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角膜共焦显微镜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优势。方法 门诊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的患者32例均行病灶角膜组织刮片、真菌培养及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比较结果。结果 32例角膜炎患者,共焦显微镜检查检出率为94.3%;刮片查到菌丝或孢子,检出率为42.8%;真菌培养发现真菌菌落,检出率为54.3%,共焦显微镜检出率明显高于刮片及真菌培养。结论 在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中,角膜共焦显微镜具有操作简便,检查快捷,可在活体直接进行检查,可重复性高,扫描结果可直接同步显示到电脑屏幕,图像清晰,直观、无创等优势,对临床诊治真菌性角膜炎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诊断棘阿米巴角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在棘阿米巴角膜炎(AK)快速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例(4眼)AK患者的临床表现、角膜组织刮片镜检及培养、LSCM检查结果。结果 4例患者中,2例裂隙灯检查见角膜混浊、浸润,基质雾状水肿,后弹力层皱褶,角膜溃疡形成;2例表现为典型角膜基质环形浸润。角膜真菌刮片镜检及培养均无阳性病例。LSCM显示,棘阿米巴包囊位于角膜上皮下或浅层基质150μm以内;1例患者角膜内查见多个包囊,余均见1个包囊;包囊形态为圆形至椭圆形高回声结构,双层囊壁,大小为25~150μm,内核形态类圆形。经治疗,2例患者包囊消失、基质炎症减退;2例包囊变小,形态发生改变,双层囊壁结构不清;仅在1例中查见滋养体。结论 AK检查手段较多,传统角膜刮片镜检及培养等方法易受角膜取材等因素影响,阳性率较低。LSCM可用于感染角膜快速无创的活体检查,具有高分辨率、准确深度定位、动态观察、纵向断层扫描等优势,是AK病原学快速诊断及随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对11眼经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的真菌性角膜炎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结果术后10眼治愈,占90.9%,6眼视力在0.1以上。免疫排斥反应2眼,继发青光眼2眼,前房积血1眼。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角膜基质层注射治疗真菌性角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角膜基质层注射氟康唑注射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的7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眼。对照组:碘酊烧灼角膜溃疡后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胶及氟康唑眼膏包眼。实验组:角膜基质层注射氟康唑注射液于角膜溃疡后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胶及氟康唑眼膏包眼。观察和对比碘酊烧灼和角膜基质层注射氟康唑注射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可行性。结果 实验组所有溃疡愈合,病程缩短,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膜基质层注射氟康唑注射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感染性角膜炎是一种由致病微生物侵袭角膜组织引起的炎症,是世界性的常见致盲眼病,主要致病的病原体有细菌、真菌、病毒和棘阿米巴。其中,细菌感染是感染性角膜炎的主要原因,但近年来真菌性角膜炎有逐年增多趋势。目前的有效治疗手段主要是根据致病微生物不同,以局部使用或结膜下注射抗细菌和真菌制剂及全身运用抗病毒药物为主。综述从菌液制备、操作方法到评分检测方法系统地阐述了由细菌、真菌、病毒和棘阿米巴引起的角膜炎的模型制备。就如何制备出具有针对性的动物模型进行探讨,为评价及发掘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真菌性鼻窦炎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近年有上升趋势,我科在1995年~1999年12月间共收治40例,其中,近两年共收治30例,远高于前3年,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40例患者,男18例,女22例,男:女=1:1.22,年龄最小24岁,最大72岁,平均52.7岁,其中50岁以上约占%。40例中除2例分别患有糖尿病和活动性肺结核外,其他患者均无免疫缺陷病史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史。就诊症状中以涕血最多见,共31例,其他依次为:脓涕16例,鼻阻14例,面部疼痛麻木6例,头痛10例,视力下降3例,有慢性鼻窦炎…  相似文献   

7.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诊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llergic fungal sinusitis,AFS)是一类抗原触发的,具有真菌抗原特异性IgE和IgG抗体并包括嗜酸性粒细胞炎性介质释放在内的免疫介导的非侵袭性炎症。本文侧重回顾了AFS免疫学、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8.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角膜病变。因没有特效的药物,许多患者最终需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但术后仍有复发。现将我院多年来治疗此类疾病的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角膜胶原交联术(CXL)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 方法 对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眼表疾病科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患者92例(92眼),进行CXL治疗(观察组);同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2月本院真菌性角膜炎单纯应用药物治疗的患者47例(47眼)的临床资料(对照组)。入组标准:病变深度<角膜厚度2/3;浅层的角膜溃疡,病变未累及的正常角膜厚度>400 μm;病变直径在3~6 mm范围、病变位置均偏离或少量影响瞳孔区;共聚焦显微镜可见真菌菌丝,真菌培养结果为镰刀菌。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在术后2周开始,最佳矫正视力有显著改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有显著提高,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2周后所有患眼的病变范围均保持稳定或缩小,术后3个月时,全部患眼病变区域均形成云翳,检查上皮愈合良好;观察组术后2周和术后1个月的真菌检出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期间,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无真菌性疾病复发,且无并发症出现。 结论 针对范围较小、偏中心的真菌性角膜炎,CXL可以显著缩短病程,提高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真菌性鼻窦炎用鼻内镜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当中选择48例真菌性上颌窦炎列为观察对象,以治疗形式的不同之处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实验组,各组24例。