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到2015年8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60例来进行统计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少量输血,观察组患者需要大量输血,观察两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进行临床对照性分析。结果术后1d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高于对照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d、5d两组患者各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明显,医患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避免患者出现凝血功能威胁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大量输血对创伤患者炎症因子、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量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大量输血)和对照组(40例,少量输血)。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前及输血后1、5 d的炎症因子水平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输血后1 d,观察组的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输血前及对照组(P<0.05);输血后5 d,两组的各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1 d,观察组PT、APTT及TT明显长于输血前及对照组,FIB水平明显低于输血前及对照组(P<0.05);输血后5 d,两组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血能够挽救创伤患者的生命安全,但会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凝血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治疗期间应予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高比例输注对严重创伤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2例严重创伤大量输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输血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比例为1:3,观察组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比例为1:1。比较两组输血前、输血后1 d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3+、CD4+/CD8+)、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舒张压、收缩压变化。结果:输血后1 d两组血压及CD4+、CD3+、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输血后1 d观察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输血前、输血后1 d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比例输注可改善严重创伤大量输血患者免疫功能,而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高比例输注有助于防止凝血障碍发生,且不会增加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正严重创伤已成为当今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创伤患者的复苏和输血一直是创伤外科研究的热点话题。传统的复苏原则是先以晶体液和胶体液扩充血容量,同时或继以输注红细胞类制品(red cell concentrates,RC)以提高机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手术大量输血对患者凝血功能和电解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择期进行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分别在手术前、术中输血3500mL时和术毕检测患者的APTT、PT、Fib以及TT等凝血功能指标以及Na^+、K^+、Ca^(2+)等电解质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手术前患者的凝血功能处于正常状态,术中输血3500mL时,患者的APTT、PT以及TT与手术前相比明显延长(P<0.05),且Fib水平明显降低(P<0.05),术毕时患者的APTT、PT、Fib以及TT改变情况更为明显(P<0.05);手术前患者的电解质处于正常状态,术中输血3500mL时,患者的Na+、K+明显降低(P<0.05),且Ca2+明显升高(P<0.05),术毕时患者的Na^+、K^+、Ca^(2+)改变情况更为明显(P<0.05)。结论:患者在手术中大量输血极易引发凝血功能紊乱、低钙以及低钾血症,应当动态监测临床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创伤患者大量输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创伤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公共卫生问题。就全世界范围来说,它是继心脏和肿瘤疾病之后导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1]。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20年因交通事故而致的创伤将成为第二大死亡率和发病率[2]。在创伤患者中,出血是导致其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在未彻底控制出血之前,为了维持基本血压而补液和/或输血是必要的手段。创伤患者大量输血是指24h内输血量≥患者循环血容量或输注的浓缩红细胞>10U,亦或指在1h内输入的浓缩红细胞>4U[3]。此外,患者通常需要输注其他血液制品。尽管大量输血在救治创伤患者中起了关键作用,但是并非每位受血者都由此得益,有…  相似文献   

8.
9.
严重创伤患者伤情复杂、凶险,急诊处理十分棘手,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输血在抢救该类患者的过程中至关重要。以往的复苏策略是先单纯使用浓缩红细胞和晶体液,在输注一定数量的红细胞后才开始补充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等凝血底物。其导致的创伤性凝血病是引起该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后患者血清电解质浓度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对89例大量输血患者输血前、输血后血清电解质浓度及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患者大量输血后血清钾、钙及总二氧化碳(CO2)浓度明显低于输血前;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显著延长、纤维蛋白原下降。结论大量输血后患者易出现不同程度的低钾、低钙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应密切监测血清电解质尤其是钾、钙及总CO2浓度的变化,尽量避免电解质紊乱的发生;另一方面,大量输血会降低患者的凝血功能,应及时补充血浆和(或)冷沉淀,以改善其凝血功能,减少出血事件的再发生。  相似文献   

11.
刘力铭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9):1254-1256,1261
目的 观察悬浮红细胞及血浆输注对大量输血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该院大量输血手术患者63例,输注悬浮红细胞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输注悬浮红细胞及血浆的32例患者为联合组.比较两组输注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  相似文献   

