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福州市21952名学龄前儿童视力调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索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状况,及弱视患病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福州市3~7岁21952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普查,将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于1.0者,通知到门诊复查,将矫正视力<0.9,定为弱视.结果视力低常与年龄密切相关,患病率14.35%,其中男14.11%,女14.58%;弱视患病率3.38%,各年龄组弱视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视力低常者屈光不正分布远视81.96%,近视8.43%,混合散光9.61%,三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学龄前儿童年龄越小,视力低常率越高;各年龄组弱视患病率无差异;对3~4岁儿童进行弱视诊断时应注意年龄因素.  相似文献   

2.
了解学龄前儿童视觉发育特点及视功能检查方法,及时发现患儿视功能障碍,掌握最佳治疗时机。视功能检测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种为心理物理方法,另一种为客观检查法。①学龄前儿童视力检测分为定性和定量检查或电生理方法[如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等。②对立体视的检查方法有Titmus偏振光立体图、颜少明立体视脸查图及随机点立体图、计算机立体觉检测和视差诱发电位(disparity evoked potentials,DEP)检测法等。③分析综述国内外常见眼病如斜视、弱视的最新动向和研究现状。学龄前儿童视觉发育具有规律性和特殊性,采用适合于各年龄段视觉功能检测手段进行筛查和检查,才能真正落实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提高儿童眼病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2009年北京市怀柔区25个幼儿园(其中区中心15个,郊区10个)4~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视觉状况的普查,比较城区和郊区儿童视觉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分别对城区2150例儿童和郊区1679例儿童进行了视力检测,包括远近视力(裸眼和戴镜视力)、外眼检查、眼位及眼球运动。对视力低于0.8进行散瞳验光。结果怀柔区城区和郊区儿童视力低常率有显著性差异。视力低常率:城区占13.02%,其中4岁占9.39%,5岁15.29%,6岁14.95%;郊区占9.17%,其中4岁占7.59%,5岁13.16%,6岁8.08%。各年龄组视力低常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视力低常率与年龄相关。视力低常儿童中,其中疾病包括屈光不正;斜视;先天眼病(先天上睑下垂和先天眼球震颤);眼外伤。视力低常屈光不正占96.31%。屈光不正分布:远视74.16%,其中4岁占75.22%,5岁84.47%,6岁51.51%;近视10.77%,其中4岁占4.42%,5岁4.85%,6岁30.30%;混合散光15.07%,其中4岁占20.35%,5岁10.67%,6岁18.18%。弱视患病率4.3%;对弱视相关因素调查显示,屈光参差性占36.36%,轻度65.00%,中度31.67%,重度3.33%;斜视性占15.15%,轻度28.00%,中度60.00%,重度12.00%;形觉剥夺性占2.43%,轻度0%,中度50.50%,重度50.50%。结论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率和地域有一定的关系。低常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表明视功能发育逐渐成熟。屈光不正中各组比例提示远视是4~6岁学龄前儿童视力低下的主要原因。近视、斜视、弱视等因素所占比例提示普查手段十分重要,可以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4.
沈阳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弱视及斜视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学龄前儿童弱视、斜视发病情况 ,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我院于 1999年 3~ 7月对沈阳市城区 43所幼儿园 3~ 7岁 72 5 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弱视及斜视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对象 :为沈阳市和平区全部 41所幼儿园及其他区2所幼儿园 ,共 43所幼儿园中的 3~ 7岁儿童 ,共 72 5 0名 ,其中男 3 898人 ,女 3 3 5 2人。分组 :每个幼儿园均按年龄分成三个组 ,小班年龄组为 3岁~ 4岁 ,中班年龄组为 4.1~ 5岁 ,大班年龄组为 5 .1~ 7岁。方法 :弱视调查 :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及儿童视力表( >4周岁者 ,用对数视力表 ,≤ 4周岁…  相似文献   

5.
宁夏平罗县学龄前儿童斜视弱视普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弱视和斜视是危害儿童视力和立体视觉的常见眼病[1] ,其防治的关键是早期筛选和治疗。为了解我县学龄前儿童斜视、弱视发病情况 ,以利早期开展斜视、弱视的防治工作 ,我们于 2 0 0 0年 7~ 10月对县城 2 5 6 9名 3~ 6 .5岁儿童进行斜视、弱视普查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县城全部幼儿园及学前班的 2 6 0 8名学生 ,实查 2 5 6 9名 ,年龄 3~ 6 .5岁 ,其中男 1335例 ,女 12 34例 ,受检率为 98.5 % .1.2 视力与斜视测定 采用灯箱式国际标准视力表测视力。视力 <0 .9列为第 2轮筛选对象。指定 2名眼科医师对全体受检学生…  相似文献   

