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8 毫秒
1.
目的探讨益气滋阴固本方联合DP方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中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DP方案(多西他赛+顺铂)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联合益气滋阴固本方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肿瘤疗效有效率60.53%,优于对照组的34.21%,肿瘤疗效获益率92.11%,优于对照组的63.18%,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84.21%,优于对照组的55.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安全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滋阴固本方联合DP方案治疗中晚期肺癌,可明显降低化疗毒副作用,提高化疗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洛铂、顺铂联用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135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洛铂组和顺铂组,治疗2~3个疗程,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洛铂组与顺铂组的控制率分别为83.33%和83.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铂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洛铂组,且2组的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便秘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铂联合多西他赛和顺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NSCLC的临床疗效接近,但洛铂联用多西他赛的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3.
李云霞 《现代仪器》2016,(4):31-32,30
目的 :分析多西他赛对于紫杉醇耐药的乳腺癌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7例接受多西他赛治疗的紫杉醇耐药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疗效及毒副作用,探讨多西他赛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安全性。结果 :87例紫杉醇耐药乳腺癌患者中,35例为原发耐药,占40.23%,52例为继发耐药,占59.77%。多西他赛治疗客观缓解率为67.82%,临床获益率为86.21%,不同耐药情况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学毒副反应以Ⅲ度白细胞计数降低、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为主,分别占55.17%、65.52%。患者平均PFS为(4.52±1.08)个月,原发耐药组患者平均PFS为(2.82±0.47)个月,显著低于继发耐药组的(5.71±1.3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他赛治疗紫杉醇耐药乳腺癌能够得到一定的客观缓解率与临床获益率,亚组分析显示原发耐药者对多西他赛反应性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肠癌患者疗效,观察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及其与疗效关系。方法:根据221例结肠癌患者意愿单纯化疗的105例为对照组,联合贝伐单抗化疗的116例为观察组,并按照观察组患者近期疗效将其分为有效组、无效组,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VEGF变化。结果:患者不良反应均以Ⅰ~Ⅱ级恶心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为主,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客观有效率为46.55%,高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无效组、对照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有效组治疗后VEGF下降率为(27.24±6.09)%,其VEGF下降率高于无效组,无效组VEGF下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单抗联合化疗能够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提高结肠癌治疗近期客观有效率,血清VEGF水平下降越明显,患者预后质量更佳,可根据VEGF变化早期评估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光动力治疗对病毒疣的效果与安全性,并观察其对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影响。方法: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96例病毒疣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给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及5-氟尿嘧啶外用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98%,高于对照组的8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均较轻微且未经特殊处理自行好转。观察组治疗4周后CD_4~+、CD_4~+/CD_8~+、IFN-γ均较治疗前升高,CD_8~+、IL-10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4周后血清细胞因子与治疗前及观察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5.49%(5/91),低于对照组的20.00%(1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动力治疗病毒疣具有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且可改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多柔比星脂质体与表柔比星在乳腺癌化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52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对照分析。使用随机数表将患者分为多柔比星组、表柔比星组,各76例。多柔比星组采用紫杉醇+环磷酰胺+多柔比星脂质体方案,表柔比星组采用紫杉醇+环磷酰胺+表柔比星方案,化疗4周期后评价临床效果、毒副反应发生率,随访比较生存情况。结果:多柔比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4.66%,略高于表柔比星组的69.74%,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柔比星组脱发、心肌损害发生率及分级均低于表柔比星组,其过敏反应发生率高于表柔比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柔比星组3年无病生存时间(DFS)高于表柔比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3年总生存时间(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药物的疗效相仿,而多柔比星脂质体能够降低脱发、心肌损害发生风险,延长患者DFS,但其过敏反应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术前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与手术治疗。比较2组食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率、肿瘤标志物水平、6个月及1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治疗有效率为53.3%,且毒副反应较轻。观察组根治性切除率RO高达97.6%,显著高于对照组81.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CEA下降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6个月生存率与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治疗食管癌毒副反应较轻,可显著提高手术RO切除率,控制肿瘤发展,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探讨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岩舒注射液雾化吸入联合奥沙利铂(OXA)、吉西他滨(GEM)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近期疗效。方法 :入选2012年6月-2013年12月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对照组(57例),治疗组给予至少4周期OXA+GEM化疗,同时予岩舒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仅OXA+GEM化疗,化疗结束1个月,采血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判定临床疗效,对比两组化疗期间药物毒性反应。结果 :化疗结束后1个月,治疗组总体有效率(41.5%)、临床获益率(93.8%)均高于对照组(40.4%、8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化疗后KPS评分(79.4±6.5)显著高于对照组(76.5±5.7)(t=2.626 P=0.010)。