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多单位螺丝固位种植修复中,采用口内粘接与技师模型上粘接修复体内外冠的螺丝固位修复体在长期使用后机械并发症发生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后牙区后多单位螺丝固位种植修复体戴牙后3年的患者205例(414颗种植体),其中技师模型上完成金属内冠和氧化锆外冠粘结而后口内螺丝固定99例(198颗植体);采用口内金属内冠螺丝固...  相似文献   

2.
种植修复方式多样,方法灵活,在种植固定修复中,无论是桥修复还是单冠修复都可以采用粘结式和螺丝固位式固位方式。粘结修复简单方便,与常规修复方式接近,螺丝固位对种植外科、种植修复体加工要求较高。本次交流主要阐述种植修复的两种主要方式的利弊,重点讨论螺丝固位种植修复的适应证及临床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究粘接固位与螺丝固位修复方式对后牙区单个种植义齿周围软硬组织健康状况的影响,以及医生和患者对不同固位方式的满意度评价。方法 选择后牙区单颗种植义齿共86颗,分为粘接固位组(n1=50)和螺丝固位组(n2=36),种植体上部结构的平均负载时间为(54.95±28.71)个月,对两组的PD、mPLI、mSBI、种植体周围疾病发生情况等进行测量,并开展医生及患者满意度评价。结果 粘接固位组发生种植体周围炎和种植体周围黏膜炎者分别占8.0%和28.0%,螺丝固位组为2.8%和30.5%,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PD、mPLI和mS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方面,患者对粘接固位组的美观度评价较高,医生对螺丝固位组的易清洁度评价较高,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粘接固位与螺丝固位对后牙区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健康状况的影响不显著。满意度调查提示,患者更倾向于选择粘接固位,而医生更倾向于选择螺丝固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丝固位一体化基台冠修复方法在后牙单冠种植修复中的应用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32例后牙单颗种植体,3~6个月后以螺丝固位的氧化锆一体化基台冠完成修复,修复后1年对修复效果进行临床评估。结果 632例后牙单冠种植修复体的改良出血指数记分为0、1、2、3级者分别为411例(65%)、208例(33%)、13例(2%)、0例(0%)。基台松动率0%,修复体松动率0%,种植体存留率100%。结论同时具备高强度、良好固位力、零粘接剂残留、低种植体周围炎反应的螺丝固位一体化基台冠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种植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粘接固位和改良粘接固位在后牙种植义齿单冠修复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牙种植修复体固位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已实施牙种植待单冠修复的后牙缺失患者8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改良组行改良粘接固位,对照组行粘接固位。修复1年后,通过检测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出血指数(mSBI)等临床指标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2种固位方式在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患者满意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PLI、mS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粘接固位的种植义齿短期修复效果优于传统粘接固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牙区螺丝同位与黏结固位种植固定义齿临床修复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上下颌后牙区牙列缺损患者42例共70枚种植体.其中24枚采用螺丝固位修复体.46枚采用黏结周位修复体。分别于修复后1年复诊.检测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出血指数(mSBI)等临床指标以及患者对种植义齿的美观满意度。结果螺丝固位组及黏结固位组平均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78mm和0.68mm:螺丝组与黏结组mPLI平均水P50均为1,mSBI平均水平P50亦均为1:两组美观满意度平均得分P50为1。统计结果显示螺丝固位组与黏结固位组间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mPLI、mSBI以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牙区螺丝固位与黏结固位种植义齿短期临床修复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改良粘接固位后牙种植义齿修复对种植体周围组织的近期影响.方法:纳入后牙缺陷的患者18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89)接受传统粘接固位,观察组(n=93)接受改良粘接固位,考察治疗后1年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牙槽骨高度和厚度、粉红美观计分标准(pictorial view of pink esthetic score variables,PES)、改良菌斑指数(modified plaque index,mPLI)、改良出血指数(modified suleus bleeding index,mSBI)和患者对种植义齿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近和远中边缘骨吸收量明显降低(P<0.05),牙槽骨高度和厚度明显增高(P<0.05),舒适程度、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固位功能、美观功能、PES、mPLI和mSBI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改良粘接固位较传统粘接固位在稳定种植体的骨支持和降低细菌感染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磨牙缺失颌间距离不足种植体支持的螺丝固位一体冠修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76例磨牙缺失、颌间距离不足,不能满足常规种植修复5~7 mm的修复空间的患者,共计507颗种植体,采用常规种植一期手术,并运用种植体支持的螺丝固位一体冠修复.随访6个月~2 a,记录螺丝固位的一体冠修复体的临床效果,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x2检验.结果:经过6个月~2 a的随访观察,种植体存留率为99.61%,37例患者发生崩瓷,主要发生在3~4 mm组.在各组别中,烤瓷修复比金属(牙合)面烤瓷更容易发生崩瓷(P<0.05);颌间距离越小,越容易发生崩瓷(P<0.05).13件修复体发生螺丝松动,13例患者出现牙龈红肿,探诊出血.经牙周治疗及口腔卫生宣教后恢复良好.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种植体支持的螺丝固位一体冠修复设计可以解决磨牙区颌间距离不足的缺牙患者的修复难题,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应用非埋植型种植体与天然牙联合式支持早期修复前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3例前牙缺失患者植入95枚种植体并早期加载完成义齿修复,临床观察6~48个月。结果:成功率96.8%,修复体各项指标正常。结论:应用CDIC非埋植锥状种植体修复前牙缺失,采用种植牙——天然牙联合支持早期加载,可缩短修复周期,满足患者的美观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的影响因素对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种植体存留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2003-11—2016-05间,行上颌窦底提升术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定期规律随访至2018-03,用寿命表法统计累计存留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共393名患者接受了后牙区上颌窦底提升术,植入共计822枚种植体。寿命表法分析显示,种植体1、3、5、10年的累积存留率分别为99.39%、98.60%、97.76%、97.14%。多因素分析显示,种植体直径、牙周炎、植入扭力、吸烟、中央螺丝状态异常是患者种植失败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上颌窦底提升术是解决上后牙区垂直向骨高度不足的一种稳定、可靠的骨增量手术,10年累积存留率超过97%。对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矫正后,多因素分析显示,种植体直径、牙周炎、植入扭力、吸烟、中央螺丝状态异常可以预测种植体失败。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锥状螺纹状种植体在人工种植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用常规手术方法植入一段式锥状螺纹状种植体157枚,共112例患者,进行为期8年的随访观察.结果:145枚种植体可很好的行使功能,8年随访成功率达91.8%.结论:从生物学、临床观点来看,一段式锥状螺纹状种植体具有很大优越性,这正是近年来这种种植体越来越多被临床医师应用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4.
