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单排缝合技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6日~2017年11月26日期间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骨科收治的肩袖损伤82例患者(实施信封随机分组模式),对照组41例患者进行传统缝合技术治疗,观察组41例患者进行肩关节镜下单排缝合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相应治疗方案的上举、内收、外展、后伸、前屈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Constant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VAS评分。结果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ASES评分、UCL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Constan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肩袖损伤患者实施肩关节镜下单排缝合技术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下大型肩袖撕裂患者单排锚钉修补术后联合早期被动运动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本院68例大型肩袖撕裂并接受肩关节镜下单排肩袖修补手术的患者,术后肩关节肢具固定保护,麻醉后应用ERSA理念指导早期被动康复运动锻炼,于手术前后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前屈和体侧外旋角度(ROM)、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系统(ASE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肩关节功能测试(SST)进行疗效评价、复查核磁用于评估术前肩袖损伤程度及术后肩袖愈合情况,术前术后功能评分对比,评估功能改善情况,并统计末次随访肩袖再撕裂率。结果 3例失访,5例出现术后6月内再撕裂,余均获得12月随访,肩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关节镜下大型肩袖撕裂单排修补术后早期被动运动可获得相当的关节活动度及关节功能且不增加发生肩袖再撕裂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季成  朱六龙  陆凯  李民  丁国明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0):1112-111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单排法修补肩袖全层撕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关节镜肩袖单排缝合治疗全层肩袖撕裂30例,手术前后对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进行前屈、外展和体侧外旋角度的测量,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30例患者术后主动前屈、外展及体测外旋角度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均<0.01),VAS、UCL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1)。其中术后UCLA评分为优6例,良19例,可2例,差3例;25例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满意率83.4%(25/30);另5例患者随访时肩部仍有不同程度疼痛,影响正常工作,对手术效果不满意。该5例患者中包括2例巨大撕裂、2例大撕裂及1例中撕裂。结论关节镜下肩袖单排缝合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的有效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可靠,临床值的推广。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缝合桥固定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行肩关节镜下应用缝合桥固定术治疗肱骨大结节移位骨折20例,术后跟踪随访,通过X线及CT评价复位情况,以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SES评分)、简明肩关节功能测试评分(SST评分)和加州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UCLA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并以UCL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在平均115个月的随访中,19例患者获得跟踪随访,1例失访,所有随访患者术后骨折均获得解剖复位,ASES评分均数由术前的(467±399)增加至 (918±232) (P<005),SST评分均数由术前的(40±088)增加至(91±067)(P<005),UCLA评分均数由术前(156±259)增加至(334±157)(P<005)。UCLA评分评定疗效显示:优13例,良6例。结论 关节镜下缝合桥固定肱骨大结节骨折复位良好,患者肩关节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修复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对比患者术前术后 UCLA 评分和 ASES 评分的变化,分析 UCLA 评分、ASES 评分在不同临床分组中的变化,并对各临床因素与 UCLA 评分和 VAS 评分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术后 UCLA 评分和 ASES 评分均显著高于手术前,不同年龄组和不同肩袖撕裂程度的 UCLA 评分和 ASE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术前病程组中的 UCLA 评分和 ASE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肩袖撕裂程度与 UCLA 评分和ASES 评分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术前病程与 UCLA 评分和 ASES 评分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对肩袖损伤的治疗效果显著,预后效果与年龄、肩袖撕裂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有结与无结修复对老年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肩袖损伤老年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A、B组,A组给予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无结修复,B组给予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有结修复。比较两组患者修复效果,术前、术后3个月SF-36量表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UCLA、AESE、Constant-Murley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UCLA、AESE、Constant-Murley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但是术后3个月A、B两组轻—中度撕裂患者UCLA、AESE、Constant-Murley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重—巨大撕裂患者UCLA、AESE、Constant-Murley评分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两组术前SF-36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A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关节僵硬和肩袖再撕裂的总发生率较B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有结与无结修复对老年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方法治疗肩袖损伤的手术方法、技巧及疗效。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6月,对28例肩袖损伤患者,术前均拍摄肩关节正位、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及MRI检查。