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生素菌渣含有残留抗生素及代谢中间产物等,是一种特殊的危险废物,如处置不当,会对生态环境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介绍了抗生素菌渣的处理新技术,包括能源化、肥料化、循环利用、制备活性炭、水煤浆等。提出抗生素菌渣肥料化和能源化是解决大宗抗生素菌渣处置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急需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生物安全性检测方法和评估标准,为实现抗生素菌渣低成本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详细阐述了焚烧、热解、酸/碱解处理、电离辐射、堆肥化、厌氧消化、水热处理等技术无害化处置抗生素菌渣的现状,重点分析了其处理效果及优缺点,为抗生素菌渣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制药行业绿色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抗生素菌渣中有机物含量达到90%,如果不经处理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会给自然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威胁。对抗生素制药菌渣的来源、特点、污染性和处置技术进行研究与分析,为抗生素制药菌渣的工业化处理和处置技术的发展提供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4.
抗生素菌渣由于含有残留抗生素变得难以处理,而抗生素菌渣中蛋白质含量较高使其被资源化利用成为可能。文章首先考察了碱溶液类型和提取方法对抗生素菌渣蛋白质的提取效果,采用碱-胶体磨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试验,以蛋白质溶出率为指标,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以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抗生素菌渣提取蛋白质的工艺条件中,对蛋白质溶出率影响大小排序为:提取时间>料液比>pH;蛋白质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2,提取时间58 min,pH=10,在此条件下蛋白质溶出率最高达到54.69%。碱-胶体磨方法提取蛋白质能耗低,蛋白质溶出率高,为抗生素菌渣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5.
水热处理抗生素菌渣制备固体生物燃料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光义  马大朝  彭翠娜  许光文 《化工学报》2013,64(10):3741-3749
以生物超胶体形式存在的抗生素菌渣既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环境污染物又是一种生物质资源,但因高含水且难以机械脱除而制约其处理和高效利用。借助水热技术,抗生素菌渣的沉淀、脱水及干燥性能得以显著改善,获得的固体生物燃料固含率和热值随水热处理温度和历时的增加而增大,但过于苛刻的水热条件易生成焦油甚至发生碳化。在优化的水热条件200℃、30~60 min下,固体生物燃料固含率52%~55%(质量分数,下同)、热值约14 MJ·kg-1,固体回收率65%~75%。通过部分转化非凯氏有机氮(NKON)为凯氏有机氮(KON)并最终主要以氨氮(NH4+-N)形式进入液相的迁移途径,菌渣中45%以上的氮在水热处理过程中被脱除。经水热无害化处理的抗生素菌渣液体产物的COD高于20×104 mg·L-1,具备良好的生物气生产潜力。水热技术被证实是针对包括抗生素菌渣在内的生物发酵制药过程残渣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预处理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6.
硫化砷渣的资源化处理技术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硫化砷渣资源化处理技术的现状。在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等生产过程中,溶液脱砷处理常常采用硫化物沉淀法,从而产生硫化砷渣。砷化物既是剧毒物质,又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资源。由于历年开采,砷矿资源已经极有限。因此,从含砷废渣回收砷资源不仅是环境保护的需要,也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菌渣的残留检测与资源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晔衡  董滨  刘惠玲 《广东化工》2022,49(6):195-197,214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自问世以来就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抗生素所引发的细菌耐药性给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风险.本文对国内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菌渣的检测方法以及资源化无害化技术进行总结归纳,为合理利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菌渣、控制抗生素耐药性的传播以及提高菌渣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安...  相似文献   

8.
1染菌的危害 1.1对发酵本身的影响: 轻者影响产量或质量,重者可能导致倒罐,甚至停产,造成原料、人力和设备力的浪费。因此,防止杂菌和噬菌体污染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9.
硫化砷渣湿法制取三氧化二砷的处理技术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以硫化砷渣湿法制取三氧化二砷的处理技术现状,介绍了硫酸铜置换法、硫酸高铁氧化浸出法、硝酸氧化浸出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包埋复合菌处理抗生素废水中的COD,考察了不同因素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处理过程的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包埋固定化增强了复合菌抵抗极端条件的能力,使得复合菌处理抗生素废水的最适温度、pH和进水COD范围变宽。在最适条件下,经过6d的处理,包埋复合菌对抗生素废水中COD的去除率能达到60%左右,且处理COD的动力学过程可用幂函数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11.
宋玄  李裕  张茹 《广东化工》2014,(3):81-81,80
铬渣是铬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废渣,其中含有的六价铬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巨大的危害。为了减小铬渣带来的危害,世界各国研究并开发了多种铬渣解毒技术,旨在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实现铬渣的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12.
复合菌处理抗生素废水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生素废水由于有机物含量高、含有较多残留的抗生素,常规的处理方法很难达到处理要求.从处理抗生素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别分离出3株光合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通过比较处理效果,确定后续试验的菌种.最后,通过菌种单因素试验、菌种复配试验、复合菌种配比正交试验,确定了复合菌种的最佳配比:光合细菌、酵母菌和放线菌投加量分别为10、6、2g/L.此时COD去除率可以达到60.48%.  相似文献   

