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掌握全国省、地、县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卫生人力的数量、结构状况和机构间差异,为新医改进程中妇幼保健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国妇幼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网络报告系统,收集2008年全国省、市、县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卫生人力配置状况。结果 2767家机构中,省级妇幼保健机构实际工作人员的中位数为445人、地市级105人、县区级4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占总职工人数的比例分别为79.6%、81.5%和81.9%。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的职称结构均以助理及以下职称、中级职称人员比例合计占85.8%。结论当前卫生技术人员整体配备不足,需要加大政府投入,重点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素质。妇幼保健机构间发展存在不平衡,妇幼保健服务需要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2.
纪宏先  孙慧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6):4272-4275
目的:分析十堰市妇幼保健机构卫生资源的配置状况和机构间差异,为十堰市妇幼保健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国妇幼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网络,收集妇幼保健机构卫生资源配置状况的实时直报信息.结果:十堰市所辖1所市级妇幼保健机构、6所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全市卫生技术人员1 196人,占在岗职工总数的88.13%;平均医护比为0.88∶1;卫生技术人员中硕士及以上学历、本科学历、大专以下学历比例分别为0.85%、32.85%、66.9%;副高以上职称、中级职称、助理及以下职称比例分别为5.79%、36.91%、36.24%;各个妇幼保健机构均处于负债运营状况,业务用房相对不足.结论: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缺乏,需完善人员编制;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素质偏低,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妇幼保健机构间发展不均衡,基础建设薄弱,政府需加强投入,保障妇幼保健机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罗荣  杨琦  金曦  张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7):2313-2315
目的:掌握省地县3级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量、结构、人力素质现状及地区差异,为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人力配置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国妇幼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网络报告系统》,实现妇幼保健机构资源与运营信息网络实时直报。结果: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卫技人员占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均在80%左右;省地县3级机构卫生技术员比例达标率分别为78.6%、42.7%、52.1%;卫生技术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比例分别为41.3%、29.9%、11.3%;副高以上职称比例分别为16.4%、12.2%、3.9%;人力素质评分分别为7.19、6.02、4.97。地区之间比较,在卫生技术人员数量、本科以上学历及高级职称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人力素质评分方面省级机构地区之间无明显差异,地级与县级机构基本呈现东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的趋势。结论: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及人力素质配置均较低,且存在地区差异,西部地区的地级与县级机构人力配置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4.
刘巍  杨丽杰  刘馨  白丽霞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7):2568-2570
目的:了解全省妇幼卫生信息工作人员基本状况,为制定吉林省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制定《吉林省妇幼卫生信息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方案》,编制统一的调查表,统一调查方法和要求,省级审核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省69所县级以上保健机构中有40所(占58.0%)设有信息科,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中都有信息管理人员负责三网监测和年报工作;吉林省妇幼卫生信息人员以中专为主,占62.0%:省级妇幼卫生信息人员13人,其中初级职称占54.0%,市级妇幼卫生信息人员47人,其中中级职称比例较大,占55.0%,县级妇幼卫生信息人员167人,初级职称占54.0%:医疗专业占68.9%,保健专业占19.1%,计算机专业和无专业人员占12.0%。结论:吉林省妇幼保健机构信息化人力资源不足,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学历和职称偏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湖南省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保健工作现状,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全国妇幼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网络报告系统进行网络直报,调查湖南省137所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包括1所省级机构、14所市州级机构、122所县区级机构,调查内容包括: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基本情况、人力资源情况、保健医疗技术服务情况、群体保健工作开展情况等。采用SPSS 15.0和Excell 2003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①基本情况:调查机构专/兼职从事群体保健工作的卫技人员平均为15人,省级为124人,市州级为17人,县区级为14人。②保健门诊:全省平均每所妇幼保健机构妇女保健门诊6 475人次,儿童保健门诊7 821人次。③保健业务开展情况:湖南省2007年度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妇女保健管理、产前诊断管理和生殖保健与计划生育开展的机构比例分别为98.5%、12.4%和84.7%,辅助生殖开展的机构比例略低,为6.6%;开展儿童生长发育、营养、发展促进和高危儿管理的机构比例在70%以上,其余各项均低于50%;平均开办培训班6次,培训人员429人次,接待进修人员26人次,群体保健管理人员下基层平均646人次。