即刻种植早期修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即刻种植早期修复的临床应用原则和疗效。方法8例患者共11颗患牙在拔牙同时植入Xive种植体,立即取印模制作临时牙冠,7d后拆线并戴临时塑料牙冠。根据骨质情况4~6个月后行永久修复。追踪12~24个月,观察临床效果。结果11颗种植体修复成功。结论适当的病例选择,规范化的手术操作,掌握早期修复的临床要点,即刻种植早期修复可以获得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即刻种植后早期修复的临床应用原则,观察前牙区拔牙后即刻种植后早期修复的临床效果,并初步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28例患者共42个牙位在拔牙同时植入Xive种植体,立即取印模制作临时牙冠,7天后拆线并代入临时塑料牙冠.根据骨质情况4-6个月后行永久修复.结果:追踪12-24个月,全部种植修复成功.结论:适当的病例选择;规范化的手术操作;掌握早期修复的制作要点.即刻种植后早期修复可成功的应用于临床并获得较高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One of the considerable challenges for screw-retained multi-unit implant prosthesis is achieving a passive fit of the prosthesis’ superstructure to the implants. This passive fit is suppos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vital requirements for the maintenance of the osseointegr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misfit of the implant supported superstructure may lead to unfavourable complications, which can be mechanical or biological in nature. The manifestations of these complications may range from fracture of various components in the implant system, pain, marginal bone loss, and even loss of osseointegration. Thus, minimizing the misfit and optimizing the passive fit should be a prerequisite for implant survival and success.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esent and summarize some aspects of the passive fit achieving and improving methods. The literature review was performed through Science Direct, Pubmed, and Google database. They were searched in English using the following combinations of keywords: passive fit, implant misfit and framework misfit. Articles were selected on the basis of whether they had sufficient information related to framework misfit’s related factors, passive fit and its achievement techniques, marginal bone changes relation with the misfit, implant impression techniques and splinting concept. The related references were selected in order to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passive fit achievement and the misfit minimizing.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 literature presents considerabl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framework’s misfit, there was not consistency in literature on a specified number or even a range to be the acceptable level of misfit. On the other h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vealed that the complete passive fit still remains a tricky goal to be achieved by the prosthodontist.  相似文献   

17.
口腔种植修复临床效果五年回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柱状种植体应用5年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2月至2005年12月植入柱状种植体共931枚,其中Pitt-easy种植体174枚,Frialit-2种植体148枚,Camlog种植体350枚,XiVE种植体176枚,Ankylos种植体45枚,I.M.Z种植体38枚。全部种植体均在2005年12月前完成上部结构修复,其中固定修复456例,活动修复8例,共计464例患者。平均追踪30个月(4-59月)。观察方法为X线检查和临床检查,采用Wheeler存留标准评估,纳入Kaplan-Meier存留曲线统计。结果:种植修复体完成时451例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13例患者对修复体不满意,重做后10例表示满意,3例表示可以接受。随访中有34例患者共46枚种植体确诊为种植体周围炎。有明确记录的共24枚种植体脱落。5年随访累计修复体松动14件,修复体折断8件。据Wheeler存留标准统计5年存留率为95.2%。结论:种植修复患者的满意度高,本组种植体的5年存留率达到95.2%。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为确保Branemark种植系统高质量的修复效果,对过去6年中采用Branemark系统种植体单冠和固定桥修复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方法 采用Branemark种植系统单冠和固定桥修复技术修复单个牙和多个牙缺失,根据临床检查、X线检查和患者的主观感受,对种植体的稳定性、功能和美观、种植体周围的软组织外观形态和骨组织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36例39颗Branemark系统种植体单冠修复和19例44颗固定桥修复病例。随访2年至5年10个月,中位随访期为3年1个月。86.8%患者对Branemark系统种植体的舒适度、功能及美观情况主观评价满意;种植体早期松动而失败2颗,并发症5例,所有并发症经适当处理均未导致种植失败,种植体保存率达97.6%。结论 Branemark种植系统虽然操作复杂,但性能可靠,如果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多数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能够获得高质量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