所有患者在关节镜下肩峰成形与肩峰下滑囊切除后,采用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锚钉缝合修复肩袖,使用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UCLA)功能评分标准进行术前和术后功能评估。结果28例患者获得6~14个月的随访,平均9.8个月。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标准评估:术前平均为12.7分,术后为34.5分;其中优24例,良4例。术后疼痛完全消失有23例,偶感轻微疼痛或不适者有3例,剧烈运动或特殊动作疼痛者有2例,所有患者最终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双排缝合锚钉固定是修复肩袖损伤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固定牢靠,有效增大腱骨接触面,促进肩袖一骨的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肩袖损伤患者78例,予以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治疗。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Shoulderrating scale,UCLA)评估患者肩关节功能,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疼痛程度,简明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术后6个月评价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6个月UCLA评分89.97±4.01分,高于术前1 d的43.55±4.50分,VAS评分1.68±0.34分,低于术前1 d的6.09±0.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患者SF-36量表中总体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躯体角色、疼痛、情绪角色、心理健康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术前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治愈70例,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清除术中应用富含血小板血浆(PRP)治疗顽固性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2例顽固性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RP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均行关节镜下钙化灶清除术,PRP组术中于肩袖缺损处注入PRP,对照组术中于肩袖缺损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的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评分以及术后肩袖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UCLA、A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随观察时间的延长而增高(P<0.05).两组术后12个月肩袖损伤愈合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钙化灶清除术中应用PRP治疗顽固性肩袖钙化性肌腱炎在促进肩袖损伤愈合方面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锚钉缝合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4年8月嵩县人民医院采用锚钉缝合治疗肩袖损伤患者21例,术前与术后6周按照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个月,患者治疗前、后UCL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锚钉缝合治疗肩袖损伤具有疗效明确、预后良好等优点,是处理肩袖损伤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关节镜治疗顽固性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21例顽固性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患者采用关节镜下钙化灶清除术,缝合清理后肩袖缺损较深的部分(>50%),其中2例加行肩峰成形术.术前及术后随访采用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Constant-Murley评分(Constant-Murley score,CMS)、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Form,ASES)、患者满意度评估其疗效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7年.VAS由术前(6.971±1.016)分减至术后(1.524±0.981)分;UCLA由术前(11.571±2.521)分提高到术后(30.190±1.991)分;CMS由术前(50.476±7.567)分提高到术后(89.571±3.627)分;ASES由术前(52.048±6.614)分提高到术后(91.667±4.139)分.术前术后VAS、UCLA、CMS、A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例(4.76%)于术后3~7 d出现切口炎性反应,经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切口均工期愈合.结论 关节镜下钙化灶清理是治疗顽固性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有效方法.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缝合锚钉修补上盂唇及肱二头肌腱附着点撕裂(不稳定型SLAP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19例不稳定型肩关节SLAP损伤的患者在关节镜下行缝合锚钉修补术,术后进行积极康复训练,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SES)及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进行功能评估。结果 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8个月,平均15.2个月。术后3个月采用UCLA评分评定疗效,优12例,良7例;17例达到伤前运动水平,症状完全解除;2例活动轻微受限;均无血管、神经损伤和感染患者。本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ASES及UCL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关节镜下缝合锚钉修补肩关节不稳定型SLAP损伤具有安全及有效的特点,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撕裂伴肩关节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2月~2015年7月,对32例肩袖撕裂伴肩关节粘连在肩关节镜下进行松结以及5.0 Twinfix锚钉单排修补术,术后均予康复指导。术后随访时间为随访6-24月,平均13.4月。比较术前与术后VAS评分,以及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UCLA、ASES评分,评估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手术疗效。 结果 患者术后VAS评分明显优于术前(p<0.05),表明患者术后疼痛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ASES评分(t=40.180Sp=0.00)、UCLA评分(t=54.884,p=0.00),术后12个月与术前相比ASES评分(t=42.226p=0.00)、UCLA评分(t=51.338Sp=0.00),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明显好转。术后12月UCLA评分为(31.281±2.543),优9,良21例,差2例,优良率93.75%。 结论 通过肩关节镜治疗肩袖撕裂伴肩关节粘连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部分修补老年性巨大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关节镜下部分修补老年性巨大肩袖损伤的患者58例,其中男27例,女31例;左侧11例,右侧47例,平均年龄57.5岁。