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湖南长沙地区油茶内生拮抗菌的筛选,为油茶根腐病、叶枯病、炭疽病及软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研磨法从健康油茶根、茎、叶组织中分离出内生菌,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对油茶根腐病、叶枯病、炭疽病及软腐病都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菌,并进行形态观察和16S r DNA序列分析。[结果]不同组织内生细菌数量不同,根中内生细菌的数量最多,其次为茎,叶中最少。菌株J-3-1对油茶根腐病菌、叶枯病菌、炭疽病菌及软腐病菌均有拮抗活性,其抑菌圈半径分别为12.5、16.8、13.5、13.4 mm。16S r DNA相似性为99%。[结论]通过对该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及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2.
以从植物中分离的内生细菌为材料,筛选对番茄灰霉病菌等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并对其抑菌活性、抑菌谱进行分析并明确其分类地位。以番茄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和番茄枯萎病菌等植物病原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生长速率法对所分离的12株细菌的抑菌活性进行测定,并对具有较好拮抗活性的菌株的抑菌广谱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菌株中,GZ-5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GZ-3次之,其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菌FQ-1的抑制率分别可达86.6%,83.0%,且2个菌株对黄瓜灰霉病菌、番茄枯萎病菌等9种病原菌也有较好的拮抗活性;通过对2个菌株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 DNA序列分析等,初步将GZ-5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GZ-3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3.
采用组织切块法和组织匀浆法对10种采集自全国不同地区的大蒜进行内生菌的分离,并用平板对峙法对分离得到的内生菌抗菌活性进行了筛选,根据形态学和16S r RNA等方法对有抗菌活性的菌株进行了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从10种大蒜鳞茎中共分离得到大蒜内生菌102株,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能同时抑制5种及以上植物病原真菌的菌株,再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16S r RNA测序鉴定菌种,去除重复的菌株后,得到19株抑菌活性较强的菌株。对19株大蒜内生菌进行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表明这些菌株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小白菜内生菌的分离及菌核菌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凤  周天  王颖  韩寒冰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3):2676-2679
利用选择培养基对茂名市郊区种植的成熟小白菜植株进行内生茵分离,共得到3株内生细菌、5株内生真菌、2株内生放线茵.细菌分属芽孢杆菌属、埃希氏菌属、黄色杆菌属,真菌主要为曲霉属、毛霉属,放线菌分属链霉菌属和诺卡茵属.利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出2株内生放线茵及1株内生细菌对植物茵核病菌有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对峙培养法,从87个柑桔内生细菌分离物(YS01~YS87)中筛选到对油菜菌核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分离物6个.结果表明,柑桔内生细菌不同分离物之间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菌作用有显著差异,抑菌能力最强的是YS45,其抑菌圈直径达2.7 cm,显著优于其他分离物.经细菌分类学鉴定,该分离物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大豆菌核病菌的有效拮抗菌株,利用组织表面消毒法从大豆不同生育期的根、茎、叶和种子中分离内生菌。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113株细菌和49株真菌。利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出42株(细菌25株、真菌17株)对大豆菌核病菌有拮抗效果的内生菌株,其中18株对大豆菌核病菌菌丝生长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浙江、山东、四川、江西采集的135株半夏样品中分离出76株内生拮抗菌,经过平板对峙培养法进行初筛和半夏离体块茎复筛,筛选出2株拮抗真菌SC6和SC7,这2个菌株能完全抑制软腐病的发生。通过形态学和IT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SC6和SC7均为曲霉属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  相似文献   

