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型深基坑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基坑监测,分析了深基坑开挖、降水及回灌对基坑周边土体变形及邻近建筑物沉降的影响。监测结果表明,降水和回灌在基坑施工初期对周边土体变形起主导作用,中后期对土体变形有一定的影响;施工初期,降水对邻近建筑物沉降影响显著,回灌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均能起到减缓沉降变化速率的作用;土方开挖在基坑施工中后期控制着周边土体变形和邻近建筑物的沉降;采用坑内加固土体的方法,可以减轻基坑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深基坑降水与回灌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地区部分超深基坑基底已揭穿承压含水层,地下水势必对基坑开挖造成影响,必须对地下水进行有效控制。以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综合业务楼深基坑降水工程为例,对深基坑降水与回灌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探讨了模拟的可行性及准确性,并研究了不同回灌方法的回灌效果、回灌对坑外水位变化及地面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灌对提高坑外水位有明显作用,且回灌量越大,水位恢复越多。采用坑外回灌可控制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且回灌量越多,能控制的沉降量也越大。  相似文献   

3.
结合深圳某深基坑工程,采用数值模拟分析和现场监测的方法,对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水位变化对周边沉降影响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和实时监测,分析了在已有支护方式的情况下深基坑开挖地下水位变化对工程周边沉降的影响。数值分析和实测结果表明:深基坑开过程中地下水位变化、基坑周边沉降以及地铁隧道的总位移均在控制范围内,周边建筑物均是安全的,并且该预测结果可用来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4.
《工程勘察》2021,49(10):6-14
对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实测数据分析是研究桩锚支护变形的有效方法。本文根据基坑坡顶的水平位移与竖向位移、周边建筑物的沉降数据,讨论了在桩锚支护下基坑降水以及锚索施工对基坑坡顶位移和周边建筑物沉降的影响,并利用统计方法对坡顶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最后借助PLAXIS 3D有限元软件对基坑开挖进行数值模拟。实测数据以及模拟结果表明:基坑降水对坡顶的竖向位移、周边建筑物沉降影响较大;同时锚索施工也会对基坑坡顶竖向位移、周边建筑物沉降产生一定的影响;基坑坡顶水平位移和沉降呈现非线性关系;数值模拟与实测结果的趋势大体一致,可以为基坑的现场开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济南轨道交通某深基坑降水与回灌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坑降水会改变基坑周围地下水位,进而引起不均匀沉降,影响周围建筑物安全性,实践证明,回灌法是解决此类工程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以济南轨道交通R1线某深基坑降水工程为研究目标,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分析基坑降水与回灌,分别模拟基坑在止水帷幕与回灌不同工况条件下降水与回灌对周围地下水位与沉降的不同影响效果。仅回灌模拟结果表明:回灌井设在基坑周围10 m处,保持回灌量大于等于抽水量,地下水位控制效果相对较好;回灌结合止水帷幕模拟结果表明:回灌量控制在抽水量的2/3左右,回灌井设在基坑周围30 m处,回灌在整个模型区域地下水位控制效果最好,沉降小于0.1 cm。根据模拟结果得出适用于该工程地下水位扰动最小的回灌方式及最优方案,为工程施工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深基坑开挖及降水引起的邻近浅基础沉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繁华地区进行基坑工程施工,需要重点考虑施工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论文以深圳某地铁基坑工程为例,模拟了深基坑内降水条件下的基坑开挖过程,分析了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及降水引起的邻近浅基础建筑物沉降及支撑结构的变形。研究表明,基坑降水对周边建筑物的沉降有重要的影响,其影响在浅层土开挖时尤为显著,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降水产生的作用逐渐减弱。另外,降水的影响范围远大于土体开挖卸荷本身。连续墙嵌固在中风化岩中的方案与连续墙嵌固在微风化岩中的方案相比,邻近建筑物平均沉降有大幅增加,差异沉降也有小幅增加。同时,连续墙的底部侧向变形大幅增长。本研究对基坑开挖过程中邻近建筑物的保护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某隧道35.55 m超深工作井基坑为例,首先分析隔水帷幕与第二层承压水降水关系,要充分预知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异性;其次从第二承压含水层特性分析、专项水文地质试验、抗稳定性分析、降水性能试验和回灌功效试验等角度,对第二层承压水降水性能、回灌功效进行深入分析。随后,采用地下水渗流3D数学模型及数值模型和分层沉降理论对4种降水井布置和回灌井布置方案进行比选分析,确定实施降回灌一体化方案和沉降预测值。最后,在基坑开挖和降水过程中,坚持"分块开挖、分区降水、合理回灌"的原则,确保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同时将实际沉降与预测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对今后30 m以上的超深基坑第二承压含水层降水回灌控制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确保周边建筑物的变形和沉降在安全范围是基坑支护体系的重要使命。结合一开挖深度约12.6 m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监测结果,分析了深基坑开挖导致临近建筑物沉降变形的发展过程,及其与地质条件、基坑开挖施工工序、支护结构水平位移、邻近建筑物的基础型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支护桩间水土流失及不当的施工工序是诱发临近浅基础建筑沉降过大的根本原因。强大的支护体系、有效的止水帷幕和正确的施工工序是控制该类深基坑开挖工程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翟金书 《建筑》2009,(11):48-49
