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硝酸镧示踪电镜技术观察裸鼠肺癌脑转移模型中血脑屏障的超微结构。方法从8只BALB/c裸鼠随机选取6只经左心室注射的方法,接种处于对数期生长的人肺腺癌细胞PC-9(1×106/0.1 m L),作为模型组;另2只裸鼠未经任何处理作为空白组。接种后观察裸鼠状态,在第4周行硝酸镧示踪电镜技术观察血脑屏障的超微结构,并留取肺、脑脏器,病理HE染色观察。结果模型组裸鼠于第3周开始出现体重减轻,并逐渐出现恶液质,全部裸鼠于第4周处死。肉眼取材时,胸廓、肺、脑、脏器均未见到转移灶。HE染色示:模型组裸鼠均出现大小不一的多发脑转移灶。硝酸镧示踪电镜示,模型组可见硝酸镧颗粒侵入到血管腔外,稀疏或者弥漫地分布在脑组织中,空白组镧颗粒仅沉积在血管腔内。结论弥散分布地镧颗粒说明了模型中血脑屏障结构的不完整性,而肺癌脑转移的发生伴随着血脑屏障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尾静脉注射,建立一种符合临床特征的肺腺癌转移瘤动物模型,为下一步的肺腺癌转移机制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造模方法。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11只SPF级、4~6周龄BALB/c裸鼠,分别以1×106个细胞/只注射入裸鼠尾静脉。接种后每天观察小鼠状态。分别于接种肿瘤细胞后第4、5、6、7周随机处死2只,余3只小鼠处于濒死状态时处死。解剖小鼠,观察肺部有无转移、转移结节的数目及全身其他器官的转移情况,并做病理取材,HE染色观察。结果注射过程中小鼠均存活。未处死的3只分别于第11、13、14周出现恶液质。第4周肺部未见转移结节;第5周出现镜下肺部转移结节;第6周肉眼可见肺部转移结节;第7周转移结节数增多;第11周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第11、13、14周出现肺部结构大量破坏,弥漫性的肿瘤细胞浸润,出现淋巴结浸润,病理证实为腺癌。结论通过尾静脉注射A549细胞可以成功建立人肺腺癌转移瘤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luc+-PC-9人肺腺癌细胞建立肺癌脑转移动物模型,比较生物发光成像和18F-FDG(18F-fluorodeoxyglucose,18F-氟代脱氧葡糖)SPECT/CT在肺癌转移模型中的评估作用。方法将luc+-PC-9细胞悬液经左心室注入BALB/c裸鼠建立肺癌脑转移模型,分别在第4、5周行生物发光成像、~(18)F-FDG SPECT/CT检查观察裸鼠成瘤情况,以HE染色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在肺癌转移模型中的作用。结果经左心室注射luc+-PC-9细胞建立肺癌脑转移模型,脑转移成功率85%。肿瘤细胞的个数与发光强度呈正相关,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6)。生物发光成像能在颅脑、脊柱和股骨观察到荧光信号,病理结果证实为转移灶。~(18)F-FDG SPECT/CT在脑组织未见明显的代谢浓聚灶,在股骨或脊柱发现代谢浓聚灶,且病理证实均有骨髓转移。结论左心室注射法是建立人肺腺癌脑转移模型的可靠方法。生物发光成像系统在检测脑转移和骨转移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能实现实时、动态、无创观察转移瘤的生长情况;~(18)F-FDG SPECT/CT在检测脑转移灶并不具有优势,更适合于检测骨转移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Matrigel与Lewis制备细胞混悬液注射于小鼠左肺内,建立小鼠Lewis肺癌原位模型,评价其肿瘤生长情况、转移情况,以期建立更稳定、更接近于人肺癌生长情况的小鼠肺癌原位模型。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Lewis肺癌细胞混悬于Matrigel中,接种于C57BL/6近交系小鼠左肺内。分别于第4、7、10、13、16天各处死5只小鼠,观察其局部成瘤率、肿瘤生长情况、中位生存期及肿瘤转移情况,并对各阶段小鼠行肺部,肝脏,肾脏,脾脏病理切片检查。结果术后第7天解剖的5只小鼠中,3只小鼠肺上可见小的瘤结节形成,其余2只肺上未见肉眼成瘤,行病理HE染色检查在显微镜下可见2只小鼠肺脏有小的瘤结节形成。术后第10天以后处死的所有小鼠肺上均有肉眼成瘤,术后第13天,所有小鼠肺原位成瘤并伴有血性胸腔积液、胸腔内转移。术后第25天,有1只小鼠出现上述转移的同时还出现了心包膜转移及肾脏远处转移。5只小鼠生存期分别为17 d、20 d、22 d、22 d、25 d,小鼠中位生存期为21.2 d(17~25 d)。成瘤率100%。结论利用Matrigel法成功建立小鼠Lewis肺癌原位模型,稳定性好,成瘤率高,并具有远处转移的特性,更接近于人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吞适配蛋白Epsin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中的潜在作用。