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选择性血管造影诊断原因不明胃肠道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eldinger方法对80例原因不明的胃肠道出血者进行血管造影检查,结合手术和病理所见进行分析。本组检查阳性率为51%,诊断符合率为91%。提出血管造影是诊断原因不明胃肠进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加用山莨菪碱药物血管造影可提高病变的显示率。急性大出血者首选血管造影,慢性中少量出血者随时行血管造影都有意义,并非要等到出血的活动期进行。少血供的肿瘤可造成假阴性,需结合小肠钡灌肠检查。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血管造影诊断原因不胃肠道出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选择性动脉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介入治疗方法和意义.方法 12例反复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经选择性动脉DSA后明确消化道出血部位或原因,并对出血动脉进行血管加压素局部灌注或栓塞.结果 肿瘤6例,血管畸形3例,麦克尔氏憩室1例,造影阴性者2例,并对其中8例采用了动脉血管加压局部灌注或栓塞,止血效果明显.结论 选择性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定性诊断有肯定的价值,且能经过血管加压素局部灌注和栓塞进行及时止血.  相似文献   

4.
对18例疑为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作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发现小肠平滑肌瘤2例、小肠血管发育异常2例、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症2例、回盲部和升结肠恶性淋巴瘤各1例、结肠腺癌3例以及乙状结肠息肉1例。本文对其中3例典型病例作了介绍,还对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诊断下消化道出血的价值、造影片上各类出血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及如何提高阳性诊断率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选择性血管造影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和治疗价值。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 1 997年 5月至 2 0 0 1年 6月应用选择性血管造影诊断及治疗 1 9例原因不明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9例 ,男 1 3例 ,女 6例 ;年龄 2 6~ 72岁 ,中位年龄 5 4岁。急性大量出血 1 1例 ,伴休克 5例。血红蛋白 42~ 78g/L。慢性或间歇性出血 8例。其他症状有 :腹痛 3例 ,腹胀 5例 ,腹部包块 4例。病程 2天~ 5年。该组患者胃镜、肠镜、钡灌肠或B超检查均阴性 ,或无法内镜检查 ,为诊断不明者。1 .2 检查及治疗方法1…  相似文献   

6.
选择性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选择性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28例反复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经Seldinger's法靶动脉插管PUCK造影,其中24例造影阳性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并将血管造影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定位诊断率87.5%(21/24),与手术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5%(18/24),病变性质为:肿瘤性病变6例,血管畸形15例,麦克尔氏憩室2例,克隆氏病1例。结论:选择性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定性诊断有肯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动脉造影对急性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立明  卢武胜 《四川医学》1997,18(6):360-362
报告74例选择性动脉造影对急性消化道出血的诊断结果。发现异常者62例,其中食管、胃、十二指肠病变7例,胆道出血10例,小肠病变35例,结肠10例。53例作了手术或动脉栓塞。37例与手术或病理结果相符。结果表明选择性动脉造影对急性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很有价值。本文分析了动脉造影的一般X线表现,着重讨论了动脉造影的时机选择及其对急性胆道出血的诊断价值、小肠憩室的造影表现等。  相似文献   

