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脑干胶质瘤(brainstem gliomas,BSG)调强放疗单中心回顾性分析研究,探讨脑干胶质瘤调强放疗后的总生存(OS)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2012年1月至2019年9月接受调强放疗资料完整的脑干胶质瘤病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总生存及影响因素,预后因素分析包括:性别、年龄、手术方式、影像学分型、发病部位、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是否化疗、放疗方式、症状至首次治疗时间、放疗剂量。结果 共收集21例患者,随访时间≥3个月的脑干胶质瘤患者有18例,中位随访时间15.5(5.3~25.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OS) 20(14.1~25.8)个月,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6.2%和34.5%。影响脑干胶质瘤患者放疗疗效的因素包括手术方式、影像学分型、发病部位、WHO分级、放疗方式(χ2=4.829~20.261,P<0.05)。结论 肿瘤大部分及以上手术切除、局灶内生型/外生型、发病部位在中脑、低级别肿瘤、肿瘤切除术后放疗的患者预后较好,对指导临床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预后因素,探讨以全脑放疗为主的不同方案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4年中共收治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 251例,其中行全脑放疗联合其他多学科治疗患者183例。分析这183例患者临床特点,结合随访资料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用Kaplan-Meier 法和Logrank 法分析比较生存率, 用Cox 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0.0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0.6%、16.6%、11.3%。Cox 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RPA分级、体重下降与否、血清LDH是否升高和不同的多学科治疗方案为独立预后因素。多因素和单因素生存分析均提示治疗方案明显影响预后。对单个颅内转移灶患者开颅手术+术后放化疗预后好,中位生存期达22个月;全脑放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中位生存期达13个月;全脑放疗联合化疗与单纯全脑放疗中位生存期相似均为9个月;对97例全脑放疗联合化疗患者分层分析提示同期放化疗疗效优于序贯放化疗,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个月和9个月(χ2=3.89,P=0.049)。结论 RPA分级、体重下降与否、血清LDH水平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治疗方案影响预后,积极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疗效优于单纯全脑放疗。对于一般情况较好能耐受手术的单发脑转移患者,开颅手术+术后放化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既往未使用过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中,脑放疗介入的时间及脑放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放化疗科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69例合并脑转移的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根据脑部放疗介入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早放疗组(45例)即确诊脑转移后先行脑部放疗并接受TKI药物治疗,晚放疗组(24例)即先使用TKI药物至出现脑转移病灶进展后行脑放疗,早放疗组根据脑放疗方式可分为早全脑放射治疗(WBRT)组(20例),早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组(25例),比较患者的总生存(OS)、颅内无进展生存(iPFS)及无进展生存(PFS)。结果 入组69例患者的中位OS为31.2个月,早放疗组与晚放疗组1年和2年OS分别为95%、64%和80%、3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7,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早WBRT组、早SRS组及晚放疗组1年和2年OS分别为95%、96%、80%和 42%、88%、35%(χ2=12.01,P<0.05)。早SRS组较晚放疗组有OS获益(HR:0.10,95%CI:0.23~0.46,P=0.003),而早WBRT组较晚放疗组OS未见显著获益(HR:0.54,95%CI:0.21~1.32,P=0.180)。早放疗组与晚放疗组iPFS及P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既往未接受TKI药物治疗的EGFR突变的NSCLC脑转移患者,尽早脑部放疗介入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其中使用SRS较使用WBRT获益明显。  相似文献   

4.
脑胶质瘤放射治疗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近距离放疗、放疗加化疗等综合治疗是提高恶性脑胶质瘤控制率的有效途径.而立体定向放射加常规放疗治疗胶质瘤既发挥了放射物理剂量分布的优点,又符合放射生物学原则,较以往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机会. 手术力争全切除,术后内照射、术后应用肿瘤敏感药物超选择颈内动脉介入化疗、术后敏感药物间质化疗联合增敏放疗,序贯自体免疫治疗,是一种个体综合治疗脑胶质瘤的安全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5.
恶性脑胶质瘤是成年人中常见的原发性脑瘤,占复发脑瘤的35%~45%[1],其标准治疗方案是手术后辅助放疗.三维适形放疗技术较常规放疗有可减少脑组织损伤、提高肿瘤辐射剂量的优势,但总体疗效仍不令人满意,既往放疗中加入治疗脑胶质瘤化疗药物包括卡氮芥、甲基苄肼等,但与单纯放疗相比无显著的生存益处[2].  相似文献   

6.
