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单纯后路广泛松解技术联合侧凸全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胸腰椎和腰椎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我院于2002年4月至2005年7月连续收治了114例(女86例,男28例)青少年特发性胸腰椎和腰椎脊柱侧凸患者,其中Lenke5型72例,Lenke6型32例,Lenke3C型10例。全部采用后路广泛松解技术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手术前后在X线正侧位片上测量冠状位Cobb角,矢状面胸椎后凸角和腰椎前凸角,最下端融合椎冠状面成角,骶骨中垂线与融合下端椎、顶椎及C7中垂线平均距离,并观察各种并发症情况。结果:共置入1460枚椎弓根螺钉,平均融合9.6个椎体(5~14个)。冠状面平均矫正率为78.6%(61°减少到13°),矢状面腰椎前凸角从36°(23°~67°)增加到42°(34°~55°)。最下端融合椎冠状面成角矫正率达79%,骶骨中垂线与融合下端椎距离从2.3cm减少到0.5cm,与顶椎距离从5.0cm缩短到1.6cm;C7中垂线与骶骨中垂线距离由2.7cm减少到0.8cm。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0个月(12~50个月),未发现假关节形成、深部感染,且无明显矫形丢失。结论:后路广泛松解联合全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胸腰椎/腰椎侧凸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可膨胀型椎弓根螺钉联合椎弓根通道植骨治疗伴骨质疏松症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4年2月濮阳市中医院收治的23例(23个椎体)伴骨质疏松症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可膨胀型椎弓根螺钉联合椎弓根通道自体髂后上棘松质骨植骨治疗。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螺钉植入椎弓根位置优良率;比较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度变化,观察内固定失败、后凸畸形再发情况。结果手术时间95~156 min,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术中失血量415~706 m L,平均失血量520 m L。23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10~22个月(平均18个月)。椎弓根螺钉均膨胀良好,植入椎弓根位置优良率为87%。术前、术后7 d及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和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54±7、89±4、86±4和(26.7±2.9)°、(5.7±0.9)°、(6.5±1.7)°,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4.520,814.960;P=0.000,0.000)。术后6个月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D级2例、E级21例)较术前(C级10例、D级11例、E级2例)明显改善(χ2=31.926,P=0.000)。随访期间患者未有手术相关感染,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拔出及后凸畸形并发症。结论可膨胀型椎弓根螺钉联合椎弓根通道自体松质骨植骨具有复位满意、固定可靠、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是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症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退变性症状性腰椎侧凸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间断固定、椎间植骨融合、矢状位重建术式治疗退变性症状性腰椎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6年4月,采用经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间断固定、椎间植骨融合、矢状位重建术式治疗退变性症状性腰椎侧凸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51—82岁,平均62.6岁。所有病例拍摄腰椎正侧位片及Bending片,常规备CT和MRI。根据患者下肢症状行全椎板或半椎板减压,神经根扩大,椎间植骨融合及椎弓根螺钉间断固定。[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1—6年,平均2年零7个月),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按JOA评分,手术疗效优良率91.9%,侧凸平均矫正率54.8%。随访期间无明显矫正度数及椎间隙高度丢失,术后3个月、1年复查X片内置物无松动及断裂,植骨融合时间平均11.6周。[结论]对于退变性症状性腰椎侧凸患者:(1)采取个体化治疗,年龄不是绝对手术禁忌证,病程长短不是决定手术疗效的重要指标;(2)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间断固定、椎间植骨融合、矢状位重建术是安全有效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置钉治疗26例T11~L2单节段椎体骨折患者,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住院天数及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矢状面指数等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时间50~90(64.9±8.5)min;术中出血量30~120(64.6±23.0)ml;住院天数6~11(8.6±1.5)d;术后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2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4~30(21.7±4.3)个月。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矢状位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矢状面指数维持良好,随访期内无内固定失败发生。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对伤椎直接复位及固定、在即刻固定、改善和维持伤椎前缘高度、后凸畸形方面有明显优势,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可早期活动、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4):2213-2217