6.
成都市学龄前儿童弱视状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对我市学龄前儿童弱视进行眼部检查,了解目前我市学龄前儿童的弱视状况,为指导儿童视力保护、弱视预防工作等提供依据。

方法:我院2010/2015年期间共计对成都市236 203名学龄儿童进行眼部常规视力检查,由我院专业眼科医师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执行本次研究调查,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了解受检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和弱视状况。

结果:受检儿童中有18.85%(44516/236203)显示为屈光异常,弱视率为6.12%(14453/236203); 弱视类型中屈光参差性68.19%(9856/14453)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轻度弱视、中度弱视构成比分别为53.69%(7760/14453)、41.38%(5980/14453),均明显高于重度弱视构成比4.93%(713/14453); 中心性注视弱视比重80.09%(11575/14453)明显高于非中心性、游走性弱视比重; 受检儿童根据年龄分组,<5岁儿童弱视率5.48%(6254/114213)较≥5岁组弱视率5.33%(6499/121990)高,但二者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我市学龄前儿童弱视类型以屈光参差性为主,轻中度弱视和中心性弱视患儿比重较大; 应加强我市学龄前儿童的视力检查,做好弱视预防和早期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山市学龄前儿童斜视和弱视调查情况及解决对策.方法:随机抽取中山市市区及镇区34所幼儿园3~7岁学龄前儿童7291名14582眼进行屈光筛查,对于屈光异常者采用浓度为10g/L阿托品眼膏散瞳检影,测定儿童的矫正视力,确定弱视.采用检影验光测定屈光性弱视,采用角膜映光法、交替遮盖法等完成斜视的筛查,分析中山市学龄前儿童的斜视、弱视情况.结果:入选的7291名学龄前儿童中有687名屈光异常,异常率为9.42%,236名弱视,检出率为3.24%,13名斜视,检出率为0.18%.3~<5岁及5~7岁年龄段屈光异常、弱视及斜视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6名弱视中215名屈光不正性弱视,占总弱视的91.10%;13名儿童斜视性弱视,其中8名共同性内斜视,5名共同性外斜视;8名形觉剥夺性弱视,斜视性弱视与形觉剥夺性弱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6名中3~<5岁轻度弱视儿童构成比高于5~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岁中度和重度弱视儿童构成比低于5~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山市学龄前儿童斜视弱视发生率相对较高,应该早期筛查,对于异常儿童尽早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提高儿童视力.  相似文献   

