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更换集尿袋操作方法在尿道狭窄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复杂性尿道狭窄留置导尿管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应用改良法更换集尿袋,对照组实施传统法更换集尿袋。比较两组留置导尿管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对留置导尿管注意事项的认知程度,包括膀胱功能训练正确夹管方法,患者尿培养结果。结果观察组留置导尿管拔管困难者0例,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03,P〈0.05);观察组尿培养阳性率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44,P〈0.05);观察组对留置导尿管注意事项的认知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杂性尿道狭窄留置导尿管患者应用改良法更换集尿袋,可以减少留置尿管不良反应发生,减少患者痛苦,使更换集尿袋操作方法更趋于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腹部外科病人保留导尿更换集尿袋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留置导尿病人更换一次性集尿袋的最佳间隔时间。方法将150例腹部外科术后留置导尿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各50例。Ⅰ组每天更换一次集尿袋;Ⅱ组3天更换一次集尿袋;Ⅲ组1周更换1次集尿袋。留置导尿1周后分别采集三组病人的尿液进行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判断感染阳性率。结果尿培养细菌阳性率Ⅰ组与Ⅲ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与Ⅰ、Ⅲ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感染阳性率明显低于Ⅰ、Ⅲ组。结论腹部外科留置导尿病人每3天更换一次性集尿袋为宜。  相似文献   

3.
烧伤病人留置尿管时,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作者随机抽取53例留置尿管病人,27例(治疗组)用氯霉素眼膏作润滑剂,贮尿袋内注入庆大霉素;26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法。然后对尿道外口分泌物、尿管、贮尿管内尿液取样,进行细菌培养。结果留置尿管11天后治疗组感染率为22.22%,对照组为61.54%,经统计学处理χ2=6.89,P<0.01。从检出的细菌种类中,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黄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清洗液清洗会阴的效果。方法对60例长期卧床患者行20d的会阴护理.每天2次.前10d使用碘伏清洁(对照组),后10d使用生理盐水清洁(观察组),比较2组舒适度,尿频、尿急、尿痛、会阴瘙痒等不适症状,会阴清洁度,会阴清洁方法用时及成本。结果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均无尿频、尿急、尿痛症状,对照组会阴瘙痒发生率(8.3%)高于观察组(1.7%)(P=0.014),2组患者会阴清洁度均为I度;观察组用时及用物成本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生理盐水会阴清洗法既能有效清洁会阴。保持会阴部环境协调,提高舒适度,又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非AIH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输注洗涤红细胞临床实验疗效。方法 收集49例临床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的非AIHA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为35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的常规输血患者,对两组所有患者输血前l小时和输血后24小时的血红蛋白(H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尿胆原和尿胆红素几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实验组患者输注洗涤红细胞前后,血中TBIL(t=3.76,P〈0.01),DBIL(t=4.18,P〈0.01),Hb(t=8.69,P〈0.01),差异均有显著性,尿中尿胆原(x^2=3.094,P〉0.05)和尿胆红素(x^2=2.001,P〉0.05)在输血前后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患者输注洗涤红细胞前后除了Hb(t=4.252,P〈0.01)外,其余TBIL、DBIL、尿胆原和尿胆红素的含量均无显著性变化;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输注洗涤红细胞前,两组患者Hb(t=0.174,P〉0.05)、TBIL(t=0.26,P〉0.05)、DBIL(t=1.58,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而输注洗涤红细胞治疗后,两组患者除了Hb(t=0.286,P〉0.05)外,其TBIL(t=2.30,P〈0.05)和DBIL(t=2.08,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非AIHA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输注洗涤红细胞能提高血红蛋白,但红细胞有加速破坏的倾向,增加患者肝脏转化功能的负担,故应尽量不输洗涤红细胞。  相似文献   

6.
