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CT影像技术的普及与发展,CT扫描已广泛用于鼻腔鼻窦疾病的诊断。现将9例上颌窦粘液囊肿的CT扫描资料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上颌窦粘液囊肿9例中男5例,女4例;21~56岁,平均31岁;病史6月~5年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临床表现:鼻塞...  相似文献   

2.
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的CT征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鼻腔及副鼻窦恶性肿瘤的CT表现,探讨几种特殊及少见恶性肿瘤的CT征象。方法:41例鼻腔及副鼻窦恶性肿瘤均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常规行轴位CT平扫,其中6例加做增强扫描,4例加做冠状扫描。结果:上颌窦恶性肿瘤19例,肿瘤呈膨胀性生长,常累及窦腔多个壁,并侵犯骨壁外脂肪层,使其变模糊和出现软组织肿块;鼻腔恶性肿瘤15例,CT表现为鼻腔内肿块,其中6例侵犯同侧筛窦,3例累及眼眶,4例累及范围广,破坏临近多个结构;筛窦肿瘤5例,均引起筛板骨质破坏,大都侵犯同侧鼻腔、眼眶;2例肿瘤巨大,同时累及鼻腔、筛窦及上颌窦,其来源辨别不清。结论:CT能很好地显示窦壁骨质侵蚀性破坏、窦周脂肪层侵犯消失、腔外软组织肿块及侵犯范围,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上颌窦恶性肿瘤的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上颌窦恶性肿瘤的CT影像特征及价值。方法 采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HiQ-S2 CT机对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上颌窦恶性肿瘤患者上颌窦及附近区域作横断和冠状扫描。结果 上颌窦恶性肿瘤的CT特征为:软组织肿块及明显骨质破坏,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增高,肿块强化。结论 横断扫描结合冠状扫描,调节不同窗宽窗位,对界定上颌窦肿瘤肿块范围及周围组织侵犯情况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发现早期骨破坏,并为临床手术及确定放疗范围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上颌窦恶性肿瘤的CT诊断与分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上颌窦恶性肿瘤的CT表现,探讨CT对上颌窦恶性肿瘤分期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病理证明为上颌窦恶性肿瘤的CT资料。结果:窦腔内的软组织肿块及窦壁骨质破坏为上颌窦恶性肿瘤的共有表现,肿瘤可沿破坏的窦壁或沿神经向窦外侵犯,结合颈部横断面的CT扫描,可判定肿瘤的分期。结论:CT扫描是准确评价上颌窦恶性肿瘤及其分期的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1978 年5 月~1990 年6 月共收治上颌窦恶性肿瘤22 例,其中上颌窦癌21 例,肉瘤1 例。男18 例,女4 例。40 ~59 岁占全组65 % ,平均492 岁。Ⅲ期14 例,Ⅳ期8 例,无Ⅰ、Ⅱ期病例。病理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最多,占59 % 。单纯手术2 例,综合治疗( 手术+ 放疗)20 例。3 年、5 年生存率分别为631 % 、362 % 。放疗均在手术后进行,说明要提高上颌窦恶性肿瘤五年生存率首先要注重早期诊断,扩大性根治手术等综合治疗,而控制局部复发是影响上颌窦恶性肿瘤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0年~1998年收治上颌窦出血坏死性假瘤15例,术前确诊9例,其余6例匀误诊为上颌窦恶性肿瘤。对1例渐进性鼻塞伴血性鼻涕或鼻出血,CT扫描上颌窦密度增高及有骨质破坏者,首先恶性肿瘤,但临床上亦不能排除上颌窦出血性坏死性假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影这表现,并对其检查方法作对比探讨;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或/和病理证实的22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影像学资料)不含壶腹癌),16例作十二指肠双对比造影,部分作低张造影,7例行上腹部CT扫描,多功能B超检查17例,有13例作胃镜检查;结果:十二指肠双对比造影,发现病变率100%,正确诊断率69%,主要X线表现为充盈缺损,粘膜破坏、肠管狭窄。CT扫描灵敏度约8  相似文献   

8.
28例上颌窦占位性病变的X线及CT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8例上颌窦占位性病变的X线及CT检查分析马敏1高建中2岳进1近年来,CT已成为颌面外科不可缺少的诊断方法之一。本文报告了1985~1995年间本院收治28例上颌窦占位性病变,用常规X线及CT检查明确病变性质,又归纳了常见病种,并通过实例及手术病理对...  相似文献   

9.
由于上颌窦特殊的解剖位置 ,其发生真菌病在临床上缺乏特征性症状及体征 ,常被误诊为炎症或上颌窦恶性肿瘤。本文就 5例经病理证实的上颌窦真菌病资料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5例中 ,男 4例 ,女 1例 ,左侧 3例 ,右侧 2例。年龄 2 3~ 6 5岁。病史 2月 - 3a。 2例一侧鼻塞 ,2例血涕 ,3例脓涕 ,1例面颊部肿胀 ,头面部剧痛。 1例外院行上颌窦穿刺冲洗术。 1例鼻中隔偏曲 ,2例鼻腔外侧壁内移 ,鼻道狭窄。 5例均行鼻窦克瓦氏位摄片 ,是患侧上颌窦密度增高 ,内侧壁骨质破坏。其中 3例行CT扫描检查 ,窦腔内可见不同程度的密度增…  相似文献   

10.
用CT扫描上颌窦47例,对上颌窦炎,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在CT扫描中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在CT扫描中注意鉴别上颌窦恶性肿瘤与干酪性上颌窦炎。  相似文献   

