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为探索一种方便、快捷、有效的抽血方法,应用目测定位法穿刺新生儿桡动脉抽血,以提高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抽血的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2009年3月新生儿科使用目测定位法行桡动脉穿刺抽血的200例的情况。结果:185例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抽血一次成功,成功率达92.5%。结论: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抽血目测定位法的应用是可行的,特别是微循环差的危重新生儿及所需的检查血量较大时,采用桡动脉抽血更易抽足所需血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100例需行动脉采血的新生儿按采血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一次性4.5号输液针进行桡动脉采血,对照组常规用一次性2ml注射器行桡动脉采血。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一次性4.5号输液针行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优于一次性注射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新生儿桡动脉和股静脉穿刺采血的时间、成功率及损伤情况。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桡动脉穿刺组(A组)51例和股静脉穿刺组(B组)49例。对两组患儿穿刺采血时,分别记录操作时间、成功率和血管损伤情况。结果:一次采血成功率A组为90%,B组为84%;操作平均时间A组6min,B组为10min;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A组为7%,B组为20%。结论: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比股静脉穿刺采血一次成功率高,操作时间少,损伤程度轻。可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婴幼儿不同采血部位的对照研究,来探索更适合于婴幼儿的采血部位,以提高采血成功率,减少患儿穿刺的痛苦,减轻患儿家长担心焦虑。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外科及内科患儿2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头皮静脉穿刺采血,对照组采取股静脉穿刺采血,观察记录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采血时间。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采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婴幼儿头皮静脉取血,由于患儿卧位舒适,易于合作而且操作简便易行,穿刺成功率高,可作为新生儿和婴幼儿采集血标本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筛查新生儿地中海贫血的较佳采血方法。方法对650例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分为脐静脉采血组和股静脉采血组,分别采脐静脉血和股静脉血进行A身对照分析。结果2组地中海贫血标志物(异常血红蛋白、HBA含量、HbBart’s)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穿刺成功率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脐静脉采血组为100%,股静脉采血组为78%,P〈0.01)。2组采血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脐静脉采血组为(1.40±0.29)min,股静脉采血组为(5.69±0.85)min,P〈0.01]。结论脐静脉采血组比股静脉采血组采血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问短,有利于临床护理工作;且新生儿无痛苦、家属易接受,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一种方便、快捷、有效的新生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方法 将120例需行股静脉抽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连线法、对照组采用触摸股动脉法作为股静脉穿刺点的指引,比较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平均采血时间.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 83.3%)(x2=76.8,P< 0.01),平均采血时间观察组(2~4 min)短于对照组(4~6min)(t=8.912,P< 0.05),对比观察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连线法指引新生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是一种更为有效、方便、快捷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桡动脉穿刺在新生儿患儿抽血监测或监护血气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采用1mL注射器,5mL注射器(或最细头皮针)行桡动脉穿刺抽血。结果 7935例新生儿行桡动脉穿刺抽血,7528例一次穿刺抽血成功,成功率为94.87%。结论在新生儿抽血中,采用桡动脉穿刺留取血液标本,具有操作方便、简单,易于在新生儿采血困难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石金彩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7):1000-1001
目的:比较桡动脉与股静脉穿刺方法.方法:桡动脉穿刺、股静脉穿刺采血,记录1次采血成功率,穿刺操作时间、观察损伤程度.结果:1次采血成功率观察组93.8%,对照组82.4%;平均操作时间观察组6.5 min.对照组9.2 min;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观察组5.36%,对照组12.5%.结论:小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比股静脉穿刺采血1次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损伤程度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痛苦,节省人力、时间。方法将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常规组100例,观察组使用一次性5.5号头皮针,采用目测法单人抽取股静脉血标本,常规组采用传统方法采取股静脉血标本,观察两组成功率、操作时间及局部瘀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局部损伤小,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一次性5.5号头皮针采用目测法行股静脉穿刺取血成功率高,操作时问短,对局部损伤小,且节省人力,宜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一次性采血针在新生儿股静脉斜角穿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不同股静脉采血方法对新生儿血标本有无溶血、凝块及穿刺成功的影响。方法分析2007年1月-12月在我科住院的新生儿共10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7号采血针行股静脉斜角穿刺HI,连接真空负压管留取血标本;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器斜角抽取血标本,对2组血标本采集成功及局部损伤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标本采集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局部损伤情况,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揭示使用一次性采血针行斜角股静脉穿刺取血标本较使用传统注射器采血法具有优越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胫后动脉穿刺采血法在新生儿科的应用。方法对新生儿科收治疗的45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胫后动脉组(A组)、桡动脉(B组)及股动脉(c组)各150例。