廖跃武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8):1471-1472
【目的】探讨不同尿液引流方式对中重度尿道下裂患儿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中重度尿道下裂患儿67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尿道下裂术后经尿道支架管置入引流管至膀胱引流;对照组132例,尿道下裂术后膀胱造瘘引流。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观察组术后一期治愈率为82.86%,略高于对照组的81.2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0294,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x^2=4.5128,P〈0.05)。【结论】尿道下裂术后经尿道支架管置入引流管至膀胱的引流方式对中重度尿道下裂患儿的疗效佳,且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拔尿管前注入0.3%碘伏预防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60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于拔除导尿管前先注入0.3%碘伏250ml并夹管30min;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拔除尿管排空膀胱。观察两组患者第一次排尿成功率及排尿时间,并作比较。结果观察组第一次排尿成功28例(93.3%),对照组20例(66.7%),两组比较,x^2=6.6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第一次平均排尿时间为(1.2±0.18)h,对照组为(2.0±0.21)h,两组比较,t=3.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拔尿管前注入0.3%碘伏250ml后夹管30min,可有效预防拔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锁骨下静脉置管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效果。方法将45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及对照组22例,观察组应用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穿刺配合率为86.96%,高于对照组5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65,P〈0.05);观察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13.0%,低于对照组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50,P〈0.05);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让患者在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时积极主动配合,并能预防和降低并发症发生,保证移植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中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的检测在肾病中的意义。【方法】用连续监测法在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正常对照组、肝胆疾病组、肾小球肾炎组及尿路感染组患者尿中的GGT活性。【结果】正常对照组尿液GGT活性高于血液,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胆疾病组血清GGT升高而尿液此酶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肾小球肾炎组尿GGT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也明显高于尿路感染组,而血清中GGT值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尿路感染组血、尿GGT,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小球肾炎组阳性数为47例,阳性率为90.4%,尿路感染组阳性数为2例,阳性率为3.6%。肾小肾炎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尿路感染组。【结论】测定尿液中GGT的活性有利于肾病和尿路感染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RHI蛋白和环氧化酶-2(COX-2)蛋白在子宫颈腺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子宫颈腺癌及30例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ARHI蛋白及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ARHI在40例子宫颈腺癌组织阳性率为50.0%(20/40),低于慢性子宫颈炎患者子宫颈组织阳性率90.0%(2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43,P〈0.05);COX-2在40例子宫颈腺癌组织阳性率82.5%(33/40),高于慢性子宫颈炎患者子宫颈组织阳性率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16,P〈0.05);ARHI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子宫颈腺癌临床分期(x^2=3.96,P〈0.05)及组织分化程度高低有关(x^2=7.04,P〈0.05)。COX-2蛋白与子宫颈腺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x^2=7.04,P〈0.05),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ARHI蛋白和COX-2蛋白与淋巴结有无转移均无关(P均〉0.05);ARHI蛋白和COX.2蛋白表达有关联(r=0.31,P〈0.05)。结论子宫颈腺癌的发生与ARHI基因失活和COX-2蛋白表达异常有关,两者可能协同作用参与子宫颈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傅远碧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499-1500,1503
目的 分析比较使用尿沉渣分析仪及显微镜两种方法 检验尿液管型的差别。方法 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238例患者,对其尿液标本进行研究,分别使用尿沉渣分析仪及显微镜检查仪对标本进行管型分析。结果 238例患者的尿液标本中尿沉渣分析仪管型阳性率为19.75%,显微镜检查的阳性率为4.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5,P<0.05)。其中尿沉渣分析仪结果 中的假阳性率为82.98%,假阴性率为0.84%。影响尿沉渣假阳性的最重要因素是黏液丝。结论 使用尿沉渣分析仪对尿液标本管型进行检测时,假阳性结果 较多,可再结合显微镜检查,以提高工作效率并保证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泌尿系外伤患者导尿管留置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订针对性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泌尿外科收治的138例泌尿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8例患者中行导尿管术后并发尿路感染42例,感染率为30.43%。年龄、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并发糖尿病、导尿次数、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前应用抗生素是泌尿外伤患者导尿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泌尿系外伤导管术后并发UTIC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对患者采用综合预防措施将有助于降低尿路感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膀胱功能训练仪对降低留置尿管患者拔除尿管后发生尿潴留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本科室留置尿管〉7d的患者80例,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持续开放尿管引流尿液,并在拔管前1~2d间断夹闭尿管;实验组在留置尿管期间应用膀胱功能训练仪控制尿管的夹闭与开放,比较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第1次排尿时间以及排尿的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排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拔除尿管后第1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留置尿管期间应用膀胱功能训练仪控制尿管的夹闭与开放,维持膀胱的功能,能有效预防患者拔除尿管后发生尿潴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UF-500i尿沉渣分析仪对尿路感染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集该院345例门诊、住院患者清洗外阴后取中段尿,使用UF-500i尿沉渣分析仪测定尿液白细胞和细菌数,同时进行尿液的细菌培养,以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并以大于或等于10×105 CFU(集落形成单位 colony-forming units)/mL 为阳性诊断标准.