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侯鑫  王绚 《新建筑》2004,(2):60-62
在分析“高技”建筑的发展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当代高技”建筑超越了“高技”建筑本身的不足,是今后建筑的发展方向之一。并对“当代高技”建筑的三个分支:生态高技、情感高技、乡土高技分别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当代高技”建筑发展的必然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技派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颖  王群 《华中建筑》2003,21(3):22-24,42
分析了高技派的发展过程以及主要特征,对高技派重新理解的同时,探讨建筑和技术的关系,并结合现阶段情况分析高技派对我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乔巍 《山西建筑》2008,34(1):50-51
通过对人类建筑技术发展的分析,对高技派建筑师的成果进行了介绍,剖析了他们如何充分利用当今科学技术的新成就,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展现其思想,以通过它们去创造和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4.
张伟  陈骁 《华中建筑》2002,20(4):19-22
近年来以福斯特、皮亚诺、罗杰斯为代表的“高技派”建筑师,在继续关注时代进步和高新技术发展的同时,以适宜技术、传统文化、场所精神、环境、自然、生态等多方面内容丰富其建筑创作,“高技派”建筑师的多元化探索已成为当代建筑学发展的一种重要现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人类建筑结构技术发展的归纳,把现代建筑与结构形式之间的关系表叙为自然流露。并着重对以福斯特、罗杰斯和皮亚诺等人为代表的“高技派”建筑进行介绍,具体剖析了它们如何充分利用当今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力图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展现其诱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彭怒 《建筑学报》2000,(10):7-11
本文分析了高技派的产生、演变及其技术原则和主要特征 ,并以厦门高崎机场 3号候机楼和首都机场新候机楼为例研究了 80年代以来高技派创作思想对国内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峰 《建筑师》2010,(2):19-27
纵观当今的高技派建筑的数字化设计趋向,本文归纳出以下三种设计理念和手法.即侧重技术应用与表现的"软化",侧重设计过程的程序化与"并行化",侧重结构形态表现的复杂性与多样性。通过对有代表性的设计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高技派建筑创作结合了数字化技术后,技术美学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涵义,数字技术在提供给建筑师更多选择的同时,正逐渐升华为一种融合了人文、艺术的表现对象。  相似文献   

8.
任志生  曹琛  张平 《建筑节能》2005,33(6):71-74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紧迫性,阐述了创建生态的建筑观与可持续建筑观的必要性,并从中国北方地区的气候和环境出发,总结了当地生态的建筑技术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创造富有生命力的建筑--从传统走向当代的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炯 《华中建筑》2003,21(3):18-20
从传统到当代的道路上,建筑创作走向成功的关键是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论述了建筑传统中的生命力,旨在倡导中国建筑师在当代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建筑作品。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紧迫性,阐述了创建生态的建筑观与可持续建筑观的必要性,并从中国北方地区的气候和环境出发,总结了当地生态的建筑技术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阐述当代高技术生态建筑的产生背景和相关概念阐述出发,分析其形式的逻辑、特点及意义,并针对我国高技术生态建筑发展中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生态原点——气候建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乡土建筑入手,回顾建筑学与气候相关的历史,探讨乡土建筑对气候的反馈特征及现代气候建筑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现代建筑转向生态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云松  倪金卫  蒋正跃 《华中建筑》2010,28(2):21-22,47
该文通过对现代建筑与生态建筑进行比较,阐明生态建筑必将成为21世纪建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建筑学的第三次革命:走向生态建筑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生态角度分析了建筑的历史演变,认为建筑学正在发生第三次革命,正在走向生态建筑体系,并从理论上对生态建筑体系的建构进行了探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王帅  魏春雨 《华中建筑》2008,26(5):84-87
该文分析了目前我国生态建筑实践的现状,通过对适宜技术生态建筑概念的界定,介绍了适宜技术生态建筑的特征,并结合在实际工程中的实践经验,总结了适宜技术生态建筑设计中所运用的一些手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黄雁  闫春林 《华中建筑》2003,21(3):50-51
“可持续发展”是建筑设计师面临的新的挑战,也是建筑现代化所不能回避的问题,从建筑技术与文化两个层面论述了“可持续发展”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夏桂平  黄艳芳 《华中建筑》2007,25(9):106-107,110
该文分析了建筑设计思路趋向的四种类型,并结合当今自然价值观的转型现状,从广义生态视角,就社会性、地域性、自然性等三个方面,对建筑设计的生态适应性趋势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周杰  张健 《建筑与环境》2009,3(1):135-137
壮族是干栏式建筑的主要发明者和干栏文化的主要创造者。黑衣壮是壮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其民居中蕴含的低技术被动式的原生态建筑设计策略符合我国国情,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在对实地进行详细调研基础上,从原生态策略的角度对其设计思想和设计手法进行分析,并对其原生态的设计策略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延续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生态建筑的发展及生态建筑思维的主要内容,重点阐述了生态建筑美学对生态建筑及其发展的重要意义。文中还详细介绍了生态建筑美学的核心范畴与三大特征,指出当代生态建筑美学是以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协调作为审美标准,其理论核心是建筑与人、建筑与自然的互融共生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武建强  张洪杰 《城市建筑》2013,(14):38-38,61
在资源快速消耗、环境恶化的当下,重视对节能环保材料的使用,重视生态建筑设计,对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论文分析了生态建筑的概念、特征以及原则,生态建筑设计过程涉及的高新材料、能源技术,并从建筑利用、建筑结构以及建筑能源发展趋势对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