放射性 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具有低剂量率、持续照射、可反复植入等特点,目前常应用于宫颈癌的治疗,也适用于卵巢癌、结直肠癌、膀胱癌等盆腔恶性肿瘤。与外放疗相比,125Ⅰ粒子近距离治疗可提高肿瘤靶区剂量,有效控制局部肿瘤,同时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减少并发症。现从 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盆腔恶性肿瘤的特性、作用机理、并发症以及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同时介绍3D打印模板在粒子植入中的应用,为临床广泛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概述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的作用原理以及适应证、禁忌证。125I粒子在治疗脑胶质瘤、肺癌、肝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临床疗效及副作用,并对放疗粒子治疗恶性肿瘤提出了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六大恶性肿瘤之一,中国是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其中,90%是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放射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不同患者对放疗的敏感性不同,疗效差异大,使食管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还是当前对肿瘤的发病机制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关于肿瘤干细胞(tumor stem cells,TSCs)成为了肿瘤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有人认为实体肿瘤的肿瘤干细胞引起放疗或化疗的抗拒,并导致现代的治疗手段失败[1]。近年来有学者从脑神经胶质瘤、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等中找到了存在肿瘤干细胞的证据,这为食管肿瘤干细胞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手术加放疗、化疗的综合疗法是脑胶质瘤的主要治疗手段,生长于脑重要区域和功能区的恶性胶质瘤手术治疗困难,不适当的手术反而导致致残率提高或早期复发.自2006年5月起,采用放射治疗同步口服替莫唑胺并后续单药辅助化疗治疗了53例脑重要区域和功能区恶性胶质瘤,根据放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24例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9例行普通放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手术加放疗、化疗的综合疗法是脑胶质瘤的主要治疗手段,生长于脑重要区域和功能区的恶性胶质瘤手术治疗困难,不适当的手术反而导致致残率提高或早期复发.自2006年5月起,采用放射治疗同步口服替莫唑胺并后续单药辅助化疗治疗了53例脑重要区域和功能区恶性胶质瘤,根据放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24例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9例行普通放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儿童髓母细胞瘤术后行全脑全脊髓放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并分析放疗期间血液学不良反应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髓母细胞瘤术后行全脑全脊髓放疗的儿童87例。血液学不良反应按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早期放射反应标准评分进行评价。分析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手术与放疗的时间间隔、放疗间断时间以及全脑全脊髓和后颅窝的照射顺序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本组患者1、2、3年的总生存率(OS)分别为95.0%,92.4%和84.9%,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93.7%,89.8%和80.8%。90.8%的患者出现2~3级的白细胞下降。70.1%的患者出现1~2级的血小板下降。1.1%的患者出现3级的血小板下降。16.1%的患者出现1~2级的血红蛋白下降,未出现3~4级的血红蛋白下降。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血小板分级在0~1级和2~4级的3年PFS分别为84.1%和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6, P<0.05)。血红蛋白分级在0级和1~4级的3年PFS分别为86.6%和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69, P<0.05);3年OS分别为91.6%和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36, P<0.05)。中断放疗时间<3 d和≥3 d的两组患者3年PFS分别为84.6%和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3, P<0.05)。结论 儿童髓母细胞瘤术后行全脑全脊髓放疗期间的血液学不良反应以及由此导致的放疗中断均对预后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Warburg效应通路的分子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 1,PDK1)、磷酸化的丙酮酸脱氢酶(phosphorylated Pyruvate dehydrogenase,p-PDH)和丙酮酸激酶M2型(Pyruvate kinase isozyme type M2,PKM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上述分子对宫颈癌预后和术后放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2例接受根治性手术的宫颈癌患者原发灶组织中PDK1、p-PDH和PKM2的表达水平,其中63例接受术后放疗,分别单独和联合分析三分子的表达对宫颈癌预后和术后放疗疗效的影响。利用GEO数据集300例数据进行mRNA水平验证。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COX回归模型用于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PDK1和PDK1high/p-PDHhigh/PKM2high指标同时高表达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正相关(χ2=10.890、7.407,P<0.05)。PDK1high/p-PDHhigh/PKM2high、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和术后放疗是影响总生存(OS)和无病生存(DFS)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DK1high/PDHhigh/PKM2high、FIGO分期和术后放疗是影响OS和D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GEO数据集验证结果显示,PDK1high/PDHhigh/PKM2high是DFS的危险因素(P<0.05)。病理分型、盆腔淋巴结转移和PDK1high/p-PDHhigh/PKM2high是术后放疗DFS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型和PDK1high/p-PDHhigh/PKM2highP<0.05)是影响术后放疗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PDK1high/p-PDHhigh/PKM2high亚型宫颈癌患者预后和术后放疗无复发生存差,此亚型患者可能为Ⅰ~ⅡB期宫颈癌预后不良和术后放疗易复发的高危人群,为宫颈癌的分层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宫颈癌患者调强放疗+后装治疗±化疗的不良反应和疗效,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江阴临床学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22例接受调强放疗+后装治疗±化疗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其中同期放化疗353例,单纯放疗69例。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率,Logrank法行预后单因素分析和Cox法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 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疗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77.6%和6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2,P<0.05)。全组患者1、3和5年OS率分别为93.4%、79.4%和65.0%。年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病理类型、放疗同期的化疗情况、近期疗效和序贯化疗情况是影响预后的因素(χ2=6.375~613.123,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病理类型、放疗同期的化疗情况和近期疗效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χ2=3.930~42.994,P<0.05)。盆腔淋巴结阳性患者行或未行预防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LN)引流区放疗后PALN转移率分别为6.1%和1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PALN引流区放疗患者的OS高于未行预防性放疗患者(χ2=3.953,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采用调强放疗+后装治疗±化疗的治疗模式可取得较好的长期生存。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行预防性PALN引流区放疗有助于改善OS。FIGO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状况、是否同期放化疗以及近期疗效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4.
