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及观察不同孕周的双胎妊娠孕妇在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预后等方面的不同情况。方法:2008年5月—2009年8月我院收治分娩的双胎妊娠70例,按不同孕周分为<34周、34~36+6周、≥37周,通过χ2组间比较分析各孕周双胎妊娠孕妇在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及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新生儿体重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双胎妊娠孕妇分娩方式以剖宫产居多,且随孕周增加,剖宫产率增加;孕周越小,新生儿窒息率、死亡率越高;新生儿体重随孕周增加而增加;双胎妊娠产后出血等并发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结论:及时发现双胎妊娠,加强孕期监护,及早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正确选择分娩时机及方式,是改善双胎妊娠母儿预后的重要措施,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探讨双胎终止妊娠时机及不同分娩方式对围生儿不良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 年 3 月至 2020 年 6 月在东莞广济医院进行分娩的 98 例双胎产妇作为对象,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孕周对产妇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终止妊娠时 间的新生儿结局;比较不同分娩方式组别的新生儿结局。结果:从本研究结果看出:双胎产妇分娩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 较高,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新生儿窒息、高胆红素血脂及极低体质量儿,分别占:22.49 %、20.41 % 和 17.86 %;剖宫产分 娩组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比自然分娩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76 例剖宫产妇中,有 16 例产妇的剖宫产 原因为社会因素,为剖宫产理由的第 1 位。结论:对于超过 32 周的双胎产妇经阴道分娩不会增加围生产并发症;对于孕周 < 32 周者应结合产妇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分娩方式选择的临床应用。方法:将95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选择的不同,分为阴道产组(n=40)和剖宫产组(n=55),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产妇的孕周、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阴道产组(P〈0.05)。两组第1胎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胎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显著低于阴道产组(P〈0.05)。结论:双胎妊娠分娩方式的正确选择对临床疗效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产前出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从2022年3月至2022年10月东莞南华妇科医院收住的孕妇中择取120例,将其按照是否出现产前出血情况进行分组,60例出现产前出血的孕妇纳入出血组,60例未出现产前出血状况的孕妇纳入未出血组,对出血组产前出血的病因进行分析,并对两组妊娠终止孕周、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和围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60例产前出血的孕妇中,43例因前置胎盘导致(71.67%),7例因胎盘早剥导致(11.67%),5例因宫颈疾病导致(8.33%),3例因胎盘边缘血窦破裂而导致(5.00%),2例因子宫破裂而导致(3.33%)。出血组的妊娠终止孕周比未出血组早,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比未出血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血组新生儿体质量偏低、早产、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均高于未出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产前出血主要与胎盘因素、宫颈因素相关,严重影响妊娠结局,使妊娠终止孕周提早,增加了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率,同时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升高,孕妇被迫提早终止孕周,因此需要予以重视,预防产前出血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过期妊娠对母婴的危害及终止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过期妊娠及其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将 1768例妊娠分娩孕妇分为过期妊娠组 (A组 )、延期妊娠组 (B组 )及足月妊娠组 (C组 ) ,从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对围生儿的影响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比较。结果 与非过期妊娠组比较 ,过期妊娠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手术产率及巨大儿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均明显较高 ;过期妊娠组中剖宫产组新生儿窒息、死亡率明显低于阴式分娩组。结论 过期妊娠对母婴的危害极大 ,应尽力避免过期妊娠的发生 ,适时终止妊娠 ,选择适当分娩方式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巨大儿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5年1月在本院分娩的226例巨大儿资料。结果初产妇剖宫产率显著高于经产妇(P<0.01),孕周>41周时剖宫产率明显增加(P<0.05),阴道分娩者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伤率明显高于剖宫产者(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有助于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复杂性双胎与非复杂性双胎妊娠的预后结局并对彩超检查的脐动脉搏动指数(umbilical artery pulsatility index,UAPI)、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middle cerebral artery pulsatility index,MCAPI)进行指数分析。