13.
抗生素菌渣与煤混合燃烧特性及其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抗生素菌渣、煤为研究对象,利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仪(TG-DSC)研究两种物质单独以及混合燃烧的燃烧特性,并采用Coats-Redfern法确定混合燃烧的动力学参数。分析菌渣掺混比和粒径对燃烧过程的影响,阐明菌渣与煤混合燃烧的可能以及超细化燃烧的优势。结果表明:抗生素菌渣与煤混合燃烧主要包括3个阶段,添加菌渣能明显改善煤的燃烧特性。随着菌渣掺混比例的增加,着火温度、燃尽温度呈现降低的趋势。超细、非超细混合燃烧燃尽特性指数在菌渣掺混比为30%时最高,分别为5.82×10-3、5.49×10-3。超细混合燃烧活化能均低于非超细混合燃烧,说明超细化燃烧有利于降低活化能。超细、非超细混合燃烧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之间均存在动力学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14.
《云南化工》2019,(12):72-73
随着抗生素在人类疾病治疗、兽医行业以及农业等方面的大量使用,产生了大量的抗生素废水,从生物处理法、膜处理法、活性碳吸附法、高级氧化技术等方面介绍了抗生素废水的处理方法及技术,分析了每种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并对抗生素的处理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黄永兰 《广州化工》2013,(16):56-57,75
在分析抗生素废水的来源及其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抗生素废水处理过程中采用的物化法、生物法、其它组合处理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同时对各种方法的处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指出了目前常用的处理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技术中需改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壳牌煤气化技术渣系统的理解和深入研究,总结出一套完整处理气化堵渣的方法,从而保证气化装置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  相似文献   

17.
抗生素废水成分复杂,盐分高、有生物毒性和抗生素残留,其重点特征污染因子的大分子环状结构和多污染因子的水质特点使其处理困难。本文介绍了抗生素废水的水质特征,回顾了物化法、生物法及高级氧化法等技术在抗生素废水深度处理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并提出了抗生素废水深度处理工艺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原水中各种抗生素的来源、危害以及污染现状,重点阐述了国内外在饮用水处理领域中抗生素去除技术的发展,分析了常规处理技术、高级氧化技术和吸附技术的优缺点,并展望了未来抗生素去除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们国家科技创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发展处理金属表面磷化渣综合利用技术的同时,我们对于技术改进有了更为广泛地认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推进机械化工业发展在处理金属表面磷化渣综合技术发展的同时,时刻关注金属表面处理企业的发展壮大问题,将处理金属表面磷化渣综合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实践充分地贯彻到社会经济发展中来,以此来完善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建设发展,推进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鉴定实验中导致细胞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筛选消除该类病原微生物的抗生素药物。方法收集污染细胞上清,离心沉淀后提取核酸,使用细菌鉴定用的16S 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回收产物后连接至pMD-18T载体,筛选阳性菌落测序,通过序列比对确定细胞污染物的类别,根据病原物的类别进一步筛选抗生素并摸索合适的抗生素使用浓度,以期达到消除病原物且不影响细胞正常生长的目的。结果 16S rDNA测序结果表明,细胞受到支原体和浅黄假单胞菌双重感染。抗生素处理结果表明,10μg/m L环丙沙星、10μg/m L美罗培南和10μg/m L新诺明联用可消除浅黄假单胞菌的污染,但处理后的细胞生长机能变差,需要在正常培养条件下培养并传代2次以上才会恢复正常。结论环丙沙星、美罗培南和新诺明联用能很好地消除浅黄假单胞菌对实验细胞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