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燥湿止痒方冷湿敷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进行客观评价。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燥湿止痒方冷湿敷2次/d,口服氯雷他定10 mg,1次/d;对照组予3%硼酸溶液冷湿敷2次/d,口服氯雷他定10 mg 1次/d,疗程均为4周,主要观察指标为EASI评分和瘙痒程度(VAS)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EASI和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燥湿止痒方冷湿敷治疗急性湿疹具有抗菌、消炎、燥湿、止痒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苋榆洗液湿敷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急性湿疹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给予氯雷他定片口服,同时对照组给予硼酸溶液湿敷治疗,治疗组给予苋榆洗液湿敷治疗。治疗1周后观察2组湿疹面积严重程度评分(EASI)、瘙痒程度(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患者EASI和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愈显率55%,低于治疗组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苋榆洗液湿敷治疗急性湿疹具有清热祛湿、凉血愈显消肿、解毒止痒的功效。在降低EASI评分和VAS评分,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苦参地肤洗剂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湿疹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苦参地肤洗剂冷湿敷治疗,对照组采用3%硼酸洗液冷湿敷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瘙痒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并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86%(39/42),高于对照组的76.19%(3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EASI评分及治疗前后EASI评分差值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AS评分、DLQI评分及其治疗前后差值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苦参地肤洗剂治疗急性湿疹效果明显,使用方便,疗效较3%硼酸洗液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三黄洗剂湿敷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方法:选取100例急性湿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予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1粒/次,1次/日,皮损处外涂卤米松乳膏2次/天,治疗组加予三黄洗剂湿敷,观察两组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22.7%和58.3%,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医治疗配合三黄洗剂湿敷治疗急性湿疹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查小明 《新中医》2016,48(5):265-267
目的:观察龙胆草汤湿敷对儿童急性湿疹的护理效果。方法:将96例急性湿疹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2组均给予基础护理措施;对照组:渗出明显采取3%硼酸溶液湿敷,湿出减少后采用炉甘石洗和糠酸莫米松乳膏外擦;治疗组,渗出明显者采用龙胆草汤湿敷,渗出减少后同对照组。疗程均为2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治疗前后瘙痒和睡眠影响程度;进行治疗前后皮损程度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记录瘙痒和渗出减轻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83%,对照组81.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瘙痒、睡眠、EA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瘙痒、睡眠、EASI评分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瘙痒和渗出减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龙胆草汤湿敷对有明显渗出的儿童急性湿疹患者,能明显减轻瘙痒和缩短渗出时间,减轻皮损,改善睡眠,提高临床疗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肛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口服依巴斯汀,冰柏液塌渍后外涂地奈德乳膏;对照组口服依巴斯汀片及外涂地奈德乳膏,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瘙痒程度、渗液及皮损面积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和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湿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除湿胃苓汤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依匹斯汀胶囊片10 mg/次,2次/d和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3次/d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除湿胃苓汤。观察2组临床疗效、湿疹面积及严重捐数(E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00%,对照组为81.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SI和瘙痒程度评分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观察组分别为2.50%、4.00%,对照组分别为8.50%、9.5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除湿胃苓汤治疗慢性湿疹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加快临床症状和炎症状况的改善,且不良反应和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降糖活血方合消风散治疗糖尿病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糖尿病慢性湿疹患者71例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6例。2组均予西医常规降糖治疗并外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对照组并予氯雷他定分散片,每次1片,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并予降糖活血方合消风散,每日1剂,每日2次,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4周,随访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瘙痒程度直观模拟尺(VAS)评分、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PG)、血脂水平,比较2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34/36),对照组为60.00%(21/3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EASI评分、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EASI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FPG、CRP、WBC水平明显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FPG、CRP、WB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4例,复发5例;对照组不良反应17例,复发11例。结论降糖活血方合消风散治疗糖尿病慢性湿疹临床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湿疹外洗方治疗湿热浸淫型婴幼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湿热浸淫型婴幼儿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炉甘石洗剂外涂,治疗组予湿疹外洗方湿敷。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临床疗效,比较湿疹面积、严重度指数评分(EASI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76.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EAS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EAS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儿局部用药区域的皮肤未出现红肿、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与炉甘石洗剂相比,湿疹外洗方治疗湿热浸淫型婴幼儿湿疹的疗效更佳,可减轻皮肤瘙痒、皮损等症状,且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依巴斯汀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4例予依巴斯汀10 mg口服1次/d,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1 mL注射双侧曲池或足三里穴位,隔日1次;对照组58例单纯予依巴斯汀10 mg口服1次/d。2组疗程均为4周。根据患者瘙痒程度、风团数量及大小等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为6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6%,对照组为10%,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巴斯汀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有效率高,复发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甘芩液冷喷联合湿敷疗法治疗日晒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日晒疮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给予甘芩液湿敷,治疗组联合甘芩液冷喷,对照组联合蒸馏水冷喷,疗程均为1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皮损情况及主观感受,分析评价2种外治方法治疗日晒疮临床效果。结果治疗3 d后两组间面积与严重程度(EA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7 d后治疗组EASI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治疗后EASI单项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总显效率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 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药冷喷联合湿敷治疗日晒疮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肤康舒方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60例于英德市中医院及英德市人民医院门诊治疗的慢性湿疹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予相同的健康卫生宣教及饮食指导,嘱其远离可疑致敏物质。对照组予口服西替利嗪10 mg,1日1次;观察组予沐浴时使用肤康舒方10 mL,1日1次。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积分,湿疹情况(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显著高于对照组76.7%(23/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症状积分中瘙痒程度、皮疹形态、皮疹面积,EASI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DLQI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3.33%(4/30),显著高于观察组0.00%(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肤康舒方治疗慢性湿疹可有效缓解瘙痒、改善皮疹等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安全可靠,可在岭南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湿疹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确诊为肝肾阴虚型慢性湿疹患者,按照随机信封分配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西替利嗪治疗,2组均外用青鹏软膏。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表(EASI)评价患者的皮损情况,比较2组EASI评分、瘙痒评分、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7.00%,对照组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ASI评分、瘙痒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观察3月,复发率观察组16.9%,明显低于对照组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湿疹,近远期疗效均优于西替利嗪,各项指标评分改善明显,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4.
