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带线锚钉治疗Ⅲ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64例Ⅲ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病人行临床分析研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带线锚钉修复手术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可吸收缝合线修复手术方法,对比两组病人术后病情治疗情况。结果共6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9个月,平均7.7个月。膝关节功能按改良Lysholm-Scale功能评定标准:带线锚钉组优20例,良10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3.75%;可吸收缝线组优16例,良4例,可8例,差4例,优良率62.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442,=0.047)。结论采用带线锚钉治疗Ⅲ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临床疗效,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能有效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带线锚钉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进行治疗的20例肩袖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带线锚钉缝合的方法对损伤的肩袖进行修复,并采用美国加州大学肩袖损伤专业评分系统(UCLA)对患者术后的肩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的自理情况、疼痛改善情况进行综合评定,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20例患者随访时间均在1年以上,平均随访时间13.6个月,无一例出现锚钉拔出、肌腱不愈合等并发症。其中UCLA评定优13例(34~35分),良5例(29~33分),差2例(<29分),优良率90%。结论应用锚钉缝合固定的方法治疗肩袖损伤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是治疗肩袖损伤理想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带线锚钉缝合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股骨髁止点处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6月~2014年12月采用缝合锚钉内固定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股骨髁止点处断裂26例。结果本组均获随访10~18个月,平均12.9个月。术后6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2.23±5.36)分;其中:优16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2.31%。结论应用带线锚钉内缝合固定重建膝关节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股骨髁止点断裂损伤小、操作简单,膝关节内侧固定可靠,即刻获得稳定后有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利于肢体功能恢复,相关并发症少,不需手术取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评价带线锚钉修复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月利用带线锚钉修复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27例,对外踝、后踝骨折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利用带线锚钉修复重建三角韧带,对于确定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采用1枚松质骨螺丝钉固定。结果本组均获得平均23个月随访,术后无血管、神经损伤及伤口感染。根据患者术后主观感觉进行评价,优良率81.5%;运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足踝评分系统对踝关节功能进行综合评估,优良率74.1%。结论三角韧带对于踝关节内侧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三角韧带的修复重建同等重要,否则将产生踝关节不稳。应用带线锚钉修复重建三角韧带的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背景: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容易发生漏诊及误诊,从而导致踝关节不稳、踝部慢性疼痛及创伤性关节炎。近年来对三角韧带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特征的研究发展,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治疗理念和手术方法都有了进步和发展,但仍存在争议。目的:评价带线锚钉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于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利用带线锚钉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27例,对外踝、后踝骨折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利用带线锚钉修复重建三角韧带,对于确定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采用1枚松质骨螺钉固定。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35个月,平均23个月;运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足踝评分系统对踝关节功能进行综合评估,优良率为74.1%,结果证实,利用带线锚钉可很好地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膝内侧副韧带解剖与临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膝关节是人体关节中负重多及运动量大的关节,为适应此机能所需结构亦最为复杂。膝内侧副韧带是众多膝关节韧带中的一条,具有保持膝关节的稳定和运动作用。由于多种原因均会造成膝内侧副韧带的损伤,从而影响膝关节的稳定和运动。因此,对膝内侧副韧带的解剖学研究具有实用意义,现将膝内侧副韧带的解剖与临床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比分析爱惜邦线缝合固定与带线锚钉缝合固定髌骨下极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选取1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的膝关节CT图像,建立髌骨下极骨折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5#爱惜邦线、带线锚钉骨折固定三维模型。其中,模型1采用5#爱惜邦线独立间断垂直缝合技术固定髌骨下极骨折,模型2在模型1基础上将两端爱惜邦尾线从髌腱下方连续锁边缝合至对侧骨折近端并收紧打结,模型3采用锚钉技术固定。分析在不同屈膝角度下各骨折固定模型的应力和位移分布。结果 在0°~90°范围内,随着屈膝角度增加,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也随之增大。在同一屈膝角度下,带线锚钉固定方式的应力水平最高,爱惜邦线固定联合锁边缝合方式的应力水平最低且应力分布最均匀;单纯爱惜邦线缝合的位移形变量最大,带线锚钉固定方式的位移形变量最小。结论 爱惜邦线缝合后加以髌腱周围的锁边缝合最大位移相对适中,且最大应力也相对较小,是临床中固定髌骨下极骨折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背景:膝骨关节炎多由力学和理化因素导致软骨基质退变而引起。目前对发病的理化因素和软骨基质的退变研究较多,力学研究较少。 目的:观察兔膝骨关节炎模型内侧副韧带拉伸力学性质的改变。 方法:左后肢伸直位石膏固定制动法建立兔模型。在Bose Electro Force 3300疲劳试验机上对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各6个试样进行拉伸实验。拉伸实验的速度为5 mm/min,计算机每0.1 s自动记录一个数据,直到将试样拉断。 结果与结论:正常对照组最大应力为(17.92±3.18) MPa,最大应变为(10.7±2.07)%,最大位移为(2.76±0.37) mm,弹性模量(316.19±74.55) MPa;模型组最大应力为(11.34±1.05) MPa,最大应变为(7.97±1.65)%,最大位移为(2.08±0.31) mm,弹性模量(279.77±33.91) MPa。正常对照组各项拉伸性能指标显著大于模型组(P < 0.05)。