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国外心理危机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年来20余篇外文文献进行总结,概览了国外心理危机干预的最新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心理危机干预的概念、评估方法、基本模式和严重突发事件应急报告技术.提出了在危机干预中存在的不足,指出了加强危机干预研究的意义,为我国心理危机干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灾难应对及危机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与各种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所造成的灾难相伴.灾难不仅破坏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人类生命和财产的损失,还会导致受灾人群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精神疾病.因此,改变我国目前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灾难管理模式和灾后救助方式,已经迫在眉睫。只有学习国外的灾难管理理念,将灾难纳入政府危机管理,建立灾难预警系统和应急预案,充分发挥危机干预在灾难发生之前的预防干预作用;灾难发生之时的应急干预作用;灾难发生之后的心理干预作用,重视对受灾人群的心理援助,才能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防止社会心理失控,提升社会抗灾能力,维持经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总结分析本校危机案例,以便更有效地进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结合心理测评数据、访谈记录、危机处理情况记录对本校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发生的23例心理危机个案进行回顾性分析。23例危机个案中,男12例,女11例;其中经精神卫生专科医院确诊精神分裂症9例,情感障碍5例,余为情绪困扰4例,恋爱挫折4例,人际矛盾1例;发生自杀企图或行为12例,伤人、走失5例,言行异常6例;危机发生月份以10月(39%)、3月(30%)占较大比例。4例大学入学前即确诊精神疾病的危机案例未参加心理测评,余19例危机案例入学时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数据总分阳性率达68%,强迫、焦虑因子分阳性率高达79%及74%,除躯体化因子外,其余8个因子分阳性率均>50%。SCL-90测评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上有一定指向作用,但筛查危机需进一步进行心理访谈;结合心理危机高发时间进行危机排查、充分重视精神疾病及危机后干预、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的作用是有效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常人自杀问题与危机干预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3例正常人自杀案例的调查分析,特别是对其中3例进行危机干预治疗成功经验的总结,提出三点结论:(1)正常人自杀,一般都是在某些特定的对于自杀者本人有着较特殊意义和强烈精神刺激的心理和社会因素作用下产生的;(2)自杀者在自杀前一般都有几天至数月不等的心理危机期或反应期,这也是进行危机干预的最佳时期;(3)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治疗是减少自杀的关键。建议在社区内建立起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对于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是极为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冯杰  徐文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11):762-763,773
危机干预的理论与实践,在近二三十年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其临床应用也较为常见,一般在危机干预中,以个体心理治疗为主,重视社会支持.下面,我们结合一个神经性厌食症家庭治疗的案例,谈一下我们运用家庭治疗进行危机干预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自杀不是一种疾病,也不是一种诊断名称,而是一种特有的死亡原因。据统计,在某些医院有7%的病人是因自杀抢救入院的。自杀行为在美国和大多数欧州国家是十种最常见的致死原因之一,在大学生中自杀是仅次于意外事故的死亡原因。在我国自杀身亡的情况并非少见,但人们对自杀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许多;临床工作者也缺乏对自杀问题的了解,如何对自杀者进行危机干预缺乏足够的知识。本文对自杀的一般问题和自杀危机的干预进行探讨。1自杀的一般问题1.1自杀原因:引起自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基本上可分为社会心理因素和生物学因素。1.1.…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危机干预热线特征、国内外危机干预热线的发展现状以及相关研究结果三个方面,对危机干预热线的发展及研究进行了简单而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机制指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是指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中的组织及其规律,包括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机制、预警机制、干预机制、预后机制。国内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研究是一个热点,但大多是对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的体系、模式、对策、方法等的研究,而对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的研究却很少,缺少从机制建设的角度探讨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缺乏从机制形成的高度研究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构建。为此,本文从以下方面着力构建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9.
高校里的危机事件时有发生。从心理干预的层面有效化解危机,保障校园平安,是高校心理工作者的使命。此个案是因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而引发的危机个案,对未知的将来感到不安与现在并不轻松的学习、生活都让大学生个体体会着冲突和烦恼。咨询师以爱心、耐心和细心的态度,运用“后现代合作取向”心理治疗方法,成功干预,帮助其渡过危机。  相似文献   