方法:选择体外培养的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筛选Epsin 1和Epsin 2 shRNA干扰效率达标的细胞。将裸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第1、2组裸鼠分别经胸腔植入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及epsin表达敲减的A549细胞,第3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比较1、2组小鼠肿瘤体积的变化。8周后,处死所有裸鼠,留取肺组织及肿瘤组织,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非肿瘤(正常)肺和致瘤性肺组织中的epsin 1和2的蛋白质水平。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来研究epsin 1和2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肺肿瘤组织epsin1和2的m 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中(P0.05)。种植epsin表达敲减的A549细胞裸鼠肿瘤生长速度及体积均大于种植正常A549细胞的裸鼠肿瘤。结论:Epsins表达上调可能促进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的发生发展,而敲减epsins的表达可能为未来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抗VEGFR-2嵌合Fab抗体对裸鼠肝癌原位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裸鼠肝癌H22细胞原位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n=12)和抗体组(n=1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对两组肝脏移植瘤进行血管染色,观察其微血管密度(MVD)情况.结果:成功建立裸鼠H22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HE染色显示肝脏移植瘤为肝细胞肝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肝脏实体瘤内微血管密度抗体组较生理盐水组显著性减少(25.64± 1.53 vs 8.65± 1.79,P<0.05).结论:抗VEGFR-2嵌合Fab抗体能够抑制裸鼠肝癌原位移植瘤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RNAi技术沉默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对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利用RNAi-SDF-1细胞及对照组细胞建立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Western Blot检测裸鼠皮下移植瘤SDF-1蛋白表达情况。利用裸鼠皮下移植瘤建立其原位移植瘤模型,8周后处死裸鼠解剖尸体,检测原位移植瘤生长、凋亡及远处脏器转移情况。Western Blot检测SDF-1沉默对通路蛋白Akt、p-Akt、NF-κB、p-NF-κB以及侵袭转移相关基因E-cadherin、MMP-7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建立RNAi-SDF-1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与空白及阴性对照组比较,RNAi-SDF-1组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缓慢,体积与质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RNAi-SDF-1组肿瘤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及阴性对照组(P0.01)。尸体解剖结果显示,RNAi-SDF-1组肿瘤腹腔淋巴结及肝脏转移率明显低于空白及阴性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及阴性对照组比较,RNAi-SDF-1组肿瘤组织中Akt、p-Akt、NF-κB、p-NF-κB、MMP-7表达水平明显降低,E-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RNAi-SDF-1能够有效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裸鼠原位移植瘤的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其腹腔淋巴结、肝脏转移,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及MMP-7的表达并上调E-cadherin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人胎脑源性神经前体细胞的致瘤性。