提示膝骨关节炎对膝关节韧带的生物力学特性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膝后内侧切口用锚钉治疗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52例,经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应用锚钉固定骨折块,术后2周行膝关节功能康复锻炼。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活动度,应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对术前及术后9个月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9~14个月随访(平均11.4个月),骨折一期愈合时间8~14周。术后膝关节稳定,活动功能良好。后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均由阳性转为阴性,伸屈膝活动度正常。术前Lysholm评分为(59.4±6.0)分,关节活动度为(79.2±11.3)°;术后9个月Lysholm评分为(93.4±3.0)分,关节活动度为(137.3±5.9)°。因此术后Lysholm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术前,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安全可靠,术后能早期功能锻炼,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BACKGROUND: Ankle joint fracture combined with triangular ligament injury is a common type of injury, and is easy to have an impact on the anatomy of the ankle joint, lea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joint instability; the treatment is extremely easy to lead to a variety of complications. For injured triangular ligament, it is controversial whether it is necessary to repair in the clinic.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 wire anchor for repairing triangular ligament in ankle joint fracture fixat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6 cases of ankle fractures combined with triangular ligament injury,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of the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 of Zibo City from May 2013 to May 2014,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ankle fractures combined with triangular ligament injury were treated with open reduction plate fixation.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 months. The recovery of ankle joint function was evaluated with the 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 Ankle Society (AOFAS) ankle and foot function score. Gravity stress X-ray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pace of medial malleolus was measured. Adverse even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3, 6 and 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 AOFAS score of the ankle joint was increased 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at 12 months than that before surgery (P < 0.05). Gravity stress X-ray examination revealed that the space of medial malleolus of the affected side was smaller at 12 months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No injuries to nerves and blood vessels were found during surgery, and the incision was healed in the first stage, and no infection was observed. Adverse events such as fixator breakage and loosening were not visible. However, partial function of the ankle joint was limited after repair in triangular ligament injury. Results confirmed that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combined with a wire anchor obtained good effects in the repair of ankle joint fracture with triangular ligament injury.      相似文献   

11.
<正>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是膝关节韧带损伤中发病率最高者,约占46.2%[1],损伤后如被漏诊或治疗不适当,可出现膝关节内侧不稳定,最终可导致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2]。临床上治疗内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方法较多。我们使用异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的方法治疗膝内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双套圈法和带线锚钉法治疗急性拇指Stener损伤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9年1月–2021年7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急性拇指Stener损伤患者16例,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19~61(41.0±13.9)岁。16例患者按尺侧副韧带修复方法不同分为2组:采用双套圈法修复的9例纳入双套圈组,采用带线锚钉法修复的7例纳入带线锚钉组。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2)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3)术后8个月按Saetta等评定标准评价患指功能,采用密歇根州手功能调查表(MHQ)评估患者对患指外观的满意度,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指的疼痛程度。比较2组患者上述指标。结果 (1)2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双套圈组手术时间为(59.3±5.2) min,带线锚钉组手术时间为(60.9±6.2) min,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P=0.602)。双套圈组住院费用(1.16±0.13)万元,少于带线锚钉组的(1.69±0.08)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4,P<0.001)。(3)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4(13.2±5.4)个月。术后8个月,患指功能评定,双套圈组优6例、良2例、可1例,带线锚钉组优5例、良1例、可1例;MHQ评估患指外观的满意度,双套圈组7例非常满意、1例满意、1例一般,带线锚钉组6例非常满意、1例满意;患指疼痛VAS评分,双套圈组无疼痛7例、轻度疼痛2例,带线锚钉组无疼痛5例、轻度疼痛2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对于急性拇指Stener损伤的治疗,双套圈法与带线锚钉法均可获得较可靠的疗效,且双套圈法住院费用少于带线锚钉法。临床上可以综合考虑术者的操作习惯、患者的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之一。随着膝关节外科学的发展,对膝关节韧带的研究逐渐深入,关于膝内侧副韧带的功能解剖和生物力学特性的各种量化标准也逐渐完善,这是未来对膝内侧副韧带研究的发展趋势。