11.
总结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道阻塞的CT诊断(其中良性21例,恶性22例)结合CT表现进行分析,讨论,证实了CT对胆道阻塞的定位,定性诊断及对恶性肿瘤切除的可行性的估价的重要性,此外,对螺旋扫描CT检查中的应用亦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高上颌窦良、恶性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52例上颌窦肿瘤CT表现结合手术病理诊断.结果 52例患者均有上颌窦软组织肿块影,CT值为20~40HU,均有局限性或广泛性骨质破坏,CT诊断良性28例,恶性24例.手术病理良性30例,其中慢性上颌窦炎性息肉14例,内翻乳头状瘤5例,上颌窦骨纤维异常增殖症4例,粘液性囊肿3例,上颌窦血管瘤2例,含齿囊肿2例.恶性22例,其中上颌窦癌13例,恶性淋巴瘤4例,内翻乳头瘤恶变2例,上颌窦囊腺癌3例,CT诊断良性漏诊率为6.7%,恶性误诊率为9.1%.结论 CT检查对上颌窦肿瘤的定性及其毗邻软组织有否侵犯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随着鼻腔鼻窦病变CT检查的普及,清晰的CT影像为鼻腔鼻窦病变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其中以上颌窦病变为多见,本组总结了73例资料完整的上颌窦病变的病例,通过对其CT扫描与临床所见病理检查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探讨CT对上颌窦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30例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B超、CT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恶性肿瘤较为少见 ,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3%。术前的定性诊断和确定肿瘤的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等情况 ,是制订正确治疗方案的关键。目前用于甲状腺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很多 ,然而用B超和CT检查两种方法相对照的文章报道较少。我们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旨在分析CT、B超检查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1.1一般资料30例经手术切除和病理检查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 ,其中男性13例 ,女性17例。年龄22~72岁 ,平均 (47.0±2.5)岁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B超和CT检查。1.2检查方法B超检查采用Aloka_6…  相似文献   

15.
上颌窦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护理体会刘燕华(第一附属医院)手术疗法是治疗上颌窦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我院从1983年3月至1993年12月经手术治疗上颌窦恶性肿瘤共16例。现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这类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术前护理1.1病人家尾的心理护...  相似文献   

16.
报告191例鼻腔鼻窦肿瘤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及其常见肿瘤的发病部位及恶性肿瘤的组织学分类;CT扫描清楚地显示肿瘤和窦腔破坏情况。上颌窦后壁破坏是诊断上颌窦恶性肿瘤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鼻窦CT扫描所示病变范围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及选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检查在鼻腔鼻窦肿瘤性病变中定性、定位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检查且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6例鼻腔鼻窦肿瘤性病变,对其组织分型、发生部位、骨质破坏情况及强化程度进行统计分析,以观察其CT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恶性肿瘤41例(73.2%),起源于上颌窦18例,鼻腔16例,筛窦3例,蝶窦与额窦各2例;其中有明显骨质吸收破坏31例(75.6%)。良性肿瘤15例(26.8%),起源于鼻腔10例,上颌窦3例,鼻咽部1例,颞下窝1例;明显骨质吸收破坏3例(20.0%)。良、恶性肿瘤在有无骨质吸收破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CT对鼻腔鼻窦肿瘤的良恶性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87.5%)。结论:CT扫描可以较准确地判断肿瘤的良、恶性,明确肿瘤骨质破坏情况、侵犯范围及周围组织受侵情况。  相似文献   

18.
以鼻出血为特征的上颌窦病变2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以鼻出血为特征的上颌窦为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至11999年6月住院治疗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经手术切队 ,病理证实的上颌窦息肉、出血坏生息肉,血管瘤,乳头状瘤,曲霉菌必下颌窦炎等疾病。其中14例行上颌治术,6例行上颌窦根治伴窦内筛窦开放或内筛窦开放术,2例行功能上颌窦手术。其中14例行上颌窦根治术,6例行上颌窦根治伴窦内筛内中鼻内筛窦开放术,2例行功  相似文献   

19.
肝脏原发恶性肿瘤中以肝细胞性为主,其他来源较少或罕见。现将9例手术病理证实的非肝细胞来源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讨论CT诊断。资料与方法9例中男4例,女5例,1例为35d的婴儿,其余均在36~57岁。表现多为上腹不适,疼痛或扪及上腹包块。化验检查:肝母细胞瘤血AFP>400mg/L,余AFP阴性。CT检查包括增强前和增强后扫描[1,2]。其中1例还作了静脉胆系造影后CT检查,方法是:缓慢静脉注射50%胆影葡胺20ml,30min后行CT扫描,扫描方法同上。结果例1:男,57岁。在…  相似文献   

20.
常规X线检查在很长时期内是诊断上颌窦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 ,但它在早期发现肿瘤和显示上颌周围组织结构的细节上仍有一定困难[1] 。由于CT的扫描方式及分辨率高的特点 ,可更清晰精确地显示上颌窦腔、窦壁骨质及其周围结构情况。本文报告我科收集的 2 2例上颌窦恶性肿瘤并对其平片与CT表现作一比较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2 2例病例中男 15例 ,女 7例 ,年龄 2 8~ 6 8岁 ,平均 4 7岁。 1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鼻塞、脓血涕、牙痛、单侧面部肿胀、突眼及张口困难等临床症状。另外 3例较早期肿瘤无明显临床表现。本组病例经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