对照组用常规疗法,实验组用鼻内镜下治疗,对比治疗总效率、手术指标、鼻通气功能。结果治疗总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出血量实验组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实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鼻通气功能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真菌性鼻窦炎应用鼻内镜下治疗,既能减少出血量、改善鼻通气功能,又能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鼻内镜诊治真菌性鼻窦炎30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其中最常见的是曲霉菌,本病易误诊为慢性鼻窦炎或恶性肿瘤.我科自1999~2004年间采用鼻内镜诊治30例真菌性鼻窦炎,临床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真菌性鼻窦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特异性鼻窦炎,近年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和鼻内镜治疗的普遍推广,真菌性鼻窦炎的手术治疗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4-2007年我科共收治35例真菌性鼻一鼻窦炎患者,均采用鼻内镜手术和传统上颌窦根治术,随访3个月~1年,手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真菌性鼻窦炎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庆家  梁传余 《耳鼻咽喉》2003,10(2):110-111
近年来随着广谱、高效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真菌性鼻窦炎在临床上有逐年增多趋势;本病常易误诊为慢性鼻窦炎和恶性肿瘤。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减少误诊,现将我科1998年~2002年收治的54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耳蜗内毛细胞突触对氨基糖甙类药物毒性的反应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氨基糖甙类药物毒性对小鼠耳蜗内毛细胞突触数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固定剂量(100 mg/kg)的庆大霉素对C57BL/6J小鼠每日进行腹腔注射造模,分别在注射后的第4天、7天和10天观察耳蜗基底膜顶回区域的内毛细胞突触数量的变化,以同窝未注射小鼠的耳蜗基底膜顶回作为实验对照.内毛细胞突触前后膜分别采用CtbP2和GhR2/3进行免疫荧光标记,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采用3dmax 8.0对实验结果进行三维重建,在此基础上计数耳蜗内毛细胞突触的数量.结果 所有小鼠内外毛细胞均无缺失和错排,但和对照组相比,内毛细胞突触数量存在明显变化(P<0.01);其数量在庆大霉素注射第7天时达到峰值,之后明显减少.结论 在氨基糖甙类药物毒性环境中,耳蜗内毛细胞突触数量表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规律.这提示在氨基糖甙类药物毒性作用的过程中,内毛细胞突触数量的增加可能表明耳蜗内毛细胞带状突触存在通过改变自身数量来反映氨基糖甙类药物毒性损害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acute 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AIFRS)所致海绵窦综合征(cavernous sinus syndrome,CSS)的临床表现、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顾性分析我院在2013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5例AIFRS致CSS患者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IFRS)引发颅脑并发症的临床表现、诊断、鼻内镜手术治疗及预后的可行性。方法 报道3例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引发颅脑并发症的病例,包括额叶脑脓肿、脑膜炎、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并总结相关文献报道。结果 本组3例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病理确诊为毛霉菌感染,术后与神经内科协作进行规范的抗真菌药物治疗及定期鼻内镜复查,局部换药、鼻腔深海盐水冲洗等治疗后,均治愈。结论 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引发颅脑并发症临床罕见,易漏诊、误诊,治疗十分棘手,鼻内镜手术彻底清除鼻窦原发灶,结合全身抗真菌治疗是非常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共焦显微镜观察比较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和机械刀制瓣的LASIK术后短期再生的上皮下神经纤维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将40例(80眼)屈光不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飞秒激光组20例(40眼),应用VisuMax飞秒激光系统制瓣;机械刀组20例(40眼),应用Moria M2 90 刀头制瓣。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行共焦显微镜观察。结果 术后1周两组中仅少数术眼在角膜中央可见短的(<50μm)、弯曲的、不连续的上皮下神经纤维;术后1个月上皮下神经纤维长度较术后1周时长,未见交通支连接;术后3个月飞秒激光组18眼(45.0%)、机械刀组25眼(62.5%)角膜中央上皮下神经纤维长度>200μm,相互间有交通支连接并见类串珠状结构。结论 飞秒激光和机械刀制瓣LASIK术后再生的上皮下神经纤维的形态随时间延长逐渐接近术前,术后3个月机械刀组恢复好于飞秒激光组,但与术前形态仍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 0 0 9~2 0 1 1年经我院病理确诊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4 2例,分析其专科检查、影像学资料、临床表现及鼻内镜手术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均未见复发,术后病理检查发现真菌及菌丝。结论通畅鼻腔鼻窦引流,彻底清除窦腔内真菌团块,对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真菌性鼻窦炎是鼻窦受真菌侵犯而引起的病理免疫性反应,为良性、非转移性鼻窦病。近年来,由于广谱高效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的滥用等因素,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引起了耳鼻咽喉科医生的日益重视[1]。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真菌性鼻窦炎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常被误诊为慢性鼻窦炎或鼻窦肿瘤.我科2005-05-2008-05收治真菌性鼻窦炎患者11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