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太渊穴为主治疗痹证7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莉  李国臣  黄银兰 《陕西中医》2003,24(5):451-452
目的 :观察以太渊穴为主治疗痹证的疗效。方法 :主穴取太渊穴 ,肩部配肩 、肩  ;肘臂配手三里、外关等。结果 :76例总有效率 93.42 %。提示 :肺经输穴太渊穴 ,能通过调理肺气 ,达到治疗痹证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巨针治疗痹证1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证是我国北方地区的常见病 ,多发于冬春两季。以肌肉、筋骨 ,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 ,屈伸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笔者自 1 993年 9月~2 0 0 1年 5月期间 ,采用巨针疗法治疗该病 1 2 8例 ,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男 5 6例 ,女 72例 ,年龄最小者 1 8岁 ,最大 75岁。病程最短 2天 ,最长 2 0年。辨证分型 :行痹 30例 ,痛痹 5 6例 ,着痹 2 4列 ,热痹 1 8例。2 治疗方法2 .1 针具 直径为 0 .5~ 1mm ,长度为 1 0~ 1 0 0cm不等的自制不锈钢巨针 ,高压灭菌备用。2 .2 取穴 主穴取大椎透至阳。配穴 :上肢痛配肩骨禺透曲池 ,曲池透外…  相似文献   

3.
治痹通方治疗痹证28例小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十余年来,笔者以自拟治痹通方治疗痹证,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今就资料比较完整,并有随访结果的28例小结如下。一般资料:28例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在6岁至76岁。均有肢体关节痛、痹、重、麻、胀症状,血沉及抗“0”均高于正常。属寒痹14例,热痹4例,顽痹10例。病程1个月至1年者10例,2年至5年者12例,  相似文献   

4.
吴越 《福建中医药》2001,32(5):42-42
近年来 ,笔者采用苍龟探穴手法治疗肩周炎 32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32例中 ,男 15例 ,女 17例 ;年龄 2 2~ 40岁 8例 ,40~ 6 1岁 17例 ,5 0岁以上 7例 ;病程短者 15 d,最长者达 9a;左肩受累者 19例 ,右肩 11例 ,其中 2例双肩受累 ,但一侧肩疼较轻。2 治疗方法2 .1 取穴 :阿是穴、肩前、肩、肩、天宗。后伸困难配尺泽 ;上举困难配曲池、条口 ;内收困难配肩贞透肩内俞 ;外展困难配膈俞、内关。2 .2 刺法 :先将针直刺进至地部 ,再将针提至天部 ,以两手扳倒针身 ,依先上后下 ,自左而右的次序斜刺进针 ,更换针尖方向。向每…  相似文献   

5.
笔者自 1995年 1月~ 1999年 12月 ,运用以辨证取穴为主 ,配合循经取穴的方法 ,治疗痹证 86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86例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 4 0例 ,女 4 6例 ;年龄 4 2~ 76岁 ,平均 54岁 ;病程最短 1天 ,最长16年 ,以 1年以内为最多 ,共 57例 ,占 6 6 .3% ;属于风痹 8例 ,寒痹 4 3例 ,湿痹 32例 ,热痹 3例。1.2 诊断依据 :根据 198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临床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分为 :1风痹 :肢体酸痛 ,痛无定处 ,历节走注 ,时有寒热 ,苔薄腻 ,脉浮。 2寒痹 :肢体关节疼痛明显 ,痛有定处 ,得热则…  相似文献   

6.
肩周炎是以关节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为特点的中老年人疾病 ,又称五十肩、漏肩风等。笔者以《董氏奇穴针灸学》[1 ]中的肾关穴为主治疗本病 6 0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 0例均为我院 1998年 8月至 2 0 0 1年 5月门诊病人。其中男性 2 2例 ,女性 38例 ;年龄最小 39岁 ,最大 75岁 ,44岁以下 4例 ,44~ 6 5岁 49例 ,6 5岁以上 7例 ;5 8例为单侧肩患者 ,2例为双侧肩患者。诊断标准按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痹证诊断标准 [2 ] 制定。2 治疗方法取患肩对侧肾关穴 (肾关穴位于阴陵泉穴直下 1寸 5分处 ) ,有后转困难者加健…  相似文献   

7.
坐骨神经痛治疗方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 ,有根性与干性之分 ,属中医痹证范畴 ,中药、针灸、理疗、封闭等治疗方法对本病都有一定疗效 ,本文就近两年来有关该病治疗的文献报道综述如下 :1 外治法1 . 1 体针治疗 陈氏[1 ] 取天应穴即痛点为主穴 ,先针刺后留置埋针 ,太阳经型配委中、飞扬、昆仑 ;少阳经型配环跳、风市、阳陵泉 ;阳明经型配气冲、伏兔、足三里、解溪 ,共治疗3 8例 ,痊愈 2 1例 ,显效 1 6例 ,无效 1例 ,总有效率 97%。卓氏[2 ] 取奇穴痹灵穴为主穴 (命门旁开 1寸 ) ,配患侧殷门、委中 ,留针 3 0min ,1次 /d ,1 0…  相似文献   