探讨了开挖和降水所引起的深基坑沉降对建筑物沉降影响,运用了弹性地基杆系有限元法对桩侧位移进行了计算和地表沉降估算。并运用三维有限元对基坑进行变形预测模拟,来研究深基坑开挖及降水所引起的建筑物沉降规律。对类似工程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软土土质的特殊性给软土地区的基坑开挖增加了一定难度,更增加了在开挖过程中对周边建筑物安全性的关注.本文结合天津某深基坑工程,基于ABAQUS软件模拟开挖过程,对基坑变形和周边建筑物沉降进行分析,得出了基坑开挖对周围建筑物沉降影响的一般规律,对软土地区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陶桂全 《山西建筑》2010,36(5):37-38
通过胡庄镇全镇村庄规划编制现状的分析,对村庄规划编制的必要性和机遇作了一些探讨,并根据已经完成的试点村庄规划提出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回顾1982年以来30年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发展历程,初步分为历史文化名域保护兴起、历史文化街区深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全面保护3个阶段.从历史文化名域名镇名村评选评价、保护体系、保护规划等方面探讨了一些概念和方法问题,并对我国今后的历史文化名域名镇名村保护提出了工作和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的收缩、开裂及其评价与防治   总被引:79,自引:4,他引:75  
长期以来,混凝土的收缩性质受人关注,但除了大坝以外,通常只测定混凝土的干缩值,并以其评定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然而,随着对水泥与混凝土工程技术的不断研究发现,温度收缩和自身收缩的引起开裂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加速,弹性模量、徐变松弛等参数随之变化,造成开裂趋势明显加大。因此,更新评价和预测混凝土收缩与开裂的方法,寻求改善现今混凝土抗裂性能的方法已经十分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4.
高志 《山西建筑》2002,28(8):11-12
通过方案设计实践,对建筑设计构思、环境设计要点、建筑空间组织形式和使用功能等方案设计要素作了阐述,并探讨了中学科教体文建筑组群空间组织设计中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与景观规划设计的拓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文章分析了在全球化发展趋势下景观的形式与内涵的深刻变化 ,研究景观规划设计在观念、方法等方面的相应拓展策略 ,并针对中国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困境与机遇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天沟、檐沟溢水与漏水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沟、檐沟、水落头时有溢水、积水、漏水等弊病,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分析产生的原因有:设计原因、施工不规范、使用管理维护不当等,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风景名胜区与旅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嘉乐 《中国园林》2000,16(2):29-31
本文论述了旅行与游览的不同概念,列出了风景名胜区的功能,保护与开放的辩证关系。强调风景名胜区不是产业没有理由成为企业,不能利用人民自己的财产从人民身上谋利。明确了风景名胜区管理与旅游服务是两种不同的专业领域,就深入了解各自的本质,掌握不同的运行规律,严格分工,紧密衔接,才能使风景名胜区得以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防灾减灾的问题日益突出。从我国大部分城市防灾规划所考虑的主要灾种出发,文章选择了地震、火灾和洪水这3类灾种来探讨城市防灾减灾问题。同时,结合已发生的典型灾害和潜在的灾害,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出发,分析了各灾种对城市的危害,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Issues around the materiality of housing and inequality ar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day. Yet, housing researchers have not settled on conceptual tools to account for and study the role of both social and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f people and their housing. Outlining a new research agenda, I use the idea of social and material vulnerabilities to stress the need to always account for how material and social characteristics relate in myriad ways that render some people and certain material environments more vulnerable than others. I suggest typologies and comparisons as useful tools researchers might use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hips – that can be malleable yet are often institutionalized – between social and material vulnerabilities, and caution against some assumptions that may skew our understandings of housing. I argue that attending to the social and material vulnerabilities of housing reveals ways in which the materiality of other built environments might also be important.  相似文献   

20.
李凯 《中国建材科技》2017,26(6):124-12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发展也取得重大突破,加之各类工程建设数量的不断增多,机电设备的应用愈加普遍。机电设备是社会生产以及人们生活当中重要的设备,其质量同人们关系密切,因而人们对于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在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不断总结实际工作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加以妥善解决,最终促进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文章重点围绕机电设备安装中的常见问题展开论述,并就其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