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优化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 120 例基因 1b 型丙型肝炎患者分为普通干扰素优化方案组、普通干扰素标准方案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PEG-IFNα-2α) 方案组,比较各组在治疗过程中快速病毒学应答 (RVR)、早期病毒学应答 (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 (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 (SVR) 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指标.结果:普通干扰素优化方案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方案组获得的 EVR、ETVR 及 SVR 均高于普通干扰素标准方案组.结论:根据慢性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的应答情况来调整干扰素用量的方案,可以提高干扰素的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对照组血清ALT、AST、TBil、IL-17水平以及在丙型肝炎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特点,探讨病毒载量与IL-17、ALT、AST、TBil的相关性。方法 85例丙型肝炎患者其中包括24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6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所有丙型肝炎患者抗-HCV抗体检测S/CO〉3.8(排除抗-HCV假阳性患者),研究对象分为4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ALT、AST、TBil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抗-HCV抗体和细胞因子IL-17水平。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CV-RNA的病毒载量。结果(1)通过各组间多重比较,丙型肝炎患者各组IL-17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病毒载量〉1×10^3组IL-17水平与ALT、AST水平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2)按照病毒载量HCV-RNA高低分组,病毒载量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随着病毒载量的升高IL-17水平也随之升高。结论患者组IL-17、ALT、AST、TBil的检测水平升高可能与患者肝细胞的炎性损伤有关,并且IL-17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肝脏的损伤程度。在病毒检测阳性的患者中病毒载量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董咸峰 《现代保健》2011,(24):55-56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ct)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104例慢性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对照组应用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疗程均为48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LT复常率及HCVRNA转阴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应。结论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优于IFNα联合利巴韦林,是一种理想的慢性丙肝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基线HBsAg定量值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学应答的预测作用。方法对55例PEG-IFNα2b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采用Taqman荧光定量PCR、雅培i2000HBsAg试剂动态检测血清基线、治疗期间HBVDNA载量或HBsAg滴度。评估HBsAg定量值对PEG-IFNα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学应答的预测作用。结果经PEG-IFNα2b单药治疗48周后,HBsAg基线>20000IU/mL(A组)的患者18例,获得病毒学应答(VR)率16.67%;1500~20000IU/mL(B组)的26例,获得VR应答率42.31%;<1500IU/mL(C组)11例,获得VR应答率63.64%。A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log10HBsAg下降值大于0.5组与小于0.5组间取得VR与SVR(持续性病毒应答)的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10HBsAg下降值>1.0组与<1.0组间取得VR与SVR的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18例中,有16例经PEG-IFNα2b单药治疗24~48周,HBVDNA仍为阳性。结论HBsAg基线水平联合HBVDNA定量可能成为一个有效的预测指标,对优化PEG-IFNα2b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者评价了α-干扰素(IFNα)治疗儿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并研究了预测治疗反应的诸因素。 对18例(男14例,平均年龄10.1岁)经组织学检查证实为慢性丙型肝炎的儿童进行IFN治疗效果的评价。所有患儿均为抗-HCV阳性,抗-HBs和抗-HBc阴性。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的IgM抗体阴性,治疗前ALT异常期平均为4.5年,均有输血史,其  相似文献   

6.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设观察组(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联合利巴韦林口服)36例,对照组(接受普通干扰素α-2a治疗,联合利巴韦林口服)32例,在治疗前、治疗中、48周治疗结束及随访24周后,分别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48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的病毒学应答率和生物化学应答率均为88.89%,对照组分别为75.00%、81.25%,两组治疗结束时疗效无明显差异(均P〉0.05)。观察组早期病毒学应答率、持续应答率分别为47.22%、81).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50%、31.25%(分别Χ^2=9.57,P〈0.05;Χ^2=16.84,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75%(Χ^2=11.33,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α-2a。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和自身免疫之间的关系仍存在争议,而确定HCV感染引起肝细胞损伤的致病机理对那些血清HCV RNA和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治疗是必要的。本文针对血清抗-HCV、HCV RNA和自身抗体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短期应用强的松治疗后无应答再用α-干扰素(IFNα)治疗的应答情况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预测疗效的价值。方法 43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采用PEG-IFNα-2a治疗48周。分析基线HBsAg定量、HBeAg定量、ALT水平及HBV DNA载量对疗效的预测价值以及治疗后12周、24周HBV DNA载量及HBsAg定量对疗效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比较HBsAg和HBV DNA水平作为疗效的相对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13例(30.23%)患者出现完全应答。48周病毒学完全应答与基线时的HBsAg定量、HBeAg定量、ALT水平及HBV DNA载量无关(P>0.05)。依据ROC曲线,结果显示24周时的血清HBsAg定量预测48周时完全应答的价值最好(AuC=0.821,P=0.001)。