8.
火针火罐治疗痹证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近几年来采用火针、火罐疗法治疗痹证 2 4例 ,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2 4例中男 1 0例 ,女 1 4例 ;年龄最大 70岁 ,最小 1 8岁 ;病程最长 2 0年 ,最短 1 0天。均是感受风寒湿邪 ,经络气血阻滞 ,引起的肢体关节酸痛、麻木、困重及屈伸不利。其中痛痹 9例 ,行痹 9例 ,着痹 5例 ,热痹 1例。2 治疗方法针具选择导热性能良好的特别不锈钢针 1枚 ,亦可以取 4~ 8号注射针头 ,将针尾剪除 ,用其前端 ;笔者尚选用口腔科用的神经针柄 ,用时夹住针头。所用针具之长短 ,可根据病人痹痛部位而定。选穴多为阿是穴 ,即痛点。操作方法是 ,先…  相似文献   

9.
痹证。始见于《内经·痹论》,是邪气闭阻肢体,经络、脏腑所引起的多种疾病。《证治汇补》日:“痹征为风寒湿邪侵袭肢体经络而导致肢体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的痛证。”近年来笔者运用穴位注射治疗159例收到较好效果。本组中男92例,女67例,年龄18~29岁22例,30~50岁113例,50岁以上24例,病程为2天-8年,发病在2个月以内者103例占多数,患病部位左腿84例,右腿75例。治疗方法针具用10-20g针管,4(?)2-5号针头、碘酒、酒精棉球等。药用醋酸确炎舒松-A(针剂)或强的松龙混旋注射液(上海产)0.5-1%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取穴:主穴取肾俞、央脊、大肠俞,环跳、承扶、殷门。配穴陵后穴、足三里、承山等,  相似文献   

10.
火针治疗风寒湿痹19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痹证是由于外邪侵袭经络、气血闭阻引起肢体、关节酸痛、麻木、重着及屈伸不利等症状。笔者在临床上以火针治疗 1 95例风寒湿痹患者 ,并与1 77例运用电针加 TDP治疗的患者比较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治疗组 1 95例中男性 81例 ,女性 1 1 4例 ;年龄1 9~ 68岁。对照组 1 77例中男性 71例 ,女性 1 0 6例 ;年龄 2 2~ 6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病程、病情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具有可比性。中医分型 :1行痹 (风痹 ) :肢体酸痛 ,痛无定处 ,厉节走注 ,时有寒热 ,舌苔薄腻 ,脉浮。 2痛痹(寒痹 ) :肢体关节疼痛明显 ,痛有定处 ,得热则舒 ,遇冷…  相似文献   

11.
王红梅 《针刺研究》2006,31(5):297-297
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于50岁左右,又称“五十肩”。典型症状是肩部疼痛,活动障碍。笔者近年来运用针刺加激光穴位照射治疗本病6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2例患者,均经X线摄片检查无异常改变。其中男28例,女34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76岁;病程最短2 d,最长18个月。1·2治疗方法针刺疗法:在患侧取穴,主穴取肩、肩、肩前、肩后、肾俞。肩部疼痛配天宗、秉风;肩臂外侧痛配臂、曲池、合谷。每次治疗20 min,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激光疗法:针刺完毕后,将超激光探头直接放在针刺穴位的皮肤上,其输出功率为1·…  相似文献   

12.
痹证在临床上多见肢体关节疼痛、肿胀,甚至行动困难。以邪阻经络、肌肉、关节,气血运行不畅为病理关键,辨证可分为行痹、着痹、痛痹、热痹、顽痹,治宜通经活络、祛风除湿,或兼清热,或兼祛寒,我科辨证选穴针灸治疗本病100例,疗效较好。兹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本组100例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18岁;辩证属行痹22例,痛痹21例,着痹20例,热痹21例,顽痹16例;病程半年以内者53例,一年以上者47例,最长者5年,最短者3天。  相似文献   

13.
针刺为主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膝关节是骨质增生产生最早和最常见的关节。近几年来 ,我们用针刺加药物薰蒸疗法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 1 2 0例 ,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全部病人均系门诊患者 ,X线摄片均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 ,年龄最大 79岁 ,最小 3 4岁 ;病程 7d至 2年。其中治疗组 1 2 0例 ,男 85例 ,女 3 5例 ;风寒湿痹型 76例 ,热痹型 44例。对照组 88例 ,男 5 0例 ,女 3 8例。治疗方法1 .治疗组主穴取犊鼻、内膝眼、梁丘、阳陵泉等穴 ,用 0 .40mm× 5 0 mm毫针 ,风寒湿痹型加关元、足三里穴 ,采用深刺得气后留针 2 0 min;热痹型加阴陵泉、血海、三阴交穴 ,采用浅刺不留针…  相似文献   

