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水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在良恶性胸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51例恶性胸水,42例良性胸水患者胸水中CEA、CA125、CA153、CA199、铁蛋白的浓度,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判断其在胸水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恶性组胸水中五项肿瘤标志物平均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胸水CEA、CA125、CA153、CA199、铁蛋白检测在良恶性胸水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EA、NSE、Cyfra 21-1在良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已确诊的胸腔积液病例83例,分成良性积液组(40例)和恶性积液组(43例),分别检测两组胸腔积液中CEA、NSE、Cyfra 21-1的水平,并进行组间统计学分析。结果:恶性积液组CEA水平和阳性率与良性积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积液组Cyfra 21-1水平与良性积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积液组NSE水平和阳性率与良性积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A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有重要意义,NSE、Cyfra 21-1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特异性不高。  相似文献   

3.
应用端粒酶活性鉴别诊断良、恶性胸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林瀛  卢云涛  薛承岩 《临床荟萃》2007,22(22):1646-1647
胸腔积液是临床常见病症,判别胸液的性质对临床治疗胸腔积液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常规方法诊断与鉴别诊断良性、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或特异度通常较低,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尤其是恶性与结核性胸腔积液常常不易鉴别,因此进一步研究诊断与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的方法和指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良、恶性胸液中端粒酶活性有很大差别,联合检测胸液中端粒酶活性(TA)和癌胚抗原(CEA)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胸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双对比造影检查中各X线表现的病理基础及其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良、恶性胃溃疡的X线表现。结果230例良、恶性溃疡,其中良性溃疡149例(64.8%),恶性溃疡81例(35.2%)。结论胃双对比造影检查对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测定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和乳酸脱氢酶(LDH)在胸、腹腔积液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Beckmancoulter ACCESS2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胸、腹腔积液中CEA、CA125的水平,应用罗氏C50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胸、腹腔积液中LDH的水平,评价3项指标对胸、腹腔积液良恶性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CEA、CA125、LDH在良恶性胸、腹腔积液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CA125、LDH在恶性胸、腹腔积液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4.21%,92.98%,75.44%。结论联合检测CEA、CA125、LDH对良恶性胸、腹腔积液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胫骨、股骨良恶性骨肿瘤患者各项骨代谢指标及血象与健康体检者之间的差异。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通过病理检查确定为良恶性胫骨、股骨原发性骨肿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碱性磷酸酶、钙、磷、镁、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各项百分比的结果。结果在0~20岁组中,良恶性组的碱性磷酸酶、磷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岁组中,良恶性骨肿瘤患者的磷和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骨肿瘤患者的碱性磷酸酶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性骨肿瘤患者的ALP水平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组与对照组比较,其单核百分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与对照组比较,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淋巴细胞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肿瘤患者的血磷水平及单核细胞百分比会升高,对骨肿瘤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而碱性磷酸酶水平的改变与年龄和肿瘤性质有关,需灵活运用。白细胞计数联合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淋巴细胞百分比对鉴别良恶性骨肿瘤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增强特征在乳腺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对172例良、恶性乳腺病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病灶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及血流信号形态、数量及分布情况,再行乳腺造影检查,仔细观察病灶造影特征,利用超声造影特征判断乳腺病灶良、恶性的结果与乳腺病灶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经超声造影检查诊断乳腺恶性病灶84例,良性病灶88例;病理诊断乳腺恶性病灶83例,良性病灶89例。超声增强后乳腺良、恶性病灶的病灶增强模式、增强后均匀程度、增强强度、增强后边界及增强后病灶扩大征象等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了解乳腺良、恶性病灶超声造影检查特征,对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2、IL-2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组织因子(TF)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67例良性胸腔积液及73例恶性胸腔积液的IL-22、IL-27、VEGF、TF及TFPI 5种分子标志物的水平。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的IL-22、IL-27、VEGF、TF及TFPI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VEGF是胸腔积液良恶性鉴别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胸腔积液IL-22、IL-27、VEGF、TF及TFPI的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治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其中VEGF可做为胸腔积液良恶性鉴别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近年国内外许多学者应用Ploton改良的一步法胶银技术显示核仁形成区相关蛋白(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 associated prorein,AgNOR)对皮肤、乳腺、子宫和淋巴等组织的良、恶性肿癌进行研究报道较多,但对气管组织良、恶性病变的AgNOR研究。报道较少。为此我们对此进行观察、对比、分析,以探讨AgNOR的变化对支气管组织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检测胸水和血清中CEA、CA125、CA153、CA199、铁蛋白在良恶性胸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良性组和恶性组患者胸水和血清中五项肿瘤标志物的浓度,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判断其诊断价值。结果:恶性组血清中CEA、CA125平均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组,胸水中五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组。恶性组胸水中的水平显著高于血清中。