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胱抑素C(Cystatin 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无视网膜病变(NDR)组45例,背景期DR(BDR)组42例,增殖期DR(PDR)组46例,同时选择40例健康正常人做对照组。空腹血糖(FP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Hcy、Cystatin C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hs-CRP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结果糖尿病患者各组FPG、Hcy、Cystatin C、hs-CRP水平有随病情进展而增高的趋势(P<0.05或0.01),PDR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Hcy与Cystatin C呈正相关(r=0.756,P<0.01)。结论 Hcy、Cystatin C、hs-CRP与DR的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D-二聚体(D-D)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8例,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眼底检查结果分为3组: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增殖期DR组)28例,背景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背景期DR组)3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30例;另选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荧光分析技术(ELFA)检测D-D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ELISA)检测bs-CRP水平,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血清D-D及hs-CRP水平增殖期DR组>背景期DR组>糖尿病组>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D-D和hs-CRP水平与病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TG、TC、LDL-C呈正相关(D-D的r值分别为0.764、0.702、0.399、0.407、0.399、0.323、0.375、0.505,hs-CRP的r值分别为0.782、0.761、0.421、0.402、0.367、0.359、0.338、0.455,P均<0.01),与HDL-C呈负相关(D-D:r=-0.603,hs-CRP:r=-0.567,P均<0.01),且D-D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852,P<0.01)。结论 D-D及hs-CRP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超敏C-反应蛋白、TNF-a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8月收治的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有无视网膜病变将其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60例,视网膜病变组DR组76例,按照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可以将DR组分为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组(20例)和背景期视网膜病变组BDR组(56例),检测对比各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TNF-a的水平变化。结果 DR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TNF-a的水平显著高于NDR组,且PDR组显著高于NDR组和B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TNF-a水平明显高于无视网膜病变患者,且背景期视网膜病变患者水平增高较显著,联合检测能够更加全面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情况进行了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胱抑素C(Cystatin C)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机理中的改变及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本院在2015-2016年经诊断是2型糖尿病患者没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共计100例,将同期选取的背景期DR组患者100例;增殖期DR组100例作为研究资料。并且选择100例健康的正常人做对照组。检测Hcy、Cys C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hs-CRP的检测应用的是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双变量相关分析应用直线相关的分析。结果患者各组的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显著的比对照组要高,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随着病程的不断进展呈显著的升高趋势,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Hcy和Cystatin C的水平都有一定的升高趋势,并且两指标呈正相关关系,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血浆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要比正常对照组的患者高出很多,对各指标进行检测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治疗等方面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的,联合检测能够推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进程,能够更全面地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评价,为临床的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并已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或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患者164例,根据眼底情况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NDR)55例、背景期DR组(BDR)53例和增殖期DR组(PDR)56例,并收集同期的非糖尿病白内障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共计50例。所有患者于术前采集血液和术中抽取未稀释的房水,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血液和房水中MCP-1和hs-CRP的浓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NDR组、BDR组、PDR组血液及房水中MCP-1和hs-CRP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病情的进程呈正相关。MCP-1和hs-CRP浓度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液及房水中MCP-1和hs-CRP与DR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MCP-1和hs-CRP在DR的损伤机制中有协同作用,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免疫机制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临床价值。方法: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和眼底检查,将糖尿病102例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54例;单纯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组48例。正常对照组42例。对6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糖尿病102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mALB)、FIB、D-D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DR组FIB、D-D和hs-CRP水平均高于NDR组(P<0.05)。并且FIB、D—二聚体和hs-CRP三者成正相关。结论:FIB、D-D和hs-CRP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明显升高,提示糖尿病患者处于高凝和纤溶亢进状态,且炎症反应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血清趋化因子样受体1(serum chemokine-like receptor 1,CMKLR1)、卵泡抑素样蛋白1(follistatin-like protein-1,FSTL1)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206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分为糖尿病无DR组(67例)、背景期DR组(82例)及增殖期DR组(57例),另选择同一时间段在本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4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及血清CMKLR1、FSTL1水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DR发生的有关因素。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分析血清CMKLR1、FSTL1对DR的诊断价值。结果 背景期DR组和增殖期DR组糖尿病病程均长于糖尿病无DR组(P<0.05),增殖期DR组糖尿病病程又长于背景期DR组(P<0.05);4组研究对象组间空腹血糖(fast...  相似文献   

8.