结论:各级政府对妇幼保健机构投入不足,保健机构的人力资源有待优化和加强,群体保健工作须进一步深入,同时提高妇幼保健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全国三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我国三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状况,为今后妇幼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在全国抽取11个省级、30个地/市级、76个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采用信函调查方法,调查辖区人口经济状况、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保健服务量.结果 在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专职妇幼保健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均较低;专职妇幼保健人员中,中专学历的比例比较大,市级和县级妇幼保健机构高级职称者的比例都小于11%;与《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标准》相比,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专职保健人力配备不足,而绝大多数妇幼保健机构2000年保健服务实际投入人力远远超出拥有的妇幼保健人力.结论 我国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存在保健人员专业素质低、专职保健人力配备不足、不能满足实际妇幼保健工作需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全国省、市、县三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现状、服务开展及医务人员工作负担情况,掌握妇幼保健机构人员配置状况对其服务开展的影响,为政府决策部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及制定卫生人力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根据《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业务部门设置指南》的要求设计调查问卷,在全国抽取了432所妇幼保健机构开展调查.调查妇幼保健机构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服务开展情况、未开展的原因以及人员配置.结果 省级、市级、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在岗职工总数分别超过原核定编制数的66.3%、45.1%和28.2%.省级妇幼保健机构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和妇女保健未开展服务项目的比例均超过25%,其中43.6%是由于人员数量不足,13.4%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服务未开展的比例为45.7%,其中35.2%的原因是由于人员数量不足造成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服务中未开展服务项目的比例均高于省、市两级机构,人员不足和技术水平受限分别占38.4%和29.2%.三级妇幼保健机构群体保健未开展项目的比例为11% ~ 13%;三级妇幼保健机构每名医生日均门诊量分别为28.5人次、18.9人次和13.6人次,每医生日均负担住院床日分别为3.2、2.9、1.7床日.结论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均存在明显的人员编制不足、人员数量和能力不足的情况,工作负担高于综合性医院,影响了妇幼保健机构业务的开展和服务的提供,建议增加妇幼保健机构的人员配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改变目前人力严重不足的现状,提高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海南省基层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现状,为今后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和妇幼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全国妇幼保健机构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对海南省2016年度22所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现状进行调查,对人力资源现状进行描述统计,并采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分析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结果海南省2016年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编制缺乏数为931个;卫生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75%以上的单位有13所,占59.1%;卫生技术人员学历以大专及以下为主,占67.2%,职称以初级为主,占59.8%;卫生技术人力资源按常住人口分布与按地理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399和0.500。结论海南省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存在编制和卫生技术人员配备不足、卫生技术人员素质偏低和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建议加强基层妇幼保健机构投入,增加编制和卫生技术人员数量,改善人员学历和职称结构,提高卫生技术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北京市区县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开展和人力配备情况,评价机构发展现状,为妇幼机构的良好发展与科学规划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对2013年北京市16所区县妇幼保健机构的人力资源配置、个体服务开展、业务管理与技术指导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16所机构的编制缺乏比例、卫生技术人员比例和大学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分别为81.3%、81.1%和55.2%。平均年门诊服务人次为21.6万,平均年出院人次为4 067,床位总使用率为81.5%。在个体保健服务和业务管理与技术指导工作中,覆盖率达到100.0%的项目分别占27.4%和72.2%,未开展服务项目的主要原因均为人员不足。平均编制缺乏数高于全国各级水平;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低于全国各级水平。2010年至2013年人力资源配置的多项指标均保持逐年增长的趋势;住院医疗服务的多项指标在2012年至2013年出现了下降。结论北京市区县妇幼保健机构的人员整体素质逐年提高,保健服务稳步推进;同时,妇幼卫生人才队伍亟待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依然落后,接诊服务能力仍有待提高,妇幼保健机构间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平凉市及所辖1区6县的8所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现状,探讨各妇幼保健院(站)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为妇幼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信息。方法收集2013年平凉市所辖1区6县妇幼保健机构监测数据,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8所妇幼保健机构中保健人员数量均达不到标准规定下限的50%;各机构中大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占50%以上;中级及以下职称人员占90%以上,市级机构优于县区级。结论 2013年平凉市各妇幼保健机构存在人员总量偏少、学历层次较低、职称结构不合理、专职保健人员配备不足及各区县人员配备差异较大等问题,平凉市妇幼保健机构人才队伍需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11.