对三组采血方法中穿刺点青紫范围、血肿发生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进行对比。结果A组青紫范围半径〈0.2em的有79例,占52%;发生血肿的有5例,占3_3%;1次穿刺成功的有136例,占90.6%。B组青紫范围半径〈0.2em的有66例,占44%;发生血肿有11例,占7.3%;一次穿刺成功有114例,占76.0%.C组青紫范围半径〈0.2cm的有53例,占35%;发生血肿有30例,占20%;一次穿刺成功有82例,占54.6%。结论经胫后动脉采血技术,成功率较高,可操作性强,比桡动脉、股动脉采血时对患者的不良影响要小,易掌握,且能提供多一个采血部位,减轻患儿痛苦,值得在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导管行脐静脉置管在新生儿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进行脐静脉窒息复苏的新生儿36例为对照组,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出生的、进行脐静脉窒息复苏的新生儿36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脐静脉注射法。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导管行脐静脉置管。观察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注射顺畅度,药液外渗率,脱出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硬膜外麻醉导管行脐静脉置管一次成功率100%,对照组穿刺一次成功率为66.66%(24/36)。两组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导管行脐静脉置管在新生儿复苏中的应用疗效佳,穿刺一次成功率高,注药顺畅,药液外渗少,导管脱出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LED灯在小儿桡动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名患儿,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进行穿刺,观察组应用LED灯照射整个手腕部定位法进行穿刺,观察并比较两组桡动脉穿刺方法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动脉成功穿刺用时、穿刺时和穿刺后1min的疼痛程度以及血肿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9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0%,成功穿刺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穿刺时和穿刺后1min的NIPS评分低于对照组,轻度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重度血肿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ED灯能有效提高新生患儿桡动脉穿刺成功率,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科的工作效率,减轻患儿的疼痛感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改良新生儿足跟采血技术与传统新生儿足跟采血技术在新生儿足跟采血中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5月出生的7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新生儿足跟采血技术进行采血,对照组采用传统新生儿足跟采血技术进行采血,比较两组新生儿足跟采血穿刺的成功率、血标本的合格率等.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足跟采血穿刺成功率、血标本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新生儿足跟穿刺采血技术穿刺成功率高,避免了反复穿刺,减轻了新生儿的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假性股动脉瘤3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0例假性动脉瘤患者为观察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A组超声引导下行压迫疗法,B组超声引导下行凝血酶注射治疗;同时选取假性动脉瘤手术治疗30例作对照组,统计治疗的成功率、血栓形成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30例,首次压迫成功14例,首次压迫成功率46.6%,重复压迫成功率87.5%。2例后经凝血酶注射疗法治疗成功。B组腔内凝血酶注射治疗30例,首次注射治愈24例,首次注射成功率80.0%;两次注射最终全部治愈。血栓形成时间(0.30±0.05)min。A、B组首次治疗成功率及血栓形成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手术治疗30例,全部治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7%。A组与B组在首次治疗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B组总成功率均为100.O%,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定位与穿刺治疗方面,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引导可靠,腔内凝血酶注射治疗成功率及血栓形成时间上显著优于超声引导下的压迫治疗,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一次性输液器调节器设置高度在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在儿科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患儿调节器高度距离输液器针头接口50cm,对照组患儿的调节器距离输液器针头接口10cm。观察两组穿刺针内回血的快慢,并采用统计学方法 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回血时间为(2.05±0.15)s,观察组回血时间为(1.59±0.37)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0.7%,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节器的高低对儿科头皮静脉留置针静脉穿刺回血速度有一定影响,静脉穿刺时调节器位置越高。回血速度越快,穿刺成功率越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宋欣 《中国医药科学》2014,(3):148-149,162
目的:探讨无精症睾丸穿刺护理方法,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本组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和手术成功率及两组术后敷料黏贴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敷料脱落、敷料黏贴不适以及伤口渗血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减少睾丸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有积极意义,术后使用BD敷贴联合纱布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和减少伤口渗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介入治疗对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究。方法筛选本院2008年7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56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表均分为两组,A组78例行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B组78例行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观察统计两组血管复通率和术后并发症。计算治疗效果和成功率。结果A组78例经股动脉穿刺患者,成功76例,成功率为97.4%;B组经桡动脉穿刺患者78例,手术成功75例,成功率为96.2%;手术总成功153例,总成功率为96.8%,5例手术失败;A组患者各类并发症5例,B组共7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能有效治疗冠心病,安全高效,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不同穿刺方法疗效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