方法:将人胎脑源神经前体细胞体外培养至第1、25、40、60代,且每代细胞分别制备成神经球及单个细胞混悬液两种制剂,并取293T细胞作为阳性对照,共9组,每组5只,分别皮下接种于4~8周龄的BALB/C裸鼠,接种后饲养6个月,定期观察裸鼠精神状态、饮食、排便、以及接种局部有无出现结节或肿块,接种6个月后处死裸鼠,对接种局部及内脏进行组织病理切片及HE染色。结果:将人胎脑源性神经前体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6个月未见肿瘤形成,且未见其他异常组织形成;而阳性对照组293T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1个月后可见明显肿瘤形成。结论:人胎脑源神经前体细胞对裸鼠不具有体内致瘤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基于临床肿瘤标本的胃癌转移模型,为胃癌的转移研究提供个体化动物模型。方法将胃癌新鲜的手术标本移植到裸鼠皮下,建立胃癌患者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xenograft,PDX)模型。进一步通过手术将皮下瘤组织原位移植到裸鼠胃部肌层,连续观察裸鼠的体征状态,通过近红外荧光活体成像技术检测肿瘤转移的发生。解剖荷瘤小鼠,将肺部转移灶进一步移植裸鼠皮下获得实体瘤。HE染色观察原发瘤与转移瘤的结构特征,(short tandem repeat) STR分析原发瘤和转移瘤的遗传特性。PCR-Array分析转移瘤和原发瘤中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胃癌PDX模型,移植瘤组织结构与患者保持基本一致;通过胃部原位移植发现编号C19751的小鼠发生肺和肝的转移。其中肺转移灶皮下移植后获得了实体瘤,STR分析显示原发瘤保持了与肺转移瘤一致的遗传特征。PCR-Array结果显示,与原发瘤相比,转移瘤中CXCL12,IGF1和MMP2基因表达均显著上调。结论利用临床肿瘤标本成功建立胃癌转移模型,为胃癌转移研究提供了良好的个体化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过不同途径注射可生物发光肿瘤细胞构建裸鼠膀胱癌全身多器官转移模型。方法以慢病毒感染膀胱癌细胞株5637获得可稳定表达萤火虫荧光素酶的5637-Luc。分别通过左心室及尾静脉注射构建膀胱癌全身多器官转移模型,并以小动物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观测5637-Luc在裸鼠体内各主要器官的分布,于7天后处死小动物,取出裸鼠内脏观测转移病灶数量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成功构建可生物发光膀胱癌细胞系5637-Luc,生物发光活性与细胞数高度线性相关(R~2=0.995)。经小动物活体生物发光成像观测,通过左心室及尾静脉注射5637-Luc后均可构建膀胱癌全身多器官转移模型,经左心室注射组失败2例,经尾静脉注射组10例全部成功。7天后经左心室注射组平均转移病灶数(11.9±0.83),经尾静脉注射组转移病灶数为(11.8±0.79),注射途径对于肿瘤细胞在裸鼠体内主要器官的分布数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不同途径注射可生物发光肿瘤细胞均可成功构建可非侵入性、定量、实时、精确和动态观测的膀胱癌全身多器官转移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培养鼠肝癌H22细胞,直接注射法制作ICR小鼠肝癌原位移植瘤,为后续实验奠定基础。方法:鼠肝癌H22细胞体外培养,将调整好的对数生长期的肝癌细胞直接注射小鼠肝脏,2周后解剖观察,并进行组织HE染色。结果:所有实验小鼠均可见肿瘤生长,HE染色示肝细胞肝癌。结论:直接注射法制作ICR小鼠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LJH-OS人骨肉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人成骨肉瘤细胞系LJH- OS的传代移植瘤组织作为移植材料,进行胫骨原位移植及皮下移植。结果发现胫骨原位移植的潜伏期较短,生长快。皮下移植瘤呈局限性膨胀性生长,有不完整的纤维包膜,未见肺转移,观察7 周无明显消瘦;而胫骨原位移植瘤浸润基层,无纤维包膜,且发生肺转移,7 周时有明显消瘦。原位移植的裸鼠血清ALP水平高于皮下移植者。说明裸鼠胫骨微环境较皮下组织更适于人骨肉瘤的浸润及转移表达,裸鼠胫骨原位移植模型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更接近临床骨肉瘤患者的实际情况,该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为骨肉瘤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人肝癌细胞SMMC-7721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实验组每只裸鼠瘤周注射斑蝥素酸镁6.26×10-5mmol,对照组给予相同容积的无菌生理盐水瘤周注射。