[目的]探讨小切口直视置入普通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3年5月~2015年5月对37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在全麻下行小切口直视置入普通椎弓根螺钉治疗(小切口组)。其中男性26例,女性11例,年龄29~51岁,平均41.27岁。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及伤椎矢状面Cobb角,并与同期37例经皮椎弓根螺钉手术患者(经皮组)进行比较。[结果]小切口组与经皮组相比,平均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小切口组手术时间较经皮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2±0.71)h vs(1.47±0.92)h,t=3.187,P=0.002],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13~15个月,平均13.92个月。小切口组平均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明显小于经皮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4±2.23)%vs(12.72±4.53)%,t=7.453,P<0.001],小切口组平均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明显小于经皮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1±1.08)°vs(6.37±2.31)°,t=9.111,P<0.001]。[结论]小切口直视置入普通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能够明显减小医源性创伤,其对人体组织的损伤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大致相同,但其操作更方便、骨折复位效果更好和医疗费用更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治疗胸腰椎创伤性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对18例胸腰椎创伤性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治疗。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4~62(47.7±9.5)个月。神经损伤ASIA评分:术前为25~44(34.6±7.2)分,末次随访时为35~50(47.7±9.5)分,较术前平均提高13.1分±3.1分。椎体后凸Cobb角:术前为21°~35°(27.89°±4.63°),术后为2°~8°(4.13°±0.87°),较术前平均改善23.7°±3.3°,末次随访时丢失1.3°±0.2°。随访期内未出现深部感染、椎弓根断裂及神经损伤加重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治疗胸腰椎创伤性后凸畸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03-2010-12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52例,收集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中期随访的影像学指标、腰背疼痛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8个月至48个月随访,平均32个月。本组病例手术时间48±22 min,术中出血量为100±25 ml,切口长度68±5.4 mm,住院天数9±2.1 d。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前后矢状位后凸Cobb角、矢状位指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无一例出现医源性神经根损伤,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极外侧椎间融合术(XLIF)联合Wiltse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部战区总医院采用XLIF联合Wiltse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46例腰椎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至少随访2年,对比手术前后患者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XLIF+置钉平均操作时间(69.6±14.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8.8±8.5)mL。患者获随访24~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8.5±3.2)个月。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患者腰痛VAS评分、ODI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41例患者(89%)手术节段获骨性融合,随访期间无翻修病例。结论 XLIF治疗腰椎不稳微创、有效;术中不变换体位置入单侧椎弓根螺钉方便可行,能够提供可靠的椎间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中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07—2011-07应用后路经皮双侧共4个棘旁小切口,经肌间隙入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0例。结果本组手术顺利,手术时间40~60 min,平均50 min;手术出血量40~150 ml,平均60 ml。术后X线侧位片测量手术椎椎体前缘的压缩百分比由术前(43.0±5.1)%减小至(8.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折椎体后凸Cobb角由术前(26.2±3.1)°缩小至(6.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未见明显椎体高度和后凸畸形矫正丢失。结论采用后路经皮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固定可靠、操作简单、创伤小,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椎体撬拨植骨成形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早期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预防术后形成“空心椎”引起的钉松动、断钉及伤椎再塌陷、后凸畸形等并发症。[方法及结果]收治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28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用神经根探子撬拨压缩下陷的伤椎上终板和前中柱,使之复位,经伤椎通过椎弓根植骨成形。术后随访6~18个月,全部获得骨性愈合(100%)。脊柱后凸Cobb's角度术前平均23.6°(n=23)矫正至术后平均4.4°(n=23),随访角度5.3°;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由术前平均45%恢复至术后97%,随访时95%;伤椎椎管内矢状径术前平均7.6 mm,术后17.5 mm,随访矢状径17.1 mm,无明显狭窄。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或弯曲。[结论]椎体撬拨植骨成形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安全性高,经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恢复了伤椎的强度和刚度,减少了内固定的应力,防止后凸畸形,降低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与切开短节段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相比较,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 方法 2004年11月至2005年8月前瞻性将34例胸腰椎骨折随机分为两组(n=17),分别采用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经伤椎固定(经皮组)和切开短节段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切开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和后凸Cobb角的恢复情况、平均复位丢失率以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13~21个月,平均18个月.