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根据豫东南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其圩子民居的调查,分析了该地圩子民居针对本地地理与气候条件所形成的独特建筑形态,营造建筑舒适的水环境、风环境、热环境等方面的传统营造经验和技术策略,体现出人居环境营建的地域性生态应对的独特经验和价值,对当前生态技术的地域特点和运用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云南藏族民居传承了藏族民俗习惯及宗教文化,但由于云南与西藏在地理气候因素及行政建制历史沿革等方面的差异,云南藏族民居"闪片房"及"土掌碉房"充分体现了汉族和藏族两种建筑形式的融合。指出云南藏族民居建筑形式及布局存在的不足,按照可持续建筑标准,对其建筑间距及朝向标准、太阳能利用、新型建筑材料的运用、开窗位置、植被种植等方面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以此为探索云南藏族民居的标准化建设提供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滇西北不同地区藏族民居调研为基础,比较分析各村落自然人居环境对建筑空间形态、适宜技术和材料影响,及宗教、民俗、审美习惯对室内布局、建筑装饰和色彩等作用,揭示了地域环境特点鲜明,则民居自发适应自然能力明显,藏族文化特征淡化;反之,民居应答外部自然需求淡化,藏族文化特征突出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秦巴山区传统民居现状调查基础上,以镇坪县危旧生土民居修复工程为例,提出了生土民居建筑生态修复技术策略。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立足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三大空间”的均衡协调,保护传统民居生态景观特色;以生土建筑本土化技术为指导,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大要素”,传承生土民居生态建筑特色;以传承与发展理念为指导,吸收现代建筑技术成果,为有效提升生土民居建筑结构强度和居住环境质量提供技术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5.
曹琦  刘炜 《建筑与环境》2012,(3):104-105
四川米亚罗地区的藏族民居造型独特、外形美观、装饰精美,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本文从地域环境、地域经济技术和地域文化三个方面着手,对米亚罗地区藏族民居的建筑特点进行了细致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阐述低技术建筑和生态建筑低技术策略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从传统的人文思想和生态观出发,分析梅山地区乡土建筑中生态低技术应用的价值与意义,讨论传统生态低技术策略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低技术消除了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同时能满足经济、实用、低碳、安全、高效美观的需求,梅山地区村落、建筑、自然环境等各个层面上都体现出生态低技术策略,低技术建筑是本土营造的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7.
王雨枫 《城市规划》2019,43(8):81-88
藏族民居基于西藏高原高海拔、高寒、高辐射等恶劣自然条件,在技术相对落后与物质匮乏的年代,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结合藏族本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而形成的一种适应高原地理和气候的生态适应性民居,它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本次研究以西藏芒康县的藏族民居为例,基于生态民居设计原理和对芒康县地域民居的特色挖掘,提出了藏居的生态营造理念即营造观、风水观、生长观等,并结合芒康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从选址环境、构筑方式、空间布局、色彩及装饰等方面进行了应用性研究,总结出了尊重自然、合理营造、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尊重使用者等特色,在民居的生态性和地域性方面进行了实践性的探索,期望为国内外相关地域性生态民居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郑云瀚 《华中建筑》2006,24(11):108-111
该文通过分析云南民居对地理环境、气候环境、资源环境的适应性.提出一个借鍪地方传统建筑的生态视角.达到推动生态建筑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延续和发展地域建筑特征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李旻昊 《古建园林技术》2014,(125):62-64转27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九寨沟地区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杂居地,在民族文化的融合中创造出了特有的建筑文化。本文试图从地理气候、地域文化、宗教信仰三个方面来深入分析九寨沟地区藏族村寨,试图从中发现九寨沟地区藏族民居独特的布局、取材、空间、结构形态,并将九寨沟地区藏寨的变迁与此地的民族文化历史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了解九寨沟地区传统藏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九寨沟地区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杂居地,在民族文化的融合中创造出了特有的建筑文化。本文试图从地理气候、地域文化、宗教信仰三个方面来深入分析九寨沟地区藏族村寨,试图从中发现九寨沟地区藏族民居独特的布局、取材、空间、结构形态,并将九寨沟地区藏寨的变迁与此地的民族文化历史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了解九寨沟地区传统藏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王晶  唐文 《华中建筑》2012,(12):168-170
普米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主要居住在云南。从普米族的生活环境、宗教信仰、风俗文化等出发,研究普米族传统民居的布局,主要为正房、厢房和其他用房,还分析了根据普米族传统文化以及宗教信仰划分的传统民居中的各个空间,包括正房内部空间以及院落空间。普米族传统民居中最为主要的建筑形式为木楞房,井干式结构的壁体以及“闪片”屋顶体现出普米族传统民居质朴、粗犷、原生态等特点。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总结,提出普米族传统民居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1)
Column frame of folk dwellings with slope roof in Tibetan regions of Yunnan Province was studied.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ing, column frame timber, main components and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were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column frame of slope-roof dwelling in Tibetan regions of Yunnan is a regional construction technique using timber as the major materials, tenon-and-mortise work as the major connection, characterized by excellent structural expandability, and shock resistance, but it has no quantitative technical support. Scientific and systemic study is needed to improve safeness and livability of local dwellings.  相似文献   

13.