8.
韩杰  李爱群  陈岚  付金凤 《眼科研究》2007,25(10):781-781
为了解信阳市学龄前儿童斜视弱视的患病情况,我们于2006年9月至2007年2月对信阳市3016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了视力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开封市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的动态变化规律和特点,为指导儿童眼保健,降低弱视、近视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至2010年每年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5所幼儿园3~6岁儿童7862名应用美国伟伦Suresight验光仪进行屈光度筛查,屈光异常者进一步常规检查,散瞳验光,明确诊断,综合治疗。结果 (1)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率由2008年13.7%增至2010年16.8%;随年龄增长,异常率增高;男女性别间无差别,但左眼异常率高于右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屈光异常者经复查视力,三个年龄组异常符合率分别为63.1%、68.9%、61.7%,随年龄增长,符合率增加,4~5岁组最高,6岁组下降且最低。(3)共筛查23586人次47172眼,所有儿童动态屈光构成比以远视性为主,占97.8%,近视性、正视、混合散光分别占0.2%、0.2%、1.8%,各年间各年龄组间无明显差别。(4)散瞳验光1733人,确诊弱视1409人占81.3%。弱视屈光类型以远视为主占75.9%,近视、混合散光分别为5.2%、18.9%。3年变化趋势为:远视成分逐年降低,近视有所增加,尤其混合散光比例明显增加。结论定期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和屈光度检查,掌握各年龄变化规律和特点,对指导儿童眼保健、儿童眼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双目屈光筛查仪在4~5岁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中判定屈光性弱视危险因素(ARF)的精确度。方法横断面研究。于2016年9至12月在南京市雨花台区对4~5岁学龄前儿童使用双目屈光筛查仪进行非散瞳屈光度数筛查及综合性眼科检查。对其中疑似眼部异常儿童及主动接受详细检查的儿童进行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CR)检查,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双目屈光筛查仪与CR检查屈光度数的差异,并用Bland-Altman法评估二者的一致性。参照美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学会(AAPOS)2013年发布筛查指南中的标准,以CR检查结果判定受试儿童是否具有屈光性ARF,并以此为金标准,评估双目屈光筛查仪以5种常用转诊标准(敏感性标准、Matta/Silbert标准、AAPOS2013标准、阿拉斯加州盲童探索组织2012标准、特异性标准)判定受试儿童屈光性ARF的准确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双目屈光筛查仪判定屈光性ARF的最佳截断值作为最佳转诊标准。结果共有1986名儿童行双目屈光筛查仪检查,年龄(4.57±0.29)岁,包括1084名男童和902名女童。双目屈光筛查仪的检查成功率为99.04%(1967/1986)。共有1892名儿童双目屈光筛查仪检查取得了检测数值,其中1827名(96.56%)儿童可在3次检测内获得可信结果。共有538名儿童接受了CR检查,除外1名被双目屈光筛查仪直接识别为远视的儿童后,剩余537名儿童进行了屈光度数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双目屈光筛查仪较CR低估球镜度数[0.75(0.50,1.25)D与1.25(1.00,1.75)D比较;Z=-10.36,P<0.01],高估柱镜度数[-0.50(-0.75,-0.25)D与-0.25(-0.75,0.00)D比较;Z=-11.10,P<0.01],低估等效球镜度数[0.63(0.38,0.88)D与1.00(0.75,1.50)D比较,Z=-13.33,P<0.01]。一致性分析显示,分别有96.28%(517/537)、95.34%(512/537)、96.65%(519/537)儿童的双目屈光筛查仪及CR检测值在球镜度数、柱镜度数、等效球镜度数的95%一致性界限内。CR检查结果显示47名儿童(8.74%)具有屈光性ARF,以此为金标准,双目屈光筛查仪以5种常用转诊标准判定屈光性ARF的敏感度为63.83%~97.87%,特异度为53.36%~97.56%,约登指数为0.51~0.80,阳性预测值为16.73%~74.51%,阴性预测值96.57%~99.62%。ROC曲线计算得出双目屈光筛查仪判定散光性ARF的最佳转诊标准为散光度数>1.38 D。结论双目屈光筛查仪在4~5岁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中判定屈光性ARF的精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学龄前儿童的条栅视力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婴幼儿条栅视力的发育情况。方法采用电脑控制的闭路式强化优先注视(COPL)系统,以普查的形式进行条栅视力检查,分析本系统与方法的可靠性、成功率及599例2~72个月的正常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发育趋势。结果所有年龄组2次检测结果均表现出良好的可重复性;此检查方法成功率较高,可达90%以上,体现了COPL系统的强化优先注视的优势。检查中2~12个月和42~72个月的幼儿配合较好,12~42个月的幼儿处于好动状态,配合率略低,但也远高于以往文献报道;随幼儿年龄增加,其条栅视力亦逐渐增加。通过散点图估计发育趋势线图,可见出生后12个月的幼儿视力提高显著,之后条栅视力稳步上升,30~36个月视力变化相对趋于平缓,36个月之后的条栅视力发育进入平台期。结论应用电脑控制的COPL视力检测系统对学龄前幼儿条栅视力检查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地应用于学龄前婴幼儿视力发育的研究,了解不同年龄段条栅视力发育的快慢及其发育成熟的年龄和可以发育的最高程度。  相似文献   

12.
重视儿童眼病手术后的双眼视功能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in ZQ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10):865-867
在各类常见儿童眼病,如斜视、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手术后进行屈光矫正、弱视治疗和双眼视功能训练,是患儿获得良好手术效果不可或缺的途径,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双眼视功能发育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儿童眼病手术后重建双眼视功能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在提高视力的同时。关注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减少立体盲,才能使儿童获得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良好视觉功能。(中华眼科杂志.2006,42:865-867)  相似文献   

13.
Qu J 《中华眼科杂志》2010,46(10):934-937
本文主要回顾了我国近五年来眼视光学领域科学研究的状况,展示我国在近视基础研究和视觉科学应用研究方面的进步和成就,分析科学研究对解决临床视觉问题的指导作用和对大众眼保健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展示具体研究现状和成果表明:眼的生物和光学双重属性赋予眼视光学研究的鲜明特色,多学科交叉合作进一步推动了眼视光学和视觉科研领域的创新.今后,我国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领域将直面更多的原创性和系统性研究工作,近视防治仍然是该领域长期而艰难的攻关课题.  相似文献   