经皮组手术时间平均(130±11)min,与切开组[(129±9)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1,P=0.870).经皮组术中出血量平均(120±37)mL,与切开组[(287±31)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41,P<0.05).经皮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平均从术前52.1%±5.8%恢复至术后95.5%±2.2%,后凸Cobb角平均从术前16.2°±1.7°恢复至术后5.7°±0.8°,平均复位丢失率为11.2%±1.2%,与切开组(13.1%±0.6%)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医源性神经根损伤及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 结论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经伤椎固定是治疗不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的较好方法,其与传统切开短节段固定手术相比,疗效好,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后路广泛松解全椎弓根螺钉矫形治疗成人特发性胸腰椎/腰椎侧凸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8年6月,通过后路广泛松解全椎弓根螺钉矫形治疗成人特发性胸腰椎/腰椎侧凸患者,27例获得随访.术前冠状面主凸cobb角为48.6°(42°~63°),侧凸平均柔韧度34.2%.术后平均随访27.4个月(24~36个月),通过影像学检查对手术矫形效果和躯干平衡情况进行分析,末次随访时进行患者主观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外观明显改善.冠状面主凸平均Cobb角矫正率为62.1%.末次随访冠状面Cobb角平均丢失2.3°.冠状面平衡由术前平均26 mm矫正为术后平均8 mm.腰椎前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36.7°增加为39.6°.[结论]后路广泛松解全椎弓根螺钉矫形治疗成人特发性胸腰椎/腰椎侧凸可以获得良好的冠状面和矢状面矫形,重建躯干的平衡,主客观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田观明  韩雷 《中国骨伤》2016,29(7):588-592
目的 :探讨经皮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经皮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治疗无神经损伤表现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48例,男22例,女26例;年龄55~72岁,平均62.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8 h~9 d,平均4.5 d。依据Denis分型:压缩型35例,爆裂型13例。骨折部位:T_(11)9椎,T_(12)15椎,L_1 14椎,L_2 7椎,L_3 3椎。观察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椎体矢状面指数(SI)随访期间内固定失败情况及后凸畸形再发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32.5个月。手术时间60~140 min,平均85 min;术中出血量50~100 ml,平均为75 ml。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年时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分别为(56.4±2.6)%、(91.2±1.6)%、(86.9±3.2)%;局部后凸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26.6±3.2)°、(6.2±1.0)°、(6.8±1.5)°;SI分别为(51.6±4.2)%、(90.2±5.9)%、(88.7±4.2)%;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acle,VAS)分别为7.6±1.2、2.8±1.9、1.1±0.4。术后3 d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年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生神经功能损坏、内固定失败及后凸畸形再发。结论:经皮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创伤小,同时可有效恢复脊柱正常生理负荷传导,防止内固定失败和椎体再发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长尾单向椎弓根钉经皮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4—2018-12采用长尾单向椎弓根钉经皮手术内固定治疗的3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比较术前、术后1周、取出内固定时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伤椎楔变角、矢状位后凸角。结果 3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8个月的随访。术中未出现神经损伤、感染、断钉、断棒等并发症。1例手术失败,术后出现螺钉松动拔出,矢状位后凸角增大。术后1周及取出内固定时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椎体后缘高度比值较术前大,伤椎楔变角、矢状位后凸角较术前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按改良Prolo功能评分评价疗效:优23例,良12例,可2例。结论长尾单向椎弓根钉经皮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简单、安全,固定胸腰椎爆裂骨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前外侧胸膜外和(或)腹膜后减压融合联合后路经皮短节段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未合并后方致压的胸腰椎不稳定性单节段骨折患者行T11~L2胸腰段前路减压联合后路经皮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记录背痛VAS评分评估术后疼痛改善情况,影像学观测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椎管占位率、伤椎楔形角和邻椎终板间后凸Cobb角矫正程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41个月。背痛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椎管占位率、伤椎楔形角及后凸Cobb角术后3、12个月均优于术前(P 0. 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12个月神经功能ASIA等级较术前分别提高(1. 0±0. 1)级和(1. 2±0. 2)级。