考察张东荪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本位文化论战前后对中西体用关系的论述,尝试挖掘当时人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理解。张东荪认为西方文化的"体"本就非一元,而是存在着希腊与希伯来的两元,这种充满着内在紧张的两元结构才是西方文化的内在活力与创造力的基础。他因此希望在德赛两先生之外,引入作为希腊传统精髓的"费先生"(philosophy),与代表着中国文化传统的儒家思想构成对立的两元,以这种两元对立的新"体"作为引入西学后形成的新文化的基础。这种既区别于西化派又区别于本位文化派(包括后来的新儒家)的对东西文化关系的思考,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对于中西体用关系的思考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实践“三个代表”必须破除“官本位”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官本位”意识 (以下简称“官本位”)是将有官职者视为主体的腐恶意识 ,是封建集权制和官僚体制在观念上的集中反映。它是一种保守、封闭、落后的观念 ,是与民本位根本对立的价值取向。在这种“官念”的支配下 ,自认高明者有之 ,劳民破财者有之 ,不与群众共患难者有之 ,漠视群众利益者有之 ,不愿接受监督者有之 ,完全颠倒了“公仆”与“主人”的位置 ;有的甚至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化堕落 ,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官本位”是与政治文明特别是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针锋相对的陈腐形态 ,因此实践“三个代表”必须彻底破除“官本位”。一、“…  相似文献   

19.
王珉   《重庆社科文汇》2002,(3):F002-F002
“政治”也许是人们最为耳熟能详的词语之一。政治的含义也是人们最难完全弄得清楚与明白的问题之一。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拔乱反正”以来,我们重新恢复关于“政治”的正确理解。重新学习了列宁关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的科学论断,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当作了新的历史时期的最大的政治。  相似文献   

20.
叶敏 《中州学刊》2012,(4):7-12
网络政治参与是当下中国的"大事件",是公民进行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如何将网络政治参与上升到更为高级的网络民主,是中国政治发展面临的巨大机遇和挑战。当前中国网络政治参与存在两大致命"软肋",即无序化释放和代表性质疑。"疗治"网络政治参与的"软肋",需要官民合作构建一种以理性化网络政治参与为本质内容的网络民主,政府要做网络民主的推动者,网民要认真对待自身的网络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