治疗组化疗后CD4+占比(43.2±4.8)%、CD4+/CD8+(1.42±0.44)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0±5.0)%、(1.26±0.42),CD8+比例(30.5±4.5)%则明显低于对照组(32.3±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化疗期间骨髓抑制(18.5%)、胃肠道反应(18.5%)、肝功能损害发生比例(3.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6.8%、35.1%、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岩舒注射液具有减毒增效、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作用,采用超声雾化吸入能明显减轻OXA+GEM方案毒性反应,增强化疗耐受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长春瑞滨、多西他赛、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三种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成本-效果,为临床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于我院接受化疗且近期疗效可评价的168例晚期NSCLC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NP组(长春瑞滨联合顺铂),TP组(多西他赛联合顺铂),GP组(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统计3组患者治疗成本、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比较三种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比(C/E)、增量成本效果比(△C/△E)并计算其敏感度。结果 :NP组、TP组、GP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37.29%、40.00%、44.4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不良反应均以Ⅰ~Ⅱ度为主,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P组、TP组、GP组直接成本分别为9254.60元、10985.65元、14430.68元。NP组C/E、△C/△E低于TP组、GP组,且化疗药物费用降低10%后,结果未受影响。结论 :NP、TP、GP三种方案治疗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接近,由成本-效果角度分析,NP方案为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单药维持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54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对照组27例。2组患者均行标准一线化疗方案治疗,治疗12周期后,观察组行恩度单药维持治疗,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为安慰剂治疗。评价2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功能状态(KPS)、体力状况(PS)和生活质量。记录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48.15%,对照组为29.6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疾病控制率为85.19%,对照组为74.0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恩度/生理盐水维持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功能状态和体力状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平均平均功能子量表、健康状况子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症状子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行恩度治疗后毒性反应分级多分布于I~II级,IIII~IV较少。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单药维持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肯定,且能有效提高患者功能状态、体力状况和生活质量,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联合化疗、射频消融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临床资料,全身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者归入对照组,化疗、射频之外再联合DCCIK治疗者归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肝转移灶切除率、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肝转移灶切除率24.66%高于对照组的1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客观控制率(ORR)64.38%高于对照组的2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T细胞亚群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CD4~+与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CD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CEA及CA125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情感功能、生理功能、社会生活与日常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DC-CIK治疗可提高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免疫功能及肝转移灶切除率,改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超声电导仪药物透入用于复治肺结核患者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130例复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透入组、对照组各65例,均给予全身化疗治疗,透入组加用超声电导仪药物透入治疗,持续9个月。记录其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3个月、9个月后痰菌阴转情况,根据疗程结束后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判定临床疗效;于治疗前、疗程结束后,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化版(WHOQOL-BREF)评价其生活质量变化。结果:透入组、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46%、15.3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入组治疗1、3、9个月后痰菌阴转率均高于同时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入组治疗9个月后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治愈率分别为95.38%、92.31%、87.69%,均高于对照组的63.08%、55.38%、4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9个月后WHOQOL-BREF量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透入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全身化疗的基础上加用超声电导仪药物透入治疗复治肺结核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内皮功能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口服曲美他嗪。比较疗效及治疗6个月后血浆内皮素-1及血浆一氧化氮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浆内皮素-1及一氧化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血浆内皮素-1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能够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有助于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所致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CAP所致ALI患者,随机分为BiPAP组及对照组各25例。均给予常规治疗,BiPAP组加用BiPAP,对照组加用面罩吸氧。