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溧水地区常见变应原种类,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皮肤病。方法应用"瑞敏"牌斑贴试剂盒对180例(面部皮炎106例,手部湿疹47例,外阴湿疹27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皮肤斑贴试验,并以36例健康者为对照。结果过敏组斑贴试验阳性率74.44%,高于对照组(2.78%)(χ2=66.58,P0.01),3组病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常见过敏原依次为硫酸镍(23.89%)、卡巴混合物(20.00%)、芳香混合物(19.44%)、重铬酸钾(17.22%)、对苯二胺基质(13.89%);3组病例中均有超过半数的病例存在2种及以上的阳性变应原;男女性患者斑贴试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应原,分别为卡巴混合物(33.33%,13.82%)、芳香混合物(12.28%,22.76%)。结论硫酸镍、卡巴混合物、芳香混合物、重铬酸钾、对苯二胺基质是引起溧水地区皮炎湿疹类患者的主要变应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面部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的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本科门诊确诊的495例面部皮炎患者进行斑贴试验,并对结果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斑贴试验总阳性率89.49%,其中老年组患者阳性率明显低于青年组和中年组,性别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阳性率居前5位的变应原依次为:重铬酸钾、硫酸镍、芳香混合物、甲醛和卡巴混合物,其中卡巴混合物的阳性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硫酸镍阳性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58.47%的病例同时存在3种及以上的阳性变应原。结论:重铬酸钾、硫酸镍、芳香混合物、甲醛和卡巴混合物是本地区面部皮炎的常见变应原,男女患者对卡巴混合物和硫酸镍的反应存在差异,斑贴试验对面部皮炎寻找致敏原及防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慢性湿疹患者斑贴试验的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本科门诊确诊的835例慢性湿疹患者进行斑贴试验,并对结果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斑贴试验总阳性率85.39%,性别、年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局限型皮损者阳性率看似高于泛发型,但无统计学意义。阳性率居前5位的变应原依次为:重铬酸钾、硫酸镍、卡巴混合物、甲醛和芳香混合物,其中卡巴混合物的阳性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芳香混合物阳性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41.55%的病例同时存在3种及以上的阳性变应原。结论:重铬酸钾、硫酸镍、卡巴混合物、甲醛和芳香混合物是本地区慢性湿疹的常见变应原,男女患者对卡巴混合物和芳香混合物的反应存在差异,斑贴试验对慢性湿疹寻找致敏原及日常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面部皮炎患者的常见变应原。方法回顾分析皮肤科门诊面部皮炎患者的日常生活系列斑贴试验结果。结果共收集127例面部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119例结果阳性,总阳性率为93.70%。阳性率较高的前6位变应原依次为硫柳汞(29.92%)、氯化镍(26.77%)、氯化钴(25.20%)、芳香混合物(18.90%)、硫酸镍(14.17%)及甲醛(13.86%)。不同性别、年龄段患者斑贴试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患者的职业分布主要为家庭主妇、工人、服务员、售货员和文员。结论硫柳汞、氯化镍、氯化钴、芳香混合物、硫酸镍及甲醛是面部皮炎患者常见的变应原。  相似文献   

5.