8.
朱结辉  游箭  牟玮  李强 《重庆医学》2003,32(2):207-210
目的 比较选择性动脉造影和内镜检查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血管造影、胃镜、结肠镜、病理结果,以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两者对出血的显示情况和诊断正确率。结果 整体上选择性动脉造影与内镜检查(胃镜、结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无显著性差异(P>0.05);选择性动脉造影在出血活动期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优于内镜检查(胃镜、结肠镜),选择性动脉造影与内镜检查(胃镜、结肠镜)在出血间歇期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无明显差异。结论 为明确消化道出血原因,急性大出血时选择性动脉造影是首选方法;慢性问断少量出血时,如果常规无创检查方法皆为阴性,行选择性动脉造影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冯琦  王鸿志  冯凯祥  章静 《四川医学》2001,22(8):735-736
目的 探讨选择性动脉造影和造影时机选择在不时原因下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运用Seldinger技术对32例患者进行选择性肠系膜上、下动脉及其分支造影,其中少量出血患者17例,中至大量15例。首次出血3例,2次以上反复出血29例。结果 32例中28例发现病变(87.5%),其中肿瘤性病变(n=15)非肿瘤性病变(n=13),少理出血未见造影剂外溢征,中至大量出血中造影剂外溢征占33%。结论 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下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少量出血和出血间歇期仍有很大价值;造影显示病变部位更重要于显示出血征象。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观察凝血酶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方法 将 4 2例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 2 3例 ,对照组 19例 ,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加口服凝血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疗程 3d ,观察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82 6 %、52 6 % ,经统计学检验 χ2=4 37,P <0 0 5,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治疗组平均 1 87± 0 51d ,对照组2 53± 0 54d ,经统计学检验t =0 89,P <0 0 5,两组治疗有显著差异 ,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结论 凝血酶为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张兴强  蒋师  谭必勇  姚勇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0):2718-2719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及介入治疗。方法:报告18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DSA表现及结果。结果:16例明确了出血部位及出血原因,2例造影阴性;其中10例行介入性栓塞治疗。结论:DSA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有肯定的诊断价值及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多军 《医学综述》2009,15(1):148-149
目的探讨紧急结肠镜检查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结肠镜检查和相应止血治疗,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急诊结肠镜检查阳性率为93.85%,成功率为100%,止血成功率为94.29%,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急诊结肠镜检查是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介绍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常规扫描及三维重建方法 ,评价其在主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8例主动脉病变 ,采用 5mm层厚、在螺距 1~ 2之间进行扫描 ,应用工作站进行各种功能重建。结果 :多平面重建 (MPVR)可较好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内膜片和血栓的范围 ;表面阴影显示 (SSD)会较好地显示腹主动脉瘤瘤体、形态、大小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最大密度投影 (MIP)能较好显示主动脉血管壁的钙化 ;CT仿真内窥镜成像 (CTVE)对主动脉内腔及其分支血管开口情况等显示较好。结论 :SCTA是评价主动脉病变较好的影像检查方法 ,能为临床提供较多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诊治特征,籍以提高对本症的重视和诊治水平。方法:收集本院近10年来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254例(其中老年患者134例,并与同期非老年患者120例比较),分类归纳这些病例的原发疾病、出血诱发因素、伴随疾病、临床及生化特征和治疗转归。结果: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主要为酸相关疾病(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食管炎)71例,占73.9%;胃癌14例,占14.5%。发生低血压或休克,老年组18例,非老年组8例(P<0.05)。使用阿司匹林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老年组28例,显著高于非老年组(7例,P<0.01)。老年组死亡18例,病死率为13.4%,其中15例因全身慢性疾病恶化和出血后并发症死亡;非老年组死亡6例,病死率为5.0%(P<0.01)。结论:酸相关疾病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其次为胃癌。全身慢性疾病恶化和出血后并发症是影响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肺部感染、心脑血管疾病是主要的死亡原因。老年上消化道出血,不论从诱发因素、病因、伴发疾病谱、临床、实验室检查及诊治过程均有别于非老年组,值得临床重视,因病施治。  相似文献   

16.
罗川栩  任林飞 《医学综述》2013,19(18):3344-3347
下消化道大出血作为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可导致较高的病死率.在下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中,出血部位的诊断仍属难点,其诊断方法的应用更多地取决于医师的技能和经验.科学技术的进步拓宽了下消化道出血诊断和治疗措施的选择范围.因此,医师对不同检查及治疗方式的熟练掌握显得尤为重要,以便能够正确地对下消化道大出血实施诊疗.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386例老年人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发病率为15.6%,病死率32.6%,显著高于未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ACVD病死率(P<0.01)。本文病死率高的原因与ACVD的类型、上消化道出血量、慢性疾病有关。病死率依次为脑栓塞38.9%,脑出血38.8%,脑血栓形成24.8%,蛛网膜下腔出血14.3%;小量出血16.7%,中量64.9%,大量75.0%;患2种慢性疾病6.4%,3种27.4%,4种82.7%,5种及以上为100%。发病后,以上因素若不引起应有的重视和处理,可增加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Rockall与Blatchford评分系统在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6月该院消化科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2例,分别采用Rockall和Blatchford两种评分系统对病人进行分值计算和危险分层,计算不同危险分层下的再出血率和死亡率,运用受试者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检验并比较Rockall和Blatchford评分系统对再出血和死亡的预测能力。结果 Rockall评分系统下,高危组再出血率和死亡率显著高于中低危组(P<0.05),中危组再出血率和死亡率显著高于低危组(P<0.05);Blatchford评分系统下,中高危组的再出血率和死亡率显著高于低危组(P<0.05)。死亡组的Rockall评分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死亡组的Blatchford评分与生存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出血组的Rockall和Blatchford评分分别与未再出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kall评分系统评估死亡率和再出血率AUC分别为0.742、0.675,Blatchford评分系统评估死亡率和再出血率AUC分别为0.595、0.734。结论 Rockall与Blatchford评分系统能够作为上消化道出血诊治预判的方法,能够准确预测再出血、死亡。  相似文献   

19.
黄宇 《中外医疗》2014,(34):13-14
目的分析急诊胃镜及胃镜下治疗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诊疗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1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以1 d为界限,将24 h内接受诊断和治疗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急诊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60例。急诊组患者采取急诊胃镜及胃镜下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普通胃镜诊治,最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结果急诊组患者确诊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组患者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组患者住院时间、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胃镜及胃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确保较高的确诊率,缩短止血时间,降低输血量,切实保证患者身心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我院近3年来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34例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患者的资料。结果上消化道出血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在秋冬季节发病率高于春夏季节。结论胃镜检查是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首选检查方法,因此此类患者应尽快行内镜检查确诊病因从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