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虎患锥虫病的病例,在我市尚属首次见到。笔者于1997年10月10日在化验死虎病料涂片中发现大量锥虫,并用抗锥虫药血虫净(贝尼尔)治愈病虎。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新建的野生动物饲养场(即桂林熊虎山庄)养有老虎68只,虎龄从3个月至15岁不等...  相似文献   

2.
锥虫病俗称肿脚病、耳尾焦,由牛感染伊氏锥虫所引起。我市1983年曾大面积流行此病,笔者自创“兔大剂量注射待检牛血诊断牛伊氏锥虫病”,锥虫检出率高,以血虫净和中药防已黄芪汤加减治疗,自1998年以来治疗牛17头,治愈率100%。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虎缘人生     
庾晋  周艳琼 《野生动物》2001,22(3):35-37
他没有被老虎吃掉去当了饲养员 说一个年轻人自愿被老虎吃掉;你也许不信,但这是真的,这是一个年轻人绝望的时候采取的死法。他叫陈清亮,1999年高考落榜,绝望之余,于8月17日从安徽来到桂林。 在桂林的熊虎山庄,他看见了各种各样的老虎。有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白虎;有笼养的,也有放养在露天野化区的。白虎是从美国引进的;东北虎、华南虎景我国原产的,濒临灭绝;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导游的解说中,他懂得了老虎虽然凶猛,但一样可爱,也一样通人性,他被一个个关于驯养员与老虎的故事所感染。 想到自己高者的落…  相似文献   

4.
虎啸     
张抗抗 《野生动物》2006,27(4):50-52
我的生肖属虎,所以我爱老虎。我曾在东北生活了十几年,所以我尤其热爱东北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发起了作家为动物代言活动,我毫不犹豫选择了虎。  相似文献   

5.
资讯     
《兽医导刊》2015,(5):4-7
<正>广西老虎检出H5N1禽流感病毒农业部网站近日发布,广西南宁市动物园饲养的老虎陆续出现发病死亡。截至2月5日,发病虎8只,死亡2只。2月4日,广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为疑似禽流感感染,并采样送检。2月12日,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从送检的死亡老虎病料样品中检出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当地未发现家禽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我国发现的锥虫有伊氏锥虫、马媾疫锥虫、路氏锥虫、泰氏锥虫和鸡锥虫。这些锥虫有广泛的宿主群。不少经济动物感染锥虫病后,未经及时诊治而死亡,给国民经济造成很大损失。近几十年,我国在锥虫病的流行病学、免疫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特别在伊氏锥虫病、马媾疫和泰氏锥虫病的研究方面已取得很大进展。本文主要就目前我国锥虫病的研究情况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7.
因打虎.武松出了名.在民间成了名副其实的打虎英雄。进入虎年.看过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目然想起武松打虎。当初在山下.酒家对武松实情相告:景阳冈有虎.且常害人性命。可武松不退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景阳同上.面对凶而猛的老虎.武松毫不畏惧.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打。老虎使出“三招”:扑、掀剪。武松更是沉着应战.打断了哨棒.便用拳头.思想上没有丝毫的松懈.直至把老虎打死。时至今天.真正的虎已成了稀有动物而受到保护。可具有人性的虎却层出不穷而且猖獗.诸如“毒枭”之虎、“黄祸”之虎、“车匪”之虎、“恶…  相似文献   

8.
地方虫株灭活苗对耕牛伊氏锥虫病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氏锥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大家畜健康的血液原虫病、牛、马、骆驼以及野生动物老虎等均可感染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贫血、黄疸和早血症、急性者死亡率很高。由于伊氏锥虫病易产生抗原变异和耐药性,我市长期长使用贝尼尔每年2次进行预防性治疗,效果已不理想。全市17个乡镇,现存栏耕牛33000头,据统计,近3年来平均发病率为5.54%,监测阳性率为11.30%(1085:9600)急性病例为0.62%,贝尼尔治疗毒性反应导致死亡14头,为了有效防治本病,我市与解放军军需大学军事兽医研究所合作,研制成功了地方虫株伊氏锥虫灭活苗,1999年4月,在9个乡镇对12500头耕牛进行免疫推广应用,免疫保护率达99.82%。  相似文献   

9.
世界老虎保护年会于1998年2月10-13日在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举行。中国林业部代表团一行四人(林业部保护司王伟、王维胜、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金、中国林科院野生动物研究中心李迪强)作为该次会议的邀请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由世界拯救虎基金和美国埃索公司资助,主题是为了拯救野外老虎和为了老虎的未来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和保护措施。中国代表团向大会发布了中国虎保护行动计划、华南虎资源调查方案、中国虎现状及保护对策等中英文材料,并与有关国际组织进行了接触,介绍了中国虎的现状和中国政府对保护虎的决心和措…  相似文献   

10.
老虎保护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虎作为威猛和力量的象征在人类文明史上曾起过重要的作用。历史资料表明;老虎的形象;无论在军事、宗教或者社会民俗中都流传十分深远。在中国的农历历法中,虎是12生肖之一,今年正好是虎年。虎年之际,让人们了解一下虎在世界上的研究和保护进展情况无疑是很有意义的。虎的分布、分类虎(PantheratigrisL.)是大型猫科动物;大约在100万年前起源于亚洲中南部。据化石记录,中国古猫(Felispalaeosinensis)可能是虎的祖先,并逐步演化为现代虎。嗣后虎的分布区逐渐扩大,向东及海,日本列岛曾发现虎的化石;向南辐射至马来半岛,经苏…  相似文献   