530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的变应原,以期更好地诊断与治疗。方法对530例皮炎湿疹类患者进行瑞敏标准变应原系列斑贴试验检测。结果530例患者斑贴试验总阳性率87.2%。变应原阳性率位居前8位的分别是硫酸镍(35-8%)、重铬酸钾(34.9%)、卡巴混合物(31.3%)、芳香混合物(31.1%)、甲醛(15.1%)、硫柳汞(14、3%)、苯唑卡因(13.8%)及对苯类(13.0%);男女性患者斑贴试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应原分别为卡巴混合物(46.8%,26.6%)、硫酸镍(26.6%,37.2%)、黑橡胶混合物(18.5%,10.6%)、对苯类(25.8%,9.1%)、甲醛(16.9%,7.9%)、苯唑卡因(20.2%,11.8%)及硫氢基混合物(11.3%,2.0%);引起手部及面部皮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应原分别为甲醛(14.1%,6.1%)、黑橡胶混合物(18.6%,7.1%)、硫柳汞(8.3%,17.3%)。结论硫酸镍、重铬酸钾、卡巴混合物、芳香混合物是目前引起皮炎湿疹类患者的主要变应原。卡巴混合物、黑橡胶混合物、对苯类、甲醛、苯唑卡因、硫氢基混合物是男性患者的主要变应原,硫酸镍是女性患者的主要变应原。甲醛、黑橡胶混合物主要引起手部皮损,而硫柳汞则主要引起面部皮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皮炎湿疹类患者主要变应原种类分布情况。方法对178例皮炎湿疹类患者依据疾病类型分为面部皮炎组(103例)、手部湿疹组(48例)和外阴湿疹组(27例),均进行斑贴试验,并以同期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三组患者斑贴试验总阳性率为74.16%,面部皮炎患者阳性率为69.90%,手部湿疹患者阳性率为79.17%,外阴湿疹患者阳性率为81.48%,对照组阳性率为5.00%,四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59,P0.01),3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57,P0.05);常见过敏原依次为硫酸镍(25.28%)、卡巴混合物(19.66%)、芳香混合物(19.10%)、重铬酸钾(16.85%)、对苯二胺基质(13.48%),男女性患者斑贴试验卡巴混合物阳性率分别为31.48%、1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54,P0.01);3组病例中均有超过半数的病例存在2种及以上的阳性变应原。结论硫酸镍、卡巴混合物、芳香混合物、重铬酸钾、对苯二胺基质是引起湖州地区皮炎湿疹类患者的主要变应原,通过斑贴试验寻找相应变应原,可指导患者避免接触含有此类物质的物品,对预防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斑贴试验在职业健康检查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选择534名接触汽油、78名接触三氯乙烯及12名接触丙烯酰胺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其中42名发现有皮肤异常改变的工人进行斑贴试验.结果 42名工人中26名斑贴试验出现阳性反应,总阳性率为61.9%,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9).对1种变应原过敏者5例(占总阳性率19.23%),对2种及以上变应原过敏者21例(80.77%),多种变应原过敏阳性率比单种变应原过敏阳性率高.20种变应原中,阳性率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硫酸镍、芳香混合物、甲醛、松香、重铬酸钾.结论 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应用斑贴试验,可提高汽油、三氯乙烯、丙烯酰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禁忌证——过敏性皮肤病的检出率;且可根据检出的变应原,指导工人避免接触含可疑致敏原的物质,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于春润 《中国卫生产业》2013,(26):118-118,120
目的分析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的致敏源,探讨常见的致病因素,以期对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有更好的治疗和诊断。方法对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皮肤门诊确诊的45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进行诊断性斑贴试验,并对不同组之间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选用20种标准抗原对45例患者进行试验,有37例患者对其中的17种抗原出现了1种或多种阳性抗原反应,总的阳性率高达82.22%,且其中硫酸镍的阳性率为35.13%,重铬酸钾的阳性率为29.72%,卡巴混合物的阳性率为27.02%,其余为芳香混合物、硫柳汞、氯化钴的混合物。且接触性皮炎的阳性率为80.23%,湿疹的阳性率为73.33%,过敏性皮炎的阳性率为71.25%,复发性皮炎的阳性率为75%,脂溢性皮炎的阳性率为50%。结论硫酸镍、卡巴混合物、重铬酸钾是引发患者皮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接触性的过敏原是引发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一个主要原因,斑贴试验可以有效的诊断皮炎湿疹类皮肤病。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我国北方地区慢性湿疹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及临床意义,回顾性分析了本地区近20年来积累的589例慢性湿疹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接触性变应原在不同性别、年龄、季节及年代的分布特征。结果斑贴试验阳性者269例,占45.7%。阳性率居前9位的接触性变应原分别为:20%松香5.9%(35例)、1%甲醛5.3%(31例)、1%次乙基二胺4.2%(25例)、30%羊毛醇4.1%(24例)、5%苯唑卡因3.6%(21例)、8%芳香混合物3.2%(19例)、5%硫酸镍2.7%(16例)、0.5%对苯二胺2.7%(16例)、3%卡巴混合物2.5%(15例)。接触变应原分布与性别、年龄、季节、发病年代等因素无关。说明慢性湿疹病人接触性变应原斑贴阳性率较高,外源性接触性变应原可能是慢性湿疹的重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0.
