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莉  董淑华  李香玉  宋爱君  连晋桃 《护理研究》2008,22(19):1781-178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引起的自限性疾病,累及全身各器官,临床表现多样[1].常感染儿童及青少年,疾病早期发热明显.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红皮病在临床上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4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应用更昔洛韦治疗的临床分析,进一步了解更昔洛韦对本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04年2月至2006年11月确诊的4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选择更昔洛韦治疗,5ml(kg.次),每12h1次,疗程2周,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3例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无论从热退时间、咽峡炎消失、异型淋巴细胞降低等均有显著效果。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简称传单是EB病毒引起,以侵犯淋巴系统为主的感染性疾病。2003年7月,我院收治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腹泻的患儿,经抗病毒.抗炎.营养心肌等治疗和护理,住院22天,痊愈出院,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76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其并发症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其并发症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对7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例患儿中42.1%有发热、咽峡炎、肝脾大、淋巴结大、皮疹等典型症状;早期淋巴细胞≥50%者26例(34.2%),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60%者39例(51.3%),异型淋巴细胞≥5%者68例(89.4%);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肝脏酶学改变:乳酸脱氢酶升高57例(75%),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52例(68.4%),丙氨酸转氨酶升高47例(61.8%),总胆汁酸升高34例(44.7%);呼吸系统表现为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30例;抽搐3例。对临床表现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但EBV-VCA-IgM阴性或嗜异凝集试验阴性的患者需进一步作CMV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累及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感染相关性淋巴或淋巴样腺体组织反应性改变和多器官功能所损。大多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呈良性临床经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我院2002年4月至2006年3月共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2个月至10岁,以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多见.28例患者以发热、咽峡炎、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皮疹、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高及出现异型淋巴细胞为主要表现,另外双眼睑浮肿6例,占21.4%;心脏损害3例,占10.7%.结论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所致且累及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提示:双眼睑浮肿及心脏损害均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不可忽视的体征之一,大多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呈良性临床经过,预后良好.对于起病急,进展快,肝功能损害严重,多系统损害者,应注意EB病毒相关性嗜血细胞综合征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BV-DNA 检查在不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应用价值,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取 16例急性扁桃体炎,14例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例不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外周血标本,用 PCR法检测 EBV-DNA。结果:2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DNA阳性17例,其中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阳性率达 78.5%,不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阳性率高达100%,而急性扁桃体炎16例,阳性率仅25%。结论:PCH法检测EBV-DNA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起确诊作用,且可帮助医生更好认识不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利确定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收集我院2007~2012年收治的7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预后。结果在本组资料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以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临床表现最为多见,患儿发病多与EB病毒感染有关,变异淋巴细胞增高是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便有效的筛查手段,但与患者病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EBV-VCA-IgM的阳性率与病程、预后等因素有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能累及多种器官、系统,提高本病实验室检查特点的认识有助于减少误诊及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4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资料。结果 4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均治愈。结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注意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上感期极易误诊。治疗则以针对EB病毒的药物阿昔洛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16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小儿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实验室检查结果受发病时间、患儿年龄等因素的影响。结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需要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0.
陈宏靓 《妇幼护理》2023,3(2):256-258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主要为Epstein-Barr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往往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容易造成漏诊误诊.本文通过介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8例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5例合并肺炎,18例合并肝功异常,3例合并血小板减少,3例合并贫血,3例合并皮疹。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与传统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类似。更昔洛韦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由EB病毒(EBV)感染所致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症状轻重不一,少年期常比幼年期严重^[1]。2008年5月临床发现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同时出现多脏器损伤,除此以外,尚有乙肝及特发性Brugada样心电图(ECG)改变。现将其具体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婴幼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4例分析郑可,周光延100050北京友谊医院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文总结了我院儿科1980~1991年12年间收治的婴幼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4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心肌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56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后转归。结果并发心肌炎者达7.14%,临床上除有发热、咽峡炎等外,尚出现精神萎靡、心慌、心累、面色苍白、心音低钝等临床表现;3种心肌细胞损伤标志物及心肌酶谱升高;心电图异常等临床特点。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全身性疾病,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重症病例预后差。对于起病急,进展快,多系统损害者,应积极排除并发心肌炎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反应性淋巴细胞增高(10%)与EB病毒衣壳蛋白Ig M(EBVCA-Ig M)抗体阳性率、白细胞(WBC)分类的关系,为临床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双盲法分别镜检,判断反应性淋巴细胞。选取反应性淋巴细胞增高(10%)的患儿8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EBV-CA-Ig M抗体,采用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WBC分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效能。结果反应性淋巴细胞10%的患儿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占81.3%、细菌感染占18.7%;反应性淋巴细胞20%的患儿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占100.0%。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淋巴细胞百分比[(65.76±12.39)%]明显高于细菌感染患儿[(41.57±18.79)%](P0.05)。EBV-CA-Ig M抗体、反应性淋巴细胞、WBC总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及单核细胞百分比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4、0.688、0.658、0.848、0.482。结论 EB病毒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因,但部分患儿可出现EBV-CA-Ig M抗体阴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增高。反应性淋巴细胞增高(20%)可用于筛查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探讨该类患者发生肝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并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肝损伤分为两组,使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生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  相似文献   

17.
袁小晴  苏雨霞 《全科护理》2016,(25):2626-262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惠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前12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作为对照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12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在临床路径指导下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比较实施临床路径前后病人的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满意度、相关知识知晓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少于对照组,病人的满意度及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减少病人的住院时间、费用,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相关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资料和38例误诊的临床资料,并对误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8例误诊,误诊时间为5~10 d,最常见的误诊疾病为化脓性扁桃体炎,其次为肺炎,其他有川崎病、淋巴结炎、肝炎。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程早期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需要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并且配合实验室检查确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合理的相关实验室检查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症状、体征、器官损害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有利于减少临床漏诊与误诊。【方法】对本院儿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岁发病53.1%,临床以发热(90.8%)、颈淋巴结炎(91.8%)、咽峡炎(87.8%)、肝脏肿大(68.4%)、脾脏肿大(60.2%)为主要表现。肝功能损害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病程中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增高程度和EB病毒VCA-IgM阳性与否与疾病的病情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无明显关系;发病年龄是重要的高危因素,发病年龄越大,血小板计数降低,肝功能损害和心肌酶异常更明显。【结论】大多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呈良性临床经过,多具有较典型的临床表现,但并发症常见且多样,可累及多种器官,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7例临床分析广州医学院附属一院儿科(510120)卢其亮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累及多个脏器,故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易造成误诊。现将我科1985~199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