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内蒙古河套灌区引黄水量以农业用水为主,随着工业用水的增长和黄河水量的短缺,农业节水势在必行。结合大中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水权转换节水改造工程项目,论述了在河套灌区进行水权转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水权转换的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黄河南岸灌区在节水改造区域布设了大量观测断面及观测点,重点对水量、水质、地下水水位等变化情况进行了观测。通过有关观测资料分析,对水权转换试验区节水改造效果进行了分析,定量或定性描述了水权转换对区域水量、水质及地下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冯平  司建宁 《中国水利》2007,(19):70-71
围绕水权转换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在节水改造区域布设了大量观测断面及观测点,重点对节水量、地下水水位等变化情况进行了观测。针对试验区观测点有关观测资料,对水权转换试验区节水效果进行了分析,定量或定性描述了水权转换对区域水量、地下水、生态与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宁夏、内蒙古自治区水权转换总体规划的制定,首先要明确指导思想和原则,其次是编制内容。在明确初始水权分配的原则下,根据灌区节水潜力与节水规划,制定宁夏、内蒙古自治区水权转换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5.
水权转让是解决宁夏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以鸳鸯湖电厂二期水权转让工程为例,探讨典型工程水权转让项目论证的技术要点。对宁夏灌区灌域的选择、现状用水、节水潜力等进行了分析,论证了水权转让的工程节水规模、节水量计算方法及水权转让期、费用构成和费用计算方法,确认了水权转让总费用。  相似文献   

6.
黄河可转让水权实施范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水权水市场理论,构建了黄河水权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黄河可转换水权的定义、内涵及其实施范围。针对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低及“水少沙多”的特点,提出黄河流域未来可转换水权的实施范围,包括省份之间水权转换、灌区节水水权转换、水土保持水权转换和农业用水户之间水权转换。  相似文献   

7.
文章就鄂尔多斯黄河南岸灌区及用水现状,论述了其水权转换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及节水设施在灌区工程建设中的适应性,对灌区水权转换能力进行计算分析,进而对其效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针对黄河流域水权转让模式单一、转让水量有限的问题,在对宁蒙地区一期水权转让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二期水权转让4种新的模式:现代农业节水水权转让、跨地市水权转让、国家投资节水项目水权转让和扬黄灌区水权转让。通过对4种水权转让模式的可行性分析,认为现代农业节水水权转让和跨地市水权转让的可行性较高,国家投资节水项目水权转让适宜于偿还区域超用水量,扬黄灌区的水权转让建议进一步讨论后再实施。  相似文献   

9.
宁夏黄河水权转换实践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宁夏中电投青铜峡迈科铝业有限公司临河动力站工程设计年取黄河地表水量436万m3,经计算工程水权转换节水量应为523.2万m3.通过对宁夏青铜峡灌区唐西总干渠3.0 km渠道进行衬砌,年可节约黄河耗水量535.5万m3,满足工程用水要求.该水权转换总费用为3 890.53万元,单位水量转换费用为0.29元/(m3·a).  相似文献   

10.
刘晓民  吴黎明  万峥 《人民黄河》2007,29(10):16-17,52
内蒙古沿黄地区资源富集,工业发展和城镇化使用水量有较大幅度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自黄委对黄河干流实施水量统一调度以来,内蒙古每年均超指标用水。在近期黄河水资源总量难以增加的情况下,通过企业投资对沿黄灌区进行节水改造,以初始水权为基础,采取水权转换的方式来满足区内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用水需求,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水权转换是黄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宁夏和内蒙古水权转换试点实践丰富了黄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内容。本文提出了构建以水权制度为核心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制度体系,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用水高效利用与有效保护的水管理体制;通过宏观调控和经济手段,建立与黄河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建立节水工程投资长效保障机制,促进节水工程和节水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加强水权转换制度的技术支撑系统建设,为黄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由于水资源短缺,近年来取水总量均超过自治区水利厅分配的指标,加之用水结构不合理,供水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宁夏回族自治区将红寺堡区作为水权交易试点之一,重点开展农业内部水量指标交易试点工作,为促进农业节水,提高农民节水积极性,破解当地水资源供需矛盾进行探索。依据该试点情况,从节水潜力分析、交易水量确定、水权交易主客体、合同期限、费用价格、程序方式、监督管理等方面设计了农业水权随土地流转转向工业的水权交易试点技术方案,以期为黄河流域类似的水权交易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农业节水激励机制及其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幼 《中国水利》2005,(13):113-115
水价政策以及水权收益分配模式和节水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联动机制是农业节水激励机制的重要影响因素.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节水激励机制,关键在于建立以水权为基础的并通过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的新体制,加快农业水价制度改革,培育水交易市场,依法建立农业节水的经济补偿机制和经济惩罚机制,形成农业节水技术研究与开发和推广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4.
黄河水权转换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英 《中国水利》2007,(19):30-31,40
在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为实现工业项目建设与农业灌区灌溉渠系节水改造的“双赢”,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与流域内有关省(自治区)积极进行了黄河水权转换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建立了水权转换的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监测体系,取得了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的新成效,但此项工作仍有进一步探索的理论与制度空间。  相似文献   

15.
陆文聪  覃琼霞 《水利学报》2012,43(3):323-332
对无交易机制、市场交易机制和政府主导交易机制3 种状态下水权交易的资源配置效率和节水效果进行了分析与比较。首先运用简单的个体决策模型来分析比较无交易机制状态和市场交易机制状态下的资源配置效率和节水效果;其次运用两阶段博弈模型分析政府主导交易机制下的个体最优决策所导致的资源配置效率和节水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在参与人目标收益最大化约束前提下,市场交易机制只能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却不能促进节水,而政府主导交易机制在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上更有效率,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促进节水。最后通过数值模拟演示了上述分析结构,并运用美国加州和德州的水权交易数据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结论。  相似文献   

16.
水权交易制度建设是新形势下广东省水资源管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增强社会各界节水意识、优化配置水资源的必行之路。通过开展广东省水权交易制度研究,鲜明地提出了包括可交易水权的定义与内涵,水权交易需要具备水权明晰、计量准确、价值可估三个基本条件,水权交易可分为政府储备水权竞争性配置、区域之间交易、用水户之间交易三种交易类型,以及需要建设水权交易法规、管理、技术论证和交易市场四大配套体系等符合广东省省情和水情现状的"一三三四"省级水权交易制度的顶层设计框架,为广东省水权交易制度建设和水市场培育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水权交易现状及黄河水权转换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外水权交易及水市场状况以及国内水权交易的分析,提出黄河水权转换必须根据黄河的特点,结合黄河流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形成具有黄河特色的水权转换体系。  相似文献   

18.
对陕西省水资源状况进行分析后认为,陕西水资源当前面临两大问题,即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水权制度低效。在探讨水权和水权交易理论的基础上,论证了陕西应该利用市场化手段建立水权交易市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建立陕西水权交易市场的基本思路,旨在促进陕西水权制度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