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油气化探技术在储层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重点介绍了井下油气储层异常的识别与评价技术。提出以荧光光谱Em360nm强度、Em320nm与Em360nm波段光谱强度比值、岩石酸解烃总烃,以及光谱指纹烃指纹图谱作为识别储层异常的指标或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前川西地区已完成油气化探普查约5000km^2,发现了不同级别的异常十余处,其中洛带,马井,东泰等异常均已被钻探证实为工业气田或重要的含气构造。实践表明,油气化探是发现圈闭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4.
5.
油气化探方法最佳组合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筛选油气化探方法的最佳组合,可以充分发挥化探的优点,本文综合不同介质中能提取的各类油气信息及各种方法指示油气的可靠程度等因素提出最佳组合系统,讨论了其应用特点和组合关系,并举出实例说明其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油气化探在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配合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在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地表油气化探普查和井中化探勘探工作。近20年油气化探的成果表明:在已知油气藏(田)上方有较好的化探异常显示,异常模式以环状或半环状晕为主;化探技术在未知区油气远景的预测评价、油气化探异常的圈定和评价等方面效果良好,许多化探异常经钻探后证实具有工业油气流;井中化探技术在现场随钻预测和发现井中的油气显示层方面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多参数快速反应油气化探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参数快速反应油气化探,采用先进的钻机钻具和高精度,高分辨率的HP5890Ⅱ型和GC-14A气相色谱分析系统,探测深部油气藏上方近地表土壤中10m以上范围内存在极低浓度的烃类及其伴生物的地球化学异常,从而直接寻找石油天然气,该法实现了仪器车载化,开展野外现场采集,分析,解释,勘探精度高,速度快,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9.
10.
不同勘查阶段油气化探异常的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气化探工作要遵循先区域后局部、调查比例尺由小到大的原则,在不同的勘查阶段圈定不同级次的异常,逐渐逼近油气藏的空间范围。不同阶段测量精度决定了所发现化探异常的油气地质意义:概查阶段应在盆地背景上圈定区域异常,查明盆地的含油气远景;普查阶段应在区域背景上圈定区带异常,查明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带;详查阶段应在地区背景上圈定局部异常,查明圈闭的含油气性;精查阶段应在局部背景上圈定矿置异常,查明油气藏的存在与位置。各级次化探异常之间具有依次控制的关系,前两类化探异常属于宏观异常,与油气藏的关系是不甚确切的,后两类异常则反映了油气藏的具体特征。应用不同级次异常的概念,在我国海域和陆地的诸多盆地中进行的化探工作,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信息和依据,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图4表6参4(梁大新摘)  相似文献   

11.
石油微生物勘探技术在西柳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将油气微生物勘探新技术应用于西柳地区进行采样,并进行了烃氧化菌培养,根据经验确定了本研究区的2个微生物异常区,即中北异常区和东南异常区。与研究区内现有已钻的12口井相比,其油气微生物勘探结果的符合率为75%,效果是良好的。同时,通过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实践,总结并讨论了该技术分析结果的客观性以及地表和断层的影响因素、导致部分结果不相符的原因,这对我国复杂地下地质条件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最后,在油气微生物勘探结论的基础上,结合圈闭、油源等条件对试验区进行了含油性预测,并确定了最有利的布井点位.  相似文献   