若以24周时HBsAg 1262IU/ml为界值,其48周时完全应答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0.769和0.800。结论 HBsAg定量变化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e抗原阳性CHB过程中预测疗效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并具体分析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已确诊慢性丙型肝炎患者7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在采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采取300万U的干扰素(IFN)肌肉注射,1周3次,同时使用利巴韦林500 mg,3次/d,总共持续1年。观察组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μg进行皮下注射,1次/周,并服用利巴韦林500 mg,3次/d,总共持续1年。在治疗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并在停药后追踪观察3个月,记录患者的病情复发状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其治疗效果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中应答的有21例,总应答率为60%,观察组中有应答的28例,总应答率为80%。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率方面,对照组中不良反应有5例,占14.29%,观察组中不良反应有4例,占11.43%。两组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利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明显,其近期和远期效果持久,比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法成效出的效果要好;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中能降低转氨酶,兼具药效性和安全性,未见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对人体的不良反应较小,而且用药较方便,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感染患者多项生化指标动态监测特性。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医院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感染患者80例,根据患者慢性丙型肝炎感染中血清病毒载量的多少,分为高复制组36例和低复制组44例,对两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碱酯酶(CHE)等多项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并分析两组患者不同阶段的HCV-RNA、抗-HCV阳性检测率。结果两组治疗前ALT、AST、CH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年高复制组ALT、AST分别为(75.21±12.38)U/L、(52.35±12.84)U/L高于低复制组(61.22±18.57)U/L、(31.32±8.64)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高复制组CHE为(2867.48±123.56)U/L显著低于低复制组(3564.12±211.45)U/L(P<0.05)。8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不同阶段的HCV-RNA阳性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感染患者,一旦发生感染,抗-HCV指标会长时间的呈现阳性,而HCV-RNA水平会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而变化,其越高对患者的肝功能损伤越严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的HBV慢性感染者随访前后病毒学特征和肝功能的变化。方法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筛选出HBsAg及抗-HBs同时阳性的标本,对其中资料完整的患者进行平均9.8个月的随访,检测随访前后患者血清HBV标志物、HBV DNA载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分析其病毒学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 40例患者随访期间,HBsAg转为阴性的有3例,抗-HBs转为阴性的有8例。随访前后患者血清HBsAg、抗-HBs水平、HBe Ag阳性率及TBIL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后血清ALT活力、HBV DNA载量较随访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sAg及HBV DNA水平较低的患者更容易引起HBsAg转阴,同时抗体出现却并不一定能完全有效清除表面抗原,病毒DNA往往存在持续复制,其治疗随访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丙型肝炎是由HCV引起的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慢性进展性肝病.HCV感染发病隐匿,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且感染后60%-80%的患者可慢性化,其中约20%的患者在感染20-30年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目前,聚乙二醇IFN(PegIFNa-2a)联合利巴韦林(RBV)仍是亚太地区HCV感染的标准治疗方案[1].而抗病毒治疗应答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重点研究了PegIFNα-2a联合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临床与生化和心理指标等相关因素,旨在探讨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的预后因素,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丙型肝炎病毒(HCV)、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特点与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4月玉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感染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均留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抗-HCV、HCV-RN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水平的变化,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HCV-RNA、抗-HCV与ALT、AST、GGT变化的关系。结果 8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HCV阳性91.95%(80/87),HCV-RNA阳性66.67%(58/87);HCV-RNA低水平,中水平和高水平组ALT、AST、GGT分别为(56.21±20.53)U/L、(48.93±16.51)U/L、(45.74±6.52)U/L,(78.51±15.43)U/L、(60.73±9.82)U/L、(56.81±10.74)U/L和(104.61±30.82)U/L、(73.52±10.23)U/L、(57.92±11.31)U/L均高于HCV-RNA阴性组(P<0.05);HCV-RNA中水平组ALT、AST、GGT高于低水平组(P<0.05),HCV-RNA高水平组ALT、AST、GGT高于HCV-RNA中水平组(P<0.05);随着HCV-RNA载量的提升,抗-HCV S/CO≥1.0所占比例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抗-HCV检查结果S/CO≥1.0患者ALT、AST、GGT为(80.72±20.93)U/L、(65.23±10.64)U/L、(55.42±12.21)U/L均高于S/CO<1.0者(P<0.001);抗-HCV、HCV-RNA均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ALT、AST呈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HCV-RNA阳性率较高,且均与患者肝功能指标AST、ALT的变化呈正相关,可作为反映患者肝组织损伤情况的重要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妍  闫惠平  张欣  冯霞 《现代保健》2011,(16):68-68