对患有过敏性皮肤病的36例医护人员斑贴试验结果显示,阳性率较高的变应原为硫酸镍、甲醛、重铬酸钾和硫柳汞。这与医护人员较多的接触各种金属器械、消毒剂等有关。提示医护人员作为一个特殊职业,其过敏性皮肤病的变应原有其特殊性,应重视相应防护,对于症状较严重的人员必要时可考虑调换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1.
镍接触性皮炎的斑贴试验及其组织病理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斑贴试验在金属过敏等环境与职业性皮炎中的诊断价值,了解镍接触性皮炎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应用欧洲标准抗原系列斑贴试验检测110例疑诊为接触性皮炎患者,并对13例硫酸镍(5%)斑贴试验不同时段阳性反应皮肤进行活检。结果 39例接触性皮炎患者对硫酸镍敏感(占35.5%),其中阳性反应皮肤组织学特征为:24h时表皮轻度海绵变性和灶状空泡变性,少许嗜酸性粒细胞外渗;48-72h时表皮和真皮炎症达高峰,主要是CD45RO^ T细胞和CD68^ 巨噬细胞分布于炎症表皮及真皮血管周围。916h-5d时表皮轻度增生,不同细胞成分参与修复过程。结论 硫酸镍是引起湿疹皮炎类疾病的主要接触变应原,镍皮炎病理学改变符合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江阴地区218例变应性鼻炎变应原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宁霞  赵青  陈金湘 《职业与健康》2010,26(20):2389-2390
目的了解江阴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1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13种标准化变应原行皮肤点刺试验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18例变性鼻炎变压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前3位分别:粉尘螨为77.06%(168/218)、层尘螨为75.23%(164/218)、热带螨为63/218(28.90%)。结论螨是江阴地区变应性鼻炎的重要变庄应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过敏原检测方法的阳性检测率,为过敏性疾病患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80例过敏性疾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第1组采用血清过敏原检测、生物共振检测系统进行过敏原检测,第2组采用皮肤点刺试验、生物共振检测系统进行过敏原检测。结果:皮肤点刺试验和生物共振检测系统阳性检测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过敏原的阳性检测率与其他两种检测结果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种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但生物共振检测系统因过敏原试剂包含种类全面,容易筛选出过敏原,患者顺应性好,是一种适用、简便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泉州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AR)的变应原分布情况,为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0种标准化变应原对泉州地区850例4~12岁拟诊为AR患儿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PT),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病情轻重程度的患儿在变应原阳性率分布上的差异。结果:SPT阳性率前5位的变应原分别为屋尘螨(占66.7%)、粉尘螨(占65.5%)、蟑螂(占32.8%)、海蟹(占18.2%)及海虾(占16.8%)。学龄前儿童SPT阳性率与学龄期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2, P>0.05);不同性别之间SPT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6,P>0.05);有家族史和哮喘史的患儿的阳性率与无家族史和哮喘史的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36,P<0.05)。结论:屋尘螨、粉尘螨、蟑螂、海蟹及海虾是泉州地区儿童AR的主要变应原,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SPT阳性率相似,有家族史、哮喘史的患儿阳性率比无家族史、哮喘史的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15.
