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东西湖区有螺渠道硬化后钉螺复现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东西湖区有螺渠道硬化后钉螺复现,以便为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全面普查及系统抽样方法进行调查。结果:水泥砖砌及水泥管道两种方法硬化的渠道都有钉螺发现,17条渠道有6条复现钉螺;水泥砖砌比水泥经管道硬化复现钉螺多。结论:钉螺复现原因与工程质量及施工时灭螺不彻底等有关,今后要加强质量监控和螺情监测。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区有螺沟渠硬化消灭钉螺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有螺沟渠硬化杀灭钉螺效果与硬化质量对灭螺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5条沟渠,按常规法调查硬化前后螺情和沟渠硬化质量,结果 沟渠硬化后有3条沟渠查到了钉螺,硬化段出现钉螺的原因在于崩塌、裂缝、有泥苔或长草。结论 沟渠硬化灭螺效果较明显,但出现泥苔,裂塌、长草等则可影响灭螺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防止山丘地区河道钉螺因灌溉向灌区扩散的方法.方法取消分散供水的小机台,灌区实施集中供水,在供水处修建沉螺池,辅以沟渠硬化,并采取常规药物灭螺等措施,比较工程实施前后的螺、病情变化.结果工程实施4年,共有效阻截钉螺34 500只,灌区钉螺面积下降99.73%.结论沉螺池辅以沟渠硬化可防止河道钉螺向灌区扩散,适宜山丘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薄膜覆盖法杀灭鱼塘及周边沟渠环境钉螺的效果。方法选择有螺鱼塘及周边有螺沟渠,分别采用"氯硝柳胺药物喷洒+薄膜覆盖"("药物+覆膜"法)和单纯氯硝柳胺药物喷洒(药物喷洒法)进行灭螺试验,并于灭后15、30、90d和360d进行灭螺效果观察;同时观察灭螺现场的鱼类等水生动物死亡情况。结果 "药物+覆膜"法在鱼塘和沟渠环境15、30、90d的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2.31%、99.36%、100%和91.45%、95.84%、100%,未发生鱼类死亡现象,1年后活螺密度分别降为0和0.07只/0.1m^2;而单纯药物喷洒法在两种环境中的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5.36%、72.59%、65.76%和70.36%、72.87%、75.82%,且有鱼类等水生动物死亡,1年后的活螺密度分别为0.11只/0.1m^2和0.13只/0.1m^2。结论在鱼塘及周边沟渠特殊有螺环境,应用"药物+覆膜"法,既可显著提高灭螺效果,又可有效避免药物灭螺对鱼类等水生动物的毒性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苏州市曾是全国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地区之一 ,历史累计钉螺面积高达 4.1 3× 1 0 8m2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 ,于 1 99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嗣后 ,血防工作全面转入监测阶段。但近年来 ,螺情出现了较大反复。现将近 5年钉螺复现情况报道如下。1 方法1 .1 钉螺调查 每年由市血防部门年初统一制订查螺业务技术方案 ,下发各地执行。近 5年来 ,每年的查螺方案均规定 :凡近 5年内查到钉螺的乡 (镇 ) ,在春季应对 5年内有螺村进行普查 ,秋季应对 5年内螺点扩大范围进行复查 ;对这些乡 (镇 )的其余村 ,春季应普查 1 /2左右的应查面积。已…  相似文献   

