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红藤败酱合剂热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同时对治疗组的不同中医分型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对治疗组60例采用针刺联合红藤败酱合剂热敷治疗与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针刺法(针刺方法同治疗组)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治疗率为91.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经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不同中医分型的对比分析,发现湿热瘀滞型与冲任虚寒型的有效率高于其他两型,但无统计学的意义。结论:针刺联合红藤败酱合剂热敷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探讨妇炎清颗粒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7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服用妇炎清颗粒和金刚藤胶囊治疗4周。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血清IL-2、CD4^+、CD8^+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均为100%;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31.4%和1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4^+/CD8^+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但治疗组CD4^+/CD8^+上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IL-2值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妇炎清颗粒可有效改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临床症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盆腔局部炎症吸收,为临床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红藤败酱散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苏 《山东中医杂志》1995,14(7):301-302
红藤败酱散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4例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10029)卢苏关键词盆腔炎;炎性包块;红藤败酱散盆腔炎除局部症状和体征外,还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反应。已形成包块者,较难治愈。本院在治疗急慢性盆腔炎过程中,观察到红藤败酱散(本院验方)对消除盆...  相似文献   

4.
杨舫 《北京中医》2010,(3):209-210
目的观察名老中医许润三教授经验方少腹通络颗粒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17例,分别给予少腹通络颗粒、血府逐瘀胶囊治疗,疗程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局部体征积分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愈显牢分别为80.00%、58.82%(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局部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少腹通络颗粒可有效改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5.
杨舫 《北京中医药》2010,29(3):209-210
目的观察名老中医许润三教授经验方少腹通络颗粒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17例,分别给予少腹通络颗粒、血府逐瘀胶囊治疗,疗程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局部体征积分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愈显牢分别为80.00%、58.82%(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局部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少腹通络颗粒可有效改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声电导仪配合红藤败酱散及药饼灸脐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用超声电导仪进行中药超声透皮治疗,配以红藤败酱散灌肠及药饼灸脐联合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红藤败酱散灌肠,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超声电导仪配合红藤败酱散及药饼灸脐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优于单纯用红藤败酱散灌肠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甲散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后遗症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予药物、康复、针灸等常规治疗,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三甲散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29%,对照组为64.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甲散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王敏  冯兰兰  韩春霞 《河南中医》2014,(12):2300-2301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女性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P〈0.05);两组患者腰痛、腹痛、白带异常及月经过多等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9.
败酱红藤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0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败酱红滕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将45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0例以败酱红藤汤(组成:败酱草、红藤、马鞭草、生黄芪、白花蛇舌草、黄柏、桃仁、皂角刺、水蛭、赤芍、金钱草、乌药、女贞子)治疗,对照组150例以前列康治疗。疗程均为2月。结果:治疗组痊愈87列,显效112例,有效73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痊愈32例,显效42例,有效47例,无效29例,总有效率为80.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败酱红藤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优于前列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止带片治疗脾虚湿瘀互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予针灸配合口服止带片治疗,对照组予口服止带片治疗,治疗4周为1疗程,1疗程后停药观察疗效。结果:2组中医证候积分、局部体征积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局部体征疗效的治愈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血沉值分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止带片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红酱盆炎汤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西药、中药灌肠,在此基础上予以观察组红酱盆炎汤。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1周及治疗后的症状、体征积分,评价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对比2组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及治疗后,观察组症状、体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且2组治疗后均低于本组治疗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红酱盆炎汤联合中药灌肠可有效改善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7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5例,治疗组予中药二丹红藤败酱汤口服、妇科外敷散外敷以及中药通络灌肠汤灌肠,对照组予金刚藤胶囊口服治疗。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77.14%;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总改善率97.14%,对照组总改善率74.29%。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更能明显降低患者体内血清C反应蛋白(P﹤0.05)。结论: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显著,优于单一中药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能明显降低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  相似文献   

13.
刘微微 《山西中医》2011,27(3):16-17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服用当归芍药散加减;对照组30例常规采用抗生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盆腔B超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7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对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有一定的疗效,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红藤化瘀方灌肠结合频谱仪理疗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156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Ⅰ组60例,使用中药红藤化瘀汤浓煎灌肠,每晚1次,同时结合频谱仪理疗;治疗Ⅱ组50例,使用中药红藤化瘀汤浓煎灌肠,每晚1次,同时口服抗生素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并结合频谱仪理疗;同期对照组46例,口服抗生素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同时结合频谱仪理疗。疗程均为半个月。比较各组疗效。结果治疗Ⅰ组和治愈Ⅱ组治疗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均0. 05),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 05),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药红藤化瘀汤灌肠结合频谱仪理疗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显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在行中药灌肠结合频谱仪理疗时,同时口服抗生素疗效无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四妙散加味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四妙散加味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治疗14d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率、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妙散加味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刘英梅 《河南中医》2009,29(7):639-640
目的:观察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配合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治疗。两组均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3.33%,两组结肠镜下粘膜像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薏苡附子败酱散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盆腔炎疾病所致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6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分为寒湿凝滞证和湿热瘀阻证,寒湿凝滞证用甘姜苓术汤加减,湿热瘀阻证用大黄牡丹汤加减。对照组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5.72%、对照组72.2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所致痛经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血竭红藤汤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竭红藤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血竭红藤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环丙沙星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提示血竭红藤汤治疗慢性盆腔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红藤灌肠液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红藤灌肠液保留灌肠,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及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P〈0.01);总有效率治疗1个疗程为86%,治疗2疗程为100%。结论:红藤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有明显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妇科抗炎Ⅰ号浓煎剂多途径给药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妇科抗炎Ⅰ号浓煎剂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多途径给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妇科抗炎Ⅰ号浓煎剂治疗。而在治疗途径上,治疗组80例采用口服、灌肠、理疗多种途径给药方法治疗。对照组80例单纯采用口服给药方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治疗组在病情评分方面,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抗炎Ⅰ号浓煎剂多途径给药有利于炎症的吸收,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