12.
患者大量输血时凝血功能的监测和维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大出血患者需要大量输注晶体液、胶体液及各种血液制品以维持血容量和血液的功能。大量输血(massivetransfusion,MT)一般定义为:①24h内置换患者的全部血容量。②3h内输入液量相当于50%血容量。③输入超过20U红细胞悬液。④发生持续大出血的患者4h内至少需输入4U红细胞悬液。⑤出血速度超过150mL/min。⑥需要输入血小板或血浆[1]。MT的患者常会存在血液稀释、低血容量、低体温甚至代谢性酸中毒等干扰凝血功能的因素,以上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可能严重影响机体的正常止血机制,并最终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输注冷沉淀对大量输血后患者出凝血时间的影响与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例大量输血后有凝血异常的患者,输注冷沉淀前与输注冷沉淀后24 h内出凝血时间曲线的动态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例患者输注冷沉淀前后相比,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明显缩短,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增加.结论 冷沉淀的输注对大量输血后并发凝血异常的患者有明显的纠正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对患者血液指标的影响,为总结合适的输血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本文纳入我院收治的100例大量输血患者,其中死亡20例,存活80例,分别设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测定两组患者输血前后血液指标变化。结果输血后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PLT)计数、纤维蛋白原(FIB)、血红蛋白水平(Hb)均明显变化,存活组输血后的PT、APTT、PLT、FIB、Hb明显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400-800 mL血浆和4U红细胞的发血方式占该组73.75%,明显高于死亡组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输血方式,能有效提升大量出血病人的各项指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大量成分输血抢救严重创伤大出血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期严重多发伤引起的大出血难以控制,迅速及时的大量输血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大量输血常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死亡率高达40%~75%[1].因此,对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并预防性搭配输血,对抢救的成功是非常关键的.现将我院自2004-07~2007-06 24h内输血量在5000 mLL以上的23例大量成分输血的救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大量输血致稀释性凝血障碍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病例摘要 患者,男,78岁,右全髋关节置换后10年,因同侧股骨干骨折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既往因痴呆症服用维思通1年余。术前凝血检查正常,手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洗涤式装置回收创面出血。手术历时3h,失血约3500ml,输入乳酸林格液500ml、明胶液3000ml、回收RBC850ml、生理盐水200ml,共4550ml,尿量100ml。  相似文献   

17.
传统大量输血观念的更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大量输血的首要原因是创伤,其次是胃肠出血和外科手术出血(腹主动脉瘤修复和肝移植)[1],其他原因是心血管外科手术出血、异位妊娠出血和产后出血[2]。目前已有不少文献对"大量输血"作了定义,多数研究者认为,大量输血是指患者在≤24 h的输血量≥10 U的悬浮红细胞(RBC)(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自体和异体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体输血(治疗组)与异体输血(对照组)手术患者各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回输前两组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均较手术前明显降低(P<0.05),回输后各项指标有明显回升(P<0.05),但仍低于手术前(P<0.05),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输血前较手术前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P<0.05),回输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凝血酶原时间都恢复正常(P>0.05),而对照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进一步下降(P<0.05).结论 自体输血可保证血流动力学的基本稳定,虽然凝血功能较手术前有一定减退,但回输后基本保持正常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严重创伤和大手术后患者凝血功能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国外经动物实验已经证实,在各种循环衰竭发生前后,使用肝素可延长存活时间,改善血流动力和微循环〔1〕。我们通过临床研究也发现,严重创伤及大手术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危重患者,易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甚至多器...  相似文献   

20.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状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状态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138例严重创伤患者(ISS >20分),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和常规治疗,记录每天胰岛素用量和血糖值,分别检测血小板数(PLT)、D二聚体(DD)、蛋白C(PC)、蛋白S (PS)、抗凝血酶-Ⅲ(AT-Ⅲ)、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等12项涉及到与凝血功能有关的实验室指标.结果 强化治疗组每日平均胰岛素用量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平均血糖值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强化治疗严格控制血糖后,强化治疗组 APTT、PT、TT较常规治疗组缩短, FBG升高(P<0.05),血小板高;TM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PC和PS则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 AT-Ⅲ降低;PAI-1和DD低于常规治疗组,TPA则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降低ICU中危重患者凝血系统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