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心力衰竭426例病因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老年心力衰竭(HF)患者的病因构成及多病因特点进行探讨。以期为老年HF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HF病房2001年10月~2004年10月收治的426例老年HF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构成老年HF的主要基础病因前三位为冠心病184例(43.2%)、高血压83例(19.5%)及风心病54例(12.7%)。老年HF以多病因HF为多见,共273例(64.1%),其中双病因196例(46%)、三病因64例(15%)及四病因13例(3%)。随年龄的增加,多病困HF比例明显增加。80岁以上100%为多病因HF。结论:构成老年HF的基础病因为冠心病,其次为高血压及风心病。多病因HF在老年HF中起主导地位,为273例(64.1%),其中以双病因HF多见。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是引起多病因HF常见基础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心房颤动(AF)患者的病因分布特点与临床类型,探讨分析AF的治疗和转归。方法:对2003~2008年因AF住院3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冠心病AF位居首位(33.91%),其次以高血压心脏病、风心病、肺心病、预激、孤立性、甲亢、心肌病依次递减。病因治疗及控制心室率对改善心功能、预防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冠心病、高血压、风心病是房颤的主要原因,关注AF病因及临床分型。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老年房颤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石晓燕 《实用全科医学》2007,5(12):1087-1088
目的旨在探讨老年人心房颤动(Af)患者的病因分布特点,临床类型与左房内径关系及其抗凝治疗现状。方法对老年Af患者共90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缺血性心脏病28例,高血压27例,冠心病21例,居前三位,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病)Af仅占8.89%。其中阵发性Af28例,持续性Af19例,永久性Af43例。永久性Af的左房内径与阵发性Af的左房内径、永久性Af的左房内径与持续性Af的左房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0例老年性Af中风发生率13.33%,有35例无任何抗凝治疗,55例服用阿司匹林,平均剂量81.3mg,华法令使用率为0。结论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是老年Af的主要病因。左房内径是老年Af独立预测因素。老年房颤中风发生率高,应选用合适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4.
刘桂芳  朱俊兴 《中原医刊》2007,34(24):49-50
目的探讨老年房颤(Af)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在我院住院有完整资料老年房颤患者124例,根据发作时间分阵发性和持续性两组,并设对照组60例(冠心病、高血压病42例及其他心脏病无Af者18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房颤病因、合并栓塞者抗栓治疗情况:结果基础疾病前3位是冠心病、高血压、风心病。阵发性房颤合并栓塞症20例,其中脑栓塞18例:持续性房颤合并栓塞症25例,其中脑栓塞20例。两组栓塞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3例,P〈0.05。但阵发性Af与持续性A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栓治疗情况单纯Af组、Af伴栓塞高危组(缺血性卒中、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瓣膜病、甲亢等)、Af已有栓塞组抗栓塞治疗率均低。结论房颤合并栓塞率高但抗栓塞治疗率低。  相似文献   

5.
王丽熙  张毅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0):112-112
目的:为提高社区医院对心房颤动临床治疗重要性的认识及有效实施。方法:依据心房颤动发作持续时间久暂分为阵发性和慢型持续性房颤,依据心房波粗细分为粗波型房颤和细波型房颤,依据心室率快慢分为较慢型房颤、快速型房颤及极速型房颤。结果:①阵发性房颤76例(21.2%),其中风心病42例,冠心病28例。其他6例。慢性持续性房颤292例(81.5%),其中153例,冠心病84例,肺心病50例,其他5例。②粗波型房颤138例(38.7%),风心病86例(62.3%),冠心病48例(34.7%),其他4例。细波型房颤220例(61.4%),风心病89例(40.4%),冠心病110例(50.0%),其他24例。⑧较慢型房颤208例(51.8%),风心病132例,冠心病67例,其他9例;快速型房颤130例(36.3%),风心病89例。冠心病30例,其他1例;极速型房颤0例。358例中经X线和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左房扩大178例,其中粗颤117例(66.0%),左房正常180例中粗颤(28.0%),显著差异(P〈0.01)。结论:f波的粗细不宜作为病因诊断的依据,而可能与房颤的时间,左房腔承受的压力和左房病变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王佩菊  何玉萍 《中外医疗》2009,28(21):36-36
目的探讨心房囊动(房颤)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本院心内科56倒房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房囊的病因构成比依次是高血压病,冠心病.甲亢性心脏病.风心病.特发性房颤等。60岁以上的患者占64.3%(36/56)。3侧患者曾患脑卒中。结论房颤病因中高土压病和冠心病占主要地位,预防房螽应重点降低高血压、冠心病的患病人数。  相似文献   

7.
心肌缺血患者病因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晨曦 《医学文选》2001,20(3):280-28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对心肌缺血者病因的诊断性价值。方法:对436例患者进行动态心电检测,对检出心肌缺血的171例进行病因回顾性分析。结果:436例中检出心肌缺血171例(39.3%),其中冠心病82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66.7%),风心病及肺心病各4例(33.3%),高血压病16例(76.2%),心肌炎20例(48.8%),心肌病3例(60%),病窦4例(30.8),胸闷及心悸31例(18.9%),其它系统疾病7例(15.6%),结论:冠心病,心肌炎,高血压患者的心肌缺血检出率较高,在诊断中应引起重视,心肌缺血的检出对疾病的防治,预防猝死及心脑并发症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郭昕 《实用新医学》2008,9(3):270-271
心脏性猝死(SCD)的临床特点,60岁以上占63.9%。导致SCD的常见病因是冠心病(75%)、风心病(11.3%)。导致冠心病性猝死的常见病因是急性心肌梗死(ANI),占53.6%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占30.9%,75.1%的SCD合并心力衰竭(HF)。SCD老年人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9.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多元明显症状。本文对动态心电图(DCG)检测出NSVT的56例老年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了解其特点。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56例NSVT均为我院1992~1996年2月间DCG检测发现的老年患者。NSVT诊断标准[1]:室早连续3次以上,持续时间少于30秒。其中男性27例,平均年龄70.85±8.45岁;女性29例,平均年龄70.76±7.66岁。1.2病因:冠心病28例(50%);肺心病10例(17.9%);冠心+肺心3例(5.3%);心肌病5例(8.9%);先天心1例(1.7%);风心病5例(8.9%…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心房纤颤(AF)患者的发病年龄与病因、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5~2008年住院的90例AF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以上)、非老年组(65岁以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组AF58例(64.4%),前3位病因分别为冠心病24例(41.4%),高血压病10例(17.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例(10.3%);非老年组AF32例(35.6%),前3位病因分别为风湿性心瓣膜病23例(71.9%),高血压病2例(6.3%),扩张性心肌病2例(6.3%);90例中左房内径增大78例(86.7%),左房血栓形成6例(6.7%),合并心衰38例(42.2%、),脑栓塞6例(6.7%)。使用抗凝药物治疗84例(93.4%),其中华法林治疗6例(6.7%),阿司匹林治疗78例(86.7%)。结论:AF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上升,老年组主要病因为冠心病,非老年组主要病因为风心病。AF大部分出现左房增大,心衰是AF的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