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支持与保障体系农村劳动力转移支持体系包括:1、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采取政策扶持措施,例如可以对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体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给予税收政策优惠,从而为农民就业创造机会;2、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培训体系;3、进行户籍  相似文献   

2.
<正>一、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支持与保障体系农村劳动力转移支持体系包括:1、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采取政策扶持措施,例如可以对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体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给予税收政策优惠,从而为农民就业创造机会;2、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培训体系;3、进行户籍制度的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消除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各种歧视政策与措施。农村劳动力转移保障体系包括:1、对失去土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失业最低保障制度,对于完全失去土地的农  相似文献   

3.
韩国新村运动不仅是成功的乡村建设,也是发展中国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典范。为了保证农村劳动力顺畅转移,韩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分散城市工业、创造劳动密集型就业载体、进行“精神启蒙”、鼓励农户兼业等。韩国经验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仅是“三农”自身的问题,而必须置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背景下考虑。只有注重产业政策、就业政策、城市发展战略等协调搭配,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需要,才能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创造可行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韩国新村运动不仅是成功的乡村建设,也是发展中国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典范.为了保证农村劳动力顺畅转移,韩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分散城市工业、创造劳动密集型就业栽体、进行"精神启蒙"、鼓励农户兼业等.韩国经验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仅是"三农"自身的问题,而必须置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背景下考虑.只有注重产业政策、就业政策、城市发展战略等协调搭配,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需要,才能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创造可行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对贵港市农村劳动力资源利用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搞好指导服务;全民互动,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全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创造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创业;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质量,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创业技能;发展农业集约式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强吸纳劳动力等六项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是指超过农业需要的劳动力相对于劳动力市场条件的变化,在职业间、产业间和地区间的运动。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关键。主要思路是寻找发展乡镇企业的新契机,扩大就业需要,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充分的空间和载体;建立健全规范化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周燕  薛景华  时贇  张彤  王卫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062-7064,7067
对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并提出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对策措施,要强化服务功能,加强监督管理,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环境;拓宽转移渠道,培育就业新载体,合理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营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8.
由于当前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就业环境不完善等诸多问题的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解决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题,必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优化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9.
盘县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且素质低,在劳动力市场上竟争力不强,转移比较困难。劳动力市场不规范,外出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保护,也影响了盘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盘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比向外转移困难,主要靠向外地转移。今后,盘县应努力提高劳动力素质,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强农业内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做好劳务输出工作,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相对减少,依靠传统作业的农民被剥离出来成为剩余劳动力,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以河南省鹿邑县柏木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情况为例,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调查发现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存在着农村就业岗位不足、人力资本素质低、就业政策扶持力度小等现实问题。对症下药,推动乡镇企业发展,实现城乡对接;加强技能教育,提高人力资本等是合理有效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商洛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丹洲 《陕西农业科学》2009,55(4):195-19720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就业战略的核心问题,也是我国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的核心问题。对商洛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快商洛市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以陕西省为例,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时,既要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向外转移,还要充分挖掘农村自身就业潜力,让农民就近就地实现就业;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西安咸阳城市圈建设,全力打造杨凌示范区的规模化效应,加大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3.
王周火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3006-3008
以欠发达地区湖南省邵阳市为例,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状况,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从政策上提供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的关键措施。如何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仅关系到劳动力产业结构调整,更是关系工业化、城市化乃至整个经济飞跃发展的问题。以下根据莆田市的劳动力就业情况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培训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时代的产物与体制的结果,当前再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歧视性意义;认为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不同的政策含义,当前应该提农村劳动力转移;本文分别引入了技术学派的"定额法"和经济学派的边际生产率法,探讨农村劳动力剩余率的计算方法与农村失业现实及失业率的计量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彭慧蓉  钟涨宝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742-5744
技术进步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当前的两大战略选择,但二者并非可以兼得,甚至会形成相互制约。技术进步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表现为2个方面:客观方面技术进步导致我国边际就业弹性加速下降和传统产业的就业挤出效应,从而既减少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会,又增加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数;主观方面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满足不了技术进步对劳动力越来越高的技能要求,使自身享受不到技术进步的“就业补偿”,制约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要减缓技术进步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作用,要以社会保障为基础,提高农民素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第三产业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1):175-176
对湖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针对目前湖北省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提出要推进体制创新、乡镇企业升级换代、开展劳动力继续教育培训、加大劳动力就地转移及加快城镇化建设等措施来解决此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镇化的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良好契机.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长期存在,且转移范围与规模不断扩大,转移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转移整体环境与国家社会政策逐渐改善,但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转移积极性下降、转移成本高、转移劳动力无法实现优质就业、乡镇企业吸收剩余劳动力能力减弱、转移就业风险大等问题,要走出这个困境需要在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制度、教育培训、转移空间、社保制度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成功转移,促进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如何提高西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本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历来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而要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本领是关键。本文从“西藏土地资源状况、西藏人口增长状况、农牧区劳动力就业现状”等方面探讨了西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同时从研究我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出发,讨论了提高我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本领的具体方法、措施。为我区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牧民收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论职业教育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霞 《农业考古》2006,(3):247-251
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和职业技术缺乏是制约其转移的关键因素和深层次障碍.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必须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职业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宏观层面来看,职业教育能提高劳动力的总体素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从微观层面来看,职业教育能培养就业技能,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个体素质,有利于劳动力的“乡-城“流动.为了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政府应增加教育投入,扩展职业教育规模,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职业教育应面向社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模式、办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