125I种子源治疗前后周围辐射剂量监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125I种子放射源植入病人组织内放疗已被作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一种新方法[1-3].125I种子是一种低能γ及X射线放射源。这种方法是将125I种子源直接植入肿瘤组织,故靶点准,源持续辐射,符合治癌生物学原理;因其低能,故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全身反应轻[1].我院外科从2000年1月至2001年7月共用125I种子源永久植入组织内放疗48例,随访4~20个月。肿瘤局部控制有效率达91.7%.所有病人术后均无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无肝肾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5.
<正>胶质瘤起源于大脑非神经元或胶质部分,即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或室管膜细胞。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约30%为胶质瘤,恶性肿瘤中超过80%为胶质瘤[1]。胶质瘤的主要特征为癫痫发作、头痛、视力模糊,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目前,胶质瘤的治疗方法是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并结合化疗, 但由于其生长呈侵袭性和浸润性,总切除率低,残余肿瘤组织对放疗和化疗有明显抵抗,胶质瘤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低,因此胶质瘤的靶向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2]。  相似文献   

16.
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约占远处转移的30%~85%,骨转移通常为多发。因此,骨转移癌的治疗属于姑息性治疗,其主要目的是消除或缓解肿瘤所致的疼痛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或对少数单发的肿瘤达到治愈的目的。放射治疗的局部骨转移的镇痛作用非常有效,另外还可以预防病理性骨折和脊髓压迫的发生。尽管对于骨转移癌的放疗技术和剂量与分割已进行了大量临床研究[1-2],但最佳的技术和剂量与分割仍在探讨中。本研究进行了8 Gy单次与30 Gy分10次两种剂量分割的随机分组研究,以评估不同放疗剂量分割方案对骨转移患者生存率、缓解疼痛和不良反应等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恶性胶质瘤再次手术后瘤旁近距离放疗的方法、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近8年来376例复发性脑胶质瘤再次手术后瘤腔内置入放疗囊术后行131I近距离放疗316例,余60例术后行动脉化疗。随访观察两组病例肿瘤再次复发率及生存率、死亡率。结果瘤旁近距离放疗组再次复发率及死亡率均低于术后动脉化疗组。结论复发性脑恶性胶质瘤再次手术时瘤内置入放疗囊。术后注入131I行瘤旁近距离放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疗效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立体定向放疗结合全脑照射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和预后,同时观察服用替莫唑胺(TMZ)与放疗结合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脑转移瘤患者52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一组为全脑照射(WBRT)+立体定向放疗(SRT,伽玛刀),共35例,一组为单纯SRT,共17例。全脑放疗分次剂量为1.8~3.0 Gy/次,1 次/d,5 次/周,总剂量DT30~40 Gy,WBRT+SRT组全脑后伽玛刀补量采用45%~75%等剂量曲线包绕PTV,边缘剂量12~15 Gy,中心剂量20~30 Gy。单纯SRT组分次立体定向放疗采用45%~75%等剂量曲线包绕PTV,边缘剂量36~40 Gy,中心剂量70~80 Gy。随访1~2年。所选52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放疗期间及放疗后服用替莫唑胺胶囊,同步化疗组化疗方案为:口服替莫唑胺75 mg/m2,1次/d,直至放疗结束,放疗结束后再服用3~6个月,剂量改为150 mg/m2结果 放射治疗后1~3个月,复查CT/MRI显示总有效率(CR+PR)为84.62%,WBRT+SRT组有效率为88.57%,SRT组有效率为76.47%;肿瘤的6个月及1年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2.10%和85.20%。WBRT+SRT组的平均生存期13.2个月,中位生存期11个月;6个月生存率为71.40%,12个月生存率为54.30%,18个月生存率为14.30%。SRT组的平均生存期10.2个月,中位生存期9个月;6个月生存率为41.20%,12个月生存率为23.50%,18个月生存率为5.88%。替莫唑胺+放疗与单纯放疗的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0.00%和56.30%、60.00%和37.50%、10.00%和12.50%。结论 WBRT+SRT治疗脑转移瘤总体上优于单纯SRT治疗。放疗+TMZ联合治疗与单纯放疗相比,替莫唑胺在放疗过程中服用可提高患者生存率,不良反应无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9.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其生长方式呈浸润性生长,手术中难以切除干净,易发生病灶残留从而引起术后复发,影响患者预后。术后放疗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但脑胶质瘤对射线的敏感程度直接影响放疗疗效。综述了脑胶质瘤辐射敏感性相关基因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20.
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81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柏林  程毓华  王欢  彭军  徐其明 《武警医学》2004,15(12):925-927
原发性脑肿瘤以胶质瘤为最多见,约占颅内肿瘤的40%-45%,由于其呈浸润性生长,且多数肿瘤位于或邻近脑的重要功能区,治疗上比较棘手。目前,脑胶质瘤的治疗仍然是手术切除加放疗为主要手段。然而如何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尽可能将手术损伤的程度减到最低,以及最大限度地保留脑组织的功能,是对神经外科医生的一大挑战。随着显微神经外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