给药22 d后,观察斑蝥素酸镁对皮下移植瘤增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利用HE染色观察药物对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形态学特征的影响。实验发现斑蝥素酸镁组移植瘤细胞体积变小、胞浆固缩、嗜酸性变,细胞核固缩、碎裂。透射电镜观察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镜下见斑蝥素酸镁组移植瘤细胞核膜基本消失、核染色质聚集成团等改变。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中bcl-2、bax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斑蝥素酸镁组瘤组织中bcl-2的表达低于生理盐水组,而bax的表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本实验提示斑蝥素酸镁能明显抑制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增殖,并能诱导移植瘤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和下调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应用化学修饰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抑制裸鼠乳腺癌移植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VEGFR2,又称kinase insert domain-containing receptor, KDR)的表达, 探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对人乳腺癌(MCF-7)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雌裸鼠皮下种植MCF 7 细胞,肿瘤长至一定大小时, 随机分为对照组(A)、转染试剂对照组(B)、小剂量治疗组(C)及大剂量治疗组(D).肿瘤局部分别注射葡萄糖溶液、In vivo jetPEITM转染试剂和In vivo jetPEITM转染试剂包裹的KDRsiRNA.22 d后处死全部动物, 取肿瘤, 测其大小及重量, HE 及免疫组化染色,微血管密度计数,同时用RT-PCR检测KDR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siRNA治疗组瘤组织的增长受到明显抑制;HE染色显示,治疗组肿瘤中心区出现大面积细胞坏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染色阳性血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RT-PCR结果表明,治疗组KDR表达下调.对照组各指标无显著变化.因此,化学修饰的siRNA介导的RNAi可以降低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血管中KDR 表达, 抑制血管生成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是潜在的肿瘤治疗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不同部位肺癌皮下移植瘤存在的差异,为肺癌研究者提供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将稳定表达虫萤光素酶的小鼠Lewis肺腺癌细胞(ll2-luc-m38)分别注射于C57 BL/6小鼠的右腋皮下、右腹股沟皮下、脚垫皮下,定期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小鼠皮下移植瘤成瘤情况及转移情况,观察不同部位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和死亡率,肿瘤组织取材,采用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做出病理学诊断。并将小鼠处死后立即进行肺部组织固定、观察转移灶。对皮下移植瘤行切除术观察小鼠术后生存情况和转移情况。结果腋下组和腹股沟组成瘤时间较早,成瘤率为100%,脚垫组成瘤时间较晚,成瘤率为33%;腹股沟组和腋下组瘤体积增长迅速,其中腹股沟组瘤体积增长最快;接种后第21天腋下组70%的小鼠出现了肺转移,转移灶数目较多;腹股沟组50%小鼠出现肺转移,且转移灶数目较少;脚垫组小鼠未观察到肺转移灶。脚垫组小鼠死亡率最高。腹股沟组和腋下组小鼠可行皮下移植瘤切除术,术后存活率为100%。结论小鼠lewis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中,腹股沟组和腋下组成瘤率高,可耐受移植瘤切除术,手术死亡风险低,便于监测,操作简单且可重复性高,其中腋下组转移性更好。  相似文献   

16.