徐红  郭涛  张楠  金蕾  盛一洁  富璐  白晶 《西部医学》2022,34(7):1061-1064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尿蛋白水平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三者与DR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168例进行体检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170例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IMT、Hcy及尿蛋白水平;统计糖尿病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人数,将DR患者设为DR组,未出现DR患者设为无DR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IMT、Hcy及尿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者50例,未发生视网膜病变者118例,DR发生率为29.7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R组与无DR组2型糖尿病病程、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IMT、Hcy和尿蛋白水平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IMT、Hcy和尿蛋白异常水平为影响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MT、Hcy及尿蛋白水平在DR患者中远高于正常人群及单纯糖尿病患者,三者与DR发生、发展存在一定联系,临床可根据其表达水平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视网膜病变(DR)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了47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其中28例伴DR,19例不伴视网膜病变和26例正常对照者(NC)血清EGF含量。结果各组糖尿病患者血清EGF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背景型(BDR)及增殖型(PDR)之间的EGF水平亦显著不同。结论检测糖尿病患者的EGF水平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血脂的关系。方法:将109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无视网膜病变(NDR)组56例,有视网膜病变(DR)组53例,DR组进一步分为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DR)组38例和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15例,检测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水平,分析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DR组患者病程、血清TG、TC、LDL-C、HbA1c水平显著高于NDR组(P<0.05);PDR组病程、血清TG、TC、LDL-C、HbA1c水平也显著高于BDR组(P<0.05)。结论:DR的发生发展与血脂异常相关,检测血脂及治疗血脂异常对防止DR的发生发展有益。  相似文献   

11.
罗君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1):1539-1541,154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视网膜病变程度分为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32例,背景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DR)28例,无视网膜病变(NDR)组4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6例作为对照组。常规血检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餐后2h血糖(PBG)。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标本中Hcy、VEGF和hs—CRP的含量。结果: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三组DM患者TC、TG、LDL—C、FBG、HbAlC和PB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PDR和BDR组血清Hcy、VEGF和hs—CRP明显升高,且PDR组Hcy、VEGF和hs—cRP较BDR升高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y、VEGF和hs—CRP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过程,有可能作为视网膜病变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9月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12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视网膜病变及病变类型分为三组,其中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42例;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47例;2型糖尿病但无视网膜病变(NDR)组37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均采集所有受检者的血标本检测空腹血糖(FPG)、Hcy和hs-CRP,比较各组受检者的各项检测指标的差异,并分析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Hcy和hs-CRP的相关性。结果 PDR组、NPDR组、NDR组患者的FPG、Hcy、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DR组、NPDR组、NDR组患者的FPG [(10.49±2.96) mmol/L vs (8.97±2.08) mmol/L vs (7.93±1.82) mmol/L]、Hcy [(11.05±3.04)μmol/L vs (9.34±2.57)μmol/L vs (8.46±2.01)μmol/L]、hs-CRP [(13.82±3.54) mg/L vs (10.93±2.90) mg/L vs (6.72±1.53)mg/L]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与hs-CRP和FPG水平均呈正相关(r=0.6,r=0.4,P<0.01)。结论 Hcy和hs-CRP水平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呈正相关,其可能参与了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可作为风险和严重程度预测和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特点,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与DR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32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检查或眼底荧光造影,根据2002年国际分级标准将其分为5期,即无明显视网膜病变(1期),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期),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期),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期)。记录病程,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hs-CRP、Cys-C、24h尿白蛋白定量(24h-UAE),分析DR各组的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 在纳入的病例中,DR的总患病率为47 %;与1期相比, 2、3、4、5各期的病程、HbA1c、hs-CRP、Cys-C、24h-UAE均显著升高(P<0.05),且依次性升高(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ys-C、hs CRP分别是DR患病率及其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患病病程、HbA1c、24h-UAE呈正相关。