14.
潜在视功能检测仪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3种潜在视功能检测仪(PAM)对白内障术后视力的预测能力.方法 为PAM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力的一致性研究.分析了施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150只眼,所有眼按晶状体核硬度分为两组,A组核硬度为Ⅰ~Ⅲ级(90只眼),B组核硬度为Ⅳ或Ⅴ级(60只眼),术前分别采用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天津迈达生态公司和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合作研制的PAM(仪器A)、美国MARCO公司生产的PAM-1000型PAM(仪器B)及HAAG-STREIT900型干涉条纹视力仪Lotmar Visometer(仪器C)进行视力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术后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进行对比.结果 仪器A预测视力与术后视力之间具有良好正直线相关(r=0.774,0.516;P<0.01).在预测视力与术后视力不符合的眼中,假阴性52只眼,假阳性3只眼,预测结果趋向于低估.随着白内障程度的加深,3种仪器预测符合率下降.仪器B及仪器C的检查符合率为64.0%和62.7%.结论 仪器A对白内障术后视力的预测能力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植入ReSTOR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患者远、中、近距离视力变化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为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行超声乳化联合ReSTOR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共22例(30只眼),术后3个月随访时分别进行远、中、近距离的裸眼视力检查;在远矫正的基础上,递增-0.50 D并且分别记录视力;进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并对远、中、近视力满意度进行自我评分.结果 28只眼(93.3%)术后屈光误差在±1.00 D内,23只眼(76.7%)术后散光在+1.00 D内.裸眼远距离(5 m)视力、中距离(60 cm)视力、近距离(33 cm)视力的平均值分别是0.91、0.40、0.64.远距矫正状态下,0、-1.50、-3.00 D调节力时视力的平均值分别为1.00、0.49、0.79.问卷调查中,5例患者走路和上下楼梯时有踏空感,2例计算机使用者抱怨无法看清屏幕,1例理发工作者抱怨无法看清顾客头发;远、中、近距离视力满意度的自我评分分别为8.0、7.5分、8.0分.结论 ReSTOR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能提供优良的裸眼远、近视力,良好的中距离视力;与远、近视力比较,中间段距离视力有所下降,可能是影响对中间距离有特殊要求者生活质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学龄前儿童散光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散光的类型、程度及轴向分布情况.方法 对3~8岁儿童1980例(2288只眼)行1%阿托品常规散瞳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散光类型分布:复性远视散光最多占62.15%、混合性散光18.05%、复性近视散光9.31%.散光程度分布:0.50~2.0DC占75.88%、2.25~3.0DC占15.73%、3.25~4.0DC占6.78%、大于4.25DC占8.39%;散光轴向分布:顺规散光占96.24%、逆规散光占2.84%、斜轴散光占0.92%.所有患儿中弱视患者占58.83%.结论 复性远视散光是学龄前儿童散光的主要类型,以顺规散光为主.散光与弱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分析学龄前儿童眼球外伤的常见致伤原因、发病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为更好地开展临床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1-01/2013-01我院收治入院的37例学龄前儿童眼球外伤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外伤种类、视力情况、诊断及治疗原则等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探索该类疾病的临床防治途径。结果:学龄前儿童眼球外伤发病突然、病情重、男孩多于女孩、致伤性质以锐器伤多见,是儿童致残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论:学龄前儿童眼球外伤病情多急重、并发症多、预后不良,及时发现及正确的诊治、把握手术适应证可以减少眼球外伤对视功能的损害,降低致盲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SureSight手持验光仪在3~6岁儿童屈光不正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横断面研究.对徐汇区康健街道内321例经初步筛查后视力可疑低常儿童,进行非睫状肌麻痹下SureSight手持式验光仪及睫状肌麻痹下Topcon台式验光仪检查.将所得检测结果进行Bland-Altman相关性检验,并利用ROC曲线计算SureSight屈光不正筛选标准以进行诊断性试验评价.结果 非睫状肌麻痹下SureSight验光测得的球镜度、柱镜度及SE均与睫状肌麻痹下Topcon验光仪所测得相应度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测量结果上两者有中度(球镜度:r=0.59,P<0.05;SE:r=0.54,P<0.05)到高度(柱镜度:r=0.89,P<0.05)相关性.进一步以散瞳后Topcon测量值为金标准作ROC曲线,发现当SureSight SE测量值≤+1.13 D时,可划定为可疑近视,SE测量值≥+1.44 D时,划定为可疑远视,散光测量值≥0.88 D时,划定为可疑散光.散光、近视及远视的Youden指数分别为0.679、0.298及0.270.结论 3~6岁儿童非睫状肌麻痹下SureSight检测结果在散光的筛查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协助划定可疑参考值范围,操作方便.但用于近视以及远视的筛查界定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建立儿童屈光发育档案是预防近视的基础步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儿童屈光发育档案就是有计划地了解、记录儿童的屈光发育过程.主要对象是3~12岁的儿童,每隔6个月进行1次屈光检查.屈光发育档案记录的主要内容是视力、屈光度数、角膜属光力和曲率半径、前房深度、眼轴长度、眼压、身高、体蕈等生理指数.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是防治近视眼的基础性工作,目的 是充分了解近视眼发生发展的规律,寻找确实有效的科学的防治措施.(中华眼科杂志,2009,45:577-5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