GFP标记的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整体荧光成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Fugene 6脂质体介导pEGFP-C1转染人源肺癌细胞(SPC-A1),经G418抗性筛选和96孔板有限稀释获得稳定高表达GFP的单克隆细胞株SPC-A1-EGFP。裸鼠腹腔注射SPC-A1-EGFP细胞建立自发转移模型;裸鼠尾静脉注射SPC-A1-EGFP细胞建立实验转移模型。利用整体光学成像系统(wllole-body optical imaging system)对荷瘤鼠整体荧光成像。结果表明,整体光学成像系统可实时非侵入监测腹腔肿瘤生长和扩散过程,通过胸腔皮瓣窗chest—wall skin-flap window)可低侵入检测肺转移。该研究为在体监测原位移植瘤的自发转移和发现抗肿瘤新药物提供了良好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对裸鼠肺癌移植瘤生长及转移的影响。方法将24只裸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A549细胞单独注射组(A549组)、hUCMSCs单独注射组(MSCs组)、A549细胞与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skin fibroblasts,SKs)共同注射组(A549+SKs组)、hUCMSCs与A549细胞共注射组(A549+MSCs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定hUCMSCs注射裸鼠皮下结节性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分选出各组移植瘤瘤组织中的A549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A549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分子标志物的表达差异。结果 hUCMSCs注射后,hUCMSCs发生恶性分化,hUCMSCs与A549细胞共注射后肺癌移植瘤体积明显大于单独A549注射组和A549与SKs共注射组;2只A549与hUCMSCs共注射组裸鼠出现了肺癌肝脏转移,而A549组与A549+SKs组的全部6只裸鼠均没有发现肝脏转移。A549与MSCs共注射组A549细胞中上皮表型特征分子E-cadherin、β-catenin mRNA相对表达量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高于A549组与A549+SKs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549+SKs组,间质表型特征分子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A549组与A549+SKs组,EMT转录调控因子twist蛋白表达水平低于A549组与A549+SKs组。结论 hUCMSCs可以自我恶性分化;hUCMSCs能促进肺癌A549细胞移植瘤的生长与转移;hUCMSCs增强A549细胞侵袭、转移的机制不是通过诱导A549细胞发生EMT(上皮-间质转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新型溶瘤腺病毒M1在体内代谢的时间及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在指定时间点处死动物,观察瘤体大小,分离原发瘤及转移瘤进行病毒滴度测定,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来检测病毒的分布和活性复制。结果:在人胃癌裸鼠原位模型上,M1经静脉输注后不仅分布于胃原发瘤,而且存在于转移灶,但用M1静脉内给药可以减缓肿瘤生长速度。结论:静脉内输注溶瘤腺病毒可以选择性的作用于肿瘤及转移灶,并发挥溶瘤和靶向灭活plk1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19.
可移植性小鼠组织细胞肉瘤侵袭与转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小鼠可移植性组织细胞肉瘤LⅡ分别接种在近交系615小鼠的胁部皮下、后肢肌肉和爪垫皮下组织内,取全肺和各部位淋巴结进行组织学检查,观察肿瘤自发转移率及转移程度。胁部皮下与后肢肌肉移植组待荷瘤小鼠自然死亡,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39.3、27.9d,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5.7%和100%,肺转移率均为100%。爪垫皮下移植组在肿瘤接种后1、3、5、10、20、30和40d处死荷瘤小鼠,早期淋巴结转移出现在肿瘤接种后第10天,至第30天时形成肺转移瘤。局部侵袭达Ⅲ~Ⅳ级时才发生肿瘤转移,肺转移出现时间晚于淋巴转移。结果表明,LⅡ瘤株具有淋巴道合并血道转移的特性,是研究肿瘤侵袭和转移的理想实验肿瘤模型。  相似文献   

20.
该文旨在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2,SIRT2)基因敲低对裸鼠原位肝癌生长和肺部转移的影响。应用杀稻瘟菌素筛选构建稳定敲低SIRT2基因的SK-Hep-1细胞,应用定量逆转录PCR(q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其敲低效率。将稳定敲SIRT2基因的细胞(SIRT2-sh RNA-SK-Hep-1)和对照组细胞(sh Cont-SK-Hep-1)原位注入裸鼠肝脏,8周后处死裸鼠并取出肝脏和肺组织,比较两组裸鼠肝癌肿瘤的大小及肺转移结节的数量。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两组裸鼠肝癌组织中SIRT2、p-AKT、AKT、p-GSK3β、GSK3β、activeβ-catenin和β-catenin的蛋白质水平。结果显示,稳定敲低SIRT2基因的SK-Hep-1细胞系构建成功。裸鼠原位肝癌肺转移模型中,相比sh Cont-SK-Hep-1组,SIRT2-sh RNA-SK-Hep-1组裸鼠原位肝癌体积减小(P0.05),肺转移结节数量明显减少(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敲低SIRT2基因的裸鼠组p-AKT、p-GSK3β、activeβ-catenin、β-catenin蛋白质水平降低,GSK3β水平升高,AKT水平无差异;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敲低SIRT2基因的裸鼠组p-AKT、p-GSK3β、β-catenin蛋白质水平降低。本研究结果提示,在裸鼠原位肝癌肺转移模型中,敲低SIRT2基因可以通过激活AKT的表达影响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抑制人肝癌细胞的生长和肺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