结论 DR及其病情严重程度与Cys-C、hs-CRP密切相关,Cys-C 、hs-CRP有可能成为预测DR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及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125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50例对照者血浆总Hcy浓度,依据Hcy水平将糖尿病患者再分为高Hcy组和正常Hcy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高Hcy组较正常Hcy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明显升高(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示,FBG、HbAlC、HOMA—IR均为有统计学意义的Hcy决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DR的发生与Hcy有关。结论:高Hcy水平是DR发生发展的危险因子,与IR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rine microalbuminuria,U-ALB)排出量及血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中的可能意义.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101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是否伴视网膜病变分为无合并症组(n=49)及合并视网膜病变组(n=52,其中单纯期38例,增殖期1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n=50).151例受试者均接受临床指标[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收缩压和舒张压等]检查,并检测U-ALB及血Fb、Hb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U-ALB高于正常受试者,且合并视网膜病变组高于无合并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型糖尿病患者血Fb水平高于正常受试者,且合并视网膜病变组高于无合并症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受试者Hb水平高于2型糖尿病患者,且合并视网膜病变组低于无合并症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单纯期视网膜病变患者相比,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患者U-ALB及血Fb、Hb变化趋势更明显(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U-ALB及血Fb、Hb水平的改变,且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改变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预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礼  马建华 《重庆医学》2011,40(29):2942-2943,2946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胱抑素C(Cys C)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DMAP)的关系,评价两者在预测DMAP中的意义。方法 将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糖尿病无并发症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糖尿病肾病组(DN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各40例,健康对照组40例。分别测定血浆Hcy、Cys C水平。结果 糖尿病患者不论有无并发症,其Hcy、Cys C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而合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Hcy、Cys C水平又高于无微血管并发症者。结论 高Hcy、Cys C血症可预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7.
陈晖  郭媛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3):325-326,32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与DR的关系。方法:根据眼底镜检查或眼底照相结果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SDM)组26例和DR组24例,24例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各组HCY和血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结果:正常对照组HCY、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显著低于SDM组和DR组(P<0.05);DR组HCY、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显著高于SDM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HCY、血液流变性异常,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变化更明显,检测糖尿病患者HCY、血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趋化因子样受体1(CMKLR1)水平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DR分为DR组(n=72)和非DR组(n=38),其中DR组根据病情程度分为非增殖型组(n=41)和增殖型组(n=31),另选取40名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检测血清Hcy、CMKLR1水平,比较DR组、非DR组、对照组Hcy、CMKLR1水平、非增殖型组与增殖型组Hcy、CMKLR1水平,以及Hcy、CMKLR1水平与DR的相关性及诊断效能。结果:DR组Hcy、CMKLR1水平均明显高于非DR组和对照组,且非DR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殖型组Hcy、CMKLR1水平均明高于非增殖型组和对照组,且非增殖型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CMKLR1水平与DR患者病情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Hcy、CMKLR1诊断D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0、0.864;且联合检测诊断DR的灵敏度高于单项检测。结论:Hcy、CMKLR1水平与DR患者病情程度均呈正相关,二者联合检测诊断DR的效能高于单项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DM)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DM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25例和单纯2型DM患者43例(无任何并发症)为观察组,另选择36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受检对象的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型DM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Hcy浓度为(15.45±8.64)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8.56±1.43)μmol/L和无并发症组(9.43±2.18)μmol/L(P均0.01)。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可能是2型DM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相关因素。检测2型DM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