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生态女性主义以生态批评为基础,把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运用到对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意识、社会平等公正、人与自然、两性关系等问题的探讨与研究上。英国小说家D.H.劳伦斯具有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他的代表作《虹》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揭示了女性与自然、女性与男性的密切关系,提出了一个重要主题,即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模式,实现两性平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意识形态若干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识形态研究是当代中国学界的热点问题,也是当代的哲学主题。我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其进行介绍和评述性的研究,而90年代以后,我国学者结合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和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内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意识形态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作为劳伦斯的自传体小说,《儿子与情人》表达了作者在此后的文学生涯中持续关注的主题——两性伦理问题。评论家们对劳伦斯的其他作品都进行过两性伦理的解读和诠释,但是到目前为止,还鲜有学者从两性伦理去解读过《儿子与情人》。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该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保罗对完美的两性关系的不断追求和探索,最终明白只有灵与肉的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爱情之巅。  相似文献   

4.
火的洗礼,灵的颂歌——评劳伦斯诗歌中“火”的意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伦斯的诗歌创作是他一生文学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通读他的诗歌,会发现"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火"体现了劳伦斯对爱情的理解,表达了最美丽、最智慧的人性,而且代表了摧毁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力量。旨在通过对"火"的意象的分析,探讨劳伦斯作品的主题与劳伦斯所要表达的内心情感。  相似文献   

5.
神话原型批评旨在阐明人类的共同心理经验如何体现在古代神话、宗教仪式和原型中,并探索文学现象与之的密切关系。劳伦斯的作品素来极力推崇自然与人性。笔者拟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探讨劳伦斯中篇小说中的神话意蕴。  相似文献   

6.
D.H.劳伦斯的诗歌批评了工业文明对生态自然,人的精神以及人类社会的异化。本文试图从拟物论的角度来阐释劳伦斯诗歌中的自然生态,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7.
西方劳伦斯研究已有80余年起伏跌宕的历史,大致分为四个时期。研究视阈包括军事研究、文学研究、传记研究等八个部分。前两个时期多为一般性评价阶段,其中不乏矛盾甚至两极的声音,对其文学成就只是印象式的赞扬与评论,缺少有系统和深度的研究。后期研究随着心理分析理论、后殖民主义和文化研究的引入,劳伦斯研究步入整体、拓宽与渗透阶段,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劳伦斯研究在中国——90年代劳伦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英国文坛上,D·H·劳伦斯是一位长期以来争议最大、毁誉不一的极其独特的作家。从本世纪20年代末劳伦斯的作品传入中国至今,我国的劳伦斯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二三十年代的孕育期,80年代的萌芽期,90年代的起步期。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劳伦斯研究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从二三十年代对劳伦斯作品的零星译介和浅尝辄止的文本赏析,到80年代中、后期对其作品(主要是小说)的大量译介与初步评析,尤其是在1986—1988年国内兴起“劳伦斯热”的两年中,我国的学术界与出版界尝试着“在翻译其主要作品的同时,对他进行全面的分析,作出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9.
劳伦斯作为处在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交叉点上的作家,无论对艺术、人生、社会的理解都有不少独到之处.解读劳伦斯作品中的男性主题,对于鉴赏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D·H·劳伦斯以一系列独具个性的长篇小说赢得了世界的赞誉,但是绝大部分的评论家都将目光投射在他极负盛名的代表作《恋爱中的女人》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作品上,而往往忽略了其于转型期创作的几部作品。《出走的男人》是劳伦斯转型期的代表作之一,作品探讨了男人出走的根本原因。而这种出走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反抗,也是劳伦斯希望重建和调整男女关系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作为20世纪初英国文坛上现代主义作家的重要代表,劳伦斯无疑是最具争议的小说家之一。这是因为劳伦斯在生活、情感、思想等方面存在着深刻的矛盾,这些矛盾互相关联、相互影响,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共同影响并制约劳伦斯的人生与创作的发展轨道。同时,这些矛盾促使劳伦斯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天然结合,最终成就了劳伦斯。  相似文献   

12.
D.H.劳伦斯希望通过恢复男女两性关系的自然性来拯救危机四伏的西方社会,在他的作品里充满了对生命力的赞美。他这一思想与西方传统的“人文主义”思想很相似,却并非完全相同,这一思想可称为变异的“人文主义”思想,他的这种思想集中表现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  相似文献   

13.
《白孔雀》——劳伦斯哲学探索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劳伦斯的哲学思想贯穿在他的所有作品中,他的第一部小说《白孔雀》则是他以文学的形式探索哲学的起点.他的宇宙观是:宇宙是以对立物而存在的.他在《白孔雀》里着重探讨了理性与直觉、肉体与精神、自然与文明的对立关系.正是这部作品为他今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劳伦斯与张爱玲同是20世纪初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们前期创作的作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学形态,它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不可回避或轻视的阶段。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劳伦斯与张爱玲在创作思想、创作风格以及创作语言特色等方面有着共同性。这种现象对重新确立转型时期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劳伦斯是二十世纪英国诗坛上一位重要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如同他的小说创作成就一样伟大。他的诗歌涉及自然、爱情、死亡以及社会生活。他的诗集不仅是他一生欢乐与痛苦的记录,也是他人生哲学和情感的重要见证。  相似文献   

16.
散文叙述技巧的运用对散文的写作和理解有着相当大的影响,本文以英国著名作家D H劳伦斯的游记作品集<意大利的黄昏>为文本,对其散文叙述者的作用和特点做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恰特莱夫人的情人》主要从三方面表征了劳伦斯的和谐人生观:1.对克里夫.恰特莱失落的和谐的严厉批判;2.对康妮缺失的和谐的深刻同情;3.对梅勒斯象征的自然和谐的认同以及对和谐的男女之爱的渴望。  相似文献   

18.
劳伦斯诗歌重视感官意识,其中触觉感知尤其突出.触摸是劳伦斯诗歌中亲子和两性之间爱意的传达,在劳伦斯看来,健康完整的人应当是身体与精神的统一.触觉的最终目的不是肉体的触摸,而是达到触摸人类的情感和灵魂,形成人、环境与宇宙生命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在这个机械和物质文明占主导的时代,劳伦斯触觉意识为生活在“唯我”状态、感知钝化的现代人指出了一条回归完整、和谐与爱的神秘通道.  相似文献   

19.
二元论是西方哲学的基本理论思想之一,二元论思想也曾多次出现在西方文学作品中。劳伦斯是英国著名作家,由于他一生思想复杂多变,国内外的文学评论界对他的创作思想众说纷纭。但是如果用哲学的二元论思想分析他的作品,就会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劳伦斯生长在工业革命的大历史背景下,社会变革和家庭背景让他认为:世界是由对立矛盾组成的。在完成自传体作品《儿子与情人》的过程中,通过反思自身经历,他的二元对立观点逐渐形成。但是,随着作家思想的成熟,劳伦斯的二元对立观逐渐转变成为“二元一体”的理论体系,说明作者最终超越了广义二元论的单纯的对立理论。  相似文献   

20.
劳伦斯的整个文学创作过程,也是他对生命哲学的探索过程。《白孔雀》,揭示了理性与直觉、肉体与精神、自然与文明的对立关系;《儿子与情人》,继续了性爱题材的生命哲学探索;《虹》与《恋爱中的女人》,则集中展示了劳伦斯的以“血的意识”为标志的生命哲学探索;《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是他探索生命哲学的“天鹅之歌”,倾注他毕生对人类命运的艺术思考,达到了他探索生命哲学的顶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