2009年山西省妇幼保健机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山西省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现状,为机构自身规范化管理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指导信息。方法:借助国家妇幼保健中心机构监测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对山西省131所妇幼保健机构2009年的人力资源、设备情况、收支情况等信息资料进行描述。结果: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编制不足,卫生技术人员达标率低;妇幼卫生技术人员素质偏低、结构欠合理;妇幼保健机构特别是基层妇幼保健机构设备落后,后续发展资金剩余不足。结论:①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应合理进行人员配置,合理引进人才;②努力加强妇幼保健队伍人员素质建设;③增加资金投入,改善设备条件。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我国妇幼保健资源分布情况及其公平性。方法 主要利用集中指数、集中曲线和泰尔指数进行测算。结果 妇幼保健机构数、妇幼保健机构床位数、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的集中指数CI分别为:-0.108 0、0.118 8、0.172 4,表明我国妇幼保健资源的配置向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倾斜较为明显,地区之间妇幼保健资源配置不公平。泰尔指数显示,我国妇幼保健资源地区间仍存在配置差距。各地区内部配置不公平性较为严重,是影响我国妇幼保健资源配置公平性的主要因素。结论 妇幼保健资源配置不合理,妇幼保健资源中机构数、床位数的公平性优于卫生技术人员数的公平性;妇幼保健资源配置地区间较为公平,优化妇幼保健资源配置应重点关注地区内部的不公平,尤其是东部地区;妇幼保健资源配置城乡差异显著,农村地区优于城市地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新医改进程中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托国家妇幼保健中心妇幼保健机构监测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对2013年度黑龙江省127家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进行调查,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方法对人力资源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80%以上机构人力资源配置处于无效状态,65.35%的机构处于规模效率递增阶段,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县、区级机构人力资源发展具有显著性差异;卫生技术人员数量达标机构仅占51.18%;专业妇幼保健人员数量严重短缺;机构发展自主性相对较差。结论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基础数量不足,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4.
周红  张燕  万英  庄永彪  郑佳瑞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503-4507
目的:分析2006~2011年云南省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发展现状,为新医改进程中云南省妇幼保健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国妇幼保健机构年度监测网络直报系统,连续6年收集云南省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资源与运营情况相关数据信息,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云南省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1年云南省妇幼保健机构在职职工总数、固定资产、业务收入、年门(急)诊人次及出院人次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增长,增长率分别为18.8%、97.1%、168.7%、60.8%、72.1%。2011年全省平均每所妇幼保健机构以上指标分别为34.5人、450.1万元、262.8万元、29 338人次、624人次。结论:6年来,云南省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不断加大对妇幼保健机构的投入,使妇幼保健机构在物力、财力及服务能力方面均有较大提高,但妇幼保健机构缺乏人才,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自身服务能力相对薄弱,妇幼保健特点不突出等问题仍然是阻碍云南省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西双版纳州妇幼保健机构的卫生人力资源进行现状分析,探讨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为当地合理配置卫生人力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西双版纳州4个妇幼保健机构2000-2011年的卫生人力资源情况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2000-2011年,西双版纳州妇幼保健机构人员数量不断增长,但编制缺乏;职工构成以卫技人员为主,占职工总数70%以上;学历层次低,职称结构不合理。[结论]西双版纳州应积极开展区域卫生规划,不断完善卫技人员专业结构,提高妇幼卫生技术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并分析平凉市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卫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甘肃省平凉市妇幼保健机构专项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6~2010年平凉市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缺编状况逐年加重;卫生技术人员占到在职人员75%以上,并呈增长趋势;各级机构中60%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为大专以下学历,中级及以下职称人员占绝大多数,从事保健工作人员数量明显偏少,市级机构优于县区级。结论:平凉市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存在人员缺编严重、卫生技术人员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保健人员总量不足等问题,成为影响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敬涛  何丹  赵梓伶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0):4207-4211
目的:探讨四川省20所市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发展能力。方法:利用网络直报的方法,对全省保健机构资源与运营情况进行调查。用总资产增长率、人均业务收入增长率和净资产增长率3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T妇幼保健院在同级机构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最高,H、G、L、A4所机构发展能力处强势地位,K、P、M3所机构发展能力有限。结论:20所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能力不平衡,少数机构发展能力较好,大部分机构发展能力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三级妇幼保健机构科研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山西省妇幼保健机构科研现状,为妇幼保健机构的科研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统一调查表调查山西省1个省级、11个市级、119个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科研人员、科研经费、科研成果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山西省妇幼保健机构科研人员学历结构偏低、职称结构不合理,科研经费投入不均衡,科研成果数量少、层次较低,三级机构之间有较大差距。[结论】利用三级妇幼保健体系,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多渠道筹集科研经费,拓宽课题申请途径,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提高妇幼保健机构的整体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南宁市妇幼保健机构资源配置与运营现状,为规范建设和科学决策提供指导。方法:利用国家妇幼卫生综合信息平台网络直报系统,分析全市妇幼保健机构上报的2010年度基本情况、人力资源、设备拥有、服务提供、群体保健及科研教学等信息。结果:妇幼保健机构面临政府重视不够、财政投入不足、人员偏少及素质偏低、业务发展不平衡、科研教学弱等问题。结论:坚持政府主导,加大财政投入;强化公卫职能,注重群体保健;加强人员培养,增强队伍素质;提高临床水平,促进群体保健。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作为非营利性卫生机构的妇幼保健院也要加强经营管理,树立成本效益观,杜绝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科学合理地对妇幼保健院的经营管理、财务运营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通过建立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北京市10家妇幼保健院的财务运营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此种方法克服了以往评价中主观赋权所带来的局限性,是医院财务综合评价的一种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