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心”理解“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传统中医理论心主血脉、心藏神,分别阐释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在痛、痒、疮的病机和临床治疗方面的运用。否认诸痛痒疮皆属于火的观点,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对此条文提出了从全新的看法,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切实际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属于中医湿疮浸淫疮范畴,病因多归为湿邪、热邪、风邪等,病机多责于脾失健运、湿热内生。从心论治湿疹的思想源于《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记载,主血脉主心神是心的重要功能,从心论治湿疹需从血与神两方面探讨。对于湿疹的治疗重视脾的同时还要兼顾心,以清泻心火、调养心神、濡养血脉为方法,重视心理精神因素的作用,以达到促进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运用传统中医理论"心属火""心主血脉""心藏神""心主夏、与夏气相通应"等,分别阐释"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在临床皮肤科疾病中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它在外科疮疡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中有着广泛的临床意义。心主血脉属火,中医外科病多属于火,易气血壅滞,临床辨证论治强调谨守病机,整体原则,而此论点则高度概括外科病的一般规律,即诸痛痒疮的发生都与心火有关,其转归多化为火,临证时多从“心”论治。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的复发率极高的疑难病,其中渐进性痛经是其突出表现之一,根据症状特征归属于中医"痛经"范畴。因持久反复痛经而产生的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应激,加速了疾病的进展,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随着身心医学的发展,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的精神心理健康成为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焦点。现代医学多采取口服药物或手术治疗痛经并针对其精神心理问题加以干预,临床效果肯定,但存在一定局限性。《黄帝内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其中"痛属于心"在痛经的辨证诊治中有着广泛的临床指导价值。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时中医辨证从整体出发,形神同调,在补肾活血为大法的基础上,注重调心安神,疗效显著。将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合并精神心理问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再认识,在心火(热)致病的基础上指出心神与皮肤病的关系密切,并分析安神法在皮肤病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举验案证明之.  相似文献   

7.
基于“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理论,认为心神失调是特应性皮炎的关键病机。临证运用艾灸疗法治疗特应性皮炎,以镇心安神为主要治法,常用百会、内关、三阴交等调神腧穴;并配合合谷、曲池、血海以协调整体气血,增强安神的作用;重视脏腑精气对心神的作用,配合辨证论治以调理肝、脾、肺、肾四脏,为拓展从心论治特应性皮炎的艾灸方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皮肤瘙痒是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最为常见的主诉,严重的瘙痒可引起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及生理和心理功能的异常。从心主火主热、心主血脉、心主神明3个方面分别探讨"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含义及胆汁淤积性肝病继发皮肤瘙痒的发病机理,强调通过调养营血及神志心理因素的治疗,可对改善胆汁淤积性肝病继发皮肤瘙痒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产生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仝小林教授在《内经》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提出由情志、心理等因素所引发的运动及感觉异常的表现,如晕倒、痉挛、抽搐、口不能言,语声不清等症状,如果没有器质性病变,都是由于"癔"这一思想理论。其中,"癔"便是癔症,现被称为分离(转换)性障碍。癔症病机的核心是气机失调和痰,情志是癔症的主要诱因。治疗方面,仝教授认为,心理疗法是"治本"之法,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病情但无法根治。经过多年临床经验的积累,仝教授发现白金丸治疗癔症有明显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发明了仝氏癔症晕厥丸这一辨病方,适用于任何证型的癔症性晕厥。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医学对过敏性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相关治疗药物副作用大、疗效不能持久。而现代研究表明,中药在抗过敏方面具有多层次、多靶点的特点,且毒副反应较少。仝小林教授结合现代研究的结果及多年临床经验,以"诸疹痒喘,嚏涕窍塞,皆属于敏"这句话概括过敏现象,为中医临床辨治过敏性疾病点明要点。同时指出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是机体在肺、脾、肾等脏腑功能低下、抵抗力不足的基础上,外邪内侵,伏留于黏膜之表,日久成为"伏邪"。后值外邪引动,伏邪内发,而为过敏。治疗时以"和法"为主,运用桂枝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经方调和营卫、气血、阴阳,使得正气得充,邪气外透。  相似文献   