甘孜县传统藏族民居具有浓重的地域特征,区别于甘孜州其他县域的民居,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本文选取甘孜传统藏族民居为研究对象,基于对传统民居的实地走访、勘察并测绘所得的基础数据,从民居的平面、立面、空间承重体系入手,全面透彻的分析民居的建筑空间特征,并研究民居和人文历史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甘孜藏族民居的全面研究与开发提供基础性数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部川、藏、甘、青、滇地区地震频发,藏式民居的震害严重威胁藏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科学评估传统藏式民居的抗震水平,以藏区最为常见的石木结构房屋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结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该类结构普遍具有收分墙、木构架和重楼屋盖的结构构造特点,且承重体系混杂。在此基础上,结合2014年康定6.3级地震现场震害调研,总结石木结构的典型震害特征,并探讨其震害原因。广泛收集历年来藏区所遭受的几次典型地震中藏式石木结构的震损数据,统计分析得到了石木结构的易损性矩阵及易损性指数,并与普通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易损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藏式民居石砌外墙刚度大、石砌体抗拉和抗剪强度低、房屋整体性差、各部分地震反应不协调以及缺乏专业抗震设计建造,在地震中表现出石砌外承重墙率先震坏、门窗洞口处薄弱且裂缝形态与普通砖混结构显著不同、上层破坏程度大于下层等特点;藏式民居的易损性明显高于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中外围墙体承重与否对藏式民居的抗震性能有较大影响;建议震害评估或震害预测时将藏式民居单独列为一类考虑。  相似文献   

15.
对云南藏区的民房及宗教建筑的类型作了介绍,并对其建筑结构形式进行了总结,同时分析了云南藏区村寨的规划特色,为古建筑学、民族学、旅游文化发展研究等方面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国内外民居景观资源开发模式的对比研究,解析了民居景观拓展对传统建筑文化、生态环境质量和旅游的影响,对民居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从景观规划的角度,提出在发展西部乃至全国的民居景观旅游经济的同时应该延续民族传统文化并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民居的生态精神受传统哲学思想支配,体现了传统哲学观念和生态观念的有机联系和统一。本文从阐述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基本哲学观念着手,分析了湖南传统民居在村落选址、空间布局、建造技术、建筑装饰等方面的生态环境特点。揭示了湖南传统民居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中隐含的中国古代基本的哲学观念和朴素的生态精神。最后指出了传统民居的生态环境在当今和谐社会宜居社区的规划建设中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地处川西北草地藏区的阿坝县铁穷村藏族乡土住宅的实地调研,文章梳理了其建造体系在结构、材料及构造体系等方面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了各构造作法由传统到当代的变化;最后初步总结了以上、中阿坝地区夯土木构住宅为代表的川西北草地藏区乡土民居建造体系自发演化现象的特点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住宅的可持续发展与节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宅的建设与居住环境的发展应是全方位的持续发展 ,这是人类协调与自然关系的重要准则 .只有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路 ,才能保持融洽的生态居住环境动态平衡 ,住宅建筑才能从生态环境、改善区域城市环境和营造健康的室内环境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生态住宅在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应充分利用生态设计原则和节能技术 ,利用自然通风、遮阳和太阳能资源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