8.
采用组织块法,从健康辽藁本中共分离出64株内生细菌,经初筛和复筛,菌株ZHAB63对11种常见中药材病原菌拮抗率均在50.00%以上(P0.01),根据菌株形态特性、16SrDNA基因序列测定以及系统发育树初步鉴定发现,菌株ZHAB63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优化该菌株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确定液体发酵最适培养基为:蔗糖15.0 g·L-1,酵母粉20.0 g·L-1,蛋白胨20.0 g·L-1,硫酸镁5.0 g·L-1;最佳发酵条件:温度30℃,pH 6.5,转速180 r·min-1,培养时间48 h。研究表明,辽藁本中内生细菌资源丰富,以其研制新配方生物农药有待深入开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对甜瓜枯萎病菌有较强拮抗活性的菌株,并对拮抗菌株进行分类鉴定,为丰富热带地区甜瓜枯萎病生防菌资源库及田间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前期筛选获得的82株菌株为试验材料,通过平板对峙、继代培养、发芽率及盆栽试验筛选出对甜瓜枯萎病菌有较强拮抗活性的菌株,并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获得的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筛选出一株对甜瓜枯萎病菌有较强拮抗活性的放线菌菌株D2,其对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73.53%.D2菌株可形成气生菌丝和孢子丝,孢子丝呈螺旋形,孢子卵呈圆形,且与利迪链霉菌(Streptomyces lydicus)聚于同一分支中,其同源性达99.6%;综合D2菌株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可鉴定其为利迪链霉菌( S. lydicus ).[结论]D 2菌株对甜瓜枯萎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具有开发成生物农药或生物肥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稻瘟病菌拮抗微生物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将稻叶和种子浸在NB培养液中,并研碎成浆浆液,用接种环挑少量匀浆液在NB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获得356个菌株,分别将它们接种于NB培养液中,振荡培养3d,并利用它们的培养液对稻瘟菌分布孢子进行萌发抑制试验,最终获得具显抑制作用(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82.5%和100%)的2个拮抗菌株,按照伯杰手册进行严格的鉴定,初步确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和短小芽孢杆菌(B.pumillus)。  相似文献   

11.
马琼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936-1936,1943
[目的]为魔芋软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从健、病魔芋植株及其根际土壤中进行拮抗菌的初筛和复筛,对筛选出的魔芋软腐病拮抗菌BJ-1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从发病植株中分离获得的BJ-1对魔芋软腐病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拮抗带宽度达10 mm。复筛试验表明,内生拮抗菌BJ-1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软腐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最强,拮抗带宽度达12 mm。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发现BJ-1与芽孢杆菌属细菌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性状相似,初步认为魔芋软腐病拮抗菌BJ-1为芽孢杆菌属细菌。[结论]魔芋软腐病拮抗菌BJ-1为芽孢杆菌属细菌,对软腐病原菌有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组织破碎、稀释涂布法、对峙培养法,分别从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根、茎、叶中分离果腐病镰刀菌拮抗内生菌。结果表明,分别从草果的根、茎、叶分离出内生细菌13、6、3株,从根、茎、叶分离内生真菌5、1、0株。从草果根、茎、叶分离到的内生细菌、内生真菌数量以及草果果腐病镰刀菌的拮抗内生细菌、拮抗内生真菌数量均呈现依次递减趋势。草果根部存在葡萄球菌属、微球菌属、芽孢杆菌属3类拮抗内生细菌及3株不同属的内生真菌,茎部仅有微球菌属1类拮抗内生细菌。  相似文献   

13.
人参内生菌的分离及拮抗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研磨法和组织块法对我国吉林省5个不同地区来源的健康人参植株分别进行了内生细菌和内生真菌的分离,并采用菌体初筛和发酵液复筛相结合的方法,筛选了对6种人参主要病害病原菌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菌株.结果显示:在人参根、茎、叶不同器官中共分离获得152株内生细菌和46株内生真菌,初筛后得到对2种以上病原菌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细菌16株,内生真菌3株,复筛后对4种以上病原菌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细菌2株,内生真菌1株,还发现了对灰霉病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3株.  相似文献   

14.
番茄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从太谷、大同等地采集到3个不同品种的番茄健康植株,采用牛肉膏蛋白胨(NA)培养基从根、茎部共分离到65株内生细菌,通过对其中的31株进行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对叶霉病菌和灰霉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6株,占菌株总数的19.4%;对早疫病菌和枯萎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7株,占菌株总数的22.6%。抑菌圈半径最大可达15 mm。按抑菌圈半径大小,将拮抗菌分为强、中、弱三类。  相似文献   