方法选取复杂性双胎孕妇34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非复杂性双胎孕妇15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分娩孕周、受孕方式,新生儿的存活率、性别以及另一胎儿足月分娩率,记录母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的UAPI和MCAPI指数。结果 2组孕妇的平均年龄、胎儿性别以及受孕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分娩孕周研究组显著缩短(P0.05);研究组的新生儿存活率和另一胎儿足月分娩率均显著降低(P均0.05);研究组的贫血、羊水过多以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的UAPI1、UAPI1/UAPI2和MCAPI1/MCAPI2均显著升高(P均0.05),MCAPI2显著降低(P0.05)。结论复杂性双胎妊娠的妊娠结局明显差于非复杂性妊娠,母儿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复杂性妊娠,且UAPI1/UAPI2和MCAPI1/MCAPI2均显著升高,可作为复杂性双胎妊娠的有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未足月胎膜早破3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发生原因、临床处理、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320例PPROM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孕周患者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不同孕周PPROM分娩方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或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孕周越小,新生儿病死率越高,孕28~34周PPROM宜采取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对孕周小者尽量延长孕周至34周以上,以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剖宫产率渐渐上升,目前已达惊人的地步[1],促使患者选择剖宫产的因素中社会因素占很大比例[2]。但剖宫产与顺产相比,在新生儿预后及产后出血方面明显不及后者。2006年1月—2007年1月,笔者观察了待产与临产后剖宫产新生儿预后及产后出血情况,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上述时期来本院要求剖宫产但无手术指征的孕妇200例,年龄21~34岁,孕37~41周,头位,初产妇,并且去除可能影响比较情况的病例,如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妊高征、双胎妊娠、胎儿窘迫及术前估计为巨大胎儿、羊水过多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2组一般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住院分娩的GDM孕妇235例,随机选择同期住院分娩的非GDM孕妇261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孕妇的一般特征及糖尿病家族史、孕产史、妊娠合并症、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长、羊水指数、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及新生儿评分、新生儿体重、新生儿并发症及预后的差异.结果:GDM组发生剖宫产、早产及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巨大儿、低体重儿、新生儿入新生儿监护室(NCU)治疗及围产儿死亡率均高于非GD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GDM组与非GDM组在新生儿黄疸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与非GDM孕妇相比,羊水过多或过少、剖宫产发生率较高;排除年龄影响后,GDM孕妇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高.GDM孕妇巨大儿、低体重儿、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NICU监护、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率高于非GDM孕妇,但新生儿黄疸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对妊娠糖尿病高危因素孕妇实施系统化管理的效果.方法:2008年6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定期产前检查、接受系统管理的GDM高危孕妇176例作为管理组,同期在我院接受产前检查但未接受系统管理GDM高危孕妇83例作为对照组,管理组进行心理支持、健康宣教、营养治疗、运动指导、产前检查及监测.结果:实施系统管理孕妇围生期并发症(糖尿病、糖尿病酮症、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产后出血、生殖道感染)减少;分娩方式剖宫产比例低;胎儿围生期并发症(巨大儿、死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少(P<0.05).结论:通过对GDM高危者孕妇实施孕期规范化管理,结果母婴预后均良好,对保证母婴安全和健康、提高产科质量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25例不同孕周、不同年龄、不同分娩方式的双胎妊娠合并胎膜早破的孕产妇的护理,探讨双胎妊娠合并胎膜早破旱产的治疗处理、分娩方式及对母儿的影响.总结护理经验,在护理观察中对病情发生发展有预见性并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配合医生做好胎膜早破早产的临床护理,适当延长孕周,促进胎儿肺成熟,尽可能延至28周以后分娩,减少新生儿窒息和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龄孕妇(AMA)的妊娠结局及其分娩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林州市人民医院AMA 8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正常年龄孕妇85例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妊娠结局及分娩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前置胎盘、剖宫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多次流产、瘢痕子宫、双胎妊娠、胎盘早剥、妊娠期合并症等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多次流产、瘢痕子宫、双胎妊娠、胎盘早剥、妊娠期合并症等均为AMA分娩相关危险因素(P 0.05)。结论:AMA前置胎盘、剖宫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发生率均较高,多次流产、瘢痕子宫、双胎妊娠、胎盘早剥、妊娠期合并症等均为AMA分娩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应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4.