14.
穴位注射配合中药治疗颈椎病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 1997年以来 ,用穴位注射配合中药治疗颈椎病 38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共观察 38例 ,其中男 2 2例 ,女 16例 ;年龄 2 5~ 60岁 ,平均年龄 4 5.4岁 ;病程 2个月~ 7年 ,平均 1.8年。以头痛、眩晕为主证者 12例 ,以颈肩酸痛、手指麻木为主症者 2 6例。2 治疗方法2 .1 穴位注射法。主穴 :取颈部相应病位的夹脊穴。配穴 :头痛配太阳、合谷 ;眩晕配风池、太溪 ;颈肩酸痛、手指麻木配巨骨、曲池、外关。用当归注射液 2 m L加维生素 B12 0 .5~ 1.5mg混合后穴位注射。每次取 1对夹脊穴 ,配穴取 2~ 3个 ,刺入得气后 ,…  相似文献   

15.
张琦  陈伟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7):403-404
痹证是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临床上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一般认为 ,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退行性病变、坐骨神经痛等均属痹证范围。自1 993年以来 ,我们运用自制通痹合剂治疗痹证 2 0 0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30 0例 ,按就诊顺序 2∶ 1配对分为治疗组 2 0 0例 ,对照组 1 0 0例。治疗组男 1 1 1例 ,女 89例 ;年龄最大 74岁 ,最小 1 3岁 ,平均 41岁 ;风湿性关节炎 46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 31例 ,坐骨神经痛…  相似文献   

16.
针灸按摩治疗肩周炎78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周炎是肩部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炎症性、退行性、挫伤性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其发病年龄多在 5 0岁左右 ,故又称“五十肩” ,中医又称为“肩凝症漏肩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近几年 ,我们采用针灸按摩治疗此病 78例 ,疗效满意 ,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78例中 ,男性 49例 ,女性 2 9例 ;年龄最大 72岁 ,最小 2 1岁 ;其中 5 0岁以下 1 5例 (不含 5 0岁 )5 0岁以上 63例 ;病程最短 7天 ,最长 3年。2 治疗方法2 .1 针刺 :以患侧为主取穴、主穴 :巨骨、肩骨禺 ,肩井、肩、肩贞 ;配穴 :肩后侧痛配后溪、天…  相似文献   

17.
针刺颈部夹脊穴配合TDP照射治疗颈椎病4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颈椎病是中老年常见、多发病。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颈部夹脊穴配合TDP照射后 ,临床效果比较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0例颈椎病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 2 9例 ,女1 1例 ;年龄最小 32岁 ,最大 64岁 ;病程最短 1个月 ,最长十余年。1 .2 诊断标准  颈椎部疼痛肌肉僵硬 ,活动受限 ,患侧肢体呈放射性疼痛或麻木 ,肌力减弱 ,颈椎棘突旁压痛阳性 ,颈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 ,X光片显示 ,颈椎退行性改变 ,有骨质增生或生理弯曲改变 ,椎间隙狭窄 ,椎间孔变小。2 治疗方法  主穴 :颈 3~ 7夹脊穴 ,配穴为风池、肩骨禺、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我们采用针刺加TDP照射治疗肩周炎 5 0例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0例 ,男 2 4例 ,女 2 6例 ,年龄最小 40岁 ,最大 76岁 ,病程短者 2周 ,最长 3年 ;病程 2~ 9周 38例 ,1~ 3年 10例 ,3年以上 2例。1.2 治疗方法 :取穴 :(1)主穴 :肩骨禺、肩贞、肩。 (2 )配穴 :天宗、巨骨、曲池、外关。具体操作 :用 2 8号亳针 ,先针刺主穴 :肩骨禺、肩贞、肩 ;得气后再针刺配穴 :天宗、曲池、外关、巨骨 ,配穴每次选 2~ 3穴 ,留针 2 0分钟 (主配穴均用泻法 )。同时用TDP注射 ,将TDP辐头垂直于病灶部位 ,…  相似文献   

19.
李代海 《河南中医》2002,22(6):74-74
笔者在临床中以针刺为主 ,并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 ,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5 1例 ,其中男 16例 ,女 35例 ;年龄 5 0~ 5 5岁2 0例 ,5 5~ 6 0岁 2 7例 ,6 0岁以上 4例 ;病程最短 90d ,最长者 3a。其中左肩疼痛 15例 ,右肩疼痛 36例。2 治疗方法主穴 :肩三针、阳陵泉、条口。若肩峰处压痛明显 ,上肢外展、上举活动痛甚者 ,配曲池、手三里、合谷穴 ;若肩部外侧痛 ,上臂旋转和前屈痛甚者 ,配肩、外关穴 ;若肩前侧痛重 ,上肢不能向后者 ,配尺泽、列缺穴。操作 :穴位常规消毒 ,选用 2 8号 1寸~ 3寸毫针。快速…  相似文献   

20.
烧山火透天凉针刺手法治疗痹证2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烧山火、透天凉是中医针刺补泻手法之一。1996年11月~1999年6月 ,笔者用于治疗痹证 ,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24例 ,均为住院女性病例 ;年龄在33~65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53.21±10.35岁 ;病程在6个月~5年之间 ,平均为4.02±3.06年。1.2诊断标准根据《中医内科学》第5版所制定的标准[1],分为痛痹、着痹和风湿热痹。其中痛痹9例 ,着痹8例 ,风湿热痹7例。2治疗方法2.1选穴方法选取病变局部穴位为主 ,肩部取肩 ,肩 ;肘部取曲池 ,少海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