结论:检测胸水中五项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对胸水良恶性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胸腔积液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而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在临床上至关重要。本研究应用癌胚抗原(CEA)、角蛋白19(CYFRA21-1)和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对胸腔积液进行联合检测,旨在探讨其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参数(峰值强度及达峰时间)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低机械指数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技术,对106例乳腺病灶(良性54例,恶性52例)进行超声造影。将良、恶性两组的病灶整体、病灶内部高灌注区、低灌注区的峰值强度、达峰时间及良、恶性病灶峰值强度色阶图进行比较。结果恶性病灶高灌注区的峰值强度明显高于良性病灶(P<0.01),而低灌注区的峰值强度明显低于良性病灶(P<0.05)。恶性病灶中不同感兴趣区的峰值强度比值与良性病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出明显的不均一性。良、恶性病灶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病灶内部造影剂增强的峰值强度高低不等,色阶图色彩杂乱;而良性病灶中,峰值强度色阶图颜色相对单一,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恶性病灶内部高、低灌注区增强程度差异较良性病灶显著。因此,对于血流丰富程度及整体增强程度接近的乳腺良、恶性病灶,可以通过分析病灶内部中高、低灌注区的增强情况来帮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超声检查特征在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2例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女性患者结节恶性率高于男性(P<0.05);年龄>20~40岁者结节恶性概率较高;超声检查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在形态、边界、回声性质、内部钙化、结节内血流、周边缺乏声晕、颈部淋巴结肿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一般状况、临床症状、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甲状腺结节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肾脏肿瘤是泌尿系常见肿瘤之一,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鉴别肾脏肿瘤的良、恶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观察分析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以探讨超声造影在鉴别肾脏肿瘤良、恶性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弹性成像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评价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14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184个甲状腺结节进行常规超声及弹性成像检查,观察弹性成像特征,进行评分,并与病理结果对比。 结果 甲状腺良性结节弹性评分以0~2分多见,甲状腺恶性结节弹性评分以3~4分多见,良、恶性结节弹性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3分为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界点,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5.71%、84.50%和84.78%。 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不同性质肺小结节低剂量CT扫描参数和实验室指标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胸苷激酶1(TK1)水平差异,并评价各指标对肺小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接受检查并经病理诊断的147例肺小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良性组(n=105)和恶性组(n=42)。患者均接受低剂量CT平扫和增强扫描,收集扫描CT值和实验室指标CD147、TK1,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分析低剂量CT值和CD147、TK1对肺小结节良恶性的鉴别价值。结果 低剂量CT检出恶性49例,良性98例,对恶性肺小结节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0.48%(38/42)、89.52%(94/105)、89.80%(132/147)。影像学中,良性结节边缘清晰,内部以钙化为主;恶性结节为边缘不规则或分叶征、毛刺为主,内部多为均匀征;良性组动态增强CT值及实验室指标CD147、TK1水平均明显低于恶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诊断模型中,低剂量CT诊断结果结合CD147、TK...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探讨乳腺超声弹性成像(UE)5分法判断乳腺病灶良恶性的准确性。 方法对469例乳腺肿物患者共631个肿物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对照术后病理结果回顾性分析乳腺肿物良恶性病灶在1~5评分分布的差异。 结果乳腺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为1、2分的主要是良性病灶,4、5分的主要是恶性病灶,在这4点上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分为3分的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分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3分为乳腺癌良恶性的分界点,要结合临床、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判断,必要时要进行术前病理活检来确定病灶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4种肿瘤标志物对于胸腔积液患者的良恶性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住院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恶性胸腔积液患者87例(恶性组),良性胸腔积液患者69例(良性组)。比较胸腔积液和血清中4种肿瘤标志物在2组患者及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中的水平差异。结果恶性组胸腔积液中CEA、CYFRA21-1和NSE的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胸腔积液的CEA、CYFRA21-1和SCC的水平均明显高于血清中相应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积液中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在恶性组中升高明显,可作为辅助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6例乳腺肿块患者进行高频超声检查,按肿块的性质将其分为良、恶性两大类,与病理学结果相对比。结果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符合率分别为86%、82%。结论乳腺二维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对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声辐射力触诊成像(ARFI)技术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 10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前均接受ARFI检查,根据手术后的病理结果,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ARFI表现及ARFI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甲状腺恶性结节VTI分级高于良性结节(Z=8.65,P<0.05)。以VTI≥4级作为恶性结节的诊断标准,其对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9.40%、96.80%。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VTQ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P<0.05)。以VTQ≥2.50 m/s作为良恶性结节诊断点,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00%、70.00%。将VTI和VTQ两者联合用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ARFI对于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率明显提高。结论 ARFI技术有助于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