15.
郑法新  程璐  李侠  房保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601-11604
[目的]为从与红豆杉共生的内生菌或其代谢物中寻找其他新型防治植物病虫害药物提供基础依据。[方法]以云南红豆杉为试验材料,从其根、茎、叶中分离内生菌;以棉花枯萎病、小麦赤霉病、番茄叶霉病等11种病原真菌作为供试菌株,研究红豆杉内生菌的抗菌活性,从中筛选出有较高抗菌活性的内生菌。[结果]从云南红豆杉根、茎、叶中分离出内生菌152株,其中细菌80株,真菌48株,放线菌24株;从中筛选出了有较高抗菌活性的11株内生细菌、5株内生放线菌和3株内生真菌,分别占分离得到的内生细菌、内生放线菌和内生真菌总数的13.75%、37.50%和20.83%。[结论]云南红豆杉组织内存在丰富的内生菌,不同组织内生菌的数量、种类有一定差异,在具有抑菌活性的菌物中,放线菌占的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药用植物肿节风的内生真菌多样性,筛选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菌株,为寻找新的抗菌药物资源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从肿节风的不同组织中分离出具有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结合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对其进行种类鉴定,筛选出抗菌活性强的内生真菌菌株。【结果】从肿节风的不同组织中分离、纯化得到111株内生真菌,选择42株不同形态类型的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分属于9目20属28种。筛选出抗菌活性强的RJ-1和JJ-1菌株[分别鉴定为橡胶生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heveicola)和新壳梭孢菌(Neofusicoccum parvum)],对15种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三七灰霉病菌(Botrytis sp.)、三七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三七炭疽病菌(Colltetorrichum gloeosporioides)、香蕉炭疽病菌(Colltetorrichum sp.)、艾纳香褐斑病菌(Phoma sp.)、苦玄参叶斑病菌(Alternaria sp.)和肿节风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dematium)等7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均在80%以上,具有强的抑菌广谱性。【结论】肿节风存在丰富的内生真菌,其中的RJ-1和JJ-1菌株对15种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作为抗菌活性菌株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对棉花黄萎病菌有拮抗效果的酵母菌株,以230株酵母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平板对峙法和琼脂块法进行筛选,并利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26S r 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的6株拮抗酵母菌(ZHB39、19-10、F3、S4B2-13、T1、MLY1)随着黄萎病菌孢子浓度的降低,其抑菌活性增加,当黄萎病菌孢子浓度为104cfu/mL时,拮抗酵母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大,分别为12.50、13.83、16.33、25.17、21.83、11.17 mm,均具有较好的抑菌能力。6株拮抗酵母菌株分别被鉴定为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Kazachstania sp.、美极梅奇酵母、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Barnettozyma californica。  相似文献   

18.
苦豆子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从塔里木盆地不同地点采集苦豆子,从不同组织中分离内生细菌,并用分离得到的内生细菌对病原真菌做皿内拮抗试验,筛选有生物拮抗活性的内生菌菌株。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苦豆子内生细菌数量上有较大差异,苦豆子不同组织内生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也有差异。从苦豆子各种组织中分离得到129株内生细菌,其中5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这些菌株在苦豆子植株内均可定殖,属于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离番茄、辣椒和茄子3种茄科果蔬的内生菌,并对青枯病拮抗细菌进行筛选与鉴定。[方法]采用研磨液培养法,利用选择培养基对3种植株进行内生菌分离,并采用平板划线法纯化,及菌块对峙培养法对已纯化的内生菌进行筛选。根据分离菌的培养特性及菌体形态特征、革兰氏染色及生化反应等,对筛选出来的内生拮抗细菌进行鉴定归属。[结果]3种植株内生菌分离,共得到53株内生细菌、53株内生真菌、44株内生放线菌。筛选出14株青枯病菌有强拮抗性的内生细菌,分属为芽孢杆菌属、埃希氏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土壤单胞菌属、欧文氏菌属、短小杆菌属,其中芽孢杆菌为优势种群,而且芽孢杆菌属菌株对青枯病菌的拮抗作用最强。[结论]提供了探索生物防治茄科植物青枯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番茄灰霉病的拮抗菌,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鉴定。[方法]以番茄灰霉病病原菌为供试菌,从耕作土壤中筛选拮抗菌,利用平板对峙法对拮抗菌进行初筛和复筛,并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对拮抗菌进行鉴定。[结果]从番茄灰霉病发病植株根系土壤中筛选出13个拮抗性能较为稳定的分离物,其中3个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拮抗作用较强,抑制率达60.00%以上。结合形态学观察及16S r DNA系统进化树分析,分别鉴定为固氮类芽孢杆菌、多黏类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结论]该研究为番茄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