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论述了河西金矿选矿工艺存在破碎磨矿细度不够、浮选时间不足以及氰化时间不够等问题,为了提高生产技术指标,采取了减缓破碎负荷、提高磨矿细度、增加浮选时间等选矿工艺技术改造措施,流程改造后,浮选回收率提高1.43%,氰化浸出率提高0.55%,并且能耗和药剂等消耗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钼矿选矿回收率偏低的问题,通过矿石性质研究和选矿工艺试验,确定采用柴油作捕收剂,提高磨矿细度,抛弃精扫尾矿,使得选钼回收率提高了1.9%。  相似文献   

3.
磨矿细度会影响选厂的许多指标,对于选矿回收率的影响尤其复杂,为了量化描述磨矿细度对其他指标的影响,追求经济上最优的磨矿细度,采用线性回归、BP神经网络等分析方法,建立了磨矿细度与选厂小时利润间的数学模型,将模型应用于某黄金选厂的磨矿细度优化中,计算出了最优的磨矿细度,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可以很好地解决磨矿细度与选矿回收率之间关系难以准确描述的问题,对于该选厂,将磨矿细度(-200目含量)从50%提高到55%,磨矿成本增加0.44元/t,处理量下降3.7 t/h,回收率提高0.69个百分点,年增加税前利润430万元。  相似文献   

4.
某铜矿因原矿品位变低,选矿指标下降。为优化选矿工艺条件,对原矿性质、选别流程对比、磨矿细度、药剂制度等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优化磨矿细度和药剂制度,采用粗磨抛尾混合浮选工艺,可获得较好的主、伴生金属选矿指标:铜精矿品位25.4%,回收率89.95%;钼精矿品位46.87%,回收率76.15%;铜精矿含金4.14g/t,回收率76.59%;铜精矿含银43.0g/t,回收率72.39%。因此,粗磨抛尾混合浮选是某低品位铜矿适宜的选矿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5.
粗粒闪速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远伦 《矿冶》2002,11(Z1):154-156
针对矿石特性,结合多年生产实践,根据先进的磨矿、浮选理论,从浮选工艺入手,研究对分级溢流粗粒进行闪速浮选,可解决因磨机台效大幅度提高而导致磨矿细度降低,影响选矿回收的问题,能提高选矿回收率1.67%.但是,选择高效、实用的粗粒浮选设备,是成功实施粗粒闪速浮选工艺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采用阶段磨矿-弱磁获精-强磁抛尾-反浮选流程对某低品位微细粒嵌布赤铁矿进行了选矿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入选原矿品位TFe 24.07%、第一段磨矿细度-0.074mm占50%、第二段磨矿细度-0.074mm占95%的条件下,可获得产率21.96%、品位65.90%、回收率60.04%的最终综合精矿。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某铅锌矿提高锌回收率试验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蒙古某铅锌矿是内蒙古境内的一座大型铅锌铜硫多金属矿山,因其矿石性质复杂,选厂生产中锌的回收率较低,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原矿品位的下降,选矿回收率呈下降趋势。为此,对该矿石开展了磨矿细度和选锌作业药剂制度的优化试验研究。将试验研究成果应用选厂生产后,锌的回收率提高了3.38%,锌精矿品位提高了0.52%,取得了较好的选矿指标,提高了矿山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薛晨 《现代矿业》2023,(1):191-194
为高效开发利用淮北某铁矿资源,在矿石性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及选矿厂设计。选矿试验推荐采用阶段磨矿—弱磁选工艺流程,可得到铁品位65.79%、回收率93.55%的铁精矿;选矿厂设计采用两段一闭路破碎、湿式预选—两段磨矿、阶段磨选流程,在一段磨矿细度-0.074 mm55%,二段磨矿细度-0.074 mm90%的情况下,通过三段磁选作业,可获得铁品位65.00%、回收率93.55%的铁精矿,并对干选废石及尾砂进行综合利用,提高了选矿厂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选矿厂原有浮选工艺及矿石性质的研究,查明钼回收率低的原因及寻找合适的选矿工艺。为此,本文提出了增加磨矿细度并添加适量黄药的浮选工艺。工业生产结果表明,该工艺能适应所处理的矿石性质.指标得到明显改善。钼精矿品位从32.19%提高到42.80%,钼回收率从21.16%提高到72.72%。  相似文献   

10.
张晶  唐鑫  吕向文  简胜  张琳 《矿冶工程》2023,43(1):63-66
采用自动矿物参数分析系统(MLA)分析了某矽卡岩型铜矿矿物组成、嵌布关系,测定了不同磨矿细度下原矿及混合精矿产品的粒度分布特征及解离度特征,并根据该结果对该矿石进行了选矿工艺初步研究,确定选矿流程为:磨矿、铜硫混合浮选、粗精矿再磨、铜硫分离浮选。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74μm粒级占70%、再磨细度-20μm粒级占75%条件下,可以得到铜品位20.88%、铜回收率70.42%、银品位183.9 g/t、银回收率76.78%的铜精矿和硫品位32.65%、硫回收率91.47%的硫精矿。  相似文献   