应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UCLA)评分记录术前及术后最终随访时的肩关节疼痛、肩关节活动范围、前屈上举肌力、外展强度的情况。结果 58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患者术程顺利,术后获18~26个月(平均23.2个月)随访。术前ASES评分为(8.2±1.4)分,Constant评分为(37.1±7.2)分,UCLA评分为(8.7±2.5)分;术后18个月ASES评分为(28.5±4.5)分,Constant评分为(84.6±4.7)分,UCLA评分为(28.4±4.5)分。术后18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部分修补老年性巨大肩袖损伤的治疗效果满意,可获得良好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治疗并获得回访的肩袖损伤患者19例,诸病例均行全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后术后疼痛评分和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9例患者均获得12~24个月术后随访,平均19.7个月。手术前分别与术后2周比较疼痛评分(VSA评分)和肩关节功能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比较疼痛评分(VSA评分)和肩关节功能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效果好,是在此类疾病的理想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肩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理念的效果。方法 选择宽甸满族自治县中医院收治的肩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快速康复理念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UCLA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6周与6个月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体侧外旋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100%,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理念护理干预可以加速肩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患者康复、促进症状体征改善,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肩袖损伤患者采用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和小切口肩袖修补术的疗效。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158例老年肩袖损伤患者分为常规组(79例)与观察组(79例),常规组进行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观察组进行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术前、术后1、6、12个月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术前、术后12个月美国肩与肘协会(ASES)评分,外展、内旋、外旋肌力分级与关节活动度,以及术后12个月肩袖再撕裂、关节僵硬总发生率。结果:2组术后1、6、12个月UCL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12个月ASES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P<0.05);2组术后1、6、12个月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5);2组ASES评分比较,功能、疼痛、稳定及总分术后12个月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P<0.05);2组术后12个月肌力分级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P<0.05);关节活动度大于术前,且观察组大于常规组(P<0.05);2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应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巨大“L”或“U”型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巨大肩袖损伤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7例,均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观察组术中于肩袖损伤处注入富血小板血浆,对照组术中于肩袖损伤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疼痛VAS评分、Constant及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术后12个月肩袖愈合情况。结果:术后1、3、6、12个月观察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5.12±0.21分、3.99±0.32分、2.15±0.54分和1.15±0.24分,低于对照组的5.36±0.17分、4.25±0.18分、2.49±0.61分和1.17±0.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12个月两组Constant、UCL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术后3、6个月观察组Constant评分分别为62.13±1.32分和79.23±2.01分,高于对照组的60.35±2.36分和77.56±1.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观察组UCLA评分分别为25.24±1.34...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的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方式产生的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进行的关节镜下肩袖修补者353例,在之后保持随访。将这些肩袖损伤患者按照时间的不同,分为三组,采取三种不同的方式修补,实施单排铆钉缝合法为A组,实施双排铆钉缝合法为B组,实施缝线桥式固定为C组,在术后,采取外展枕保护6到8个星期,随时对患者进约访,进行UCLA、Constant-Murley和VAS评分,从而比较3组的疗效。结果在对患者进行的为其一年到五年的随访中,没有出现感染或是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在术后的评分都优于术前,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337例持满意态度,16例持不满意态度。结论在关节镜下多种肩袖修补方法会产生可靠的效果,采取不同方法对不同损伤都会有稳定可靠的效果。在术前没有关节僵硬和过早活动,以及严重肩袖萎缩等等这些是手术后造成患者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关节镜全镜下缝合修复肩袖损伤的适应证选择、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16例肩袖损伤患者,采用关节镜全镜下肩袖重建修复肩袖损伤,分别在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肩肘医师协会评分(ASES)、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简易肩关节评分(SST)问卷进行功能恢复评估。【结果】本组1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1个月,平均12个月。16例患者,ASES评分:平均术前72.3分,而术后87.1分;SST评分:术前6.1分,而术后10.7分;肩关节活动度:平均前屈上举为术前150.3°,而术后173.3°,平均外旋为术前28.5°,而术后45.2°;Constant-M urley评分:平均术前70.9分,而术后85.4分。上述各指标手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肩关节镜全镜下肩袖重建手术具有损伤小、肩关节功能恢复快等特点,是治疗肩袖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正确的适应证选择、熟练的关节镜下操作技术以及术后严格的功能康复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