6.
汉北河工程灭螺后钉螺分布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北河河滩冬陆夏水水位不能控制,并有钉螺孳生。1994年实施疏通堤套挖北河、拓宽主航道扩南河、抬高和就地平整河滩水利灭螺,形成“两堤两河夹一滩”。为了解工程后钉螺分布规律,我们于工程前后对汉北河六孔闸断面进行了调查。调查方法分别于1994、1995年4月对六孔闸汉北河断面内堤坡、南北防浪林、河滩、堤套等环境按10m设框、20m设线系统抽样方法查螺,每框面积0.11m2,分环境高程统计并作钉螺分布类型拟合。调查结果1 钉螺分布环境见表1。工程后河滩占有螺面积的94.65%,活螺框出现率、活螺密度河滩显著高于南防浪林(P均<0.001),而感染螺…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东、广西、福建、上海和浙江5省(市、自治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以下简称"达标")地区的钉螺复现状况,以掌握最新螺情动态变化,为针对性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2007年对5省市近3年内钉螺复现地区开展调查并汇集历史螺情相关资料。采用系统抽样法结合环境抽样法查螺并对钉螺复现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近3年内,广东无复现螺点。调查广西、福建、上海和浙江18个复现螺点及浙江1个新发现螺点。螺点主要分布于山丘地带的复杂孳生环境,复现时间为3~35年,有螺面积均小于原历史钉螺分布面积,无感染性钉螺和当地感染的病人及病牛。各螺点复现前大多选用五氯酚钠喷洒灭螺。结论山丘地带复杂环境和单纯性灭螺方法、查螺质量问题以及"达标"后预防性灭螺措施实施欠佳是复现螺情逐年回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2004-2012年嘉兴市秀洲区共在历史有螺区查出残存螺点14个,钉螺面积31.954 hm2。钉螺复现时间为5~39年,螺点主要分布在稻田、苗木林、桑(田)地、沟渠等复杂环境,分别占总有螺面积的37.15%、36.93%、16.09%和6.82%。共解剖钉螺8 370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提示苗木林应列入水网型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螺情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临洪大堤泥硬化后钉螺及人畜的行为变化并探讨其血防效果。方法:春秋季各查螺1次,观察活螺密度,感染螺密度变化,3-11月份每月中旬观察1d,记录人畜在江堤外坡活动方式,时间;查螺时同步调查野粪种类,数量,粪检记录阳性份数。结果:大堤水泥硬化后活螺框下降71.92%,活螺密度下降91.53%,阳性螺密度下降100%,野粪密度下降59.15%,阳性野粪下降100%,人群活动人次下降了26.86%,但渔民活动上升了11.66%,牲畜活动减少了5.48%。结论:江堤坡水泥硬化有一定的血防效果,钉螺密度及感染螺明显下降,牲畜活动和野粪密度也下降显著,但水泥硬化或石块护坡范围一定要达到无螺线。  相似文献   

10.
采用土层内筛检所捡获的钉螺数量及活螺检出率均高于土表查螺,可弥补土表查螺的不足。土层内筛检钉螺更适于考核药物灭螺效果。  相似文献   

11.
荆州市感染性钉螺环境分布调查及处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进行查螺, 对粪检阳性病人可能的感染地点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明荆州市 2004-2010年有1 721处感染性螺点, 其中94.1%的感染性螺点与最近居民点距离为500 m, 97%的粪检阳性病人自认的感染地点与最近居民点距离为400 m。采用问卷法调查粪检阳性病人有助于快速确定感染性钉螺环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云南光壳钉螺在实验室内生存时间。方法在云南省鹤庆县和永胜县血吸虫病流行区现场采集钉螺,室内经逸蚴法选择未感染血吸虫的成螺采用泥盘草纸法饲养,观察并比较两地钉螺生存期。结果云南光壳钉螺成螺室内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72.36%、29.11%、13.08%和0.21%,其中鹤庆钉螺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74.66%、38.91%、19.46%和0.45%,永胜钉螺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70.36%、20.55%、7.51%和0。云南光壳钉螺成螺平均生存时间为20.9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0.67个月,其中鹤庆钉螺平均生存时间为22.9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1.63个月,永胜钉螺平均生存时间为19.1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9.8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云南光壳钉螺成螺室内平均生存时间约为20个月,不同产地钉螺生存期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3.
对传统的压碎钉螺螺壳方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一种新的压碎螺壳方法。新方法能在保证钉螺软体完整的前提下,提高了压碎钉螺螺壳的速度,在钉螺的解剖操作中具有较大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目的 调查与分析江苏省丹阳市水系钉螺消长与扩散趋势, 探讨有效的钉螺防控措施。方法 方法 综合利用历史资料和常规螺情监测数据, 按水系分析丹阳市有螺面积变化趋势以及扩散情况。结果 结果 丹阳市境内钉螺主要由外来水系输入, 经通江河道向内陆扩散, 并呈上游向下游、 河道至灌渠扩散趋势。结论 结论 通江河道是江滩钉螺向内陆扩散的主要通道, 灌溉系统则是钉螺向内陆灌区扩散的重要途径。应采取灭螺与防螺相结合的钉螺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5.
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进行查螺,对粪检阳性病人可能的感染地点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明荆州市2004-2010年有1721处感染性螺点,其中94.1%的感染性螺点与最近居民点距离为500m,97%的粪检阳性病人自认的感染地点与最近居民点距离为400m。采用问卷法调查粪检阳性病人有助于快速确定感染性钉螺环境。  相似文献   