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从而计算出白细胞和细菌数在尿路感染的诊断阈cut off值,得出其灵敏度、特异性、阴/阳性预测值和假阳性/阴性率.结果 尿培养结果阳性的标本96例(27.8%),得出细菌数和白细胞数cut off值分别为130.2个/μL和29.8个/μL,其联合测定对尿路感染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73.58%,95.20%,26.42%,4.80%.结论 UF-500i尿沉渣分析仪是一种简单快速、可靠的尿液筛查实验,其细菌和白细胞计数可以作为尿路感染诊断检测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UF-5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在排除患者尿路感染(UT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该院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500份尿液标本,同时进行细菌培养、UF-500i尿沉渣分析和尿干化学分析,比较UF-500i尿沉渣分析和尿干化学分析法的检测灵敏度、特异度、与细菌培养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500份尿样中,细菌培养阳性180例。UF-500i法与细菌培养检测符合率为98.33%(177/180),干化学法与细菌培养检测符合率为91.67%(165/180),两种方法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4,P<0.05)。UF-500i法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33%、99.06%,干化学法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为91.67%、95.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F-500i法可作为疑似UTI患者的初筛项目,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及时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治疗上尿路术后并发尿漏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1例上尿路术后并发尿漏的患者采用输尿管镜技术处理,回顾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在输尿管镜下成功解除20例患者的病因并留置引流管,术后1 ̄5d漏尿消失,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 ̄6a无尿漏复发,1例处理失败。结论输尿管镜技术处理上尿路术后尿漏有插管引流成功率高、疗效好、减少再次开放手术等优点,是处理上尿路术后尿漏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Background: Urinary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 (UACR) is widely used for diagnosis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population investigation surveys. It is recommended that urinary albumin should be measured as soon as possible after urine is collected. It is not clear whether freezing and thawing affect the value of UACR and it is very inconvenient to measure UACR quickly in a population survey. The current study trie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repeated freezing and thawing on UACR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freezing urine samples. Methods: Fifty-three urine samples with abnormal urinary albumin (ranging from 22.9mg/L to 891.9mg/L) were selected. The albumin and creatinine were measured before freezing, then all sample were stored at ?30°C. After being thawed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albumin and creatinine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again. The samples were frozen and thawed for five times, and albumin and creatinine were measured after each thawing. The measurements of albumin, creatinine, and UACR after each thawing wer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with its initial values using multiple comparisons of one-way ANOVA. Results: Compared with its initial value, urine albumin, creatinine and UACR all did not show an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Conclusions: It is feasible to freeze urine samples for future measurement of UACR. Urine samples can be safely frozen and thawed at least five tim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微量清蛋白的检测在监测上尿路结石病人早期肾损害中的价值。方法对30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分别用速率法和二点终点法检测血尿素氮、肌酐,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清蛋白,另300例对照组只检测尿微量清蛋白。结果上尿路结石患者尿微量清蛋白含量123.7767.90mg/L,明显高正对照组24.21±18.14rag/L(P〈0.001)。尿微量清蛋白检测阳性病例118倒(39.33%),明显高于血尿素氮、肌酐检测阳性病例36例(P〈0.05)。结论尿微量清蛋白检测是反映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之一,可作为监测上尿路结石患者早期肾功能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并发感染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上尿路结石并发感染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血小板计数平均(49.4±36.5)×109/L。全组术前予抗炎治疗和应用糖皮质激素,12例予连续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IVIG),8例予输注机器单采血小板1~2人份,1例未予HD-IVIG及输血小板,血小板均上升至80×109/L以上。10例随后行输尿管镜逆行插管术,7例行输尿管镜碎石置管术(URL),4例行微通道经皮肾造瘘术(MPCN)。结果 19例通过上述处理肾功能好转,并作二期手术清除结石;1例在URL后出现严重血尿和肾周血肿;1例合并前列腺癌骨髓转移,术后因血小板进行性下降而死亡。结论上尿路结石并发感染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处理措施包括术前输注糖皮质激素、HD-IVIG或输注血小板提高血小板计数,使用输尿管镜逆行插管术、URL或MPCN作紧急引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