羊水过少可发生在妊娠各期,但以妊娠晚期为常见,妊娠晚期羊水量少于300mL者,为羊水过少。羊水过少是严重影响围生儿预后的妊娠并发症,可引起胎儿宫内窘迫和围生儿死亡,临床上剖宫产率大大增加,现就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住院分娩孕妇中合并羊水过少者53例的发生孕周、合并胎儿窘迫、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情况等做如下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小于34周早产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妊娠小于34周早产患者126例分为剖宫产组67例和阴道分娩组59例,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孕28—30+6周时,阴道分娩组的新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P〈0.05),其他两个孕周期间的两组新生儿死亡率比较无显著差异。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的新生儿的死亡数随着出生体重的逐渐增加而不断减少,新生儿体重小于1500g时,两种分娩方式的死亡率之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早产的主要原因是妊娠并发症,降低新生儿不良结局的根本措施还应延长孕龄,提高新生儿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双胎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4月~2012年3月在我院无剖宫产指征的双胎待产产妇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在孕妇进入待产室后采用循证护理评估技术与方法,由专人进行产程的评估、指导与监测.对照组应用常规助产技术.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减轻焦虑和宫缩痛,增强产妇分娩信心,第1、2、3产程缩短(P〈0.05).减少产后出血,降低难产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率(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理念可降低双胎分娩母婴并发症,促进自然分娩,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妊娠妇女肥胖者越来越多,而孕期体重增加过多与不良妊娠结局有明显关联性。方法:泰文收集了385例孕妇孕期体重指数增加的情况,将385例孕妇按BMI增幅分三组,A组BMI增加〈4例,B组4~BMI〈6例,C组BMI≥6例。分别观察体重指数增加与阴道难产、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及与巨大儿、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等并发症的关系;结果:超重孕妇剖宫产率、阴道难产率、产后出血率的发生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性,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上升.结论:孕前BMI与孕期BMI增加量与妊娠期并发症、剖宫产率及分娩并发症有密切关系,控制孕前体重及整个孕期的增重,可减少手术产率和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足月分娩有经阴道分娩条件孕妇经阴道试产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瘢痕子宫足月分娩有经阴道分娩条件孕妇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60例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足月分娩有经阴道分娩条件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及剖宫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子宫破裂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两组孕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子宫破裂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足月分娩有经阴道分娩条件孕妇经阴道试产并不增加分娩风险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具有较高分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地区重度妊高征患者妊娠干预时机及结局。方法:按孕周将67侧重度妊高征患者临床资料分4组,比较不同孕周终止妊娠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孕34—37周终止妊娠,其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与孕37周以上及低于34周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羊水污染率低于孕37周以上者(P〈0.05)。≥37周终止妊娠会增加母体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疾病的发生率。结论:孕34~37周终止妊娠可减少妊高征带给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羊水过少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对1组和2组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内容包括孕妇的分娩方式、出现的妊娠并发症、羊水量情况以及新生儿的有关情况.结果:1组孕妇孕周在40~42周的较多,而2组孕妇则主要以37~39周为多;1组孕妇在剖宫产、妊娠并发症以及胎粪污染的发生率方面均要高于2组孕妇,差异具有显著性;1组新生儿出现不良情况较2组更高.结论:羊水过少无论是对孕妇还是新生儿安全都有着严重的负面作用,所以在临床中一定要做好有关检查,特别是对孕周>40周的孕妇,更是要进行综合性的检测,以便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为孕妇和新生儿的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