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化工学报》2005,56(6):1062-1062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与物质材料研究机构的联合研究小组共同开发出一种基于新原理的压电材料。这种压电材料通过增加电场,使物质的晶体结构发生伸缩。这种利用全新原理开发出的压电材料的电致伸缩效应为历来同样材料的40倍。  相似文献   

2.
聚氨酯弹性体电致伸缩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己二酸-丁二醇-新戊二醇)酯二元醇、甲苯二异氰酸酯、1,4-丁二醇和三羟甲基丙烷为原料,经聚合得到了一系列聚氨酯弹性体。利用LCR阻抗分析仪研究了所得聚氨酯弹性体的介电性能。在1kHz频率下聚氨酯弹性体的相对介电常数为7左右,相对介电常数随测试频率的增加而降低。采用数字散斑相关测量方法研究了聚氨酯弹性体在电场诱导下的应变─电致伸缩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聚氨酯弹性体在外加高压电场的作用下,随着高压电源的开合,其应变也随之呈现出相应的收缩与回复,其电致伸缩系数随聚氨酯弹性体密度的增加及相对介电常数的减小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1偏氟乙烯基压电聚合物 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由于电子、通讯和控制技术等高技术行业的迅速崛起,对材料功能化、器件小型化、结构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压电聚合物在智能驱动与传感、能量存储、生物医疗、信息存储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日益高涨。其中,偏氟乙烯基系列聚合物由于具有压电、铁电、热电以及电致伸缩等特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电致伸缩效应的微位移驱动器,具有精度高、灵敏度高和滞后小等优点,易于实现亚微米级的微量位移,在精密定位和加工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致伸缩效应是指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的应变正比于电场强度(或极化强度)的平方的现象,在压电、铁电材料的机-电转换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无铅钙钛...  相似文献   

5.
聚氨酯弹性体电致伸缩特性/吴剑锋,李建清,宋爱国,等(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8(3).-439~443  相似文献   

6.
随着光刻伺服磁盘道密度的提高,要求必须具有定位精度高的驱动定位系统相匹配。本文磁头驱动定位系统中采用了电致伸缩陶瓷和压电陶瓷微位移器作二级定位技术,提高了磁头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光刻伺服磁盘道密度的提高,要求必须具有定位精度高的驱动定位系统相匹配。本文磁头驱动定位系统中采用了电致伸缩陶瓷和压电陶瓷微位移器作二级定位技术,提高了磁头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8.
PZN—PT—PMN电致伸缩陶瓷的介电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群  孟中岩 《硅酸盐学报》1996,24(2):191-195
对(1-x-y)PZN-xPT-yPMN陶瓷的电致伸缩与介电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利用XRD定性分析了在相同工艺条件下,组成及K^+,La^3+,Y^#+,W^^+等掺杂离子对微观结构,电致伸缩及介电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偏氟乙烯基系列电活性聚合物是一类新型的多功能高分子材料,表现出强的压电、热释电、储能和电致伸缩性能,在音频和超声传感器、生物医学传感器、机电换能器、能量存储和智能微驱动器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国内外在材料研究和市场应用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对(1-x-y)PZN-xPT-yPMN(0<x<0.1,0<y<1)陶瓷的电致伸缩与介电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利用XRD定性分析了在相同工艺条件下,组成及K~+,La~(3+),Y~(3+),W~(6+)等掺杂离子对微观结构、电致伸缩及介电性质的影响。分析表明:施主、受主离子掺杂对钙钛矿相的生成有不同的作用,掺杂后的材料介电常数均减小;而电致伸缩系数增大,其中适当掺K~+和过量MgO可使应变量得到提高;而过量ZnO使应变量减小。PZN-PT-PMN的应变性质和温度特性均优于PZN,三元系的电致伸缩特性与各组成含量有关,其中铁电相含量的增大是应变量增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以三官能度的聚醚多元醇、1,4-丁二醇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主要原料合成了聚氨酯弹性体。研究表明,硬段质量分数超过50%以后,伸长率降低,交联时间对聚氨酯(PU)弹性体整体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在保持异氰酸酯指数为1.0和MDI含量不变的条件下,把1,4-丁二醇和聚醚多元醇的羟基摩尔比提高到1.50:0.33,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随着交联时间的增加,拉伸强度及硬度先增大后减小,伸长率呈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含液晶基元聚氨酯对普通聚氨酯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元  高建宾  陶永杰 《粘接》2003,24(4):10-12
合成了一类既含有刚性液晶基元又含有柔性链段的主链型含液晶基元聚氨酯(LCPU),以端羟基四氢呋喃-环氧乙烷共聚醚为基体材料,多异氰酸酯N-100为固化剂,探讨这类含液晶基元聚氨酯对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含液晶基元聚氨酯随着柔性链段长度的变化和在聚氨酯弹性体中加入比例的变化。表现出对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有较大的差异。与未改性聚氨酯弹性体相比,改性后聚氨酯弹性体共混物垃伸强座量大提高71%倍.断裂伸长率最大提高8.7倍.  相似文献   