12.
简述氦气测量找油机理和工作方法。氦与油气没由生成联系,只有当油气田中氦的含量高、分布广,氦气测量对于油气勘探才有意义;与示踪油气的方法相结合,能够提高预测成功率。在塔里木盆地北部,氦气测量与酸解烃气测量相结合,取得了显著的勘探效果。以桑塔木地区为例,叙述了氦与烃气的异常分布、特征和模式,列举了桑塔木、吉拉克、艾协克油气田的探例。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流体萃取在油气地球化学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超临界流体的密度是气体的100~1 000倍,粘度比液体低10~100倍,扩散系数比液体高10~100倍,易于穿透介质,可以选择性分离,特别是基本消除了有机溶剂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一般超临界萃取过程仅需10~60 min。选择某油田已知含油气区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萃取出的烃类物质保真性好,可以与化探样品分析的其它指标进行对比,为油气化探提供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14.
化探在油气勘查中的作用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在烃类垂向微运移理论基础上的化探技术是用先进仪器设备检测痕量的油气组分,不同级次的异常均具有重现性好、稳定性高的特点。区域异常可预测盆地的含油气远景,区带异常指出了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带;局部异常为评价圈闭或圈闭钻探先后排序提供了依据;矿置异常显示了油气田扩边外缘的方向。井中化探能随钻预测油气层,提供试油层位。文中以实践探例论述了化探的上述功能,指出了当今油气化探存在的混淆勘查阶段、急功近利、忽视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队伍技术力量不足等制约油气化探技术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单频成像技术是利用小波变换的瞬时频谱分析技术将地震信号变换到频率域,得到单频地震信息的频谱图。当储层含油气时,将会引起高频能量的衰减和低频能量的增强。通过井旁道的对比分析,确定储层由于含油气引起能量的主要高频和低频,两种频谱的对比分析更能有效地确定储层是否含油气,排除其他多解性。这可为隐蔽油气藏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油气地球化学勘探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将油气扩散原理与干酪根热降解生油理论结合起来研究,以解决油气地球化学勘探的理论问题。文中除了对Fick第一定律进行数学推导外,还指出这种方法的不足,还要考虑油气生成年龄和开始向地表运移至今的时间。这个时间等于或超过烃气从油气藏扩散到达地表所需要的时间,说明烃气扩散流已经到达地表,在该面积上进行化探可获得良好的结果。根据文中计算公式,对大庆和胜利等油田进行了计算,大庆油田的白垩系生油层的干酪根为Ⅰ型,生油层年龄约110百万年。采用D=10-6cm/s计算,烃气扩散到达地表所需的时间为39.45百万年,生油层沉降到生油门限深度所需时间为6.65百万年,计算烃气开始扩散至今的时间为103.35百万年。说明大庆油田白垩系生油层的烃气已经扩散到达地表,在该区进行化探可获得较好结果。又如胜利油田,老第三系生油层的干酪根为Ⅱ型,计算结果说明胜利油田老第三系的烃气尚未扩散到达地表,只在断裂带处有扩散烃气。根据本文的原理予测克拉玛依和南阳等油田,进行化探可获得较好结果。此外还例举了我国东北和西北两个油田的化探成果实例。  相似文献   

17.
油气田用咪唑啉类缓蚀剂浓度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有机胺咪唑啉及其衍生物以其优异的缓蚀性能被广泛地应用在实际生产中,此类缓蚀剂的浓度测定对于缓蚀剂的实际使用、工艺控制以及新型缓蚀剂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比较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测定方法的基础上,找到了一种较为简单快速的有机胺咪唑啉类缓蚀剂浓度的检测方法--显色剂分光光度法。结果表明:在中性介质中,咪唑啉与显色剂形成1∶2的蓝色缔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00 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97×103L·mol-1·cm-1,咪唑啉的浓度在0~100 mg/L范围内遵循比耳定律。标准曲线线性回归方程为A=0.00484 C,相关系数r=0.99913。利用这一方法来测定咪唑啉类缓蚀剂的浓度,受常见阴阳离子干扰较小,可应用于油气井中常用的咪唑啉类缓蚀剂的浓度测定。  相似文献   

18.
分形技术在油气勘探应用中的改进——变维分形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的分形技术和方法难于处理复杂地层的地震勘探资料。提出变维分形的技术和方法。变维分形的Inr-InC(r)曲线与全部实测数据点符合良好。应用该方法对一个实际地震资料进行处理,并与原有常维分形的处理结果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9.
HASP(Hydrocarbon Assessment System Processor)方法是加拿大沉积与石油地质研究所建立的一种油气资源评价方法。该方法在统计数学的基础上,把油气资源量看成是多个随机变量(地质参数)的函数,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其概率分布,并通过勘探层、地质风险分析和油气藏规模的条件概率分布等概念建立起全盆地(或区域)油气资源潜量估算的随机抽样模式。可以说,HASP方法是目前油气资源潜量估算方法中较为精细的一种。1980年以来,我部有较多的单位在应用这个方法。几年来的实践表明,目前在方法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仍然是对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缺乏正确的认识。笔者根据近年来学习和实践的体会,对该方法试作一浅释,以期和从事这一工作而又缺乏统计数学基础的地质工作人员共同探讨应用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