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首次报道了BaFCl:Eu^2+,Eu^3+的光激励发光。实验结果发现,在BaFCl:Eu中Eu^3+对Eu^2+的光激励发光有增强作用。在BaFCl:Eu的光致发射光谱中同时观察到对Eu^2+、Eu^3+及基质的本征发射,而光激励发射光谱中只观察到Eu^2+的发射,表明光致发光与光激励发光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结果表明,发光中心Eu^2+、Eu^3+及基质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能量传递。本文提  相似文献   

2.
在协同流体载体(TOA和PMBP)、表面活性剂(SPAN80)、膜增强剂(液体石蜡)、溶剂(煤油)和内相(TU-HCl溶液)乳状液膜体系中,在迁移条件下,15min内Au迁移率达99.5%以上,而许多常见的离子则不能通过液膜迁移,只有Au才能从含有ΣRE^3+、Ag^+、Pd^2+、Pt4^+、Rh^3+、Cu^2+、Fe^3+、Al^3+、Pb2^+、Zn^2+、Ni^2+、Mo^6+、W^6+  相似文献   

3.
AlF2在1100℃升华时,因其蒸汽压和过滤金属氟化物杂质相近,升华分离比较困难,本工作采用较快速度升温和移动凝华区的办法,能满意地把带红棕色的FeF3、CuF2等杂质分离,得到含铁量〈1ppm的无色AlF3晶体。对BaF2、LaF3等高沸点氟化物原料,在1350℃升华时,能有效地除去过渡金属氟化物杂质。在氟化物玻璃中,存在Fe^2+Fe^3+的平衡,其中Fe^3+,其中Fe^3+从可见区到近红外  相似文献   

4.
缓蚀剂BMAT对不锈钢在5%盐酸中(含Fe^3+)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失重法及通过测定极化曲线,研究了5%HCl中Fe^3+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Fe^3+能改变不锈钢的阴极反应过程,当其含量超过1.5mmol/L后,316L的腐蚀速度随着Fe^3+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溶液中加入BMAT后,对Fe^3+的去有化过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缓蚀剂的用量需根据Fe^3+的浓度来调整,BMAT的使用量为3mmol/L时,酸洗液中Fe^3+的浓度应小于1.5mmol/L。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含羧基聚硅氧烷对部分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探讨了去除金属离子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聚硅氧烷对Cu^2+,Ca^2+,Fe^3+,T G^2+等离子有明显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6.
许家园  刘德尧 《材料保护》1996,29(11):22-24
根据Ni^2+在汞膜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和Fe^2+、Cl-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特怀,采用DZ-1B型电镀添加剂测定仪快速测定镍和镍铁镀液中Ni^2+、Fe^2+和Cl-的浓度,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民镀车间的镀液分析。  相似文献   

7.
Fe(OH)3中微量金属离子对水热合成α—Fe2O3粒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学忠  刘晓林 《功能材料》1997,28(6):607-608
本文研究了某些金属离子(Al^3+、Mn^2+、Zn^2+、Cr^2+、Ni^2+、Co^2+)Fe(OH)3凝胶经水热法合成的α-Fe2O3微粉颗粒大小的影响。研究结果出现,随着金属离子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0.010-0.050mol·L^-1)的增加,α-Fe2O3颗粒有减小的趋势。其中加入Co^2+(0.050mol·L^-1)、Mn^2+(0.100mol·L^-1)可以得到粒径为75nm  相似文献   

8.
本在Ni-Zn铁氧体中掺入La2O3后,材料的电磁性能,温度特性和微观结构所发生的变化,研究了La^3+离子的掺 杂效应和作用机制。实验表明:Ni0.41Zn0.60Sn0.01Cu0.02Fe2.04-XLaXO4±δ在x<0.010时,La^3+离子能细化晶粒;x0.010时,La^3+离子使晶界模糊,晶粒尺寸增大;不同温度区域的电子激活能Eρ呈现出明显的差异。La^3+离子对电阴率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高纯硝酸银中微量杂质铜和铁的新方法。以NH4Cl为沉淀剂,将AgNO3中的主体银以AgCl的形式除去之后,存在于滤液中的Cu2+和Fe3+用APDC螯合,再用MIBK萃取。萃取液中Cu2+和Fe3+的浓度比原有的方法提高了10倍,回收率大于94%。  相似文献   

10.
BaLiF3微晶经X射线辐照所产生的热释光。在日光下照射15分钟或在室温条件下放置2-3天都会消失,表明X射线对BaLiF3微晶的辐照损伤是轻微的,易擦除的。实验还发现BaLiF3:Eu^2+具有光激励发光特性,因此可以认为BaLiF3:Eu^2+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型X射线存贮材料。  相似文献   