10.
杨颢 《校园心理》2012,(5):354-355
<正>高校里的危机事件时有发生。从心理干预的层面有效化解危机,保障校园平安,是高校心理工作者的使命。此个案是因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而引发的危机个案,对未知的将来感到不安与现在并不轻松的学习、生活都让大学生个体体会着冲突和烦恼。咨询师以爱心、耐心和细心的态度,运用"后现代合作取向"心理治疗方法,成功干预,帮助其渡过危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综述了灾难的形成与影响、心理应激反应、心理危机干预和创伤后应激障的干预。  相似文献   

12.
危机干预     
危机(crisis),目前其定义主要有6种:人们面对重要生活目标的阻碍时产生的一种状态。这里的阻碍.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使用常规的解决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危机是一段时间的心理状态的解体和混乱,在此期间可能有过多次失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尝试。  相似文献   

13.
一年制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咨询员培训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北京回龙观医院一年制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咨询员培训过程与特色。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咨询员培训时间为一年制,分3个阶段完成:2个月的理论与技能培训阶段、4个月的上线实践阶段及6个月独立接线试用阶段。提出建议要培训合格的危机干预热线咨询员需编制系统、严谨的培训教材;制订完善的培训计划;配备资深的教师队伍;建立严格的督导机制;制订科学有效的热线质量评估标准;并注重咨询员的专业成长与心理维护以防止心理枯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年女性潜在的心里危机特点及原因.方法 采用医院心理门诊2007-2009年20例中年女性心理咨询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中年女性的心理危机原因是多层次的,具有特殊性.结论 只有针对心理危机多层次的原因,采用多层次的预防干预措施,才能治疗缓解心里危机,提高中年女性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心理危机和危机干预是心理健康领域的重要概念。分析心理危机的特点对研究心理危机干预问题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在危机事件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探索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模式。方法 招募大学生13人举办成长小组,进行4个主题的心理干预。结果 非典作为危机事件造成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通过小组咨询可促进成员增强自我了解和自我接纳,提升自我效能和自尊水平。结论 危机事件后有必要进行心理干预解除心理困扰;危机事件后的心理干预模式为:回顾、理解、反思和引导;小组咨询是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形式。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拟于2015年5月8日到11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第十一届学术会议并进行换届选举。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心理危机干预:机遇与挑战",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对危机干预领域新理论、新技术进行专题讲座,与会代表将就群体和个体危机干预、自杀预防等专题进行讨论和学术交流。与会代表请将交流论文电子版  相似文献   

18.
昆明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心理热线电话1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回顾昆明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热线电话来电者的资料以及咨询内容,探讨心理热线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重要性。方法对本中心开通心理热线以来3392例热线电话来电者的资料以及咨询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来电者一般以19~40岁居多,咨询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精神病咨询、情绪问题、恋爱婚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和性心理问题等几个方面,男女对家庭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和性问题的看法存在差异。结论心理咨询社会需求量大,涉及内容广,心理热线对心理危机干预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武警官兵自杀问题与危机干预。方法对某部队自1983年至2007年自杀的21例官兵进行了自杀原因、自杀方式、结果、发生年份、职务、年龄及其他情况分析。结果①官兵自杀有一定预兆;②恋爱、考学、疾病、人际关系、退伍、经济和社会压力是自杀的主要原因。结论健全部队危机干预体系,实施自杀预防策略,可以减少自杀问题对部队及官兵家庭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特大城市火灾中1例中年女性目击者心理危机干预的治疗.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并运用情感支持、肌肉渐进式放松疗法、认知领悟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等技术对该目击者的急性应激反应进行分析和咨询治疗.结果 心理测量结果提示(HAMD17)23、(HAMA)25,通过心理危机干预,帮助目击者从严重的心理痛苦中解脱出来.结论 火灾目击者经历了现场悲惨境况,身心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损伤,加强社会支持、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可取得很好的急性应激反应心理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