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郑祥盘 《中国电梯》2009,(13):53-55
分析了电梯发生上行超速可能出现的原因。针对某小区电梯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类型及其特点,探讨了如何开展该类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检验,并分析了该小区大多数电梯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失效原因。  相似文献   

2.
GB/T 7588.1—2020《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1部分: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对电梯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其中较为主要的是新增了有效工况要求和减速部件—驱动主机制动器自监测要求。介绍了电梯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分析了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在正常运行时和手动救援操作时的不同设置要求,以及使用驱动主机制动器作为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减速部件时的自监测方法和自监测周期,最后对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新要求的检验检测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曾晓东 《中国电梯》2005,16(1):17-23
对新版的电梯安全规范中增加的安全部件——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设置要求进行了讨论.从电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分析了设置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原因.并根据这一思路探讨了各种形式的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指出了不必装设该保护装置的条件,最后对于试验问题也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介绍了超速保护技术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引起电梯上行超速的技术原因和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保护范围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部分在用电梯存在的上行超速隐患和目前应用较多的夹绳器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毛怀新 《中国电梯》2004,15(19):5-7
对GB7588-2003中增加的安全部件——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设置和要求进行了讨论.从电梯技术的发展和要求分析了设置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原因,并探讨了各种形式的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提出由制动器兼作该保护装置减速元件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罗丹 《中国电梯》2012,(3):63-64,69
随着TSGT7001—2009《电梯监督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于2010年4月1日的正式实施以及GB/T10059—2009《电梯试验方法》于2010年3月1日的正式实施,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相关要求、检验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因此,在新的检验规则和新的试验方法正式实施之际,有必要对电梯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结构、设计、特点以及检验内容、检验方法进行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7.
徐华忠 《中国电梯》2011,(13):54-56
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要求应增设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目的是能有效地阻止轿厢冲顶事故的发生。而在电梯实际检验工作中,一些人员对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设置认识不深,现笔者根据自己对标准的理解和检验情况对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是安装在曳引驱动电梯上的重要安全部件。当电梯发生制动失效等故障致使上行超速到一定程度时该部件动作,保护轿内乘客和财产的安全。它是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新增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电梯监督检验规程》未修订、未对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检验做出统一规定前,各地检验方法不一。笔者结合对GB7588—2003的学习与检验工作实践谈谈曳引电梯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检验方法及检验中发现的问题。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卢永根 《中国电梯》2008,19(1):51-54
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发布后,第910条关于曳引驱动电梯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设置令业内人士争论不休。这种争论常见于同事之间、同行之间,争论的焦点是:电梯要不要设置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笔者从如下几个方面分析认为,电梯应设置上行超速保护装置。  相似文献   

10.
马培忠 《中国电梯》2002,13(1):21-24
论述了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性质,指出曳引电梯都要装设,只是型式不同而已,讨论了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试验工况和方法,计算了上行超速的加速度以及上行安全钳的制动力和制动减速度;探讨了按下行安全钳方法来试验上行安全钳的可能性,并分析了试验用当量制停质量和试验得出减速度的换算。  相似文献   

11.
吴梦彦 《中国电梯》2009,20(3):26-33
介绍了轿厢出现上行超速现象的前提,轿厢出现上行超速的原因,轿厢上行超速的危害性,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总体结构和要求,上行超速保护装置中制动减速元件的作用位置,常见的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并对无齿曳引机上采用曳引轮制动器作为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拟惯量的电梯永磁同步曳引机上行保护装置的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以曳引机综合性能测试平台为基础.利用飞轮模拟电梯的惯量,利用直流电动机模拟负载.可在电梯安装前完成电梯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测试工作。实际测试表明,该方法符合电梯型式试验规则的要求。测试结果高效、准确和可靠。  相似文献   

13.
王宏杰  郑武  牛强 《中国电梯》2011,(13):32-34,36
从上行超速保护装置试验样梯的选择、试验质量参数的计算、试验动作速度监控失效的防护、试验注意事项4个方面,对在电梯现场进行上行超速保护装置试验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莫仕沛 《中国电梯》2010,(17):27-32
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9.10.4条规定的上行超速保护装置4种作用方式中的a)、b)两种作用方式均为采用安全钳系统,这里针对这两种作用方式的保护装置从优劣性、制停工况、制停力、平均制停减速度、日常检验的试验工况、作用于同一地方但用途不同的安全钳系统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两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目前现场检验中常用的几种检测自动扶梯超速和非操纵逆转保护功能的方法的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危险工况模拟检测法”,并基于该方法开发出一种新的检测仪器。该检测仪器具有通用性强、准确性高、可定量检测、全自动操作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孔伟 《中国电梯》2014,(19):52-56
详细分析了电梯发生冲顶和蹾底事故的主要原因。针对两起电梯冲顶或蹾底的事故案例。分析了事故产生的具体原因。提出了事故后的处理方法和事故预防措施。最后呼吁电梯维保和检验工作必须重视容易引起冲顶和蹾底事故的部件的检查。  相似文献   

17.
王双  欧阳俊 《中国电梯》2014,(15):47-50
结合笔者在电梯安装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中遇到的限速器一安全钳联动试验失效的案例,分析了常见类型的限速器和安全钳的工作原理、失效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轶伟 《新建筑》2014,(1):96-99
从实地走访的实态研究入手,对当下中国蓬勃发展的集群设计中两例实施的个案——东莞松山湖新城科技园和东莞理工学院的完成现状进行记录和梳理,从空置和超速这两个主要层面进行设计、施工、使用三阶段的分析,力图理清该现象背后的影响因素,并从不同维度论述这种大规模的建筑速生实验背后的症结,最后在历史的回溯中进行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19.
On safety systems for underground car park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fety systems including ventilation systems and fire protection systems for an underground car park to be constructed in Hong Kong, are discussed and their design illustrated. The thermal environment at the occupied zone was assessed by 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The predicted air speed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mean age of the air and the percentage of people dissatisfied with the air quality. The probable fire environment was studied by using a fire zone model. Designs for smoke control and the thermal sensitivity of the sprinkler heads were evaluated.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s, designs on the fire protection and ventilation systems are recommended for providing a healthy and safety environment in this underground car park. A field survey of 27 enclosed car parks was carried out, and correlation equations fitted from this paper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fire safety aspects of those car par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