11.
孟加拉虎隶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猫科豹属,是虎的8个亚种之一。孟加拉虎分布于亚洲的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不丹、缅甸西北及中国西藏东南部[1]。经统计,20世纪60年代以前印度有孟加拉虎40 000多只,而1972年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 800多只,1983年印度庆祝拯救老虎行动十周年,同时宣布国内老虎数量已增长50%,1993年的调查结果为3 750只。  相似文献   

12.
<正> 用补体结合反应诊断马媾疫,所用的抗原有伊氏锥虫补反抗原和媾疫锥虫补反抗原,为了探讨两种抗原对马媾疫的检出率,我们做了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分述如下: 试验抗原一、伊氏锥虫补反抗原,成都兽医生物药品制造厂出品。二、媾疫锥虫补反抗原,陕西省兽医研究所制造。  相似文献   

13.
1988年12月中旬,我市××乡发生因过量使用灭锥净(磷酸伯氨喹啉制剂,江西生物药品厂生产)引起耕牛死亡一例,现报告如下。一、病牛情况:我市一农户饲养黄牛一头,雌性,体重202公斤,体况中等,经用锥虫诊断液作间接血凝试验(血纸法)为阳性,诊断为锥虫病。二、投药情况:灭锥净的正常使用方法和剂量应按每公斤体重3毫克作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续注射2天。而某基层兽医误把所需药量600毫克折算为6克,以致使药量增加10倍。当该兽医给牛静脉注射到1.2克  相似文献   

14.
希望之舟──东北虎的拯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望之舟──东北虎的拯救宋惠东采访报道“本世纪初全世界尚有十万头虎,可是到今年,野生老虎可能在下一个虎年来临之前就灭绝了……”──引自台湾《大地》杂志大自然的遗产虎(Pantheratigris)起源于亚洲东北部,二百万年以来逐步发展,从中国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15.
拯救老虎     
罗键  高红英 《野生动物》2001,22(6):8-12
若干年前,当类人猿进化为人的时候,人类就居于万物之灵、万物之长的地位。然而,人类却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其它生命大肆杀戮,包括曾经是百兽之王的虎。 虎的分布和分类 老虎曾经广布于亚洲,西起高加索,东抵库页岛;北达西伯利亚,南至爪哇岛。中国大陆各地均有分布,产虎国除中国外,还有孟加拉国、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朝鲜等。 虎的分类地位是哺乳纲食肉目猫科豹属虎种,全世界仅有一种虎,拉丁学名:Panthera tigris(Linnaeus),英文…  相似文献   

16.
锥虫是单细胞的真核生物,种类很多.寄生于哺乳动物的锥虫,从地域上讲有非洲锥虫、亚洲锥虫和美洲锥虫;从传播方式上讲有唾液传播锥虫(含机械传播锥虫)和粪便传播锥虫.非洲和亚洲锥虫多为唾液传播锥虫,美洲锥虫主要是粪便传播锥虫.能够在哺乳动物体内进行抗原变异的是唾液传播锥虫.唾液锥虫寄生于宿主血液之中,也存在于宿主其他部位,如马媾疫锥虫寄生于马、驴的生殖系统.大部分种类的唾液锥虫能够在昆虫体内发  相似文献   

17.
虎啸 续     
张抗抗 《野生动物》2006,27(6):47-51
恋爱中的老虎 ——为虎代言之六 所有去过虎园的人,也许都听说过“大美人”。大美人当然不是“人”,而是一只老虎,一只漂亮的母虎,编号37。“大美人”有太多的“传说”,比如它的生活习性,恋爱轶事,作为优秀母亲的“感人事迹”等等。  相似文献   

18.
最后,我们在实验室孽生的吸血蝇体内意外地发现了伊氏锥虫前鞭毛期虫体,通过人工感染小鼠试验,从小鼠血液中查见大量伊氏锥虫。说明伊氏锥虫若遇到合适媒介,还存在生物学传播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来信     
《中国畜禽传染病》编辑部:在贵刊1990年第二期封三上见到湖南省安江农校邓治邦的文章“牛感染布氏锥虫病的诊治”,先是感到极大兴趣,当读完之后又大失所望。我是一个研究家畜锥虫病的科研工作者,从我们收集到的中国锥虫虫种(包括从湖南牛体内的虫种)中从未发现过布氏锥虫,文献上也未见中国有布氏锥虫的报道,如郑策平等曾对我国13个地理宿主株的锥虫进行分类鉴定,最终确定都是伊氏锥虫.伊氏锥虫的传播媒介为虻及吸血蝇,而布氏锥虫则为采采蝇,这种蝇在非洲、南美洲、西亚较多,我国尚未见报道.邓治邦文章中提到的布氏锥虫的症状,病原检查和血清学诊断均不足以说明是布氏锥  相似文献   

20.
《北方牧业》2007,(16):29-29
<正>有一个人在荆州做官时,山上的老虎常出来吃人和家畜。老百姓要求县官除去恶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