13.
以对苯二异氰酸酯(PPDI)、低聚物多元醇和小分子二元醇等为原料合成了PPDI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考察了不同低聚物多元醇对弹性体的物理机械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及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并与MDI和TDI型聚氨酯弹性体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PPDI型聚氨酯弹性体较MDI、TDI型弹性体具有更低的内生热、更高的回弹性,可用于轮胎胎面材料的制备。  相似文献   

14.
耐热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催化合成了甲苯二异氰酸酯的部分三聚体异氰脲酸酯,然后与聚醚二元醇反应,用二步法手工浇注成异氰脲酸酯改性的聚氨酯弹性体。用红外光谱法证实了产物中异氰脲酸酯的存在。根据用二正丁胺法测得的NCO基团的质量分数可计算出异氰脲酸酯的质量分数,用热重法分析了产物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与普通聚氨酸弹性体相比,合成的改型聚氨酯弹性体的热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一种耐热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聚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出了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的三聚体异氰脲酸酯,然后使它与聚酯多元醇反应,采用两步法手工浇注合成含异氰脲酸酯环的聚氨酯弹性体。采用红外光谱对该三聚产物进行了表征,并证实了异氰脲酸酯的存在。采用六氢吡啶法测出了异氰脲酸酯的质量分数。分别采用热重法和机械性能测试分析了弹性体的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结果显示,与普通聚氨酯弹性体相比,用异氰酸酯改性后的聚氨酯弹性体的热稳定性明显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三种二胺扩链剂浇注聚氨酯弹性体性能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醇(PEA),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原料合成聚酯型聚氨酯预聚体,分别用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MOCA)、二氨基二甲硫基甲苯(DADMT)和2,4-二氨基-5-巯基甲苯(TX-1)作扩链剂合成聚氨酯弹性体,比较了这3种扩链剂对浇注工艺性能及弹性体的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DADMT和TX-1两种固化剂得到的聚氨酯弹性体与固化剂(MOCA)得到的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性能相当,TX-1是一种能在常温下与预聚体进行固化反应的扩链剂,可以替代MOCA用于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  相似文献   

17.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端羟基聚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HTBN)、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为主要原料,3,5-二甲硫基甲苯二胺(DMTDA)为扩连剂,采用浇铸法制备了聚氨酯弹性体。研究了聚氨酯预聚体中NCO含量、HTBN/PTMG质量比、PTMG相对分子质量和改变扩链剂用量以及热处理时间对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相对分子质量PTMG和高热处理温度有利于提高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当聚氨酯预聚体中HTBN/PTMG的质量比为50∶50、NCO质量分数为5.98%、NCO/NH2摩尔比为1.20、115℃下热处理2 h时,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8.
端羟基液体橡胶聚氨酯弹性体与金属粘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少坤  陈继明 《弹性体》2009,19(1):38-40
端羟基液体橡胶聚氨酯弹性体为柔性材料,丁羟聚氨酯弹性体硬度比丁腈羟聚氨酯弹性体小,前者的拉伸强度比后者稍大.伸长率也大;其作为粘合剂与金属粘接时,金属表面在分别经过酸化、磷化,喷砂、清洗,喷砂、清洗、涂偶联剂(KH-550)3种方法处理,其中金属表面进行喷砂、清洗、涂覆偶联剂时粘接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9.
A series of polyurethane elastomers with enhanced thermal stability was prepared and their phys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For this purpose in the first step, an excess amount of methylene diphenyl diisocyanate was reacted with poly(tetramethylene ether) glycol to produce isocyanate-terminated polyurethane pre-polymer. In the second step, a new imide-based diol chain extender was synthesized via reaction of benzophenonetetracarboxylic dianhydride with 5-amino-1-naphthol. Finally, reaction of the pre-polymer with chain extender resulted in preparation of polyurethane elastomers. Presence of imide unit in the polymer backbone improved their properties and enhanced thermal stability of polyuretha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