目的 探讨抗gp210抗体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PBC患者100例,6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50例慢性乙型肝炎(HBV)患者和50例慢性丙型肝炎(HCV)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50例献血员(BD)作为正常对照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自身抗体,免疫印记法检测抗gp210抗体.结果 100例PBC患者抗核抗体(ANA)阳性60例,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100例,抗平滑肌抗体(SMA)阳性3例.PBC患者抗gp210阳性33例(阳性率33%),AIH患者抗gp210阳性8例(阳性率13%),HBV、HCV、BD组均阴性.结论 抗gp210抗体阳性有助于PBC患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产生自身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导致机体产生自身免疫的情况.方法 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球蛋白比值(A/G)、碱性磷酸酶(ALP)及γ谷氨酰晦(γ-GT);HBV-DNA含量的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抗核抗体(ANA)及抗双链DNA抗体(Ads-DNA).结果 166例CHB患者血清中总自身抗体检出率为36.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分布以低滴度为主;ANA阳性组的ALT、AST显著高于ANA阴性组(P<0.05),而A/G比值明显低于ANA阴性组(P<0.05);ANA阳性组的HBV-DNA含量显著高于ANA阴性组(P<0.01),且随着HBV-DNA拷贝数的升高,CHB患者ANA的阳性率亦随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V感染可导致自身免疫的发生;HBV感染引发的自身免疫性反应与CHB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和病毒复制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肝特异性自身免疫性抗体的检出率,探讨自身免疫在丙型肝炎(HCV)感染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220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进行肝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检测血清HCV-RNA含量,HCV抗体的检测用ELISA法;回顾性分析HCV-RNA病毒、AST、ALT、ALP和r-GT与自身抗体检出的关系。结果220例丙型肝炎患者总自身抗体检出率为32.73%;HCV-IgG单阳性(HCV-IgG( )HCV-RNA(-))的检出率为29.57%;HCV-IgG( )HCV-RNA( )自身抗体检出率为40.59%,HCV-IgG( )HCV-RNA(-)与HCV-IgG( )HCV-RNA(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身抗体以低滴度为主,主要为抗核抗体。自身阳性的检出与性别无关(P>0.05)与年龄关系密切(P<0.01)。自身抗体阳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γ-球蛋白均高于自身抗体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CV在感染过程中可诱导自身免疫反应,使感染者体内产生多种自身抗体,自身抗体检出率与年龄关系密切且与病毒的复制有关。自身抗体以低滴度为主,主要为抗核抗体。自身抗体可能是HCV感染后肝组织损伤的重要因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occupational medicamentosa-like dermatitis induced by trichloroethylene,OMDT)引发的肝脏自身免疫情况。
方法 选取10例OMDT慢性期患者和5名门诊随访的治愈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相关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IgG)、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1)、抗肝溶质抗原1型抗体(LC-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SLA/LP)、抗线粒体亚型-2抗体(AMA-M2)],比较、分析各指标在慢性期患者和治愈者中的水平。
结果 慢性期患者肝功能指标ALT活性中位数(49.5 U/L)高于临床参考值,但IgG浓度(4.74~11.32 g/L)均在参考值范围内,且自身抗体指标均为阴性。治愈者ALT活性中位数(10.0 U/L)在参考值范围内,但其中1人(20%)IgG浓度高于临床参考值,ANA阳性率为60%,其他自身抗体指标均为阴性。慢性期患者ALT活性中位数高于治愈者,而治愈者ANA阳性率高于慢性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OMDT患者在慢性期期间虽然肝功能受损,但可能未发生自身免疫;治愈后肝功能基本恢复,部分自身免疫指标却可能升高。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6,(5):613-614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RNA载量与ALT、AST、AST/ALT比值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44例,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患者血浆HCV-RNA载量,速率法检测血清中ALT、AST活性。结果随着HCV-RNA载量的升高,ALT、AST、AST/ALT比值增高,经相关性分析,HCV-RNA载量与ALT、AST、AST/ALT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49、0.75、0.57,均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HCV-RNA载量与ALT、AST、AST/ALT之间存在正相关性,通过HCV-RNA载量结合AST、ALT、AST/ALT比值,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ALT正常的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普通干扰素α-1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33例ALT正常和31例ALT升高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别于治疗4、12、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评价疗效。结果ALT正常组和ALT升高组RVR、EVR、ETVR、SVR应答情况分别为19(576%)、21(63.6%)、24(72.7%)、21(63.6%)和18(60.0%)、20(66.7%)、25(83.3%)、23(76.6%),所有疗效指标两组对比均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肝功能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ALT正常的慢性丙型肝炎一样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pegylated interferon plus ribavirin,pegIFN-α/RV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疗效的影响因素,以便辅助判断治疗效果及合理变换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来自江苏省句容市人民医院CHC临床治疗患者的基线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纳入371例CHC患者,总持续性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率为6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病毒载量HCV RNA高(OR=0.95,95%CI:0.91~0.99,P=0.012)、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水平异常(OR=0.87,95%CI:0.78~0.97,P=0.014)及空腹血糖(blood glucose,GLU)水平异常(OR=0.86,95%CI:0.78~0.95,P=0.004)者更不易获得SVR。结论 pegIFN-α/RVB治疗CHC患者的SVR率较高,基线病毒载量、AFP及GLU均是影响持续病毒学应答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