16.
日本血吸虫毛蚴对钉螺趋向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毛蚴对钉螺的趋向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Roberts比较法,将Roberts比较法中上层的"φ"形容器由有机玻璃制作并粘合,改为无需粘合的石蜡和玻璃板制成,用此方法检测了经螺蛳处理过的水(snail conditioned water,SCW)和Mg2 对日本血吸虫毛蚴趋向钉螺的影响.结果加20 μl的80只钉螺在40 m1去氯水中生活4 d的SCW和加20μl的100只钉螺在100 ml去氯水中生活10 d的SCW,都能影响日本血吸虫毛蚴的趋向,其能力似与浓度有关,加入5 μl或20 μl的0.10 mol/L Mg2 也能够影响日本血吸虫毛蚴的趋向运动.结论钉螺可能会释放吸引日本血吸虫毛蚴的物质.Mg2 能促进日本血吸虫毛蚴趋向钉螺.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江苏省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情况,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和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82个流行村作为监测点,开展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情况的监测调查。结果全省监测村中有42个监测村发现了钉螺,占监测村的51.22%;有10个监测村发现了感染性钉螺,占监测村的12.20%。监测村发现的钉螺面积占调查总面积的27.86%,发现的感染性钉螺面积占总有螺面积的17.35%。监测村总的钉螺密度为0.16只/0.1m2,总的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为0.00044只/0.1m2。结论全省螺情仍不容乐观,有可能成为2010年实现江苏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全省在今后的防治策略上,仍应加强钉螺,尤其是感染性钉螺的控制工作,以从根本上消除和降低血吸虫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钉螺感染日本血吸虫后酸性磷酸酶(ACP)含量的变化.方法 以软组织挤压法获取感染性钉螺与阴性钉螺血淋巴细胞涂片,分别对2组钉螺血淋巴细胞进行ACP组织化学染色,用显微镜观察其活性变化.结果 感染性钉螺淋巴细胞中ACP含量增加,明显高于阴性钉螺.结论 ACP可能在钉螺感染日本血吸虫毛蚴的防御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实验室内观察钉螺的过冷却现象,推测钉螺的耐寒机制。方法现场采集安徽贵池的湖北钉螺,利用万用电表 热敏电阻法测定钉螺的过冷却点,比较钉螺数量性状指标、潮湿度与过冷却点关系。结果干燥钉螺的过冷却点为(-12.79±1.17)℃(n=30)。潮湿钉螺的过冷却点显著高于干燥钉螺(P<0.01)。不同性别钉螺过冷却点差异无显著性(P=0.4246)。钉螺的壳高与过冷却点显著相关(P=0.0334)。结论钉螺存在过冷却现象,钉螺越冬的耐寒机制很可能是冷不耐受型。  相似文献   

20.
钉螺对不同宿主源性日本血吸虫毛蚴的易感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钉螺对不同终宿主源性日本血吸虫毛蚴的易感性差异。方法收集家兔、水牛和小白鼠排出的虫卵,孵出毛蚴,以毛蚴和钉螺5:1的比例感染同一地钉螺。同时设对照组,观察各组钉螺感染率、死亡率。结果实验组家兔、水牛和小白鼠排出虫卵孵出毛蚴感染钉螺,获得的阳性率分别为1.42%、8.67%和19.87%,钉螺死亡率分别为29.5%、13.5%和24.5%;对照组钉螺阳性率分别为2.63%、2.02%和11.66%,死亡率分别为24.0%、49.5%和18.5%。结论不同宿主源日本血吸虫毛蚴对钉螺易感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