11.
Al^3+和Mn^2+对YGdCaVInIG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国光  姚学标 《功能材料》1996,27(5):443-445,448
本文对少含稀土氧化物的YGdCaVInIG材料的性能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重点讨论了用Al^3+和Mn^2+替代Fe^3+对铁氧体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组成为(Y,Zn,Sr)3(P,VO4):Eu^3+,Bi^3+的荧光材料,经X射线结构分析确定为Zn3(PO4)2结构,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讨论了基质组成对Eu^3+离子发光性质的影响,用Y^3+取代了一部分Zn^2+;用VO4取代了一部分PO4由于基质的436nm发射与Eu^3+的激发态能级的能量重叠,Eu^3+产生较强的598nm和618nm发射。另外,掺入少量Bi^3+  相似文献   

13.
液膜分离富集和测定锤液中的微量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二环己基-18-王冠-6(DC-18-C-6)、表面活性剂SPAN80、中性油SIOON-1和溶剂三氯甲烷乳状液膜体系,研究了Pb^2+的迁移行为。在适宜条件下,8min内Pb^2+的迁移率达99.4%以上,相同条件下,许多金属离子(如Ni^2+、Li^+、K^+、Na^+、Ca^2+、Mg^2+、Sr^2+、Ba^2+、Fe^3+、AL^3+、Cu^2+、Zn^2+和Co^2+等)均不被迁移,  相似文献   

14.
从理论和实验上分析了Fe^3+和Fe^2+对(BiA)YIG薄膜的生长感各向异性的贡献,掺Bi导致的生长磁感生各向异性,来源于Ei^3+改变了Fe^3+的零场劈裂,其大小取决于Bi^3+含量及在十二面体位的择优分布,高价离子和氧空位形成的Fe^2+在八面体位的择优分布,对生长感生磁各向异性也有贡献。  相似文献   

15.
利用Eu^3+离子的^5D0→^7F2超灵敏跃对环境的极度敏感性,将Eu^3+离子引入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O2凝胶玻璃中,并对Eu^3+离子掺入后的光谱性质进行了研究,从而表征了TiO2凝胶形成中的结构变化过程。结果发现,随处理温度的升高,^5D0→^7F2跃迁强度逐渐增强,说明水分子的不断挥发、缩聚反应进行的不断完全;同时将Al^3+离子掺入到溶胶中,研究了其在Eu^3+离了的聚集所导致的荧光  相似文献   

16.
尽管升华方法在除去氧化物方面很有成效,但也必须注意ZrF4和HfF4的水解温度和脱水温度。由于升华方法不能有效地除去象FeF3等氟化物杂质。作根据FeF6^3-,CoF6^3-是属于外轨道络合物,它们是不稳定的和容易离解出Fe^3+和Co^3+,同时FeZr6·6H2O也易于离解出Fe^2+,以致使(NH4)3ZrF7和(NH4)3HfF7可以用DDTC-CHCl3可以用DDTC-CHCl3,在  相似文献   

17.
ZnxFe3—xO4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合适加剂在碱性溶液中制备了FeZn铁氧体,研究了其形成机理及磁性能,提出FeZn铁氧体的形成机理为:An^2++2Fe^3++80H^-→ZnFe2O4+4H2O Fe^2++2Fe^2++80H^-→Fe3O4+4H2O。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乳状液膜体系自湿法冶锌系统中经一级同时分离镓和锗的新方法,建立了用P204和C5-7羟肟酸协同载体,pH=3.2的NH4F溶液为内水相试剂,使Ge^4+以溶液状态而Ga^3+则以Ga(OH)3沉淀同步迁移进入内水相并分别回收的液膜体系,研究了影响Ga^3+、Ge^4+迁移的各种因素,经正交实验确定了分离镓和锗的最佳液膜组成及操作条件,并用加入铁粉法除去了杂质Fe^3+和Cu^2+对Ga^3+  相似文献   

19.
报导了Tb^3+,Ce^3+激活的土正硼酸盐的真空紫外光谱。分析了Ce^3+的4f^75d能级随基质结构,基质阳离子的变化,讨论了温度,Tb^3+离子的浓度对发光的影响以及Ce^3+-Tb^3+间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20.
微波快速合成硫化锶铜铋磷光体及Bi3+对Cu+的敏化发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首次采用微波辐射法快速合成了以SrS为基质,Cu、Bi^3+为共激活剂的箍余辉蓝绿色光致发光磷不体,其激发和发射主峰波长分别为267和521nm,工余辉时间约为0.5h。系统考察了在单掺杂和双掺杂情况下的发光规律,发现Bi^3+与Cu+之间存在着能量传递作用,且Bi^3+对Cu^+具有很强的敏化和猝灭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