田艳  刘建  王庆海  张晓堃 《河北中医》2012,34(2):184-185
目的观察清热化浊利湿法联合炉甘石洗剂治疗为湿热内蕴、湿重于热型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予清热化浊利湿中药口服,对照组予氯雷他定片口服,同时2组均外用炉甘石洗剂治疗。2组均治疗30 d后,根据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EASI)进行积分比较,并观察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EASI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EASI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3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清热化浊利湿法治疗湿热内蕴、湿重于热型湿疹临床疗效显著,不易复发,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蛇床汤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慢性湿疹门诊患者50例,采用随机单盲、自身配对的研究原则,选取每一个患者左右对称的四肢靶皮损各一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蛇床汤热熨,对照组采用康酸莫米松乳膏外涂,2次/d,治疗4周。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瘙痒程度VAS评分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靶皮损EASI、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随着疗程增加,2组上述评分每周逐渐降低,且治疗组EASI、VAS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优于对照组的84.0%(P<0.05);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蛇床汤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显著,安全性好,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凉血祛湿止痒汤治疗特应性皮炎急性发作期血热湿蕴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特应性皮炎急性发作期血热湿蕴证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予硼酸洗液湿敷,观察组予凉血祛湿止痒汤颗粒口服,对照组予氯雷他定片口服,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红斑、丘疹、渗出、苔藓化、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视觉模拟评分(VAS)、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及血清白介素-13(IL-13)水平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红斑、丘疹、渗出、苔藓化、皮损面积、EASI评分、VAS评分、DLQI评分、IL-13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凉血祛湿止痒汤可以改善特应性皮炎急性发作期血热湿蕴证患者的皮损,缓解瘙痒,提高生活质量,抑制皮肤炎症反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养阴解毒外洗方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儿童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的临床疗效及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0例中重度AD脾虚湿蕴证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2组均予盐酸西替利嗪滴剂,2~6岁者0.5 mL/次,6岁以上者1 mL/次,1次/d,口服;对照组并予0.03%他克莫司软膏,患处涂抹薄层,擦匀并完全覆盖,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养阴解毒外洗方,1剂/d,水煎外洗1次。2组均连续治疗4周,随访4周。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特应性皮炎评分(SCORAD)、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研究者整体评分(IGA)、瘙痒程度视觉模拟尺(VA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皮肤屏障功能(p H值、含水量、油脂含量),评估复发率。结果观察组脱落、剔除5例,对照组脱落、剔除6例。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SCORAD、EASI、IGA、VAS、中医症状评分及皮肤p H值、油脂含量均下降,含水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SCORAD、EASI、IGA、VAS、中医症状评分、p H值、油脂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含水量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64/70),对照组为89.86%(62/69),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随访时观察组复发率为4.69%(3/64),对照组为16.13%(10/6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滴剂基础上,养阴解毒外洗方联合他克莫司软膏可更好地改善中重度AD患儿皮肤屏障功能,降低AD严重程度、湿疹皮损面积、瘙痒程度,提高疗效且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潘毅  陆千琦  季禾子 《新中医》2015,47(11):164-166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湿疹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急性湿疹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同时外用不含激素的炉甘石洗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龙胆泻肝汤和萆薢渗湿汤交替口服。2组疗程均2周。观察湿疹严重度(EASI)评分、皮损面积评分、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75%,对照组为67.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EASI评分和皮损面积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EASI评分和皮损面积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血清IL-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而IL-4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血清IL-2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IL-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口服西药及外用洗剂治疗基础上采用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治疗急性湿疹湿热证患者,可明显降低湿疹严重度和皮损面积,升高患者血清IL-2水平和降低血清IL-4水平,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应用皮康王联合中药湿敷在肛周湿疹中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肛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在肛周予皮康王联合中药湿敷;对照组在肛周单纯予皮康王外涂,治疗1周后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肛周瘙痒VAS评分、换药护理次数及疗效有效率计算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肛周VAS评分为5.765±1.524与1.047±1.123、对照组为:5.464±1.723与3.126±1.269;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护理换药次数相当,治疗后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观察组有效率达94.1%、对照组则为70.5%,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康王联合中药湿敷治疗肛周湿疹,能有效缓解肛周瘙痒,缩小皮损范围,便于护理,促进湿疹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方黄柏液联合糖皮质激素乳膏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0例急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复方黄柏液与新霉素地松乳膏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新霉素地松乳膏与3%硼酸溶液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评分(EAS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研究者总体评估(IGA)变化情况、治疗后7 d及14 d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EASI评分、VAS评分、IGA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7 d及14 d时2组患者EASI评分、VAS评分、IGA积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研究组EASI评分在治疗后7 d及治疗后14 d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7 d时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时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黄柏液与糖皮质激素乳膏联用可显著提高急性湿疹治疗效果,皮损及瘙痒症状改善明显,复发率低,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