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郝赤彪  铁瑛 《工业建筑》2012,42(12):13-16,52
城市快速发展常常要求在短时间内将建筑拆除,为了适应城市建设的需求,我国大多采用机械拆除的方式拆除房屋,产生大量垃圾,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通过分析建筑拆解与旧建筑材料再利用的相关步骤方法,引入国外较为先进的理论和经验,提出拆解式建筑设计思路和建议,在设计阶段即对建筑可拆解性及材料的充分利用进行综合考虑,并对今后我国在建筑拆解与旧建筑材料再利用方面的发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
拆解     
《世界建筑》2014,(1):82-85
今天,一个普通建筑的平均使用寿命是30年多一点。使用寿命一到,就会成为一堆巨大的混合垃圾。一些建筑师认为,在设计建筑时就应想到如何便于拆除,以及材料如何被重复使用或回收。  相似文献   

3.
介绍国外对建筑拆解及其废弃物再利用包括策略技术、环境效益、实施障碍等方面的研究,指出制定更为细致严格的拆解计划可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不断提高的材料利用率可以使建筑拆解获得更大的环境效益;而废旧材料的再利用设计将克服拆解障碍,为建筑设计拓展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4.
相比钢结构建造的迅速发展,钢结构建筑拆除受限于施工规划以及对建筑构配件损伤等问题的忽视,普遍存在拆除过程粗糙、资源化不足等问题.提出全新的三阶段九过程的绿色拆除有序化基本原则,明确各阶段的拆除目标和内容,通过计算机建模、技术分段、过程控制及监测等优化措施和方法,建立了绿色拆除技术体系,有规划、有预案、有步骤地最大程度保...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建筑垃圾的数量不断加大,建筑垃圾的危害及影响也逐渐明显,建筑垃圾如何变废为宝、资源化再利用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建筑垃圾处理单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王林  杜隽 《城市建筑》2013,(6):14-14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建筑行业取得了较大程度上的进步,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主要针对旧建筑再利用的设计逻辑与设计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由于建筑垃圾的特性并不同于一般的砂石料,在近几年的建筑垃圾处理过程中,传统的破碎一筛分工艺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建设过程中对资源和环境的要求。为了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回收再利用的目标,在处理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和考虑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处理手段,设计出合理的生产工艺。本文系统介绍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固废的产生量也在急剧增加,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再利用是解决这一发展“副产品”的有效途径。本文简要总结了国内外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的现状,介绍了建筑固废的特点,分析了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的意义,提出了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四川震后建筑废弃物的再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汶川地区强烈的地震后,在恢复重建过程中首先面对的就是大量需要处理的建筑废弃物。震后建筑废弃物的清理除了要做到减量化和完全无害化外,还要尽量做到资源化利用,实现重建过程中资源最大程度的节约。目前四川重建过程中同时要面对的困难还有规划选址,在当地松散山地地质中开辟建设用地进行住房安置,以及对灾后群众的心理安慰,生活重建等重要课题。本文主要通过总结国内建筑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并结合四川本土情况,提出以建筑废弃物为资源进行利用,力求在对废弃物再利用的同时,多方面综合考虑恢复重建所面临的短长期困难,解决现实问题,以此进行概念性设计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BIM技术的大力推广与发展为施工图审查提供了智能化手段。论文通过对施工图审查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施工图BIM智能审查的必要性与BIM智能审查条文筛选与拆解的关键内容,并以广州市施工图BIM智能审查系统为例,对电气专业条文筛选及拆解方法进行重点说明,希望为后续系统开发及相关标准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简论解构主义建筑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官海  余敏  尤川宝 《山西建筑》2006,32(20):32-33
介绍了解构主义哲学产生的人文哲学背景,阐述了解构主义的直接来源,针对解构主义建筑自身的特点,对其发展趋势及前途作出论断,得出解构主义仅作为当代建筑发展的催化剂,影响推动着当代建筑各风格的发展,但无法取代国际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13.
工程结构设计以安全和可靠性为基本属性,在人本化关切层面不断进步,但对工程结构造成环境影响的忽视致使工程建设热潮成为环境退化诱因之一。近年兴起的生命周期评价研究致力改善这一现状,依此可建立工程结构的环境可适应性设计,实现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调控,引导环境友好的工程进步。然而长期以来,工程结构设计与环境影响设计的研究进展处于两条近乎平行的轨道,两类单向设计在实践中常相互制约。工程结构与环境系统的同步可持续是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而亟需构建结构与环境相容共生理论体系。基于此,提出可持续性作为结构设计的控制属性,给出可靠性满足的前提下,工程结构对环境影响在环境系统中的可承受程度。通过建立基本耦合关系和动态相容耦合关系,关联可靠性与可适应性,反映结构-环境共生体的动态反馈影响机制,构建双向设计的基本路径。进一步,定义碳强度和碳容度,提出可持续性目标选取与简化实现建议,列出多层次操作要点,为绿色建造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describes a process used to develop and test a framework to produce thermal simulation post-processed information meaningful to building design decision-making. The framework adopts a user-centred approach in which the building designer is considered the ultimate simulation tool user either directly or indirectly when supported by consultants. The framework supports the building designer's ‘modus operandi’ and is developed through a set of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methods. 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 Thematic Analysis and Grounded Theory are used, together with principles from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dynamic thermal modelling and Building Design, following a design approach to problem-solving taken from the discipline of Interaction Design. The various elements of the framework and their connections are derived from analysis of sequences of design actions made by novice designers undertaking complex design activities. Tests of the framework are undertaken through an online questionnaire and five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UK architectural design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5.
刘爽 《山西建筑》2014,(15):45-46
依据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分析了结构设计过程中存在的超高和规则性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结合实际案例,详细阐述了高层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要点,为今后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确保建筑结构安全性与适用性的基本条件。本文介绍了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原则,并提出了提高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有效性的几点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Demolition of buildings is one fundamental, but little studied, factor in the dynamics of building stocks. This research study exam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ocation of demolished buildings in Finland as well as motives behind the demolition decisions. A statistical and geograph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a dataset of all 50 818 buildings demolished in Finland between 2000 and 2012. In the Finnish context,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amount of demolition, the size of the community, demographic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activity are all interconnected. In general, the larger the community, the more it gains inhabitants and the more is built as well as demolished. The data confirm that removals from the building stock are a result of conscious deliberation. Non-residential buildings dominate the amount of demolished floor area. In addition, they are much larger and younger at the time of demolition than residential buildings, which consist primarily of detached houses. Demolitions are geographically concentrated: cities account for 76% of demolished floor area; and city cores for as much as 44%. Public policy needs to include demolition to reduce environmental impacts and improve resource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建筑工程设计中剪力墙结构的类型,根据剪力墙结构设计的计算原则,从结构布置、约束边缘构件、连梁设计、延伸性处理等角度论述了剪力墙结构设计方法,使剪力墙结构设计满足科学合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刘建军 《山西建筑》2012,(35):225-226
结合我国能源消耗大,能源利用率低和太阳能资源极其丰富的现状,分析了建筑节能的实现措施和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资源在工程中的应用,并向人们展现了利用太阳能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20.
汪洁 《城市建筑》2013,(12):62-62
为了将建筑中各标准层结构设计的重用有效利用,由此提出了建筑结构工程设计重用策略。实践证明,该策略具有可行、增效、便于操作等特点,可以有效减少工程师在设计维护和创建环节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