结论常规前路减压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置钉,具有减压彻底、显著提高伤椎整体高度和脊柱矢状及冠状序列、即刻获取并持续维持生物机械力学稳定等优势,是治疗未合并后方致压胸腰椎不稳定性单节段骨折的适宜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短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1-09—2013-08行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短节段胸腰椎骨折31例,观察手术前后伤椎后凸角及椎体相对高度变化。结果术后无切口感染、脊髓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伤椎后凸角从术前平均(26.19±2.57)°恢复至术后1周(4.92±1.85)°及术后12个月(4.69±1.70)°;伤椎椎体前缘相对高度从术前平均(54.00±6.82)%恢复至术后1周(93.50±4.52)%及术后12个月(93.08±4.40)%,术前、术后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短节段胸腰椎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侧方旋转复位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实施后路经椎弓根侧方旋转复位、椎体间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21例。回顾分析临床资料,观察比较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矫形外科协会下腰痛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顶椎旋转角度、腰椎前凸角及侧凸Cobb角变化情况,综合评定术后疗效。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并发L4神经根损伤1例,经对症及康复治疗后好转。所有患者获得随访8~28个月,平均(18.0±1.5)个月。腰背痛、下肢痛、神经源性跛行均明显改善。术前ODI平均(39.1±8.0)分,末次随访ODI平均(15.2±2.2)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前JOA平均(11.5±2.3)分,末次随访JOA平均(25.4±1.3)分,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顶椎旋转角度从术前(17.5±2.2)°恢复到(6.4±1.7)°,腰椎前凸角从(10.6±2.7)°增加到(26.3±1.5)°,侧凸Cobb角从(28.6±2.5)°减少到(8.7±1.3)°。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移位及断钉。结论采用后路经椎弓根侧方旋转复位技术,结合后路减压、椎体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可有效矫正腰椎侧凸,恢复腰椎前凸,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后路全脊椎截骨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截骨方式的选择。[方法]2010年7月~2017年10月治疗18例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依据术前伤椎上终板和上后缘完整与移位情况,8例行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椎体截骨组),10例行后路经椎弓根、椎间隙椎体截骨术(间隙椎体截骨组),比较分析临床结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无明显差别。两种术式均没有严重并发症,随访结果显示患者局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两组术后后凸角、术后侧凸角、术后病椎前后缘高度差无明显差别。[结论]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和后路经椎弓根椎间隙椎体截骨术均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腰椎直接侧路椎间矫形融合手术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对腰椎退变性侧凸冠状位和矢状位失衡矫正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腰椎退变性侧凸患者36例,一期行改良腰椎直接侧路椎间矫形融合手术治疗,二期经椎旁肌间隙植入椎弓根螺钉,必要时选择性减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不同时间点ODI功能障碍指数、腰背VAS评分以及SF-36评分,以及腰椎侧凸角度(Cobb角)、腰椎前凸角度(LL)、椎间孔高度、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面积及椎管面积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接受2次手术,其中4例二期同时行神经根减压。随访3~15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腰痛症状明显缓解,腿痛症状消失。术后ODI评分和腰背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并随术后时间延长显著降低(P0.05)。术后6个月SF-36因子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测量方面,术后侧凸Cobb角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前凸角度、椎间孔高度、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面积、椎管面积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直接侧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凸安全、有效,可同时纠正的冠状面和矢状面失稳并增加椎管容积,二期后路固定到达360°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Mao KY  Wang Y  Xiao SH  Zhang YG  Liu BW  Zhang XF  Cui G  Zhang XS  Li P  Mao KZ 《中华外科杂志》2011,49(12):1067-1070
目的 探讨单侧切口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采用椎弓根螺钉结合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混合内固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至6月18例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采用单侧切口METRxTM X-tube进行MIS-TLIF手术,同侧置入椎弓根螺钉后进行加压固定,同一切口向对侧置入经椎板关节突螺钉,进行围手术期指标观察、影像学和术后疗效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07±19)min,术中出血量(62±21)ml,术后平均下床活动时间(21±5)h.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平均长度(52± 2) mm.术后X线和CT显示螺钉均穿过关节突关节,术后和随访期间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F =42.221 ~259.833,P<0.01).结论 单侧切口MIS-TLIF可完成椎弓根螺钉结合经椎板关节突螺钉的双侧混合内固定,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缩短手术时间、节省内固定费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