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功能解剖研究包括维持膝关节的稳定和限制胫骨外旋,韧带各纤维束在膝关节不同的屈曲、旋转角度和不同的步态周期下应力变化等方面;生物力学研究包括结构属性、线性硬度、粘弹性、对力学刺激的反应及与年龄、性别的关系等内容。该文对近年来膝内侧副韧带的功能解剖和生物力学特性的相关量化标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外髁劈裂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膝内侧副韧带(MCL)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骨科及陆良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5例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膝内侧副韧带Ⅱ度或Ⅲ度损伤患者,采用MIPPO技术复位固定胫骨外侧平台骨折,锚钉固定膝内侧副韧带损伤,评价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20周,平均16周。Lysholm标准评定示优20例,良10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5. 7%。结论微创手术治疗外髁劈裂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膝内侧副韧带损伤效果明显,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背景:Fastin锚钉已被广泛用于肩袖损伤、韧带损伤等治疗,但用于半月板修复方面国内报道较少。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带线锚钉治疗外侧半月板前角损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RI诊断并经关节镜下确诊外侧半月板前角损伤适合行缝合修复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固定缝合,通过症状、体征、Lysholm及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28个月(平均19.3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分别由治疗前的(45.20±7.47)分和(41.55±8.91)分升高到治疗后的(90.60±5.46)分和(91.85±1.09)分(P < 0.05),说明关节镜下应用带线锚钉治疗半月板前角损伤能够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背景:对于合并交叉韧带损伤的年轻且运动水平较高的患者易出现Ⅲ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直接修复损伤韧带以及肌肉肌腱转位加强等传统重建方法会遗留内侧副韧带复合体松弛的情况。目的:探讨自体肌腱移植修复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的效果。方法:对Ⅲ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47例采取修复重建方法治疗,在解剖修复内侧副韧带基础上游离移植自体半腱肌腱、骨-髌韧带-骨、腘绳肌腱重建内侧副韧带浅层。结果与结论:最终37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8个月。37例患者Lysholm评分、IKDC评分、Tegner最终随访评分、外翻应力位X射线片内侧关节间隙较健侧增宽的距离均较重建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按临床疗效评分为重建后优12例,良18例,中4例,差3例,优良率81%。结果证实,自体肌腱移植修复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效果良好,骨-髌韧带-骨及腘绳肌腱均是可供选择的移植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损伤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687例(714膝)行初次TKA术中10例(10膝)MCL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1例为MCL股骨侧止点撕脱,另9例为MCL体部断裂。MCL股骨侧止点撕脱患者采用带缝线锚钉方法进行止点重建,体部损伤患者均采用断端直接缝合方法进行修复。除2例体部断裂的患者因修复后仍无法恢复内侧稳定性而使用限制性衬垫之外,其余8例患者均使用非限制性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术后康复过程中有5例患者使用膝关节支具进行保护。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和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10例患者随访3—15个月(平均9个月)。患者均无膝关节不稳定的主诉,末次随访时,膝关节伸直位及屈膝30°位外翻应力试验未发现内侧松弛。患者KSS由术前平均76.8分(37—100分)改善到153.3分(126~170分),膝关节平均活动度由术前的92°(70°~110°)改善到108°(90°-120°)。结论 对TKA中的MCL损伤应当进行积极的手术修复。在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MCL修复、重建并且获得良好下肢力线的前提下,非限制性膝关节假体能够获得理想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9.
背景: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易导致继发性的半月板及软骨损伤,长期慢性损害会引起骨关节炎的发生。目前,关于内侧副韧带断裂所致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的力学研究较少。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不同程度损伤对膝关节半月板及软骨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一名健康志愿者行膝关节CT和MRI检查,获取其影像资料,将扫描数据依次导入Mimics、Geomagic及Solidworks软件,经配准融合后建立正常膝关节三维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模拟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不同程度损伤的模型,共分为4组,包括:(1)内侧副韧带完整;(2)内侧副韧带深层断裂;(3)内侧副韧带浅层断裂;(4)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最后导入Ansys软件,对膝关节施加3种模式载荷:(1)股骨顶端施加10 N·m外翻力矩;(2)股骨顶端施加4 N·m内旋力矩;(3)股骨顶端施加4 N·m外旋力矩。分析4组模型在不同载荷下对膝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在膝关节伸直位,对膝关节施加10 N·m外翻力矩时,内侧副韧带不同程度损伤后外侧半月板总体应力均增加,关节软骨应力变化不明显,并且当内侧副韧带浅层出现断裂后外侧半月板应力峰值明显增大;(2...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如诊断或治疗不及时,常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以及踝关节不稳定等后遗症,目前对于双股带线锚钉系统能否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尚无明确报道。目的:回顾性分析双股锚钉线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南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30例,随机分2组,每组15例。试验组采用双股锚钉线固定下胫腓联合,对照组采用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术前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踝关节术前肿胀程度,拍摄踝关节三维CT以及踝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术后1d及1.5,3,6,12个月拍摄踝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并评估术后3,6,12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未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感染、骨不连、锚钉松动等并发症;②术后3,6,12个月时,2组之间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2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③术后1年内,试验组有5例(33%)出现下胫腓联合增宽,对照组有2例(13%)出现下胫腓联合增宽;④结果表明,双股锚钉线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但患者术后发生下胫腓联合再分离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