11.
铜电解液电积脱铜制备高纯阴极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电积法制备高纯阴极铜, 研究了添加剂、电解液温度、电流密度以及Cu2+浓度对电积法脱铜制备高纯阴极铜质量的影响。当添加剂(骨胶: 明胶: 硫脲质量比为6∶4∶5)用量为40 mg/L, 电解液温度为55 ℃, 电流密度为200 A/m2, 电解液中Cu2+浓度从48.78 g/L降至31.71 g/L时, 电积脱铜得到的阴极铜质量达到了高纯阴极铜标准(GB/T 467-1997); 其电流效率达到99.19%, 高纯阴极铜产率达到38.09%。电积脱铜制备高纯阴极铜不仅增加了阴极铜产量, 而且可大大减少电积时黑铜板和黑铜粉。  相似文献   

12.
刘维平 《矿冶工程》2007,27(6):41-43
采用高能球磨对铜精矿进行活化预处理, 并通过超声场辅助矿浆电解的方法直接利用铜精矿制备出平均粒度小于10 μm的超细铜粉。超细铜粉经油酸和丙酮的表面改性处理后, 抗氧化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14.
在高铁生物浸铜液中通入H2S气体, 生成硫化铜渣, 双氧水-硫酸浸出硫化铜渣, 得到硫酸铜溶液, 后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制得硫酸铜。研究结果表明: 当生物浸出液pH=1, 反应温度为30 ℃, 反应时间为3 h时, 在生物浸铜液中通入硫化氢, 铜沉淀率接近100%; 双氧水-硫酸浸出硫化铜渣, 当双氧水与铜物质的量之比为6.4∶1, 反应温度为50 ℃, 液固比为15∶1, 硫酸浓度为3 mol/L, 反应时间为2 h时, 铜浸出率为92.1%; 所得浸出液中硫酸浓度为343.49 g/L, Cu2+浓度为 25.33 g/L, 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纯度为96%的硫酸铜, 其质量达到工业用硫酸铜质量标准(GB437-93)。  相似文献   

15.
谢贤  杨子轩  童雄  侯凯  黎继永 《金属矿山》2015,44(5):181-183
易门铜冶炼渣成分复杂,铜品位为1.83%,主要铜矿物为硫化铜,占总铜的94.54%。为高效回收其中的铜,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45 mm占90%的情况下,采用1粗3精2扫、中矿顺序返回浮选流程处理该试样,可获得铜品位为18.27%、含银76.20g/t、铜回收率为84.86%、银回收率为44.06%的铜精矿。试验确定的选矿工艺流程较简单,不仅对铜有较好的回收效果,而且综合回收了其中的银,是该试样中铜的理想回收工艺。  相似文献   

16.
福建某铜矿石有用矿物有硫化铜和黄铁矿。对该矿石进行了优先浮铜工艺技术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2粗4扫、粗精矿合并1次精选、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最终获得了铜品位为22.44%、铜回收率为90.23%的铜精矿,铜精矿硫回收率仅为17.58%,为铜尾矿选硫取得较高硫回收率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汪泰  叶小璐 《矿冶工程》2017,37(1):39-41
对国内某艾萨炉铜冶炼渣进行了回收铜和银的浮选试验研究。综合回收该铜渣中铜银的前提是:使铜与铁橄榄石、铅铁玻璃等脉石矿物充分解离; 清洁、活化被脉石矿物污染的铜矿物表面; 选择高效捕收剂回收密度大、粒度粗的金属铜。基于此, 确定磨矿细度-0.074 mm粒级占93%, 在球磨机中添加调整剂碳酸钠, 并以GD-3为捕收剂, 通过一粗三精二扫闭路浮选工艺, 获得了铜精矿铜品位29.55%、银品位146.30 g/t, 铜回收率90.99%、银回收率83.48%的技术指标, 为该铜渣的资源化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巫旭  王少龙  雷霆  包崇军  胡鑫 《矿冶》2014,23(5):61-64
湿法炼锌过程中,产出一定量的铜渣,对铜渣进行合理利用,将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探讨了时间、温度、氧气浓度、液固比、搅拌速度和浸出原液硫酸浓度对铜渣浸出的影响,得出了适宜的浸出条件,铜浸出率可达92%以上。浸出液采用蒸发浓缩—热过滤—再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工艺,结晶通过4次热水逆流洗涤后,达到工业一级五水硫酸铜产品质量的要求。浸出和结晶流程铜的总收率为86.9%。  相似文献   

19.
为回收康西铜冶炼渣中的铜资源, 在实验室开展了浮选回收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磨矿细度-43 μm粒级占80%, 浮选矿浆浓度40%, 石灰用量1 000 g/t, 粗选硫化钠用量300 g/t、扫选1硫化钠用量100 g/t条件下, 采用一次粗选、二次扫选闭路浮选, 可获得铜品位27.64%、回收率94.25%的铜精矿。  相似文献   

20.
铜矿峪低品位铜矿细菌浸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媛媛 《有色金属》2004,56(1):51-55
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铜矿峪矿低品位铜矿石进行生物氧化浸矿试验,从而在酸浸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铜浸出率。结 果表明,添加细菌浸矿时,铜浸出率可提高10%以上。对地下溶浸工艺而言,先用细菌将Fe2 化为Fe3 ,再将溶液注入矿体,浸 出硫化矿中的铜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