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功能变化及住院情况、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频率均逐渐下降,氧合指数及动脉血氧分压均逐渐上升,BiPAP组治疗后1 h上述指标即出现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8 h呼吸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PAP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PAP组总有效率为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PAP组气管插管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iPAP能够及时、有效地改善CAP所致ALI患者呼吸功能,降低气管插管率与病死率,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同时可降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减轻其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s,CIK)联合培养体内回输技术联合奥沙利铂(L-OHP)、吉西他滨(GEM)化疗治疗进展期中央型非小细胞癌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入选2010年7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78例进展期中央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据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L-OHP+GEM 4周期化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化疗间隙给予DC-CIK细胞回输治疗,对比两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并2年生存率。结果 :治疗结束2个月后,观察组KPS评分(79.2±5.7)明显高于对照组(76.5±5.3)(t=2.164 P=0.034)。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72.5%)、临床总获益率(90.0%)均高于对照组水平(52.6%、78.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94 P=0.070、χ2=1.829 P=0.176)。两组毒副反应类型及发生率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随访24个月,观察组平均生存时间(19.4±0.9)月vs.(17.2±1.0)月、2年生存率(57.5%vs.39.5%)均高于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23 P<0.001)。Logrank检验显示两组生存时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10 P=0.094)。结论 :DC-CIK技术联合化疗较之姑息性化疗治疗进展期中央型NSCLC能在不增加毒副反应基础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疗效,并有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远期生存率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恶性胶质瘤术后单纯放疗与放疗同步替莫唑胺(TMZ)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于2007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7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6例,单纯放疗,总剂量60Gy/30次;观察组39例,放疗期间TMZ 75mg/m2/日,放疗结束后4周,再服用6个周期。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44.44%和74.36%,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5.56%、27.78%、13.89%和79.49%、51.28%、35.90%,中位复发时间及中位生存时间为14.78个月、20.42个月和20.69个月、26.44个月;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观察组较对照组稍增加;观察1组和观察2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1.82%、68.18%、45.45%和76.47%、29.41%和23.53%,其中2年生存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位复发时间及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30.50个月和15.06个月、20.53个月(P<0.05),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疗同步TMZ治疗恶性胶质瘤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放疗,虽不良反应有所增加,但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骨髓炎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以122例骨髓炎伴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其治疗方式,将接受VSD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68),将接受常规换药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54),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缺损面积、Mc Gill疼痛评分均降低,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率为(10.51±3.28)%,高于对照组的(4.73±0.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植皮术后优良率为80.88%,与对照组的75.9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换药费用高于对照组,其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71%,低于对照组的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35.91±6.84)d,低于对照组的(46.28±7.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能够促进患者皮肤软组织修复、免除换药造成的痛苦,在提高治疗安全性的同时为植皮奠定基础,且不会导致治疗总费用增加,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雷替曲塞在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吡柔比星治疗,对照组采用氟脲苷联合奥沙利铂、吡柔比星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氟脲苷比较,雷替曲塞在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中疾病控制率略高,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奥拉西坦治疗中老年2型糖尿病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均>50岁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分别采用奥拉西坦注射液(对照组)和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韦氏记忆量表评分、不良反应及海马体积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的各韦氏记忆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经历、再认、再生、联想、触觉、背书等参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侧和右侧海马平均体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奥拉西坦治疗中老年2型糖尿病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与自然愈合方式在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中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入住我院耳鼻喉科的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54)采取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对照组(n=53)采取对症处理自然愈合,治疗后3个月未愈者行修补手术。随访4~8个月,对两种处理方式疗效作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1个月时,观察组治愈率为90.74%(49/54),明显高于对照组54.72%(2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中穿孔及大穿孔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中中穿孔及大穿孔愈合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治愈率96.30%(52/54)明显高于对照组64.15%(3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中穿孔及大穿孔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愈合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观察组治愈率为98.15%,对照组治愈率8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早期及时地给予外科干预能缩短鼓膜穿孔愈合时间,并能提高鼓膜穿孔愈合率,对于病程较长穿孔患者,手术干预仍然有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