顺德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皮肤点刺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顺德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主要变应原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标准化变应原对51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成青少年组和成年人组进行皮肤点刺试验。青少年组175例,成年人组344例,比较两组变应原阳性率的差异。结果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89.4%,前3位的吸入性变应原分别为粉尘螨(79.0%)、户尘螨(74.1%)、蟑螂(46.8%);多数变应性鼻炎患者对多个变应原皮试反应阳性。青少年组对粉尘螨的敏感程度明显高于成人组(p<0.005)。结论顺德地区尘螨是最重要的变应原,应重视对尘螨的特异性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山市人群中引起变应性疾病的过敏原情况。方法采用皮肤点刺的方法对我院儿科、皮肤科、耳鼻喉科、眼科、呼吸科等门诊及住院的2729例变应性疾病患者接受过敏原检测。结果2729例变应性疾病患者中。皮炎患者占总人数的22.4%(611/2729),荨麻疹患者占总人数的54.5%(1488/2729);吸入组中最常见的过敏原是屋尘螨、粉尘螨,屋尘螨的阳性率为44.0%,粉尘螨的阳性率为40.6%。食物组则依次为鸡蛋,海虾,海蟹,芒果。结论粉尘螨和户尘螨是变态反应疾病中最常见的过敏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张家口市常见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种类及分布概况。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5年8月我院皮肤科诊断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580例,使用德国Mediwise公司生产的Alleryscreen系统,采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患者血清总IgE、变应原特异性IgE水平,以血清总IgE100 IU/ml,或者以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水平0.35 IU/ml为阳性,统计分析吸入性、食物性变应原阳性率。结果入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580例,急/慢性荨麻疹297例,湿疹皮炎189例,过敏性紫癜94例,其中检出存在过敏原患者312例,检出率53.79%。男性157例(50.32%),女性155例(49.68%),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慢性荨麻疹过敏原阳性率55.21%,常见过敏原为户尘螨、粉尘螨、狗/猫毛皮屑;湿疹皮炎过敏原阳性率55.03%,常见过敏原为狗/猫毛皮屑、牛奶、牛羊肉;过敏性紫癜过敏原阳性率46.81%,常见过敏原为狗/猫毛皮屑、户尘螨/粉尘螨、牛羊肉。吸入性过敏原阳性123例,食物性过敏原阳性34例,重叠阳性者155例。吸入性过敏原前四位分别为户尘螨/粉尘螨(25.00%)、狗/猫毛皮屑(20.51%)、蟑螂(10.26%)、矮豚草/蒿(8.02%)。食物性过敏原前四位分别是牛奶(11.86%)、鱼虾蟹(8.97%)、羊肉(6.41%)、鸡蛋(4.81%)。对一类过敏原反应阳性113例,对两类以上过敏原反应阳性199例。结论张家口地区常见的过敏原为户尘螨/粉尘螨、狗/猫毛皮屑、牛奶及蟑螂等,其中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高于食物性过敏原;过敏原阳性患者以吸入与食物性重叠存在较为多见,以多种、多组变应原阳性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张家口地区常见3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与总IgE水平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诊断急/慢性荨麻疹、湿疹性皮炎、过敏性紫癜3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620例,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患者血清总IgE、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水平,以血清总IgE100IU/ml,或者以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水平0.35kU/L为阳性,统计分析3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特异性IgE与总IgE水平变化,分析常见过敏原分布特征,比较3种皮肤病患者过敏原分布差异。结果入选研究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620例,其中,急/慢性荨麻疹260例,湿疹皮炎210例,过敏性紫癜150例。378例(378/620,60.97%)患者血清总IgE水平升高,急/慢性荨麻疹169例(44.71%)、湿疹性皮炎137例(36.24%)、过敏性紫癜72例(19.05%)。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患者412例,检出率66.45%(412/620),急/慢性荨麻疹过敏源阳性194例(194/260,74.62%),湿疹性皮炎过敏原阳性168例(168/210,80.00%)、过敏性紫癜109例(109/150,72.67%)。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高于总IgE阳性率[(412/620,66.45%)比(378/620,60.97%),χ~2=9.822,P0.05]。常见16种过敏原组合单项中,户尘螨、粉尘螨、春花粉、狗/猫毛皮屑、牛奶、虾6种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在3种皮肤病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性过敏原以户尘/粉尘螨、狗/猫毛皮屑阳性率较高,急/慢性荨麻疹、湿疹性皮炎、过敏性紫癜组中阳性率分别为21.43%、14.90%、8.76%;食物性过敏原中,湿疹性皮炎以牛奶阳性率较高,为5.27%,急/慢性荨麻疹以虾/蟹过敏阳性率高,阳性率为10.90%。结论检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与总IgE水平有助于临床合理寻找过敏原,对其进行针对性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