11.
脏器纤维化,其病理基础与微循环障碍密切相关。脏器纤维化可归属于中医"络病"范畴,瘀血阻络是其重要病机。仝小林教授以"络病"理论辨治脏器纤维化,提出预防及延缓纤维化的有效方药。以早期治络、全程通络为主要治则的中药干预治疗可以有效延缓纤维化的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血瘀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气滞、寒凝、湿阻、痰浊、血热等因素均可导致血瘀的产生,是许多疾病极为常见的一种基本病变和共有病态。仝小林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创新性地阐释了寒湿郁久致瘀的病机理论,指出寒湿不去,两相叠加,久则成瘀;郁也可致瘀,郁久化热,则成瘀热;寒瘀、湿瘀、瘀热等病理产物日久不去,则易导致经络痹阻,成痼化毒,甚则成瘤成癌。在此类疾病的治疗上,仝小林教授分别拟定了"温阳""开郁清热"等治疗大法,兼以行血脉之瘀滞,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以周身弥漫性疼痛及睡眠障碍、疲劳、精神障碍等为核心症状群的身心疾病。《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指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认为疼痛、瘙痒、疮疡类病症的病机与心有关。故本文以“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理论为基础,梳理条文含义,认为心与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发生关系最为密切。心失所养,血脉与心神失司为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发病关键;血与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疾病加剧的重要因素。在治疗上重视通络、养血、调和营卫,并将安神贯穿始终,时刻重视身心同调;同时由于五脏一体,治疗时还重视各脏腑之间的联系,整体调养。另外灵活运用中医外治疗法以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慢病的关注重点不仅体现在疾病发病、进展、病程本身,还体现在治疗显效、延缓进程、防治并发症方面。仝小林教授根据慢病特点提出"诸病缠绵,入络累脏,皆属于慢"的病因病机特点。认为慢病中医病机有多虚、多痼、多变三大特征,宜早期通络,全程通络。治疗使用"围方"缓补,剂型采用丸散膏丹,长期守法守方治疗。  相似文献   

15.
仝小林教授临床辨治精神疾病多从痰、瘀、火、毒4个方面入手。他认为精神疾病的病位在顶焦,亢奋和不足是其主要病理状态,病性分虚、实两端,如邪犯顶焦,神机逆乱,髓海不足,神机失用,均可导致神系疾病的发生。辨治以刚柔为总纲,刚则泻实,柔则补虚。  相似文献   

16.
心因性呃逆为消化内科常见的疾病。湖北省名中医李天望教授认为治疗呃逆当从整体观念和脏腑辨证入手,结合脾胃地处中焦,沟通上下内外,为气机升降出入之所,治疗以理气、益气、降气为核心,用药顺应脏腑之性、善用归经药、多用温、平,注意追问病史及患者的性格特点,便可收获疗效。  相似文献   

17.
诸颓抑郁,易感易疲,皆属于霾是仝小林教授新病机十九条之一。临床患有抑郁症、易感综合征、疲劳综合征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常伴有情绪低落、虚弱、老化等表现,易出现怕冷、乏力、精神萎靡、气短、恶风、便溏、脱发、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等症状,这类疾病多由阳气不足、脏腑机能减退引起,此谓霾也,即一派晦暗、阴沉、衰落的阴霾之象,是阳气虚弱的表现。临床治疗亦当取类比象,扶阳散霾为此类疾病的治疗大法。通过介绍仝小林教授对霾病的中医病机认识与临床治疗经验,为临床诊治抑郁症、易感综合征、疲劳综合征等霾病患者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仝小林教授认为燥证可分为温燥、津亏凉燥、津充凉燥3类。其中津充凉燥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干燥脱屑、皲裂、四肢发凉、诸窍(口、鼻、眼、耳)干燥等,其基本病机为寒湿内盛,阳气不足以化气,证属冰伏热少、阳气不足。温阳散寒、活血通络为其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19.
"散者收之"是中医的正治法则之一,意为在疾病表现为生命物质耗散不固时应当使用具有收敛、固涩功效的方药来治疗,以避免正气的进一步损伤,从而促进疾病向愈。仝小林教授认为,生命物质的耗散分为有形之物(如汗液、尿液、血液等)和无形之气(如精神、元气等)2种,应当分别采取固涩有形之物和收敛无形之气的治法。治疗时不应拘于可见的有形物质的散失,而应拓展到一切有消耗、散失表现的疾病。"诸汗尿多,神耗阴伤,皆属于散",为临床使用"散者收之"理论治疗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临床表现为小便淋漓不尽 ,尿涩不利 ,可归入中医淋证范围认识。其主要病因病机是肾虚湿热 ,治疗宜分辨肾虚的性质 ,灵活运用温肾、补肾、益肾 ,兼顾不同证候治标治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